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560部分

天兵在1917-第560部分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托洛茨基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该分配的利益已经分配完毕,接下来就是各尽其责,赶紧的迁都。谁能想到,这个会议中的第二次意外的转折又发生了。

    列宁一点散会的意思都没有,不经意的,他忽然提出了一个重大构想:“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个是积极的做好准备,防备外国干涉势力和国内的反 革命势力联合起来,掀起新的反动**。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垮和消灭他们,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人民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是重中之重!其二,就是赶紧想办法解决国内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尤其是解决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如果不能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我们的人 民政权也不可能存在!”

    说到这里,列宁扫视了会场一样,严肃而铿锵有力的说道:“这两个问题是当前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托洛茨基一开始对列宁的突然发难是有点不满的,觉得列宁要提这两个问题,就应该提前知会他一声。让他有所准备。不过他后来有一想。把中 央委员们召集起来开个会也不容易。而且刚才列宁自己也没有发表什么惊世言论,他似乎只是想听一听中 央委员的意见,这也很正常。

    实际上,托洛茨基一直也在考虑这两个问题,对于后一个问题他没有太多的办法,他又不能变出粮食来。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在参和了,也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再参和也没意思。而对于前一个问题。他倒是有一点真知灼见:

    “反对国内外势力的干涉,我认为要做两手准备,”他立刻就发言了,“一方面可以通过外交的渠道,积极的沟通和交涉,尽可能的用和平的方式化解危机。但同时,我们必须加快武装红军的速度,没有一只强有力的武装力量,我们就无法保卫我们的政权。而对如何建立一只新的武装,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

    列宁点点头。问道:“说说您的意见,只要是有利的。同志们就会采纳!”

    托洛茨基清了清嗓子,很有自信的说道:“在当前,我们组建红军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兵源的问题,我国的工人阶 级积极的拥护我们的政权,对于保卫人 民政权,他们充满这热情。但是战争,并不是只靠人多和激情就能解决问题的。在当前,新组建的红军和正在组建中的红军,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军官的不足!”

    托洛茨基深深地吸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经过我的了解,我们的红军缺少合格的军 事指挥员,不管是高级的、中级的还是低级的,一律缺乏。这使得我们的红军战斗力十分堪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列宁的脸上也流露出了忧色,这个问题之前李晓峰已经警告过他了,也想过一定的办法去解决,比如说政 委的速成班。不过实话实说,哪怕就是速成班,时间也太短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所培训出来的速成政 委完全不足以解决红军军官缺乏的问题。当内战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似乎把全部的希望放在速成班上也是不现实的。

    列宁问道:“那么,托洛茨基同志,对这个问题你有解决的方案吗?”

    托洛茨基等的就是这句话,“我认为,短时间内,指望通过突击培训,训练出一批无产阶 级的新军官是不现实的。为今之计,只能充分的利用前沙俄军队的遗产,选拔出一批旧军官来领导我们的红军……”

    斯 大林不等托洛茨基说完,就出言打断了他:“托洛茨基同志,我完全不同意你的意见,你这样的做法等于是将我们的红军拱手送给了旧军人,送给了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如果让那些旧军官来率领我们的红军,这等于是将装满弹药的枪炮送给我们的敌人,让他们用我们制造的武器来杀死我们!”

    托洛茨基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况,他早就想到了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见他语重心长的说道:“约瑟夫同志,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值得警惕。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旧军队中也是存在着一批有新思想的军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识别出来。甚至可以加强思想工作,让一部分觉悟比较高的旧军官慢慢的醒悟!”

    不过斯 大林的固执远远超出了托洛茨基的意料,对托洛茨基的说法,钢铁完全嗤之以鼻:“我只能说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天真的,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 级之间的壁垒如天堑一般,怎么可能仅仅依靠思想工作使他们转变?更何况鉴别工作难道就是万无一失的,万一让善于伪装的敌人混进来了,怎么办?”

    说到这里,斯 大林猛地一挥手,斩钉截铁的说道:“我认为,资产阶 级是完全不值得信任的,我们的革命只能通过无产阶 级的努力去实现。军官的问题完全就不是什么问题,伟大的无产阶 级是善于学习的。在战斗中,他们将迅速的成长,很快他们就能完全胜任军事指挥工作!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完全地、无条件的、充分地信任他们!”

    “这简直就是扯淡!”托洛茨基有些恼火,在他看来斯 大林简直就是在说梦话,战争如果这么简单,如果儿戏的对待,那绝对要吃大亏的!

    他愤怒地质问道:“约瑟夫同志,让无产阶 级从战争中学会打仗,你知道这会付出多么惨烈的代价吗?俄国无产阶 级的力量是宝贵的,不是可以随便挥霍的,我们必须珍惜,如果能减少伤亡,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

    谁想到,斯 大林完全是无动于衷,甚至他还挖苦讽刺了托洛茨基一番:“我们确实有必要珍惜无产阶 级的力量,但是旧军官、那些资产阶 级的走狗们会珍惜无产阶 级的革命力量吗?我很怀疑这一点,在这场世界大战中,正是你提到过的这些人,让俄国的无产阶 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继续让他们指挥我们的红军,才是不珍惜无产阶 级的革命力量,才是在犯罪!”(。。)

    ps:  鞠躬感谢獠兄同志!<;/dd>;

217 有感而发() 
托洛茨基和斯 大林的意见,谁更有道理呢?如果仅仅从苏联解体之后,西方的专家研究结论来看,托洛茨基的观点无疑更对他们的口味,老托的观点似乎更符合科学发展观。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这两种观点应该说都有道理,声明一句,这绝对不是和稀泥,而是实事求是的说,双方的观点确实都有深刻的道理。

    先说托洛茨基的观点,从他的发言来看,老托无愧于那个时代跟列宁不相上下的伟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关键问题的抉择上,他确实做得很好。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这种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社会活动,对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人的素质在战争胜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有同志会拿美帝在二十世纪末以及新世纪初的一系列辉煌战绩来反驳这个观点,似乎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只在于高科技的武器。

    应该说这样的观点过于的片面了,武器再高科技,也得是人去操作。试想一下,让美帝的那些对手双方易地而处,萨达姆、拉登大叔之流的土鳖部下们,能发挥出美帝高科技武器的作用吗?

    这真的不是开玩笑,例子也不仅仅只有美帝一家。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数次中东战争也在佐证这个结论。平心而论,几次中东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是没有代差的,但为什么结果总是那么一边倒呢?

    不是以色列人太无敌,实在是阿拉伯人太废柴。好东西到了他们手里根本就发挥不出应该有的杀伤力。也就是被他们用废了。

    说实话。对于阿拉伯联军的表现,苏联人最有权力表示愤慨,尼玛,你们这帮二货简直就是在砸苏式武器的招牌好不好!不带这么打负面广告的!

    而在托洛茨基那个时候,军事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人的素质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关键了。当时的俄**队,说不好听点,战斗力真心堪忧。至少在世界范围内是算不上一流的,只能算列强中的中下游水准。属于人海战术、暴兵流,利用大量灰色牲口的生命去堆积胜利(当然,比俄国做得更差的列强也有,比如说日本。日俄战争中鬼子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说心里话陆战真心打得不怎么样。大名鼎鼎的乃木军神就是玩肉弹的好手。如果不是俄国当年内外交困,而且远东离他的核心区域又太远,鹿死谁手真不好说)。

    试想一下,职业化的,经过了专业军事教育和训练的俄**队都是这么打仗。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红军,其技战术水准能是什么德行?

    所以。托洛茨基的担心非常有道理,现在仓促组织起来的红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群空有激情的乌合之众。在装备和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打顺风仗可能还凑合。而一旦处于逆境,当敌人更有优势的时候,会打成什么样子,那真心是很难说的。

    而全指望靠这样一支半路出家的军队去保卫苏维埃政权,无疑是脑残的,说不好点就是在进行一场豪赌。真正的政治家是不会去赌博的,他们会谋定而后动,会尽量的削弱敌人增强自己,绝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而托洛茨基就是一个真正的合格政治家,他绝对不会去梭哈的,更不会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一只战斗力很难说的乌合之众上。所以,他必然要有所谋划,要想办法。

    而他现在能想出来的最好办法,就是任用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吸收其中不是那么敌视苏维埃的那一部分人为我所用。让这些有战斗经验,又有军事技能的职业军人去指挥战斗,去训练军队,去维持军工企业的运转。

    应该说,这样的想法不能说特别的好,但是特别的现实,特别的管用,用好了,是能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的。

    那为什么,斯 大林激烈的反对这种观点,也是有道理的呢?如果托洛茨基是对的,是不是说,钢铁的论点就有问题,他就是错误的呢?

    不见得,还是那句话,干什么事儿,都不要用绝对的二元化的观念去看待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事情,任何事情,哪怕是后来被证明是好事的观点,也一样是有利有弊的。

    最简单的例子,后世和谐国的开放和改革策略好不好?平心而论,这是正确的,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值得挑两个大拇哥夸赞。但是有没有问题,一样的有,不客气的说,后世和谐国的一系列关于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都能在这项政策中找到根源。

    同样的,托洛茨基所提出来的策略,或者说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一样的有问题。斯 大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就俄国原本的旧军官阶层来说,是有一部分开明的人,认为如今的俄国确实需要改变,也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他们愿意做出改变,也拥护改变。

    不过,这样的人虽然有,但是绝对不是多数。绝大多数的旧军官,或多或少,不管是在布列斯特合约的问题上,还是在俄国接下来要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上,在涉及这些切身利益的方面,他们是不愿意拥护布尔什维克的。

    这样一群忠诚度很有问题的旧军官,如果把军事上的大权完全交给他们,结果恐怕也是不妙的。哪怕就是托洛茨基本人,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这一点从他之前的发言中也能看出来,他要提拔的和任用的,也只是那一部分开明的军官。

    可惜,人心隔肚皮,旧军官到底是真开明,还是假装真开明。或者说干脆就是不开明。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切实的检测出来。实际上俄国内战中。反水倒戈的情况也不止一次的出现。

    有那原本很开明的旧军官。忽然就反了水,也有那假装开明的,一不留神就倒戈了,甚至还有不断在白军和红军之间摇摆跳舞的。是说实话,斯 大林不信任他们是完全有道理的。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斯 大林的观点就完全站得住脚,他的观点以及出发点照样有问题。托洛茨基所忧心的那些问题就不用多说了,工人阶 级尤其是刚刚才觉醒的工人阶 级。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完全不加指导,任由他们折腾,那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而偏偏的,斯 大林似乎就是过于的对俄国工人阶 级的能力放心了,他有点被十月革命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片面的以为就没有工人阶 级干不成的事儿。

    以为俄国的工人阶 级都是神,全知全能。不需要指导,不需要帮助,自身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打仗算什么?搞经济、搞科技、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通通都行!

    这样的想法就属于没脑子的蛮干了。用理性的话来说,就是不讲科学和不讲道理。甚至是强词夺理。颇有点和谐国60年代挂牌子游街批人时的风采。不客气的说,或者干脆说反 动一点,当时的俄国工人阶 级根本就不具备做国家主人的能力。

    当然,如果斯 大林完全只是从阶 级感情出发,自觉的维护本阶 级的利益,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了嘛,胳膊肘不往内拐难道还要往资产阶 级那边拐?

    问题是,斯 大林之所以这么说,目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维护无产阶 级在俄国的利益,他还有属于自己的小算盘。从后来的历史事实看,这位和托洛茨基猛烈地唱反调,强烈地反对托洛茨基启用开明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甚至在他的麾下,出现大量迫害开明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的情况,肯定不止是出于阶 级感情才这么做的。

    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不一样,虽然两人都是政治家,但是风格和侧重点完全的不同。托洛茨基有时候有些理想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而斯 大林则是一块冷冰冰跌份钢铁,他有的只是革命的现实主义。

    对斯 大林来说,要做一件事情,那必然是有现实意义的,理想和浪漫什么的统统都得靠边站。在对待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上,两个人的分歧之所以这么大,完全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