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622部分

天兵在1917-第1622部分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很好理解,之前埃及占有苏伊士运河公司4o的股权,是名义上最大的股东,但是因为英国和美国各占3o,所以其实埃及人对运河公司的运营没有一点儿话语权。如果这一次能接着机会从英国手里头抢下至少11的股权,那么如果埃及获得了苏联的支持,在公司董事会将占据过5o的股权,也就能初步决定运营权。对于埃及来说,这等于是分化瓦解了英美之间的默契,打破了他们的垄断。

    说实话,这个建议让萨达特是相当的动心,因为按照苏联的建议,埃及一点儿股权都不会损失,而且还能打破英美的垄断,对于日后完全收回运河的运营权有着莫大的帮助。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不过叶夫根尼总会让萨达特惊讶,因为叶夫根尼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一举两得,而是一举三得!

    “如果贵国认为这个条件能够接受,那么苏联政府愿意给以色列施加影响力,促成贵国和以色列剧实现停火,并剧的交换俘虏”

    这一条建议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萨达特绝不仅仅是动心,而是兴奋,虽然他没有马上答应下来,但是他告诉叶夫根尼:“我个人对此十分满意,将旧能说服总统阁下同意!”

    这程暂的会谈结束之后,萨达特立刻前往总统官郜纳赛尔汇报,当纳赛尔听到如此优厚能解决掉一切烦恼的解决方案时也不仅喜笑颜开,不过他只有一个忧虑——美国人那边怎么解释?

    是的,从美国人处心积虑要扩股开始,纳赛尔就知道美国人对苏伊士运河是有多么渴望,不难猜测美国人之前的如意算盘就是一举从英国和埃及手里抢筹码,最好是能获得过5o的股权。如果按照美国人的算计,这并不是太难,埃及和英国一家抢1o的股权很难吗?dudu1;

    到时候苏伊士运河公司就是美国一家独大,一切都由他们说了算,这多爽?而此时斜刺里杀出了个程咬金给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搅和的七零八落,你想想美国人能高兴?

    而美国人不高兴,自然会记恨纳赛尔,如今埃及刚刚吃了败仗,纳赛尔的地位本来就不稳固,如果美国人想要搞事,纳赛尔能不能抗准是个大问题啊!

    不过萨达特认为这并不是大问题:“苏联的加入必然会让美国不至于太过分,退一步说,如果您被赶下台,苏联的股份也就没有着落了,俄国人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不是?最重要的是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圆满的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全部问题,这已经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了!”

    对此纳赛尔也是默然,他知道萨达特说得没有错,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好的解决方案了。虽然他很厌恶支持犹太人的苏联,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只有苏联才能解决这一切问题了。

    一番斟酌之后,纳赛尔全盘同意了。不过他特别强调了一点:“必须要做好避工作,决不能让美国人知道了这一切,否则一切都是泡影了!”

    也确实,一旦美国人知道了苏联和埃及的盘算,那他肯定就不会坐视苏联进来抢蛋糕,到时候事情就大条了。为了避,纳赛尔将全盘谈判的事宜都交托给了萨达特,只有萨达特和极少数人才知道这件事,而且为了麻痹美国人,纳赛尔是不断地放低姿态以哀求的口吻向美国求助。

    这么演了几天的戏之后,当萨达特和北方工业集团达成全盘协议之后,纳赛尔才装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接受了美国扩建苏伊士运河的建议,在苏伊士运河公司召开的紧急会议上,随着美国和埃及的全面支持,扩股建议被通过,会承只有英国股东被惊得碎了一地的眼镜。

    是的,英国人根本就是措手不及,如今国内经济都是一团乱麻的他们实在是拿不出扩建运河需要追加的投资。而且随着美国政府背后所隐藏的金融巨鳄开始施加压力,英国人就算想通过拆借或者借贷的方式募集资金也变得不可能≤而言之,英国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任人宰割!

    对于这场“胜利”美国人是兴高采烈,因为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就达成了目的,苏联帮着出枪出弹,费晶辛万古结果胜利的果实却被咱们美国吃掉了,这简直是大快人心啊!

    反正美国人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转移了,他们忙着筹备怎么从英国和埃及手里抢股份,根本就不关注埃及私底下的携作了。dudu2;

    纳赛尔也不傻,知道事情一旦最后曝光,美国人绝对会恼羞成怒,弄不好就会鸦个新的代理人来取代他。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乘着美国人洋洋自得的时候,纳赛尔雷厉风行的开始了对埃及内部的一轮清洗,那些同美国走得近的亲美派还没明白生了什么就丢掉了性命。可以说这一轮清洗下来,美国在埃及内部的带路党就少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一小半也被吓破了胆不是仓皇出逃就是赶紧的改变立唱变阵营。

    对于纳赛尔的动作,美国人其实也看到了,不过美国人并没有引起警惕,因为他们以为这不过是纳赛尔“自救”的措施而已——埃及内部的美分党少了,美国人在埃及疡代理人的余地也小了,自然只能依靠他纳赛尔了。

    美国人虽然并不惜喜欢纳赛尔的做法,但是并不是不能接受,对美国人来说狗多几条和少几条区别不是太大,而且老子财大气粗随随便便掏几美元就能招募一批新狗狗,日后想要做掉纳赛尔扶植一个新的代理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对此美国人仅仅是微微关注了一二,并没有特别的用心,如果他们多用心一点的话,就用现这件事绝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就在纳赛尔同意了美国方案没有多久,在安理会新一轮关于埃及和以色列停战问题的磋商中,苏联让步了。

    在一番很消磨时间和精力的马拉松会谈中,经过不断地的讨价还价,苏联同意了新的由美国提出来的停战协议,而且很快就在安理会表决通过。这份新的停战协议规定了埃及和以色列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无条件的立刻停火,然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特别观察团的监督下脱离接触各回各家。

    从表面上看,这份决议对埃及更加有利,因为此时埃及军队剩下的那点儿军队基本上都被以色列国防军包了饺子,不出意外的话覆灭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此时,安理会的决议就避免了这些残存的埃及军队被全歼的可能性,对以色列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

    说实话,美国人都有些惊讶苏联会接受这样的停战协议,原本美国人可没想过会这么快办成这件事。原本他们还仅仅想做个姿态,就是让纳赛尔看看他们出手了而已,谁想到这一出手竟然还就办成了,这真的让人有点喜出望外了。

    不过惊喜总是短暂的,就在美国人乐滋滋的品尝着所谓的胜利时,变化突然生了,在苏伊士运河董事会上,埃及人突然掏出了大把的真金白银,不光是薄了自己的份额,还愣是虎口夺食,从英国那边抢来了11的股份,连带着让美国人也仅仅从英国那边抢了14的股份,一番折腾下来,埃及的股权猛增到了51,而英国的股权则萎缩到了5,这让美国人惊呆了!

    “该死的埃及人,他们哪来的这些资金?”

    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难解决,因为很快埃及就宣布向北方工业集团出售大约11的股权。这一轮交换下来,埃及薄了自己的股权,俄国人终于插手苏伊士运河,而英国人则损失惨重,几乎可以宣布他们的势力被赶出了埃及。dudu3;

    事后,丘吉尔在日记中很无奈的说:“俄国人又一次出乎了我们的预料,他们总是能办到一些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当然,最愤怒的还是美国人,他们盘算了这么久,准备得如此充分,结果只捞到了点残根冷炙。不光没能达成独霸苏伊士运河的目的,反而还引狼入室让苏联插足,这简直是全面的失败!

    可怜的杜鲁门又一次被媒体围剿了,接连的古巴危机和埃及危机让他颜面晶,唯一的好消息是,他的任期也快要结束了,就算被摧残也没几天了。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好惹的,在他们看来这次的失败完全用归咎于纳赛尔,如果不是这个反骨仔反水,苏联会那么容易成功?如果不教训一下这个反骨仔,那大美利坚还怎么去震慑那些宵小?必须惩罚纳赛尔,必须让这个混蛋付出代价!

    气坏了美国人张牙舞爪的就扑向了纳赛尔,然后垂头丧气的就退回来了。原因非常简单,之前纳赛尔已经提前下手清洗了内部,虽说美国人有信心找到新的代理人,但这毕竟需要时间不是,短时间内美国人想要找到逞心如意的代理人还需要时间,而且这个代理人想要上台还必须积攒力量不是,纳赛尔现在可是严防死守,美国人机会不大。更何况苏联也在一边盯着,他们不可能允许纳赛尔这么快就倒台,毕竟运河的股份还没有焐热不是么。

    如此一来美国人自然只能是干瞪眼了,也就是说这一轮的交锋下来美国人又吃了两次亏,尤其是第二次,费了不少心机竟然还赔了夫人又折兵,你说说这气不气人。

    一时间美国朝野对杜鲁门的攻击如潮水一般,反正美国最差总统的帽子是一顶顶的往杜鲁门脑袋上扣,让老杜是郁闷不已。不过现在老杜也是债多不愁虱子多了不怕咬,反正他就是要下台的人了,随便舆论怎么说去吧,难不成舆论还能弹劾他不成。

    杜鲁门的沉默意味着美国朝野陷入了一段沉默,经过前几轮的试探,美国人也渐渐搞清楚了苏联的态度,老毛子现在还是很强势的,在各种国际问题上并不害怕同美国硬碰硬,这使得美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还必须获得扩充,只有真正能牢牢地压过苏联一头的时候,才能从防御转向进攻。

    因此美国人又一次加大了对防务的投入,尤其是在核武器上更是大把的撒钱,至于常规武器也没有落下,摆出了一副穷追猛赶一定要碾压苏联的态势。

    那么苏联方面又是什么态度呢?此时苏联政坛的头头脑脑们其实暂时没兴趣管美国人,一个是因为连续的胜利让苏联的危机感还不强烈,另一个原因就是大会已经召开,大家伙还是先关心国内的动向再说,至于第三个原因就是列宁病危,情况非常的不好。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

672() 
列宁这一次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自从《列宁全集》出版导师大人看到初版之后,他的身体就立刻垮掉了,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已经熄灭了,他毕生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现在他确实需要长久的休息一下了。

    导师大人在大会刚刚闭幕听到李晓峰当选为苏联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的消息之后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闻听到这个噩耗之后,李晓峰也是很不舒服,之前就提到过多次他对导师大人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导师大人不光是他的领导前辈更是父亲和老师,现在导师大人走了,李晓峰有种失去亲人的感觉。

    很快,李晓峰亲自挂帅成立了列宁同志治丧委员会,他亲自任挑头,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任副组长,只要是苏联还健在的老一辈革命家几乎系数登场。对于苏联来说导师大人的身后事绝对是头等大事。

    按照列宁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将被火花然后安葬在红墙之下。虽然也有一些老革命要求保存列宁的遗体,但是都被李晓峰委婉的劝阻了,列宁的精神将永世长存但列宁的遗体却不需要这么对待,太不人道!

    列宁的逝世不光震动了全苏联以及整个**阵营,连带着还震动了全世界,不管是美国也好英国也罢,只要是有头有脸的国家全部派出了特使前往莫斯科吊唁。也许这其中很多人都不喜欢列宁,但是不管是谁都不能否定他对于俄国以及世界的影响,他所倡导的革命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这个世界。

    最后凭吊列宁的人群高达上百万,苏联各地的人民涌向了首都,所有的人都想最后送一程这位老人。列宁的棺木由李晓峰等新一届政治局常委抬出了克里姆林宫,那一瞬间红场周边响遍了哭声,经久不绝。

    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苏联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列宁几乎就是苏联和这个时代的象征,他的突然离去让人们心里空落落的,人们还不习惯没有列宁的存在,总觉得不是那么安心。

    李晓峰刚刚上台所面临的就是这么一副局面,对他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幸亏列宁坚持到了大会结束,如果在大会之前列宁就走了,那所造成的影响和震动将更加的显著。

    1950年5月,李晓峰在等待了33年之后,终于登上了苏联最高权力核心的宝座。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压在了他的肩上,在未来十几年内,他将肩负起带领苏联前进的重担,实话实说这幅担子很沉重。

    因为李晓峰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经济改革要继续,体制改革也要开展,还要面临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更关键的是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还在卧榻之侧舞刀弄枪,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去解决。

    那么李晓峰将从哪一点入手呢?可能有同志要说先动经济,必须放弃计划经济的老一套,不然苏联必然是死路一条。这话可能没错,但是却并不是最佳选择。

    经济问题当然是头等大事,这关系到国计民生,但是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决不能只靠一朝一夕,李晓峰想要进行的是渐变式的改革而不是骤变的改革,前者更加温和和稳妥,更适合苏联当前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苏联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的模式,这个模式不说根深蒂固,但肯定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不说生活得多么好,但基本上是衣食无忧,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可能这三项跟资本主义中产阶级没办法比,但比沙俄时代还是强百倍,对于这样的生活下层老百姓是满意的,而你贸然跟他们说要改变,绝对会引起动荡,而苏联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动荡。

    在李晓峰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