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战斗即将爆发的时候,一连的两位主要指挥员都有些心不在焉,而真正全心全意关注战斗的竟然是那位新政委。其实这人我们也很熟悉,就是某仙人的侄儿叶夫根尼。
在装甲兵指挥学院学习了一年半之后,随着红军大规模扩充所造成的军官缺口越来越大,他们这些还没有完成学业的未来军官也不得不提前毕业了。比如叶夫根尼就被授予了少尉军衔,并被派到了胖伊万的连队充当政委。
为什么是政委而不是排长呢?主要是上头考虑像叶夫根尼这样的提前毕业军官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让他们直接指挥部队恐怕是草菅人命。所以给这一类军官都安排在了政委的岗位上,一则可以观摩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二则不直接指挥部队,不会因为个人能力的不足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按照上头的说法,这一类的军官,当半年或者一年政委之后,再转到指挥专业,那时候就是水到渠成了。
不过叶夫根尼对政委什么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只喜欢打仗,自然的对政治工作里的弯弯道道不感兴趣,就像胖伊万说的,他一点儿都不像政委。
对于能够上前线,叶夫根尼是很兴奋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同德国鬼子交手,但是让他郁闷的是,作为侦察部队,他所在的连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敌人的兵力布置情况,也就是说能不惊动敌人那最好就别惊动。
从叶夫根尼的日记中我们就能看到这种郁闷的情绪:“我的部队一直隐藏在白俄罗斯前线浓密的森林里。在森林外面时不时能看到德国佬的巡逻部队,我多么想亲手结果了这些杂碎啊。但是战场纪律却不允许。军和师一级的领导严厉地要求我们执行‘马斯基洛夫卡’纪律。所谓的‘马斯基洛夫卡’纪律就是严格的战役层面的隐蔽。”
不过叶夫根尼也不用郁闷太久。因为战斗很快就打响了。三天之后。在搞清楚了德军前线的兵力配置情况之后,罗科索夫斯基果断地命令开始进攻。
首先是进一步的火力侦察,叶夫根尼的连队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开始对德军的防线实施火力打击,让德军隐藏起来的火力点也暴露出来。
罗科索夫斯基原本以为火力侦察会遇上比较大的阻碍,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德军的防线就像“一捅就破的烂布头”,仅仅是火力侦察就让德军吃了不少苦头。
而随着布良斯克方面军全面进攻开展,德军显得异常的脆弱。第5机械化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佩列皮西亚。请注意,这里就是罗科索夫斯基之前在地图上画红圈的第一个地点。而另外一个点就在佩列皮西亚的西面,它叫奥涅什尼亚。
这两个小城市为什么会被罗科索夫斯基看中呢?原因非常简单,这两座城市位于戈梅利和切尔尼科夫中间,正好处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交界处,切尔尼科夫以南的德军进攻集群的补给大部分都得通过戈梅利的铁路线输送。占领了这两座城市,就切断了德军的物资补给线路!
进攻涅任的几十万德军的吃喝拉撒都得靠这条铁路线保障,打断了这条铁路,就等于打断了德军进攻的脊梁。除非是德军肯乖乖的放弃基辅向西撤退,否则。是决不允许这条铁路被红军掐断的。
罗科索夫斯基的想法很简单,攻打戈梅利他把握不足。在戈梅利附近盘踞着强大的德军集群,而且这一带河流很多,地形松软,并不好打。如果他真的傻乎乎的往戈梅利去,估计会碰一鼻子灰。
所以罗科索夫斯基就开动脑筋想了一个办法,戈梅利他是打不动,但是不用攻占戈梅利一样可以掐住德军的七寸,他只要截断铁路线就足够了。
占领了奥涅什尼亚之后,该着急的就是德国佬了,那时候就轮到他防守德军进攻了。看看奥涅什尼亚周围的地形,有河流有沼泽,根本就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说白了就是易守难攻。只要能守住,那么绝对能让德国佬吃不了兜着走的。
3月23日下午,在90架苏…1和180架伊尔…2的支援下,第152步兵师发动了对奥涅什尼亚的总攻。用叶夫根尼的话说:“奥涅什尼亚附近河流、沼泽密布,地面也异常泥泞,这个鬼地方易守难攻,驻扎在这里的德国鬼子大约有两个营,另外从戈梅利方向南下增援的德军武装党卫队第二‘帝国’师也开始快速移动,我们军的压力颇大!”
“在最初的几天战斗中,我们一连一直作为预备队留在二线,基本都是在休整。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就在第三天,师部突然命令我们侦察营快速向霍伊尼基方向移动,据说弗拉索夫的伪军(所谓俄罗斯解放军)骑兵正在向主战场靠近。我们营的任务就是将他们挡住!”
“我曾经在演习中见过红军骑兵冲击的场面,那还是在1932年,安德烈叔叔带我见识到的。仅仅只是一个骑兵连,冲击起来也是气势惊人!那股铁流滚滚的气势太吓人。伪军虽然是民族的败类,但毕竟是哥萨克人,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为了帮助我们营抵御伪军骑兵的冲击,师部特别将一个战防炮连划拨给了我们。不过我对45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表示怀疑,那个口径的杀爆弹威力实在有限,能打垮敌人的骑兵吗?”
杀爆弹打击软目标,主要靠破片,但是45毫米反坦克口径太小,炮弹能产能的破片实在有限。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破片都是有杀伤力的,只有那些重量在5克以上,飞行速度在200米每秒以上的弹片才能真正有效的杀伤敌人。
你再看看45毫米的杀爆弹。全重才2。14公斤。这么个小不点能有多少杀伤力?更何况榴弹爆炸时。破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弹体侧面能产生60~70%的破片,弹头15%到20%,弹药底部仅仅只有5%到10%。
也就是说想要用弹片横扫敌人的骑兵队列,就必须保证炮弹落点在敌人的前方,并且不能产生跳弹,而这对于45毫米反坦克炮这种高初速的火炮而言,难度太大了!
其实也有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榴霰弹。这种弹药弹体内装满了大量的钢珠或者钢柱,而且弹药发射出去之后,在弹底抛射药的帮助下,会向前方锥形散射面。这才是收割生命的利器。不过很可惜,因为布良斯克方面军之前没有补给优先权,所以在弹药储备方面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比如收割生命的榴霰弹就配发得很少。此时用于支援叶夫根尼的这个战防炮连就基本没有几发榴霰弹。
不过对叶夫根尼等步兵来说,有炮总比没炮来得强,接过了战防炮的指挥权后,侦察营立刻开始行军。准备抢在敌人骑兵到来之前占据有利地形构筑阵地。
不久,侦察营便抵达了师部指定位置。这是一个小村庄,不过村子里盘踞着一股德军。侦察营的任务就是赶跑德国佬,并在伪军骑兵到达之前在该村修筑阻击阵地。
实话实说,打跑德军容易,侦察营3连在迫击炮的掩护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冲了进去,眼看着德军要跑,侦察营营长阿列克赛果断地命令战防炮开始射击。
当时叶夫根尼所在的一连就在战防炮连附近,全程目睹了这次战斗的经过:“45毫米反坦克炮开始向逃到开阔地带的德国鬼子射击,防止他们就地掘壕据守。不过德国鬼子的战斗素养很高,在最初的慌乱之后,他们很快就开始集中火力向战防炮连射击,子弹打得防盾叮当乱响……我能看到在战斗中,炮长、瞄准手和装填手等老兵非常沉着,有条不紊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是后面负责搬运弹药的新兵表现就参差不齐了……”
叶夫根尼继续回忆道:“弹药手奇欣被吓得惊慌失措,像只兔子一样趴在地上,一个劲的刨散兵坑,恨不得立马钻到地底下去。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家伙平常最讨厌土工作业,总是用各种借口逃避劳动,不是说土太硬就是说铁锹刃口太差,要不就是肚子疼。但是在枪林弹雨里,这个家伙却不用命令了,一眨眼的功夫就给自己挖了一个漂亮的散兵坑……”
“而同样是新兵的切尔卡斯琴科和巴拉斯基表现却好得多。听说以前巴拉斯基因为表现差,几乎被送去惩戒营。不过在战斗爆发之后,这两个人表现却特别英勇。切尔卡斯琴科冒着弹雨不断地往返与炮位和弹药车之间输送弹药。而作为马夫的巴拉斯基原本的任务是在火炮进入阵地之后,将炮车和骡马拉到安全地带隐蔽起来就算齐活了。但是巴拉斯基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却没有作壁上观,而是举起步枪勇敢的同从侧面迂回过来的敌人对射。”
“战斗正在胶着的当口,随着柴油机特有的沉闷的轰鸣声响起,一辆t…35从森林里杀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另外两辆t…35也陆续出现。随着三辆坦克枪炮齐鸣,德军很快就崩溃了。此时,战场上一片混乱,四处是逃命的德国佬和撵着他们屁股追杀的同志。一顿大砍大杀之后,泥泞的旷野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
叶夫根尼第一次战斗就这么匆匆开始然后又匆匆结束了,讲心里话,他一点儿都不觉得过瘾。他觉得德国人太菜了,还没等他完全发挥就被砍瓜切菜了。那时候的他很有些豪情壮志,以为战斗就是这么简单顺利,不过很快他就会发现这太想当然了,卫国战争不是虐菜,而是意志的较量,那些没有足够准备的人很快就会被无情淘汰。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横插一刀,斩断了戈梅利和切尔尼科夫之间的联系,这一动作让德军措手不及。因为按照德军的战前分析,认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很弱小,完全没有进攻的能力。可谁想到罗科索夫斯基竟然敢主动进攻,这让德军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摆在德国人面前似乎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命令戈梅利的部队投入战场,一举击退红军,重新恢复同切尔尼科夫的联系。但是只有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知道,这么干并不容易。就如罗科索夫斯基战前分析的那样,德国人其实也面临兵力不足和地形不利的问题。
尤其是那让人蛋疼不已的糟糕地形,让以装甲部队为主的第一和第二坦克集群伤透了脑筋,各种抱怨各种诉苦如雪片一样飞到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案头,让这两位将军焦头烂额……
ps:鞠躬感谢光辉的宪章、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dd>;
256 激战克罗斯腾(一)()
在叶夫根尼即将迎战伪军的哥萨克骑兵时,在涅任地区,释能持也将迎来更加艰苦的考验。
克罗斯腾镇位于涅任的西北方向,此前负责驻守该镇的红军部队在德军的狂攻下损失惨重,而释能持所在的连队就被派往增援。
当释能持抵达这个小镇子时,镇内的守军刚刚打退德军一次突袭。整个镇子都笼罩在滚滚浓烟当中,零星的枪炮声隔三差五的响起。此时镇子里的红军已经不足一个排,在昨晚的战斗中,守军同德军勃兰登堡第800特种部队进行了连番激战,损失惨重。
指挥这次突袭是勃兰登堡第800特种部队格拉波特上尉,他用了两个加强连的兵力,携带着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乘着夜色偷偷摸到了小城北面。负责警戒的红军虽然加强了夜间防御力量,但还是寡不敌众,很快德军就建立了一个前进的桥头阵地。
不过让德军没有想到的是,红军并没有被这场突袭击溃,反而立刻组织起反冲锋,迫使德军转入防御。并且在反冲锋的同时,还指挥战士们在城内构筑起了一条新的防线。
在击退了红军的反冲锋之后,格拉波特立刻向城内发起冲击,准备扩大战果。接下来的情况就不难预测了,冲入城内的德军特种兵一头撞进了红军的火力网,在排山倒海般的多重火力打击下,德军特种兵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之中。
眼见情况不妙,格拉波特只能放弃进攻,命令部队撤回“桥头”阵地,可是他太低估了红军的作战意志。他们刚刚后撤,红军就立刻发起了冲锋,红军战士像下山猛虎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发起冲击,同时城内的所有迫击炮也向德军一通猛轰。
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德军特种兵终于体现出了特种兵应该有的素质。单兵素质超高的德军特种兵一个个都化身为了狙击手,几乎是枪枪爆头,无论红军花多大力气也无法攻克德军那块小小的阵地。
在战斗中。几乎每个德军特种兵都挂了彩,也包括那位格拉波特上尉,不过格拉波特是走运的,他仅仅是挂彩而已。而和他私交甚笃的希尔上尉却在百米开外被红军击毙。当时唯一能支撑德军继续战斗下去的就是那一线希望——援军即将到来。
格拉波特所盼望的援军就是装备了黑豹坦克的第51坦克营。不过让格拉波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第51坦克营的情况也不太理想。先是因为迷路,该营一头栽进了沼泽,好容易挣扎出来之后,又遭到了伊尔…2的致命问候。付出了五辆坦克、七台运输车被摧毁的惨重代价之后,第51坦克营才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而此时,红军的增援部队却抢先抵达了战场,首先抵达的就是释能持所在的步兵连。该连通过连续的急行军和武装越野,总算在克罗斯腾镇陷落之前抵达了战场。抵达战场之后,该连立刻接替原守军进入战场,并立刻抢修阵地,因为空中侦察的情报带给了他们一个坏消息——前方有大量敌坦克!
对释能持所在的部队来说,不要说大量的敌坦克,就是少量也不好对付。原因很简单。在之前的基辅解围作战中,该连猛冲猛打弹药消耗甚巨,反坦克器材几乎是消耗一空,如今该连配备的火箭筒平均只有两发破甲弹,这够什么用的。
“立刻从战场上收集弹药,”连长如是吩咐道,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办法是不靠谱的,所以很快又补充了一句:“向上级提出补给请求,我们需要反坦克弹药!”
不过补给不是那么快能送达的,因为之前的战役准备很不充分。所以如今基辅周围的补给是一片混乱,根本就不可能及时的提供补给支持。
连长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