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级大独裁者 >

第183部分

超级大独裁者-第183部分

小说: 超级大独裁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铿哐

    伴随着仓库大门被言敦源推开,里面塞得满满的冰冷机器也终于见日光,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即便是言敦源也是被吓了一跳,以前北洋从列强购买机器,说是新的,但是运到中国就变得半新不旧了。

    而现在,里面的机器却是一尘不染,散发着一股机油味,一看就是刚出厂的。

    “诸位,诸位,第一批机器只有火柴厂、水泥厂和榨油厂,其他工厂的机器将后续抵达,参了这几家工厂股份的老板们请上前来查看。”言敦源笑眯眯的说道。

    一些人站在原地看热闹,一些人便高兴的走了上来,东摸摸、西弄弄,也不知高兴个什么劲。

    言敦源又说道:“这些工厂所需要的技工我们奉天省会已经招募了不少人,如果谁需要,直接和我交涉就行,现在大伙看到了真的机器,不知心中有没有底了?”

    众绅商都是笑吟吟的直言这机器买得值,秉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则,言敦源和周学熙开始收钱起来了。

    这些工厂是早已经就筹划注册好了的,每家工厂的总办也推举了出来,有些公司的厂房都已经建好了,此时由这些总办出面,与言敦源商议付款问题。

    这些人大多用的是几家知名钱庄的银票,言敦源趁机说道:“众位,东三省银行已经成立,在东北各大城市都有分社,用东三省银行周转资金,十分方便,这次我就收银票,下次我希望大家都通过东三省银行来结账。”

    有人高声问道:“魏将军在银行中参得有股吗?”

    言敦源笑着回道:“我们魏帅可是银行的大股东。”

    “就冲着魏将军的名声,我们以后周转资金都在东三省银行了。”众人纷纷笑着应和道。

    “我就代魏帅多谢大家了,嗯,下个月10号又将有一批机器到达,倒是接到通知的乡亲直接来这里领取就是。”言敦源不慌不忙的说道。

    “言大人,这些机器我们自己运回去吗?”有绅商急急问道,他哪家火柴厂准备开办在海城,要是自己运送回去,将要费时费力。

    “这个大家放心,因为大伙开厂的地方不同,所以我们只能先存在旅顺的仓库里,但是我们已经联系好了长风镖局,可由你们自己和他们商谈运费,当然,如果觉得不划算的话,也可以自己找人手运送了。”言敦源连忙开始为长风镖局拉起生意来。

    顿了顿,言敦源又说道:“长风镖局已经承办了我们鞍山铁厂和阜新煤厂的机器运输业务,所以大伙放心就是。”

第二百七十二章 詹天佑() 
修铁路之事得到朝廷的首肯,并且交给了地方政府筹办,而依克唐阿和魏季尘决定铁轨宽度标准采用英制。

    鞍山铁厂之所以成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自行铸造铁轨。

    此时,魏季尘购买来的新机器已经被张作霖以最快之速度运往鞍山地区,而鞍山铁厂的厂房等其他设施,在魏季尘的建议之下采用三班倒的措施,亦在1895年年底给建好了,就等着安装机器采矿了,预计明年开春就能够生产出铁轨来。

    而这段时间内,正好用来勘察路线,第一段铁路将从旅顺修到哈尔滨,东三省地方政府以征收税收作为商股修建,但是这个税股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收得完全的,起码要收个四、五年时间。

    铁路修建可拖不了那么久,最后还是魏季尘献了一计,以那些修铁路的附加税作为抵押从东三省银行里面贷款200万,也就是说,经后几年地方政府从百姓手中收取的铁路商股税,将转交给东三省银行。

    总之,银行有了自行收税的权力。

    魏季尘手上的资金是这么流转的,他的初始资金也就是投资鞍山铁厂股份的130万两,但是他笔钱他几乎没有出。

    鞍山铁厂一开始集资三百万两,后又追加资金二百万两,而其中400万两是用来买机器的,这四百万两自然是落到了魏季尘手中,魏季尘一分钱没有付出,不但成为了鞍山铁厂最大的股东,还赚了二百七十万两。

    魏季尘再用这笔钱注资东三省银行,东三省银行先期招商股350万两,魏季尘取得150万两的商股,又成了东三省银行的最大股东。

    加上为奉天商会先期购买了一批机器,又获得一百来万银两,后期只会更多,奉天商会绅商准备集资的二千多万两银子,大半是会用来买机器的,这笔钱又将落到魏季尘手中。

    因此,魏季尘现在是资金雄厚,在半年时间内,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钱是用来流通的,不是用来放在银行的,因此,这笔巨款将被魏季尘分成两部分,五百万将当做秘密基金,用来发展谍报网络,也就是交给李雀儿和那些即将离开定辽军前往世界各地的间谍们。

    还有一千万两银子,魏季尘将投入到东三省的矿业当中,矿山的所有权是属于清政府的,不过地方政府能够卖出矿山资源的开采权。

    东三省现在财政困难,无力开采,魏季尘正好可以买下一些金、银、铜、铁、煤矿的开采经营权,机器他又不需要钱,所需只是人工的费用而已,几乎可以肯定,一年就能够赚回成本,两年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溢。

    而经过两年的时间,那些出国的a部队成员,当中肯定有些人站住了脚跟,并且发展了不小的势力。

    然后便可以用这笔巨款,进行全球的投资,最主要的是投资石油行业,因为魏季尘多少知道哪些地方的石油储量丰富,可以保证稳赚不赔。

    19世纪石油工业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要到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而情况发生骤变,也就是说魏季尘差不多有10来年的时间满世界圈油田了。

    看到大街旁的洋人店门口摆上了圣诞树,魏季尘这才发现,1895年就要过去了。

    铁路总局的工程人员已经抵达旅顺,从明日开始,将从旅顺开始,沿路进行勘察,为接下来的修路做好准备。

    此次东三省的铁路修建,原本依克唐阿考虑聘请外国公司工程人员来担任铁路总工程师,或是将铁路承包给外国公司修建,但是魏季尘最终还是把这个重担交给了詹天佑。

    詹天佑此时是铁路总局的首席工程师,也是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后世1905年京张铁路就是由他担任总工程师的。

    此时詹天佑名气已经不小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的铺轨是他负责完成的,天津到山海关铁路当中一座滦河铁桥,英、德、日工程人员建造相继失败,最后也是詹天佑出色的完成,詹天佑在去年的时候已经成为英国工程研究会的会员。

    因此,魏季尘说将旅哈铁路交给詹天佑,依克唐阿只是想了一会,也就同意下来了。

    进入官衙的时候,詹天佑已经到达,正在偏房等魏季尘。

    没有多久,魏季尘便看到了这位中国铁路先行者了,詹天佑个子不大,穿着一身西装,戴着绅士帽,留着一字胡,要是背后没有那根辫子,那他和后世的白领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不过,魏季尘知道,詹天佑背后那根辫子也是假的,此时出洋回来的很多人,很多都在国外剪过辫子了,回来之后,只好又弄一根假的接上。

    清廷对这种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是武备学堂的荫昌,虽然为满人,不过因为在德**中待了不少年,同样是剪了辫子,弄了一根假的,所以,清末是一个很奇怪的时代。

    “魏将军。”詹天佑一进门来,便眼中充满感激的朝魏季尘施了一礼,同时偷偷打量了一翻魏季尘,想看看这位魏将军到底有何奇异之处,敢于将中国第一条自修铁路叫给中国工程人员。

    以往修建的几条铁路,虽然说是中国人出钱,铁路也属于中国,但是并不能够叫做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因为铁路都是承包给外国公司的,总工程师都是由外国人担任,铁路总局充其量在里面充当助手的角色。

    而今,旅哈铁路从设计,到修筑完成,将全由铁路总局负责,这条铁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铁路。

    旅哈铁路将连通东三省,一路上难免要经过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肯定要钻隧道,搭桥,工程难度必定不少,即便是詹天佑自己,一开始也没想到这段铁路会交给自己负责,所以他是既激动又有些忐忑不安啊。

    魏季尘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笑着说道:“詹先生快快请坐。”

    詹天佑坐好之后,见魏季尘端着茶沉吟不语,他也不少意思说话,顿时,房内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有几家英国公司和德国公司都与我接洽过了,他们都表示很乐意承包这段工程。”就在詹天佑刚要找一些话来说的时候,魏季尘却缓缓开口了。

    詹天佑心中微微一沉,难道事情又起了变故,眼前这位魏帅又改变了心思。

    “但是,我都一口拒绝了。”魏季尘话锋一转,看了一眼詹天佑,继续说道:“如今,这些外国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想看到我们失败,然后再去求他们。”

    詹天佑连忙回道:“将军放心,我将竭尽全力修成旅哈铁路。”

    魏季尘摇头道:“不是竭尽全力修成,而是必须要修成,这条铁路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虎口夺食从俄国人手中抢回来,资金短缺集商股,可以说,修路之前的每一道坎不比修路时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小,之前的困难如今都一一被我解决了,所以,之后的困难都要交给你。”

    詹天佑这回郑重其事的说道:“回魏帅的话,谁说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己修路,我詹天佑就让那些洋人看看,中国人修的路不比他们差。”

    魏季尘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旅哈铁路预计九百多公里,先修地势平缓地区的铁路,等到积累了一定经验,再攻克难关,相信会容易得多。”

    “这个,要等勘察地形之后再考虑。”詹天佑做事谨慎,也不善于阿谀奉承,相信要是其他人听到魏季尘如此说,一定连连应是了。

    魏季尘不以为杵的笑了笑,自己确实有些关羽面前耍大刀了。

    不过,想到后世京张铁路遇到困难时,詹天佑提出的解决办法,魏季尘觉得还是先把这些告诉他好,免得他再浪费时间去思考。

    “我曾听闻一种开挖铁路隧道的方法,不知行与不行,现有詹先生你这样的行家在,正好询问你了。”魏季尘不慌不忙的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轻轻说道。

    见魏季尘说到铁路之事,詹天佑马上来了兴趣,追问道:“魏帅说来听听,铁路隧道一向难以钻挖,要是得一好办法,对此后的修路很有益处。”

    魏季尘憋住心中笑意,同时又觉得自己心中有些无耻,这办法明明是他詹天佑想到的,现在自己却说给他听,好在没有说这办法是自己想的,没办法,为了工程进度快一点,只有这样了。

    “此办法叫做竖井开凿法,主要是解决隧道过长的问题,如果隧道较长,可以采取此办法,分段施工,从两头同时对凿,同时可以在山的中段开一、两口大井,在井中也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有加快了工程进度。”

    魏季尘越说,詹天佑眼睛越亮,等到魏季尘说完,他几乎是站了起来,拍手赞道:“这个法子太妙了,还请魏帅代为介绍想出这办法的能人。”

    魏季尘连忙打哈哈说道:“我也是无意间听人说地,具体是谁并不清楚,还有一个坡度较大时,可以修建‘人’字形线路,而且每节车厢之间可以使用自动挂钩法。”

    魏季尘一股脑的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限的修铁路知识给说了出来。

    詹天佑越听越惊奇,虽然魏季尘有时候难免记错,或是说错,但大部分都对他有些启迪,一些魏季尘只知道名词,但是不知道具体意思的铁路术语,詹天佑想了想,也明白过来。

    魏季尘最后说了个口干舌燥,实在想不到其他的了,詹天佑才心满意足的停止了询问。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备学堂() 
辽东的冬季,寒冷异常,大雪应时而下,渐渐形成一场雪灾,房屋被压垮损坏者不知凡几,瘦弱老病者,也大多认为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百姓都已经习惯了。

    然而,在此寒冷的天气里,各地定辽军却接到了魏季尘的命令,派遣一部分士卒帮助各地百姓修缮房屋。

    军队帮助百姓做事,并非没有先例,驻扎在黄河口岸的淮军就要在黄河泛滥时出手修堤坝,转移安置百姓。

    但是像定辽军这样出动到每县每乡,帮助在大雪中毁坏房屋的百姓搭建房子的,还真是少见。

    “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百姓要像春天般温暖。”这是魏季尘刚下达的指示,要求定辽军的将士在帮助百姓的时候,必须不能板着脸,要整日露出微笑来。

    一时间,从旅顺到海城,从盖平的花园口,到处都是定辽军将士的身影,到处都是将士的笑脸,各地驻兵划分好了区域,使得整个救助计划井然有序,不出现重复现象。

    原本官府发出通告说军队会帮助修缮房屋,那些听到通告的百姓压根儿都不信,但是,这次不是和他们玩虚的了。

    一队队的士卒赶赴各县,先由各县统计好损坏的房屋,然后马上制定出合理的修缮路线来,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得最多。

    这也是检验各地驻军训练情况的好办法,魏季尘按照后世的演习,经常让定辽军各军互相之间进行比赛,评比优劣,奖励胜者,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不但左、中、右翼军队之间进行竟然,左翼内部的各部队也互相存着竞争的心思。

    因此,这次救雪灾,各军都尽了十二万分的心思,想要在魏季尘面前好好表示一下,希望能够在来年新兵招募后及时扩大编制。

    “大娘,我们已经把房屋上面的破洞补好了,以后不会再渗雨下来,还有,灶房里那口大缸我们也挑好了水。”两名定辽军士卒一脸和蔼的站在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面前,微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