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62部分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62部分

小说: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忠贤嗤笑道:“皇上说,那张斌不需要粮饷,一年之内便能将海盗剿灭,你们说说,可能吗?”

    崔呈秀闻言,立马跟着魏忠贤嗤笑起来。

    那吏部尚书周应秋却是皱眉道:“厂公,那张斌可不简单,天启五年,大计例察,才长,守廉,政勤,年青,皆为上等,还曾率领乡勇击退过海盗,他不像是那种胡乱吹牛的人。”

    魏忠贤闻言,脸色一变,追问道:“噢,竟然不是个酒囊饭袋,那你说他没粮饷,能组织大军剿灭海盗吗?”

    周应秋想了想,猜测道:“他若是发了疯般的在福建横征暴敛,粮饷还是能凑起来的!”

    魏忠贤闻言,不由大惊失色道:“啊,那怎么办,我可答应皇上了,这个节骨眼上,在皇上面前出尔反尔可不好。”

    周应秋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献媚道:“厂公不必惊慌,福建正是我们的地盘,左布政使汪若极、右布政使郭希禹、提刑按察使张翌明、都指挥使洪先春还有福建行都司都指挥使陈尔翼不都曾通过犹三兄向厂公表过忠,他张斌敢在福建横征暴敛,那就让那些人上奏折,参到皇上这里来,到时候看皇上怕是不好收场啊!”

    犹三就是现任工部尚书吴淳夫,他是福建泉州人,福建那边的三司负责人基本上都被他拉入了阉党的阵营,所以周应秋说福建是阉党的地盘

    魏忠贤闻言,眼前一亮,大笑道:“对啊,福建那边的头头脑脑是三儿那一线的,他敢横征暴敛,就让人参他,看他怎么办,哈哈哈哈哈哈。”

    周应秋跟着媚笑道:“厂公,属下还听说,犹三兄的儿子吴文杰跟那个张斌还有点过节,不若让那吴文杰替您走一趟,去盯着福建那帮头头脑脑,以免他们玩什么花样。”

    魏忠贤饶有兴趣的问道:“噢,那吴文杰和张斌有什么过节?”

    周应秋继续媚笑道:“听说那吴文杰喜欢都指挥使洪先春的女儿,洪先春的女儿好像又和张斌有婚约在先,他们为此而结怨,洪先春到现在还不知道把女儿嫁给谁呢。”

    魏忠贤闻言,满是恶趣味的道:“好,就让那吴文杰跑一趟,等弄死张斌,杂家给他做主,让洪先春把女儿嫁给他,哈哈哈哈哈哈。”

第三卷 第八章 贪财好色() 
骆养性,字太如,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骆安之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

    前文提到,他这个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只是个福荫的头衔,没有任何职权,并不是说他长大成年之后就能出任锦衣卫指挥使。

    他父亲骆思恭之所以能出任锦衣卫指挥使,那凭的可是真本事,上任之后也颇有些作为。

    像万历年大明与东瀛关白丰臣秀吉的两次大战,骆思恭都派出了无数锦衣卫为明军刺探军情,可以说,那两次援朝战争锦衣卫都出力不少。

    像天启继位时的“移宫案”,骆思恭同样出力不少,所以,天启继位之后,念及从龙之功,并没有换掉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可惜,他不愿意协助魏忠贤迫害东林党,最终被魏忠贤陷害,丢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

    骆养性可没他父亲有本事,他纯粹就是个执跨,武功稀松平常,学识更是稀松平常,不过,他也并非一无是处,见风使舵,溜须拍马他还是很厉害的。

    天启朝的时候,他这本事还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因为九千岁魏公公权倾朝野,而他父亲正是被魏公公给弄掉的,他再会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魏公公也不可能启用他。

    天启一死,他就敏锐的发现,机会来了,魏公公也不知道想干什么,竟然封锁皇上驾崩的消息,秘不发丧,结果,英国公奉皇后懿旨,直接领兵进宫,逼出遗诏,拥立新皇登基。

    他估摸着,当今皇上肯定会倚重英国公,而疏离魏忠贤,所以,他毅然决然,一把扑进英国公的怀抱。

    正好,英国公这时候也在召集没有归附阉党的锦衣卫,看守皇宫,以节制魏忠贤,确保皇上安全。

    于是乎,他凭借老爹骆思恭在锦衣卫中的威望,脱颖而出,被英国公选中,成了皇宫守卫临时负责人,挂了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头衔。

    这个时候,他全然没有意识到,崇祯想弄掉魏忠贤自己掌权,他也跟魏忠贤一样,被崇祯给麻痹了,只当这崇祯也跟天启一样,只想做个傀儡。

    他以为,照这样下去,他是没什么前途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也就到头了,他再想往上升就难了,因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和锦衣卫指挥使全是魏公公的心腹,想取代他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张斌的出现,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因为张斌是英国公跟前的红人,又得皇上单独召见,很有可能是要获得重用了,如果,能巴结上这位,或许升官发财,还有希望。

    所以,他开始极力巴结张斌,以期将来张斌辉煌腾达之后能拉他一把。

    张斌自然是正中下怀,他也想拉拢这位未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才第一次见面就开始称兄道弟了。

    等张斌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骆养性却对他更为热情了,这货甚至想请他晚上一起去逛青楼!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张斌出来的时候,崇祯让曹化淳去引了下路,曹化淳这会儿跟张斌那可是亲的跟兄弟一般,两人一路往外走,一路交谈,不经意间露出的那种亲切全被骆养性看在眼里。

    好家伙,这张斌不但是英国公跟前的红人,还跟皇上的伴当这么熟,满朝文武,谁能有他这关系,他这前程简直不可限量啊,必须极力巴结!

    张斌虽然也想极力拉拢这货,但是,这个节骨眼上去逛青楼肯定是不行的,京城这会儿,可到处都是魏忠贤的人,如果魏忠贤想弄他,一个逛青楼的罪名就能让他前程尽毁。

    骆养性见张斌执意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约定第二天去拜访张斌,这个张斌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乎,第二天一早,骆养性便带着一堆礼物,来到了张斌落脚的崇兴寺,溜须拍马,拉关系来了。

    张斌热情的将他迎进厅堂,拉到主位分座左右,又招呼人上完茶之后便让张差他们去外面守着。

    骆养性一见他这架势,忍不住低声问道:“双全兄,你这是?”

    张斌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道:“太如贤弟,听闻令尊正是遭遇魏忠贤陷害,不但丢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最后还郁郁而终。”

    骆养性闻言,脸色一变,他盯着张斌,紧张的问道:“双全兄此话何意?”

    张斌不答反问道:“听闻锦衣总宪骆家世代忠良,贤弟应该是忠于皇上的吧?”

    这是要表态啊,骆养性连忙郑重的点头道:“那是当然,我们骆家辅佐大明四代帝王,忠心可鉴日月。”

    张斌假假的松了口气,欣慰道:“那就好,我已经跟子虚兄说了,如果有机会,请他向皇上建言,让你出任锦衣卫指挥使。”

    他这话倒不是骗人的,他的确跟曹化淳说了,如果有机会就向皇上建言,提议骆养性出任锦衣卫指挥使。

    但骆养性这锦衣卫指挥使却是不用曹化淳建言也能到手的,因为历史上他就是崇祯朝的锦衣卫指挥使。

    崇祯的不但生性多疑,还有点刚愎自用,如果他不想用某人,你建言他也不会用,如果他想用的人,不用你建言他也会用。

    比如张斌就是,虽然曹化淳向他推荐了,他还是要叫过来,亲自问过才决定用不用。

    这骆养性可能正因为善于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才会被崇祯看上,崇祯可不喜欢那种有主见的人,骆养性这性格正合他意。

    当然,这会儿骆养性压根就不知道他是命中注定了要当锦衣卫指挥使的,他还以为自己没什么前途呢,听闻张斌竟然让曹化淳替他在皇上面前建言,他自然是感激涕零。

    张斌卖出了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人情之后,又开始下一步拉拢计划。

    他知道,就算骆养性以为是靠自己的帮助才当上的锦衣卫指挥使,也不一定会加入他的阵营,要想让人跟你共进退,唯有靠共同的利益来驱使,他使用的方法就是拉骆养性一起做生意。

    这骆养性原本就是个贪财好色的执跨,没事就喜欢逛青楼喝花酒,花钱就如同流水一般,他之所以贪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会儿他听张斌说起海外贸易,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两的利润,那心里自然跟猫抓了一般。

    于是乎,两人再次一拍即合,张斌替他筹集资金,骆养性入股东盛堂!

第三卷 第九章 戚家军出山() 
魏忠贤磨磨叽叽拖了几天,张斌的任命终于下来了。

    圣旨和内阁、都察院、兵部的联合行文同时下达:

    擢南都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张斌为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巡抚福建,剿灭福建周边所有海盗。

    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已经是正四品的朝廷大员,从从五品的员外郎提拔到正四品的右佥都御使,张斌再次连升三级!

    拿着圣旨和内阁、都察院、兵部的联合行文,张斌激动不已,原本,他以为,至少要等到明年,也就是崇祯元年,他才有机会夺得福建巡抚这一职位。

    不曾想,崇祯继位才一个多月,他便如愿以偿了。

    福建,是他这一世的故乡,也是他以后掌权的根基所在。

    在那里,有他计划中的军事基地大金所,有他计划中的银库月港,更有数不清的海盗等着他去围剿、整编。

    一旦剿灭了海盗,建立起自己的军队,并掌控了大明的对外贸易,他就有了掌权的基础,到时候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要乱世一起,崇祯轻易都奈他不何!

    当然,福建也是阉党中坚,魏忠贤的干儿子,现任工部尚书吴淳夫的故乡。

    他知道,这几年,吴淳夫从中牵线,福建的大部分官员已经倒向了阉党,就连他的准岳父洪先春都搭上了吴淳夫这条线,更遑论其他人。

    他知道,此去福建,面对的并不是一条坦途,而是一片荆棘。

    两世为人他也清楚,要获取成功就要付出努力,胜利的果实并不会从天而降掉到你手里,要获取,就要披荆斩棘,勇敢前行。

    怀揣着拯救大明的梦想,张斌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京城到福建,足有四千余里,如果缓缓前行,一个月都很难抵达。

    这次,张斌并没有选择坐马车慢慢悠过去,而是带着一众随从,直接打马狂奔,跨山东过徐州,四天便抵达了位于中都凤阳府定远县的戚家堡。

    他并没有直接赶往福建,因为这一路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同时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戚家堡就有他从崇祯那里要来的参将戚元功,反正是顺路,他自然想把戚元功一起带上,不然等兵部慢慢把调令发过了,戚元功再一路悠哉悠哉走到福建,怕是两三个月时间都过去了,今年就不要做什么事了!

    当然,他亲自来戚家堡还有其他的目的,他想多忽悠一些人随他一起去福建。

    比如戚元功的弟弟戚元辅和戚元弼;

    又比如戚家培养出来的戚长山、戚长风等小队长;

    这些都是现成的战力,他们对鸳鸯阵尤其精通,如果能一起带到福建,能省去他不少事情。

    这时候,大金所的轮训早已结束,戚家堡的校场上早已没了十多队人同时操练的壮观场面,每天也只有太阳出来之前才能看到堡的几队人轮番在哪里操练,整个戚家堡都显得略微有些冷清。

    张斌并不是早上到的,而是第四天临近黄昏的时候才到的,他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向戚银道出了来意。

    戚银的情绪好像很低落,他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带着张斌往校场上走去。

    两人一直走到校场中间,戚银才停下来叹息道:“张大人,你觉得大明还有救吗?”

    张斌闻言一愣,戚银竟然会如此悲观,真让人始料未及。

    他忍不住问道:“戚老将军何出此言?”

    戚银望着远处的夕阳继续叹息道:“现在的大明还能让人看到希望吗?大伯为大明南征北战几十年,战功赫赫,旷古烁今,结果却被罢免返乡忧郁而死,朝廷那些当权的想过我戚家军的感受吗?我大哥还有戚家军三千将士同样为大明南征北战几十年,最后却落得个全军覆没,尸骨无存,是我戚家军不够勇猛吗?你再看看四周的百姓,辛苦劳作,任劳任怨,最后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强敌环伺,民不聊生,什么九千岁,什么朝廷大员都视而不见,只知道争权夺利。吏治败坏至此,大明如何能救?”

    张斌闻言,竟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的确啊,现在,大明大部分官员都只知道争权夺利,没人关心百姓,甚至没人去管国家,吏治败坏,无以复加。

    他只能安慰道:“戚老将军,当今皇上年少有为,魏忠贤怕是蹦跶不了多久了,阉党也要倒霉了。”

    戚银摇头叹息道:“阉党下去了又怎么样,官风不正,换一波又能如何?”

    张斌闻言,尴尬不已,他干咳了两声,硬着头皮道:“戚老将军,大明并非没有为国为民的好官,比如,比如,区区在下我。”

    说到这里,他都有点脸红了,这世道,这官场风气,以他现在的能力,根本就扭转不过来。

    果然,戚银继续摇头叹息道:“张大人,我知道你心怀报国之志,但是,朝堂上下官员何止千万,光你一个人,又能改变什么?”

    这戚银怕是被阉党的滔天气焰给打击的失去信心了,的确啊,阉党当权以前,吏治再怎么败坏,总还有那么一些为国为民的忠臣贤士,这阉党,还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点的来。

    这老将军这么悲观绝望可不行,他还指望着训练出一支戚家军横扫天下呢!

    张斌想了想,鼓励道:“总要有人去做才有希望,难道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这大明灭亡吗?”

    戚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