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刘备复汉 >

第70部分

三国之刘备复汉-第7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刘备复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便与李肃相互约定了,第二天引兵归降。而后,李肃离别而去。

    当晚二更十分,吕布挎剑进入丁原帐内。

    那丁原正在秉烛观书,看到吕布进来,问道:“如此深夜,吾儿来此有何要事?”

    吕布面色狰狞,怒声斥责:“吾堂堂大丈夫,岂能甘愿在你膝下为子呢?”

    闻听此言,丁原大惊,急忙问道:“奉先,你因何变心?”

    趁着丁原诧异之时,吕布大叫一声,往上一纵身,挥剑砍下丁原的首级。

    可怜丁原,一声刚正,早年丧子,巧遇吕布,收为义子,原想以此子颐养天年。

    奈何养了一个狼子野心之徒,竟遭其毒手!

    且说那吕布斩杀了丁原,提着丁刺史的首级,来到帐外,大声喝令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杀之。愿意跟随我的可留在此处,愿留的尽管离去!”

    丁原麾下兵马散去大部分,只有张辽、侯成、曹性、宋宪、高顺、魏续等六人跟随吕布投了董卓。丁原部将张扬、穆顺二人引兵马投奔了上党。

    次日,吕布提了丁原的首级,来见李肃。

    李肃将吕布推荐于董卓。

    董卓大喜,摆下酒宴,款待吕布等人。可谓是假象做得可乱真,他来到吕布身前悠悠然欲下摆拜:“老夫今日的将军,便如旱苗紧得甘甜雨呀!”

    吕布赶紧站起,搀扶着他坐到主座之上,撩衣跪倒,伏身而拜:“公若不弃,布愿请拜为义父!”

    闻听此言,董卓大喜,遂以金甲锦袍赐予吕布。

    次日,董卓上表天子,表奏吕布为燕骑中郎将,封都亭侯;表董卓弟弟董旻为左将军,而他依然以前将军自居,统领朝市。

    自此,董卓的威势更胜从前,百官莫不相从。

    有此仗势,李儒更是再三劝他早作废立的打算。

    不日,董卓又设下宴席,召集诸位公卿、文武百官。

    他命令吕布带着千余名甲士,侍卫在左右,以行威慑。

    待百官齐座,酒行数巡,董卓按剑而起,站立在众人之间,大声言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群臣都被吕布的武力所震慑,哪个敢动?

    奈何有人真的敢挺身而出,大声怒叱:“今上即位不过旬日,而并也没有失德之处;汝屡次三番欲废嫡立庶,难道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回头观看,却是中军校尉袁绍。

    他勃然大怒,拔剑怒叱:“天下大事皆在我手!我现在为之,哪个敢不从!汝以为吾掌中剑不利否?”

    袁绍岂甘示弱,也拔出宝剑,厉声言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人便欲在筵上相争……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一章……

    。。。

第107章 董卓忤逆废天子,王允假寿宴官() 
plsl;

    ;;

    第章董卓忤逆废天子,王允假寿宴百官

    且说袁绍当庭怒叱董卓,董卓欲动杀心,却被李儒挡住。

    必定袁氏门阀树大根深,而袁绍虽然不是嫡长子,却也是庶出的长子长孙。李儒深恐董卓做了错事,扰乱了部署,方拦住他,谨慎言道:“岳父大人,事情尚未定型,万万不得妄动杀机。”

    众人亦是在一旁好生劝慰。

    袁绍这才提着宝剑,辞别百官离席出门,悬节门庭,朝着冀州而去。

    待袁绍出,董卓对太傅袁槐说道:“汝侄甚是无礼。些许小辈,若不是看汝面,吾岂肯轻易恕之?敢问太傅,这废立之事若何?”

    那袁槐见侄儿莽撞,心中懊悔,又闻董卓所问,只得与虎谋皮,言道:“太尉所见极是!”

    见袁槐如此,董卓移目众人,冷声言道:“哪个再敢阻挡此大事,当以军法从事!”

    此言一出,百官无不惊慌失措,吩咐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餐席罢后,董卓向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询问:“袁绍负气而去,会不会惹出什么事端来?”

    周毖言道:“袁绍愤愤而去,若是大人追逼太急,怕是会惹出大的事端。更何况袁氏门阀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袁绍收拢豪杰,聚拢部众,势必造成一方英雄,那么山东地境便不再受大人所控制了。依某之见,不如赦免他的罪责,拜为穷郡太守。”

    伍琼亦是言道:“周大人所言极是。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确实不如加封他做一太守,以收民心。”

    听二人的建议,董卓便差人拜袁绍做了渤海太守。

    接下来时日不多,董卓、李儒等人便在嘉德殿中上演了废帝闹剧。

    却说那一日,文武百官皆参于朝堂。

    董卓拔剑在手,嚣张、傲慢的对百官品言:“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百官心中明晓。

    见众人低头不语,董卓立即下令,命李儒宣读。

    李儒展开策文,大声颂读:“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宣读完毕,董卓大声叱使左右卫士上龙榻扶天子下殿。

    好个天子,痴呆呆,茫然然,被人解下玺绥,北面长跪,甘愿称臣听命,嘤嘤凄凄不敢言!

    怒骂董卓,好贼子,欺压天子尚不足,更是直指何太后。

    他又指使李儒将那何太后拖到殿上,去服候敕,丢与天子身侧。

    见到太后,年少的天子方才号啕出声,搂着太后悲切不已。

    群臣更是悲切……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阶下大臣之中不乏刚正之士,早有人忍无可忍,奋身而出,高声怒吼:“逆子贼臣董卓,你竟敢做这欺天之事?吾便是以颈血溅汝,也要杖杀汝!”

    言毕,便挥舞着手中的象牙简斛,直击董卓。

    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

    却是尚书丁管,董卓令武士将他拖出午门斩首。

    丁管怒骂董卓,至死神色不变。

    真如后人做事道: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请陈留王刘协登基。

    群臣朝贺完毕,散朝。

    董卓又使人将何太后、弘农王辩以及唐妃锁入永安宫,禁止群臣出入。可怜天子辩四月登基,时至九月被废。

    前文书中说过,董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乃王美人所生而受董太后所养,为灵帝中子,深受灵帝喜爱,欲立为太子。阴差阳错,真的当上了皇帝,只不过是傀儡罢了。这便是史上的汉献帝。

    献帝时年方九岁,改元初平,立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上殿可携带剑履,可谓是威福崇尚之极。

    李儒劝说董卓要摺用名流,以收人望,更是推荐蔡邕等有才华的人。

    董卓命人徵之。可是蔡邕不屑与他为伍,令他十分气恼。他遣人对蔡邕说道:“相国大人说了,你要是不出仕,就要灭了你的九族。”

    蔡邕一个文人,顿时吓破了胆,便乖乖的应了命。

    见蔡邕出仕,董卓大喜,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了连续三次迁了蔡邕的官。

    时间不久,董卓废帝的闹剧传到了下邳。

    下邳太守刘备闻之,大怒,便欲兴兵讨伐,为陈珪所阻。

    陈珪劝说道:“如今天下各方诸侯都在围观,而主公贸然出兵,我军势孤,难以凑效,岂不是助那董贼声望不成?”

    刘备深思,甚觉有理,遂使诸将勤加操练,以备需时。

    陈登、乐隐却陈说刘备:“主公应该发表檄文,备言董卓之包拯,将欲征讨之。以此传播主公之名望,使天下人都知道主公的贤明。”

    刘备沉吟片刻,便言道:“某归属徐州牧陶使君麾下,当先请示陶使君,以全利益。元奇,你火速前往徐州,代我向陶使君详说此事,便说我愿亲统大军讨伐逆贼董卓。元龙,你马上撰写檄文,通告诸州郡,两月之后,相约洛阳!”

    陈登下去撰写檄文,被老父亲陈珪得知。

    陈珪大骂陈登二人:“你二人这是在谋害主公。董卓若知主公行事,定然引大军来攻。此事当谨而慎之~!况且,主公声望不足,难以号令天下。你且将檄文交予老夫。”

    陈珪从陈登手中拿过檄文,匆匆来见刘备。

    听完老人家的一席话,刘备问道:“老人家,依你之见备当如何?”

    “先积粮筹兵,做好备战。然后在派出探马,时刻打探朝中消息。若是董卓再做叛逆之事,便火速发出檄文,联络袁绍,再通告天下诸侯。那个时候,借助袁氏门阀的声望,正好提升主公的名望!”陈珪果然老练,做事滴水不漏。

    刘备听完,倍言遵从。

    果不其然,董卓还真被陈珪说中了。

    不出两月,弘农王受困于永安宫,衣食渐缺,生存都成困难。实乃董卓暗中操纵所致。弘农王帝悲切,终日落泪,遂赋诗于墙上:“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奈何董卓派人时刻监视,如此诗词又怎会不传到他的耳中?

    得此口实,董卓竟然派遣李儒进宫,以鸠酒毒杀弘农王。李儒强使武士迫死何太后,又派人将唐妃用白绫绞杀。弘农王悲切不已,知道死将临头,也硬气了起来,举起鸠酒一饮而尽。

    可怜太子辩登基短短数月,终究丧命于宫中……

    弑杀弘农王后,李儒回报董卓。

    董卓使人将三人下葬于城外。

    自此,宫中仅余九岁孩童献帝刘协,董卓更加肆无忌惮,每夜入宫,霍乱宫中,夜宿龙床。

    董卓与部下时常引兵马出城,行进于阳城等地之间。

    适逢村民集市,男女云集,货物累至。

    董卓便命令部下引军士将众人围住,尽杀男子,抢了妇女和财物,装载在车上,悬挂着数千颗人头,返回洛阳,竟然声称杀贼大胜而归。真所谓无耻之极!

    越骑校尉伍孚因窃听到董卓使李儒鸠杀弘农王和太后之事,又见董卓如此残暴无耻,心中愤恨不已,常常在朝服下内披小铠,暗藏短刃,准备伺机击杀董卓。

    一日,恰得机会,伍孚拔刀刺向董卓。

    奈何董卓力气太大,伸手死死抓住伍孚双手,硬是将他逼住。恰好吕布听到声响,闯了进来,一把将伍孚摁倒在地。

    董卓逼问伍孚:“哪个教汝谋反?”

    伍孚瞪大眼睛,鄙夷的说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命人拖出以剐刑惩治。

    面对如此残忍的刑罚,伍孚至死骂不绝口,毫无求饶之意。

    后人称赞: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经此一事,董卓便多加了小心,出入之时不只吕布相随,更是常常有甲士护卫。

    时下,刘备也听闻朝着董卓鸠杀天子,遂前往渤海拜见袁绍,与袁绍相商。袁绍以为兵马不足以与董卓相抗,当先与朝中大臣做好联系,到时候里应外合,定能将董卓击败。

    二人商定,袁绍遂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

    书中大概意思如此:“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到书信,寻思无计。

    一日,他看到朝堂之上旧臣都在,便邀众人:“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人纷纷言道:“一定!一定!”

    当晚,王允在家中后堂设宴。一众公卿旧臣纷纷踏至。

    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人莫名,纷纷惊恐的问道:“司徒贵诞,何故发悲?”

    王允言道:“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听罢,百官中多有人随声而哭。

    坐中却有一人抚掌大笑……

    此是何人,因何大笑,尚请诸位继续收看下一章……

    。。。

第108章 曹操献刀俱逃往,吕公留客惨遭亡() 
plsl;

    ;;

    第章曹操献刀俱逃往,吕公留客惨遭亡

    却说王允在宴席之上叱责董卓误国,啼啼哭哭。诸公卿亦是如此,顿时宴席之上一片哭声。

    这时,席中一人抚掌大笑,指责众人:“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难道还能哭死董卓否?”

    说的也是,这哭能够把人哭死吗?

    难怪,这人笑话他们!

    王允抬头观看,却是新晋骁骑校尉的曹操。

    这中军校尉袁绍离去,西园军马已经荡然无存,尽被董卓收编。曹操原本为典军校尉,被董卓迁为骁骑校尉,暂领西园部分兵马。

    见他轻薄,王允怒叱:“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

    这时,曹操方止住笑声,义正言辞的说道:“吾非取笑他事,而是因为诸位平时智计百出,今日却无一计可杀董卓尔。曹操虽然不才,但愿斩断董卓的人头,悬挂在都城的门楼之上,以此敬谢天下。”

    见曹操如此,王允顿时从席中站起来,走到曹操面前,谦恭的问道:“孟德有何高见?”

    曹操言道:“近来,某委曲求全,以身伺候董卓,实则是想乘其疏忽之时以图之。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