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许心素的速度更快,他在江南已经开办第一家青楼,取名为瀛香楼。根据许心素和郑芝龙的约定,瀛香楼所得的利润按五五分成。
而在此时,朱由校准备推行第八条新政——政治制度的改革。对于朱由校推行第八条新政,这次反对的声音是最小的一次。
“第八条新政中有数点已经在实施,就目前而言,效果极好,朕准备趁此机会全部推行出去。”朱由校说道。
“陛下,裁撤司礼监,政务之事全部归内阁处理,如有重大无法裁决之事,上报陛下,由陛下与内阁协商处理。这重大无法裁决之事是指的哪些事情?”孙承宗问道。
“例如像十条新政此类之事便算是重大的事情,而无法裁决的事情是指内阁无法达成统一的事情,或者是需要朕出面才能处理的事情,这并没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界定。”朱由校解释道。
“臣大概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孙承宗点头道。
“在朕看来,勤政的皇帝不一定就是好皇帝,朕认为要做一个好皇帝就要懂得放权,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有限,帝国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无数,如果都让皇帝来决断,皇帝也会受不了的。而且朕认为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依靠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将事情办好,所以朕要放权,让内阁在做事的时候不能束手束脚。”朱由校说道。
“陛下难道不怕内阁专权吗?”孙承宗问道。
“在此次政治制度改革中,朕就考虑到了内阁无法专权的问题,所以朕是有准备的。第一,军权归于朕,内阁没有军权,内阁永远也无法专权;第二;内阁、督察院、大理寺三者并立,只有行政权是归于内阁,司法权归于大理寺与督察院,立法权归于朕和贵族院;第三,内阁成员违法,督察院可以向大理寺提请诉讼,而且内阁并非终身制。”朱由校解释道。
“陛下此举将使得大理寺的地位一跃成为了帝国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三法司中,刑部的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了。”黄士俊说道。
“各省的提刑按察使司将全部划入大理寺,在地方也依然是三者并立,巡抚负责行政事务,臬台负责刑名、诉讼事务,御史台负责督查地方。”朱由校解释道。
“但是刑部的地位也不会一落千丈,在此次政治制度改革中,帝国的巡捕将全部由刑部来统一管理,这就是〃
第374章 股票交易所()
感谢龙天大圣868的月票支持!
……
但在民间在受关注不是第八条新政的实施,而是即将登场的股票交易所。这次股票交易所放在南京,这次也只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就是皇家海运公司的股票。而股票交易所的规定除了照搬了一部分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规定之外,朱由校还增加了一部分了规定。
“陛下,这次真的要发行一万万股吗?”张国纪心存疑虑的问道。
“一亿股,我们每人手里都是一千万股。”朱由校说道。
“陛下,每股价值五十文,皇家海运公司总价值可就有五百万两银元,而皇家海运公司我们实际只投入了三百五十万两左右。”张国纪说道。
“朕知道,可皇家海运公司近三年来一直在盈利,平均每年盈利有四十五万左右,而且还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如果按三百五十万两的市值,你手中的股票愿不愿意卖?”朱由校问道。
“肯定不卖,臣当年可投入了三十多万两银元,现在最少也要四十万两,臣才会卖。”张国纪毫不犹豫地说道。
“那就对啦。为什么要将皇家海运公司股票定在这个价格,你明白了吗?”朱由校问道。
“臣好像明白了。”张国纪想了想说道。
“朕相信一旦皇家海运公司的股票上市,到时候一定不止五十文一股。这次朕允许西洋人进入股票交易所交易,他们比帝国人在这个方面更懂,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制造惊喜的。”朱由校说道。
“看来此次臣要将西洋人邀请来参加股票交易所的开业。”对于朱由校的说法,张国纪依然是半信半疑。
“去办吧,股票交易所的股份虽属于朕和朝廷,但开业当天却只能靠你们这些皇家海运公司的股东了。”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臣一定会办好的。”张国纪说道。
……
在民间由于《帝国报》的宣传,民间对股票交易所有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为了宣传南京的股票交易所,这次《帝国报》进行了大幅的报道,详细地解释和介绍了股票交易所。
“柳先生,你说这股票到底是什么?”有人问道。
“股票是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帝国报》上就是这么解释的。”柳敬亭回答道。
柳敬亭这个时代最有名的说书人,凭借着说书名传后世。这次海运公司的股东出重金让南京城的说书人帮忙一起宣传股票交易所,柳敬亭也是其中之一。
“都在说这海运公司还未上市,股票价格已经涨了三成了,是不是真的?”又有人问道。
“我听说皇家海运公司当年成立的时候,共计投入了三百万到四百万两银元,按这次上市的股票价格计算,已经达到了五百万两银元,的确涨了三成左右,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买这个账?”柳敬亭解释道。
“这个等到股票交易所开业的那天就知道了。”有人笑着说道。
“八月初八便是股票交易所开业的日子,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柳敬亭微笑着说道。
“那肯定要出,据说当天请了江南最好的戏班表演,这肯定要看看。”
“柳先生,这股息和分红是怎么回事?”
“根据《帝国报》的解释,皇家海运公司去年能赚了六十三万,现在皇家海运公司有一万万股,那每一股每年能分六文三,如果你是十股的话,五百文年底便能分到六十三文,比存在银行利息要高。但是这只是理论上数据,《帝国报》上说,如果皇家海运公司需要钱扩张的话,也可能不会分红。”柳敬亭解释道。
“分不分红由谁来决定?如果不分红,那我买股票的钱还不如存到银行去。”
“这个在上一期的《帝国报》上有说,是否红由总裁会来决定,但是在《帝国报》上介绍了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间,好像一共才分红了十多次,但这个公司的股票价格比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已经翻了上百倍了。”柳敬亭说道。
“柳先生的意思是股票的涨幅所得会比分红更高?”
“这个我真不知道了,这个我也无法保证,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但我听说南京城内来了数十名西洋人,很可能就为了这次股票交易所来的。”柳敬亭微笑着说道。
……
而此刻海运公司的九位股东也在商议皇家海运公司上市的事情。
“……股票的事情就按陛下的意思来办,不得更改。”张国纪先将他和朱由校的谈话说了一遍。
“那些西洋人怎么说的?”刘柒问道。
“对西洋人的态度,我只是试探一下,但他们没有明确表态,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态度。”江演说道。
“看来这些西洋人也是老奸巨猾之人,如果他们真的愿意五十文一股买的话,我这边倒是愿意卖给他们五百万股。”沈江说道。
“沈老,你这边很缺钱吗?”江演问道。
“人老了,先安稳一点,除了香烟公司和刑惠公司的股份之外,其余公司的股份,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都愿意卖了。”沈江说道。
“你都卖了,你银行的股份准备怎么卖?”张国纪问道。
“这个……先看看海运公司的股票情况再说。”沈江说道。
“如果你银行的股份愿意出售的话,记得联系我。”张国纪叮嘱道。
“伯爷,肯定第一时间通知你。”沈江说道。
“这段时间缅中和仰光两藩司的土地价格有所下跌,我准备去买点地了。这次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也准备将手里的股票都卖了。”刘柒说道。
“为何这两藩司的土地价格会下跌?”张国纪紧张地问道。他在这两省有大量的土地,这价格下跌让他肉痛。
“九州王在招募士兵,这两年帝国退役的士兵都被安置去了两藩司,九州王这一招兵,很多人都想将土地卖了去东瀛。”刘柒说道。
(本章完)
第375章 上市()
“自黄宗羲主持第二轮田赋变法之后,帝国的土地价格可都在涨,就连黑龙江和吉林两藩司的地价也都略有上涨。”张国纪说道。
“黑龙江和吉林两藩司的情况与缅中、仰光两藩司不同,黑龙江和吉林安置的退役士兵都是有家室的,而缅中、仰光两省安置的退役士兵近一半都是没有家室的。其中有一部分没家室的士兵退役之后,对耕种并不感兴趣,对再去当兵反而兴趣更浓。”刘柒解释道。
朱由校在第一批士兵退役之后,又接连退役了两批士兵,使得整个帝国的军队换了一半的新血。朱由校现在执行三年招募一次新兵,三年退役一批老兵的政策,用这个办法来确保帝国保持尚武的精神。
“说起买地,我倒是有个建议。”江演说道。
“什么建议?”张国纪问道。
“皇家海运公司的业务太单一了,我们只做海运的话,每年的利润有限,我建议我们可以购买码头,码头经营得好的话,利润可不比海运差,而且还不会贬值。”江演说道。
“江爵爷,这个建议甚妙,这皇家海运公司可有陛下的股份,陛下应该会同意。”张国纪赞成道。
“伯爷,那这件事情可就需要你出面了。”江演微笑着说道。
“等股票交易所开业之后,我便去找陛下商议此事。”张国纪点头道。
……
八月初八,南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开业。皇家海运公司出资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开幕仪式。今日一早,股票交易所外已经是人山人海。
但在交易所开业之后,并没有立刻产生交易,就连今天被寄予了厚望了西洋人也并没有立刻出手,他们在观望。虽然他们在观望,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兴趣,这次连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凡第曼也派了人来参加此次股票交易所开业。
“五十文,我要一千万股。”就在大家以为要冷场的时候,这时场内想起了一个声音。
这个声音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甚至引来了一阵轻微的惊呼声。
“许心素!”江演轻声说道。
“就是那个女奴贩子?”张国纪问道。
“正是。”江演点头道。
“我有一千万股,我卖给你。”沈江举手说道。
“成交。”许心素点头道。
看着第一笔交易就这么完成了,而且还是一笔巨额的交易。西洋人有点坐不住了,原本是西洋人是通了气的,想压一下价的。
英国人首先发声了:“五十文,我要一百万股。”
“我买你一百万股。”刘柒立刻说道。
“成交。”英国人回答道。
就这样交易所完成了第二笔生意。
场内的葡萄牙人也坐不住了,葡萄牙人举手大声喊道:“五十文,我要一百万股。”
此时刘柒正准备再次举手,江演阻止了他,“等等,再看看。”
过了一会,葡萄牙人见没人答复,他又喊道:“五十一文,我要一百万股。”
葡萄牙人这一涨价,场内的气氛立刻就热烈起来。
西班牙人也举手喊道:“五十一文,我要两百万股。”
……
“五十五文,我要两百万股。”看到价格在缓慢上涨,荷兰人此刻也坐不住了。喊话的荷兰人名叫德荣,是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凡第曼派来的代表,也是场内最有钱的主。
“五十五文,这才多久就涨了一成。”场内看热闹的商人小声议论道。
“是啊!如果沈老现在卖的话,马上多赚五万两银元。”
“我也买几千股来玩玩。”
……
荷兰人的抬价使得场内的气氛更加热烈了,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看着一文两文不停地往上涨,到今天收盘,海运公司的股票的价格涨了到八十七文。而当天的成交量达到了两千万三百万股,就连张国纪都忍不住卖掉了一百万股。
虽然从第二天开始股票的成交量开始呈断崖式下跌,但这是由于股票交易所只有一家公司的原因,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就超过了一百文,价格比上市时已经翻了一倍。
这个时候,股民都不会去考虑什么市盈率,公司未来前景等等这些东西,而是盲目地去跟风。
股票成了南京城最热门的话题,几乎是家喻户晓。
“听说了吗?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超过了一百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翻了一倍,这速度就跟抢钱一样。”
“是啊!听说现在海运公司的股票有价无市。”
“哎!我前天准备了十两银子准备去买一百股的,结果没卖到,到今天已经买不了一百股了。”
“《帝国报》上说下个月又有一家公司上市。”
“是什么公司?”
“听说是贸易公司,专门做海外贸易的公司,据说江南首富江演和太康伯一起办的公司。”
“这次无论如何要抢到。”
……
股民们关注的是股票,而大商人们关注的是公司如何上市的问题。皇家海运公司上市大获成功,使得许多人都红了眼,他们从来都没想到还有这种赚钱的办法。
“德育,我们将船厂也上市吧。”潘树金说道。
“树金,你可要想清楚了,这上市可是有很多规定,最重要的是每年船厂的财务都要公开,如果造假的话,可是要处以十倍罚款,甚至会被流放冷洲的,最重的可是要杀头的。”袁德育说道。
“我知道,只不过是要多缴一点税而已,如果上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