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183部分

天兵在1917-第1183部分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雾风耶维奇相处得最好的就是这个大胖子,双方很是投机,当然这个大胖子的指挥才华也是无可置疑的,他恐怕是红军当中最会玩坦克的将军了。

    和托尔布欣相比,最最让雾风耶维奇头疼的就是朱可夫了,初次的不愉快之后,双方的关系一直停滞不前,甚至随着雾风耶维奇对朱可夫的观察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了解,这两个人的气场也越来越不合。

    雾风耶维奇在日记中写道:“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同志的军事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臭脾气实在无法让人忍受!独断专行。绝不听从他人的意见。更糟糕的是他动则谩骂,实在是粗鄙不堪。我受不了他的脾气,也为他那些可怜的部下感到悲哀……”

    确实,朱可夫的脾气是相当不好,他绝对不是那种和蔼可亲运筹千里的智将。相反,朱可夫和儒雅或者儒将挨不上一点儿边,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任何学者气息,相反。朱可夫是一团火焰,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焰。他就是闪电、就是雷鸣!

    如风似火一般的朱可夫真心不是一个可爱的人,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战友,他都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在当时能跟朱可夫好好相处的人真心是不多。比如说之前提到过的科涅夫,历史上朱可夫可是在关键的时刻拉了他一把,但后来呢?这两个几乎是水火不容。卫国战争胜利之后,两人更是公开的撕逼大战,那真心是没有一点老战友的情谊。

    这么说吧,朱可夫这个人相当傲,对于下级基本上是稍有不满意就拉出来训斥一顿。有时候基本上就是指着鼻子骂,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给的。所以。在红军当中,朱可夫的人缘真心是不咋地,如果不是有伏罗希洛夫这个靠山,在大清洗时期妥妥的会被整死。

    反正雾风耶维奇对朱可夫的感觉很差,觉得此人恃才傲物不说,还特别粗鄙,简直跟美国牛仔有得一拼。而雾风耶维奇的性格是偏儒雅的,有点小情调小讲究。这么说吧,雾风耶维奇是腹黑的文青,而朱可夫则是又臭又硬的流氓,这两个人真心是擦不出火花。

    不光是擦不出火花,这两人共事得越久就越互相看不顺眼,反正两人都觉得对方别扭,到后来自然是眼不见为净。

    就是在这种别扭的情绪下,基辅解围战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在朱可夫的基辅独立机械化军死磕德军的最后一道防线时,彼得罗夫斯基的近卫机械化第一军也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投入了战斗。

    和朱可夫投入战斗时的顺利相比,彼得罗夫斯基的好运似乎在东波兰挥霍了一空。在攻击发起之时,因为空军的配合失误,刚刚打开突破口的步兵忽然被自己的轰炸机炸了一个底朝天,不等彼得罗夫斯基的坦克装甲车跟上去,红军的步兵就被德军华丽丽的反击打跑了。

    从前面撤下来的步兵和奋勇往前冲的坦克装甲车撞了一个满怀,虽然没造成伤亡,但也妥妥的破坏了彼得罗夫斯基的冲锋队形。费了半天的劲,彼得罗夫斯基才重新整理好了队形,而这时候一点突然性都没有了。

    德军迅速反应,一口气将预备队丢到了红军的主攻方向,图哈切夫斯基计划中的突袭就变成了强攻。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彼得罗夫斯基也长叹了口气:“调整部署,让炮兵进行一次火力扫荡,通知空军,再进行一次轰炸!”

    彼得罗夫斯基对自己部队的火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图哈切夫斯基为了达到想要的大纵深攻击效果,特别给彼得罗夫斯基加强了一个轰炸机团,彼得罗夫斯基可以直接命令该旅进行支援。

    但是彼得罗夫斯基倒霉就倒霉在这里,就在空军准备再次出动扫荡德军的时候,天气忽然大变,一场不期而来的暴雪席卷了红军的机场,也就是说,空中支援没戏了。

    彼得罗夫斯基只能一边向上级申请更多的炮火支援,另一边命令部队硬着头皮往前冲了。那时,彼得罗夫斯基有点侥幸心理,他认为对面的德军战斗力应该不强,以近卫机械化第一军的强大坦克突击集群的攻击力,洞穿敌人防线应该不难。

    只不过,彼得罗夫斯基犯了两个错误,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以及低估了德军的战斗力,这两个错误直接导致了近卫机械化第一军踢到了铁板,连续发动了十次冲锋,损失了十几辆坦克,却仅仅前进了不到三公里。

    这样的战果真心是让人汗颜的,不过彼得罗夫斯基也不用太难堪,因为不光是他这边表现差,实际上诺索夫卡这一线的红军都没啥进展,表现最好的都只向前突进了五公里。

    图哈切夫斯基自然是鼻子都气歪了:“加强攻势!我对你们现在的表现十分不满意,这简直就是耻辱!你懂吗,耻辱!”

    图哈切夫斯基这回是真着急了,他在也不能端坐在司令部里等消息,乘坐一架直升机,急急忙忙地感到了诺索夫卡。

    “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我也不要听诉苦的废话!我只要结果!”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明天,必须达成实质性的突破!我将亲自督战!”

    ps:鞠躬感谢失落的残枫和尤文图斯同志!<;/dd>;

247 受挫() 
红军的进展很不顺利,原因之前已经说过了,糟糕的天气、混乱的后勤组织。尤其是天气,在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地区是大雪,而到了诺索夫卡却完全是另一幅面貌。

    在发起攻击之前,红军的气象学家根据往年的资料估算,认为在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基辅周边地区应该是天寒地冻,泥泞的道路将被冻得严严实实,这样的气候是有利于装甲部队行动的。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进入到二月下旬,当其他地区一派天寒地冻的北国风光时,在基辅周边却相当的异常:夜间的温度还是零下15度,但到了昼间,气温在日照下急剧上升,能达到零上两到三度。

    这就造成了相当糟糕的情况,原本应该是冻土的地面跟往年相比“异常”松软,当坦克装甲车辆碾过两边之后,那就变成了一个大泥潭!

    不光是在野地里,公路上情况也非常糟糕,特别是近卫机械化第一军的攻击地段,情况尤其严重。彼得罗夫斯基后来回忆道:“……由于保密的原因,方面军司令部命令禁止部队进行任何战前侦察……装甲部队根本不可能通过那一片泥潭似的道路,整个战役过程中,我军共有132辆车辆陷入泥泞当中,5辆t…54陷得只剩下炮塔还露在泥浆外面。”这位苏联英雄不无懊恼的自嘲道:“这块地方是用来开潜艇的,而不是用来开坦克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之前提醒过图哈切夫斯基:“这块地方根本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集团作战。”只不过这些忠告都被图哈切夫斯基当做了耳边风。

    还有很荒谬的一点,就是图哈切夫斯基为了达到绝对保密的目的,甚至不准地面部队进行任何侦察!他们对面前的敌人部署可以说一无所知。尽管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们怨声载道,多次提出请求。可是图哈切夫斯基依然顽固的坚持己见,最后也只能将错就错。

    当时,参战部队的主力在阴霾的天气中向集结地缓慢集中时。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除了装甲部队之外。其余的步兵一律不许搭乘车辆,只能徒步前进。

    倒霉的是,此时又开始降雪,这无疑给本来就十分糟糕的路况火上浇油,背负全副武装的红军步兵不得不在没及小腿的泥泞中艰难前进,本来就不充沛的体力就在最后行军中白白消耗掉了剑之狂最新章节。

    马利诺夫斯基忧心忡忡地在日记中写道:“透过距离前线十公里的军部窗户,我能看到战士们正一群群地在泥浆中缓慢跋涉着,他们根本赶不上战斗。而且部队也不具备立刻发动进攻的条件,因为没有一个团能够齐装满员地抵达前线……我苦苦的哀求集团军指挥部,请求押后进攻日期,但却被告知,进攻日期绝不可能更改,总参谋部已经下了死命令!”

    虽然这一切对红军来说都预示着不祥之兆,但箭已上铉,刀也出鞘,蓄势待发的装甲部队仍然给偶同士兵,乃至高级指挥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对图哈切夫斯基主导的这次解围行动依然抱有最后一线希望——也许能够成功呢?

    比如巴格拉米扬就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难道真是我看错了这一切吗?总参谋部的计划虽然仓促了一些。但小伙子们还是士气旺盛。可能总参谋部是对的,在这一刻,我的确是如此的头晕目眩而又不知所措。一个接一个的师围绕着我。汽车咆哮着隆隆向前,每个营都在铿锵前行,一个又一个坦克团,全部做好了追击敌人的准备,一旦我们的坦克达成突破,这一切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去、去击垮、去碾碎阻挡在我们前面的任何敌人……”

    而此时,被朱可夫偷袭了一把的德军总算清醒过来了,他们陡然发现红军并不是一只病猫,而是一只要吃人的猛虎。一旦基辅被盘活。那接下来乌克兰的战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德军是相当不利的。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小胡子召集了一线的高级将领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巨大的危险在朝我们日益逼近”,元首语气严肃地对众人解释道:“敌人显然还没有死心。他们的目标很明显,准备将基辅城内的百万贱民和军队解救出来。在去年年底他们已经尝试了第一次反击,而这将是第二次。毫无疑问,这次他们将投入更为庞大的部队。而我认为,这将是我们在基辅周边地区再打一个歼灭战的良机!”

    你没有看错,小胡子确实准备在基辅打歼灭战,在小胡子看来,基辅就是一个口袋,而红军的解围部队则是飞蛾扑火。停留在戈梅利的第一、第二坦克集群完全可以从侧翼插入,然后切断红军主力的后路,最后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将冲进来的红军一口吃掉。

    这是大胆的计划,但是小胡子却觉得成功的可能性相当高,他认为红军都只是乌合之众,在1941年8月份,他能击败红军,现在围歼比当时还要弱小的红军更是不在话下。

    小胡子甚至认为这是红军自投罗网,如果能歼灭这些红军,那么这场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德意志。不过和小胡子的信心满满相比,他的将军和元帅们可没有那么大的把握。

    龙德施泰德就认为:“红军的来势很凶猛,而遭受了布良斯克的挫折之后,我军还处于恢复期。尤其是南方集团军群,大量的兵力被基辅所牵制,哪怕就是投入了第一、第二坦克集群,也没有能力一口吃掉这么多的敌人。更何况天气恶劣,补给依然很不乐观,此种状态下,全歼敌人难度太大,我军应该更现实的选定作战目标……”

    龙德施泰德的意见很正确,德军确实实力有限。而且掣肘甚多,不切实际的计划吃掉红军,等于是蛇吞象。最后只能给自己噎死。

    当然,德军的歼灭战计划还仅仅只有一个雏形。毕竟现在战场上的情况对他们不利,如果不能将红军挡在基辅之外,那么就别说什么围歼了。

    所以德军的正确应对措施,就是首先挡住红军的攻势,然后才能谈其他的问题。很快,在龙德施泰德的调配下,南方集团军群立刻积极行动起来,慎密地研究防守策略。在红军突击的地域上调集更多的预备队,构建更多的工事。

    德军士兵在红军轰炸中争分夺秒的挖设工事,在龙德施泰德的命令下达不到24小时内便在诺索夫卡一线抢筑一条新的防线。根据龙德施泰德的要求:“各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以密集坚固的反坦克防御阵地拖垮和耗尽敌人的进攻。一旦局势稳定,立刻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坚决投入预备队进行反击上荒!”

    也就是说,德军准备打的是一场积极防御作战,德军将以一个大纵深的防御体系消耗掉红军的攻击能量,当红军的攻势衰竭时,再一口气打垮对手。

    为了抗住红军的攻势,龙德施泰德可以说是豁出去了,将所有的反坦克力量都摆在了红军的面前。并且工兵在前线每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埋设了700到800枚反坦克地雷以及600到700枚反步兵地雷,个别关键的区域,地雷布设密度甚至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700枚反坦克地雷和2500枚反步兵地雷。

    在高密度的地雷敷设基础上。德军还加强了部队在战斗进行过程中利用地形短时间内重新布雷,形成能最大限度组织敌军前进的训练力度。还组建了搭乘缴获红军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工兵连、冲锋枪排以及反坦克枪手在互相掩护下执行野战机动布雷任务的特别单位。

    由于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的配备数量本来就比较少,加之第一坦克集群又被抽调到了北方。因此龙德施泰德决定装甲部队将不再拆散配备给第一线的步兵师,而是集中起来统一使用。

    不过留给德军准备的时间毕竟是太少,德军没有太充足的时间完善和巩固自己的防线,毕竟此时红军的全面进攻已经开展了。其中德军压力最大的就是第11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正好负责防御诺索夫卡一线,而且该集团军的战斗力是有问题的。因为该集团军并不是纯粹的德军,而是由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杂交起来的大拼盘。

    该集团军下辖三个军,分别是:

    第11军。编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5、第8骑兵旅;

    第30军,编有第198步兵师。罗马尼亚第8、第14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骑兵旅;

    第54军,编有第50、第170步兵师;

    最后该集团还辖有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编有第72步兵师。另外提一下,该集团军的司令官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他就是曼施坦因!

    从该集团军的编成可以看到,该集团军中一半的部队是罗马尼亚的,而罗马尼亚军人的战斗力,嘿嘿,那真心是不敢恭维的。而图哈切夫斯基之所以选择诺索夫卡作为突破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罗马尼亚人在这里。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