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阁老所言极是,我听说西洋人也有类似的制度,我们倒是可以借鉴一下,而且孙元化已经归国了,不日将会到达京师,他此去西洋必定比我等更为了解,到时候再找他商议了解,争取在三年之内制定出一项完善的贵族院制度。”韩爌说道。
……
而那些皇亲贵族听到朱由校要赋予实权给贵族院的消息之后,贵族院一百九十九席顿时就成了香饽饽,以前朱由校要求贵族院的议席每年两到四月份必须要在京师的贵族院办公,但实际上,每年大部分议席都会借故推脱,如果不是有俸禄拿,这些人甚至都不愿意担任什么议席。
但是现在不同了,听到贵族院以后负责票选内阁成员的消息之后,这些议席都纷纷前往京师,就怕被朱由校将自己议席职位给撸掉。
(本章完)
第300章 西方局势()
 〃八月,孙元化带着威廉哈维和阿朗得尔伯爵一起来到了京师。
孙元化原本早就能回到大明的,但是朱由校要求大明使团在返回之时,一定要将威廉哈维带回大明。为了带回威廉哈维,孙元化可是想尽了办法,此时英国与大明刚刚建交,孙元化想到邀请英国人访问大明,英国人也想同大明建立贸易往来,便同意了孙元化的要求。查理一世决定派阿朗得尔伯爵访问大明,同时让威廉哈维陪同。
“孙爱卿,朕想听听你的西洋之行。”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西洋此行去了许多地方,梵蒂冈、英格兰等等地方臣都去了,现在有许多西洋国家都卷入了宗教战争之中,整个西洋现在是百业萧条,乡村人烟稀少,盗贼出没,鸟兽几乎都绝迹了,而且西洋国家和帝国一样也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害天气,他们同样面临着粮食危机。”孙元化说道。
“他们如何解决粮食危机的?”朱由校问道。
“他们一方面跟帝国一样推广土豆等新粮食作物,一方面从海外掠夺粮食以确保国内的粮食供给。”孙元化说道。
“朕预计灾害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帝国的人口更多,粮食问题更为严重,帝国不但要从海外掠夺粮食,更要获得能大量生产粮食的粮仓。”朱由校说道。
“陛下……”孙元化话一出口,就被朱由校打断了,“朕知道帝国需要什么,百姓需要什么,相比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帝国需要的是生存下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百姓连饭都没有吃的了,所有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臣以为英格兰即将发生内战,现在英格兰境内乱民四起,随时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孙元化在西方待了几年,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可惜英格兰距离帝国太远,我们根本无法改变什么。说说荷兰和西班牙之间战争。”朱由校曾经想着支持查理一世,但是英格兰距离大明路途太远,去一趟英格兰最快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大明根本无法投入大多兵力去改变大局。
“荷兰人在海上已经占据了上风,天启八年,在马坦萨斯湾海战中,荷兰在马坦萨斯港俘获一支价值数千万盾的西班牙珍宝船队,去年,荷兰人在斯拉克对安特卫普的西班牙舰队发起了夜间袭击,将港内的西班牙舰队全部歼灭,虽然西班牙屡战屡败,但依然在海上有很强大的势力。”
“而在陆地上,荷兰与西班牙之间战争,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爆发,西洋主要国家包括荷兰和西班牙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这场战争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新教国家对天主教国家一场战争,谁胜谁负现在还很难预料,但是就目前来看,瑞典的加入使得新教联盟暂时占据了上风。”孙元化说道。
“看来这场战争还需要十多年才能结束。”朱由校轻声而又肯定地说道。
“陛下何以认为这场战争还需要持续十多年?”孙元化忍不住问道。
“有什么办法让威廉哈维自愿留在帝国?”朱由校问道。
“威廉哈维极受英国皇室的重视,他是不会愿意留在帝国的。”孙元化想了想说道。
“那就想办法让他在帝国多待一段时间。”朱由校说道。
“除非阿朗得尔伯爵愿意在帝国多待一段时间。”孙元化说道。
“待会等朕召见阿朗得尔伯爵了再说。”朱由校说道。
……
英国使团一行有十多人,朱由校特意设宴款待英国使团。而威廉哈维现在已经五十四岁了,但看起来却是很精神。
“朕同意与英格兰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开放对英格兰的贸易,英格兰的商船在得到帝国同意之后可以在帝国任何口岸靠岸。”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这个好消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国王陛下。”阿朗得尔伯爵高兴地说道。
“你们不远万里来到我大明帝国,朕希望你们能多留些时日,在大明帝国到处看看。”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的邀请,我也准备在贵国多待些时日。”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朕觉得帝国与英格兰之间也应该互相建立使馆,便于及时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朱由校说道。大明与英国互相已经派驻了大使,但是这种大使是临时性的,并不像荷兰这样建立了使馆。
“对于互相建立使馆之事,我在来大明之前,陛下已经叮嘱过了,同意建立使馆。”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朕希望你们在常驻帝国的大使到来之后再返回英格兰。”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这……似乎太久了吧。”阿朗得尔伯爵犹豫地说道。
“伯爵先生,陛下已经为你们在京师准备了住处,而且安排好了仆人,你日常的生活所需,陛下也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你们尽管留下,我相信贵国的国王听说陛下的一片盛情之后,肯定也不会为难你们的。”孙元化说道。
“孙先生,等英格兰的大使到达大明,可需要三年的时间,这时间太长了,我需要考虑一下。”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伯爵先生,先别记着做决定,等会我亲自带你去看看陛下为你们安排的住宅。”孙元化说道。
阿朗得尔伯爵只得无奈地点点头。
“哈维先生,你在帝国的这段时间,朕想聘请你担任帝国西医学院的副院子,在西医学院担任教学和研究的工作,当然你研究所需的费用和材料,都由朕来提供,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朱由校问道。
“谢陛下,从事医学研究是我最大爱好,陛下能无偿地支持我的研究,我当然愿意。”威廉哈维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明日朕亲自带你去一趟西医学院。”朱由校说道。〃
第301章 威廉?哈维()
 朱由校给英国使团安排的住宅是用了心思的,住宅面积不但非常大,就算住数十人都不会显得拥挤,而且朱由校还特意安排了十名西洋女奴来负责侍候英国使团。
“这是姜管家,他负责照料你们的日常生活。”孙元化指着一名来自宫里的太监说道。
“伯爵大人,你以后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跟我说,陛下派我来专门负责你们的起居。”
“这十名女奴是陛下特意从南洋购买来的,是专门是服侍你们的。这里还有一百两银元也是陛下赏赐给你们的。”孙元化说道。
“孙先生,这……”看到朱由校的安排,阿朗得尔伯爵心里有些不安了。
“伯爵先生,对陛下的安排是否满意?”孙元化问道。
“满意,非常满意,孙先生替我谢谢陛下的盛情款待。”阿朗得尔伯爵笑着说道。
“陛下只是希望伯爵先生能在帝国多待一段时间,陛下希望帝国能与英格兰建立长久友好的关系。”孙元化说道。
“你们先去休息吧,我和孙先生还有话说。”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待其他人都离开之后,阿朗得尔伯爵才说道:“贵国皇帝陛下是想将威廉?哈维留下吧。”
孙元化并没有立即回答阿朗得尔伯爵的话,但也没有否认。
“孙先生在英格兰之时就力邀威廉?哈维访问帝国,现在威廉?哈维来到帝国之后,贵国陛下又不惜代价地想让使团留下,我便推测这一切都是为了威廉?哈维,孙先生,我说得对吗?”阿朗得尔伯爵微笑着说道。
“陛下的确想留下哈维先生,不知伯爵大人能否帮忙?”孙元化坦诚地说道。
“威廉?哈维在医学上的成就的确无人可及,所以他也受到了国王陛下的重视,要想他留在大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有办法能让他在大明多待几年。”阿朗得尔伯爵微笑着说道。
“只要你有办法,我相信陛下给的报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孙元化说道。
阿朗得尔伯爵微笑着说道:“此次出使大明,国王陛下已经说明一切事务由我来负责,我可以安排威廉?哈维担任驻大明使馆的大使,威廉?哈维只是个书呆子,这样的安排他是看不出任何破绽的。”
“如果事成,伯爵大人想要什么?”孙元化问道。
“五千英镑,这件事情我保证帮你办好,我让威廉?哈维在帝国待上五年。”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伯爵先生,你的条件,我会去跟陛下请示的,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孙元化说道。
“那我等你的好消息。”阿朗得尔伯爵微笑着说道。
……
对于阿朗得尔伯爵的条件,朱由校几乎想到没想就同意了,朱由校直接支付了价值五千英镑的黄金给阿朗得尔伯爵,而且还跟阿朗得尔伯爵约定,从第六年开始,威廉?哈维每在帝国多待一年,他将会获得两千英镑的酬劳。
威廉?哈维就这样被阿朗得尔伯爵卖给了大明,几年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查理一世被送上砍头台,威廉?哈维一直到去世也再也没有回到英格兰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朱由校第二日清早,就亲自陪同威廉?哈维参观了帝国西医学院。帝国西医学院的解剖室有两间,一间在地上,专门用来解剖动物,一间在地下是用来解剖人体的,这一间朱由校派了专人在此看守。在这个时代,世人无法接受人体解剖,朱由校觉得在拿出成果之前,有必要暂时进行隐瞒。
朱由校带着威廉?哈维来的最后一个地方就是人体解剖室,“这个是人体解剖室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允许进入,以前这个解剖室是由邓玉函负责的,现在我觉得交给你来负责更好。”
“我来负责?”威廉?哈维问道。对于解剖,威廉?哈维是没有压力的,反而他对解剖可以说是这个世界最感兴趣的一个人。
“对,解剖所需人体,朕会提供死刑犯给你。”朱由校说道。
“在大明这段的时间,我来负责这个解剖室吧。”威廉?哈维说道。
……
九月份,阿朗得尔伯爵正式任命威廉?哈维为英格兰驻大明的使官,但阿朗得尔伯爵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决定留在一段时间之后再离开。对于阿朗得尔伯爵的任命,威廉?哈维并没有太在意,他心思全放在他研究之上,在大明,他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而有了威廉?哈维的加入,帝国西医学院的医学水平终于能达到这个时空的巅峰了。
而林丹汗的粮食危机也愈发地严重,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林丹汗在九月份对大明的边境发起了功掠。马世龙遣姚元军率一万大军在贺兰山迎击林丹汗,林丹汗现在对大明心有畏惧,本着抢了就跑的原则,姚元军的一万大军刚开拔,林丹汗的大军就缩回青海了。
林丹汗使用这样的战略虽然每次抢得都不多,但却没有太大的危险,十月份,林丹汗再次出兵功掠大明边境,战术依然像兔子一样抢了就跑。十一月,林丹汗第三次出兵功掠大明边境,这次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被马世龙逮个正着。
在被林丹汗连续抢劫两次之后,马世龙也是来脾气了,他亲率三万大军在边境布防,堵截林丹汗。这一战并不激烈,林丹汗的大军本就无心与明军决战,就算被明军堵截,林丹汗的军队也无战心。
但在这次之后,林丹汗暂时没有对大明进行功掠了。三次功掠大明,林丹汗折损五千余人,但却林丹汗的勉强渡过了又一个灾年。
天启十二年,大明由于与后金一战,国力消耗极大,暂时无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朱由校也将重心放在大明的经济建设上来了,而新设的四省中,台湾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的发展最快,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北方多省,吕宋排在第二,琼州位列第三,缅挝省经济最差,排在最后。
(本章完)
第302章 复社大会()
 再次感谢不落小子的打赏!
……
天启十三年,1633年,复社第三次大会在苏州虎丘召开。
在历史上,复社的成立于崇祯四年,也就是1631年,复社可以说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但复社与东林党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是由十几社团联合而成,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时人称为“娄东二张”。
在明末历史中,复社是必须要提的一个组织,它与东林不同,其有党章纲领及责任分工,已接近于近代政党形态。而复社的领导人张溥他可以说是激进学生运动的领袖和先驱,他从组织暴乱到冲击衙门,还有纵火烧城之类的事情都干过,为了名声不惜自己的生死。
而在这个时空,高攀龙告老还乡,钱谦益被流放台湾,东林党人逐渐在朝廷失势,尤其是在朱由校取缔东林学院之后,复社这个组织在1631年也出现了。
复社这次的会议盛况是前所未有的,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的超过一半的精英,与会者有张溥、张采、黄宗羲、文震孟、顾炎武、王夫之、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陈贞慧、吴伟业、吴昌时、归庄、陆世仪、顾杲和吴应箕等。
朱由校也特意从京师赶到苏州虎丘来参加此次会议,他想近距离地接触一下这个时代的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