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38部分

大明1624-第138部分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妾明白,妾谢皇上赦免妾的欺君之罪。”顾媚诚惶诚恐地说道。

    “人都是有私心的,朕明白,朕不是君子,更不是圣人,朕也有私心,朕贪恋美色,现在后宫妃嫔近百,还在沾花惹草,有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你们想有个孩子,对你们来说也算有个寄托吧,所以你们这么做朕不会怪罪的。”朱由校安慰道。

    “妾谢皇上隆恩!”顾媚说道。

    “这个世界,金银等许多东西,你们都可以去试真假,但只有人心不能去试,不能去赌,这次你赌赢了,是因为朕觉得这本来就是该你的,但有些东西不该是你的,你不能去碰,也不要去试,更不能去赌,否则的话,不会有好结果的。”朱由校警告道。这顾媚心机太重了,朱由校不得不警告她一下。

    “妾明白,皇上赏赐的才是妾的,不是皇上赏赐的,妾绝对不会碰,更不会去试。”顾媚恭敬地说道。

    “你和小小一起住储秀宫后殿,毛纺之事暂时交给小澜来打理,有朕在,不会出问题的,只是有些计划要暂停了。”朱由校说道。

    “诺。待妾生产之后,妾会立刻着手执行,不会耽误皇上的大事。”顾媚说道。

    “不用着急,什么事情都不如你和孩子重要,成衣展等事情,朕会推迟。”朱由校说道。

    “谢皇上!”顾媚说道。

    顾媚怀孕的事情在宫里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那怕有少数人知道这是顾媚故意为之的,毕竟顾媚的出身太低了。

    (本章完)

第323章 天启历法() 
    感谢198215dai的月票支持!

    ……

    天启十四年三月,湖广的黄冈、罗田接连发生五级地震。

    四月,吴甘来请求对山西、陕西两省赈灾。自去年八月到今年四月,山西、陕西两省接连发生旱灾,赤地千里,两省数地发生饥荒。

    内阁令吴甘来从京师、四川、河北三省的粮仓调集粮食对山西、陕西粮食进行赈灾,而辽宁省一地的开荒取得了不错效果,去年辽宁省的粮食产量不但满足了辽宁一省的需求,而且还有盈余,这使得袁崇焕看到第二次北伐后金的希望。

    五年计划的三场战争,对后金一战是耗费最多的,现在国库入不敷出,使得袁崇焕非常担心会影响第二次北伐后金,但辽宁粮食大丰收,使得袁崇焕又看到了希望。

    而此时,朱由校正在大都督府商议成都都督府提交的南征东吁的方案。

    “熊爱卿,你以为秦良玉秦都督的南征东吁的战略计划如何?”朱由校问道。

    “许成名战功卓著,曾生擒匪首安邦彦,一举平定了持续八年之久的奢安叛乱,是一名难得将才,而马祥麟乃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勇冠三军,能文善书,常单骑冲阵,取敌将首级。军中呼为‘赵子龙’、‘小马超’,以两人为将必定是没问题的,只是东吁能调动的大军近二十万,而此次南征东吁,我军只有五万大军,兵力上有些悬殊,但我军装备要比东吁精良,所以臣以为我军获胜几率超过五成。”熊廷弼说道。

    “此战火炮数量多少非常关键,成都都督府的制造局生产火炮能不能满足此次南征的需求?”朱由校问道。

    “如果只供南征使用的话,应该是够的,毕竟还有一年准备的时间。”熊廷弼说道。

    “那秦都督的方案朕就准了。”朱由校说道。

    “诺,臣会立刻派人通知秦都督。”熊廷弼点头道。

    “马祥麟是不是穿银铠,骑白马,英武潇洒?”朱由校突然问道。

    “正是,其妻张凤仪也是能文善武,也是一员猛将。”熊廷弼楞了一下说道。

    “嗯。”朱由校只是点点头并没有再说话了。

    ……

    五月,耗费数年修订的历法终于完成。在历史上,这部历法叫做《崇祯历法》,而在这个时空却叫做《天启历法》,这本历法与历史上的相比,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一样的。

    “《天启历法》立刻颁行全国,从明年起,帝国将使用《天启历法》,以前的历法就将废止。”朱由校下旨道。

    “诺。”

    “印花税之事进行得如何?”朱由校问道。

    “此事进展得非常顺利,民间虽略有非议,但每次收税的金额极小,民间并没有太大的反对声音。”孙承宗回答道。

    “预计今年印花税能给国库提供多少钱钞?”朱由校问道。

    “今年预计能给国库提供一百万到三百万两银元,臣估计印花税最高峰值应能达到一千万两左右。”郭允厚回答道。

    “在税制改革中有一条设立专门税务局的方案,朕打算筹备执行,朕决定在中央设税务总局,局正为从二品,各省、州、府、县均设税务局,负责征税等和税务有关的所有事务,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问道。

    “臣附议。”周应秋立刻赞同道。

    “臣附议。”孙承宗也赞成道。

    ……

    孙承宗一赞成,基本上也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税务总局局正一职,你等可有合适的人选?”朱由校问道。

    “臣举荐兵部侍郎侯恂。”韩爌说道。

    “侯侍郎,朕另有他用。”朱由校否决道。

    “臣举荐礼部左侍郎薛国观。”周应秋说道。

    “可还有其他人选?”朱由校问道。

    “臣举荐户部侍郎程国祥。”这是孙承宗说道。

    “此人为官清廉,而且办事得力,倒是可以胜任税务局局正一职。另外各省、州、府、县税务局人选尽量从胥吏中选拔,胥吏比其他人更熟悉税务一事,另外还可以优先选用退役的士兵。”朱由校说道。

    “诺。”

    “传程国祥和姚俊平乾清宫见驾。”朱由校说道。

    ……

    程国祥,字仲若,号我旋,古关人。这真是一个清官,根据历史记载,他致仕后居住在南京,生活非常贫困,他死后,家里穷得已经揭不开锅了。

    “程爱卿,税务局局正一职位虽不如各部尚书,但其重要性却丝毫不弱于六部,税收乃是立国之本,不可有丝毫松懈。”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陛下此事虽开创前无古人之举,但却有数千年的经验积累。”程国祥回答道。

    “朕思考再三,认为要圆满地完成之事非胥吏不可,在整个帝国收税一事大多都是胥吏来做的,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比任何人都要丰富,朕不希望用外行来领导内行,税务局将会大量使用以往的胥吏来担任要职,同时在基层的人员,朕要求尽量使用退役的士兵,为这些为国为民流过血的人找一条谋生的路。”朱由校要求道。

    “山西、陕西等藩司使用胥吏出任官员,取得的效果非常好,臣也愿意给胥吏一个机会。”程国祥说道。

    “这是姚俊平,胥吏出身,曾出任知县,知府等职,政绩卓著,朕此次特意将他调任到税务总局担任你的副手,协助你完成税务局的搭建工作。”朱由校说道。

    “参见程局正。”姚俊平恭敬地说道。

    “以后你我精诚合作,将陛下交待的事情办好,不可辜负陛下的期望。”程国祥微笑着说道。对于胥吏出身的官员,科举出身的官员大多多少都会有些看不起。

    “诺。”姚俊平恭敬地回答道。

    “姚爱卿,你目前是出身胥吏职位最高的人,朕希望有一天能看在内阁看到胥吏出身的阁臣。”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不敢奢望,只求能将陛下所交代的事情办好。”姚俊平恭敬地说道。

    “做人要有适当野心,帝国成千上万的胥吏可盯着你了。”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明白,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姚俊平回答道。

    (本章完)

第324章 张二乔() 
    此时皇家海运公司的八名股东聚在一起讨论税制改革的事情。

    “陛下这招印花税可是真厉害,说是说只是征收千分之一的税,我开始还以为没有多少,后面我一算我一个月要多缴数百两银元。”沈江说道。

    “那说明你生意做得大,我一个不过多缴了四十多两而已。”张国纪说道。

    “我一个月要多缴近千两银元,但是印花税此时已成定局,多议无益,伯爷,这皇家海运公司成立都两年多了,可一直都处于亏空,陛下说三年之内让我们回本,可现在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你可要帮大家在陛下面前说道说道。”江演说道。

    “江爷,日进斗金的烟草销售公司你占了四成股份,我却是只有半成股份,皇家海运公司这个巨坑我却和大家股份是一样的,这么下去,我真的跟大家玩不下去了。”沈江郁闷地说道。

    “是啊!我也快支撑不住了,要不是陛下有股份,我早就要撤了。”汪新也说道。

    “各位稍安勿躁,明日我便进宫问问陛下此事。”张国纪说道。

    “伯爷,还有商税和资源税的事情也要提一提。”刘柒建议道。

    “对,对,这个事情可不要忘记了,商税加了一倍,这有点狠了。这个资源税就是从前的矿税,好不容易废除了,现在又拿出来了。”沈江说道。

    “此事我一定会提的。”张国纪说道。

    ……

    第二日,张国纪便找到朱由校商议昨日众股东所议的事情。

    “皇家海运公司之事,国丈不提朕倒是忘记了。”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张国纪真是无语,他哭丧着脸说道:“陛下,为了按时完成朝廷的漕运任务,我等可不敢有丝毫松懈,现在真的是撑不下去了。”

    “朕给你指一条财路吧,用来弥补皇家海运公司的亏空。”朱由校说道。

    “请陛下明示!”张国纪说道。

    “但朕有言在先,如果要从事这行的话,商税要提高到十税一,其他的税种另算。”朱由校说道。

    “这……”张国纪犹豫一下说道,“请陛下明示!”

    “还记得朕在王恭厂建了房子吗?”朱由校问道。

    “记得,可是……”张国纪隐约知道朱由校要说什么了。

    “朕将这类房子称为商品房,就是建好之后专门用来出售的,你们可以做这行。”朱由校说道。

    “可是陛下在出售这批房子之时似乎并没有获利啊!”张国纪疑惑地说道。

    “的确没有获利,朕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朕终于找到症结所在。”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只是症结在何处?”张国纪问道。

    “帝国的户籍制度。”朱由校说道。

    “户籍制度?”张国纪依然无法理解。

    “朕决定对户籍制度进行变革,凡在当地购买了房产的人都可以获得当地的户籍,只要获得户籍制度的人都可以享受当地户籍的待遇。”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说完见张国纪依然有点疑惑,他又解释道:“举个例子吧,现在乡学实行三年的义务教育,凡想读书都可以去乡学读书,但却有了户籍的限制,当地户籍的学童只能在当地乡学读书,如果你是来自其他省的学童的想到京师乡学读书是非常难的,但如果你买了京师的房子,你就是京师的户籍,你的子孙就能在京师乡学读书,当然福利还不止这么多。”

    “臣明白了,陛下想通过允许户籍进行迁移来促进商品房的买卖。”张国纪恍然大悟地说道。

    “明白了就好,想建立房地产公司的商人必须是拥护朕的,朕会授权锦衣卫进行严格审查资格,而且在三年之内朕只会允许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朱由校说道。

    “臣等绝对是忠于陛下的,其心天地可鉴,陛下的新政,臣是绝对拥护的。”张国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张国纪此时绝口不再提商税和资源税的事情了。

    “如此甚好。”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

    朱由校见完张国纪没多久,柳如是就急冲冲地赶来求见。

    “皇上,求您救救二乔姐姐!”柳如是跪拜道。

    “二乔?二乔是谁?”朱由校问道。

    “张二乔,原名张乔,字乔婧,又名张丽人,原是广州府的一名青楼女子,曾参加过陛下举办的梨园大会得过奖,后面在孤儿院从事教学,我去孤儿院时与她相识,我的南曲便是她所教。”柳如是解释道。

    听柳如是这么一解释,朱由校就知道张二乔是谁了,张二乔是明末在广州府青楼一名女子,其名声不弱于秦淮八艳。张二乔不但才貌双绝,而且也是一名有气节,有操守的女子。朱由校只知道张二乔英年早逝,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病逝的。

    “张二乔具体得了什么病?”如果能救张二乔,朱由校还是非常愿意救的。

    “二乔姐姐数日前参加神会之时,梦见有大王要礼聘她为王妃,二乔姐姐受到惊吓,从此一病不起,药石无效,我想陛下乃真龙天子,定有办法救治二乔姐姐。”柳如是也是病急乱投医。

    “原来是心病。”朱由校心中暗道。

    “无妨,朕乃九五之尊,真龙天子,朕说二乔要嫁给谁,便才能嫁给谁,区区一个阴间的王爷如何敢与朕叫板?二乔可有心爱之人,朕这就给她赐婚。”朱由校说道。

    “二乔姐姐与番禺名士彭孟阳郎情妾意,乃是佳偶天成。”柳如是说道。

    “拟旨,给二乔与彭孟阳赐婚,令将这块玉佩赐与两人,此玉佩朕常带在身上,沾染皇气,带在身上可避阴邪。”朱由校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递给了柳如是。

    “谢皇上赏赐!”柳如是高兴地道。

    “另外再传太医院太医去给二乔看看,就算除了阴邪,身体也需要调理。”朱由校说道。

    “诺。”

    ……

    心病还须心药医,朱由校此举还真的救活了张二乔,也成全她的一段姻缘。

    (本章完)

第325章 阁臣候选() 
    朱由校觉得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里,明朝的女人是最值得研究一群女人。

    这个时代产生了唯一列入中国正史列传的女性——秦良玉,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