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相知贵知心,为伊消得人憔悴
谢道韫与陈操之之间比起相爱,更多的是相知,相互欣赏,相互信赖,比起比翼双飞更像是知己长存。才情高绝的她,看不上庸庸碌碌的世俗大众,以祝英台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在常人看来是放荡不羁的狂士,没有人能真正走进她的世界,她也不屑于向世俗解释。而陈操之是唯一可以理解她的人。他与她不相伯仲的学识,他的闻弦而知雅意,他傲然的风骨,让她引为知己。
她与他既像是名士之间的钦慕,又像是情人之间的相知,正是由于这种亦情亦友,难分难舍,所以在得知他将迎娶陆葳蕤时,才会如同伯牙失去子期,感到世间再无一知音,才会形容憔悴。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冉盛与润儿的恋情是一个悲剧。为了报父仇,他成为了陈操之的弟弟,最终建功立业,一展雄图,衣锦还乡,在陈操之的助力下,他实现了男儿的志向,然而辈分却又成为了阻碍他恋情的最大枷锁。更重要的是,润儿对他的感觉,更多的是对长辈的敬爱与依赖,而没有他所期望的男女私情,这种种注定了他只能是单相思,他只能痴痴地守望着润儿,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
不名垂千古,那便遗臭万年
桓温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拥兵自重,总揽大权,架空司马氏,经略北方。他是一个曹操式的枭雄人物,胸怀千里,文能治国,武能平天下。他不屑于向世人掩饰自己的想法,对司马氏连表面的尊崇都欠奉,毫不忌讳的表示一旦北伐胜利,回师之时便是问鼎天下之日。他的胸襟与抱负,他的敢作敢为,舍我其谁,让他活出了人生的璀璨,如若不能名垂千古,那边遗臭万年吧。
陈操之的“痴”在于追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陆葳蕤的“痴”在于相爱。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谢道韫的“痴”在于相知。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桓温的“痴”在于抱负。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冉盛的“痴”在于单相思。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既有流觞曲水的名士风流,也有争芳斗富的世俗风情,既有纯真的相知相爱,又有肮脏的勾心斗角,上品寒士所展现的不是一个餐风饮露的神仙国度,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间世界。既是人间,自然有种种的缺憾,种种的不得已,所以丁幼微和陈操之,冉盛与润儿最终也走不到一起。如果说,作者真的在让陈操之收了嫂子,也许看的时候我会很高兴,但是转眼就会把这本书扔到回收站里面去,像那种纯**向的文看着欢乐,但是却很难上档次,很难被我记住。
作者非常成功的塑造了整个世界,生动的展现了东晋的芸芸众生。主角可以说完全融入了那个世界,并没有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引用一些不符合时代的段子。很多作者都不明白,诗词文学是有时代性的,它是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的,他们胡乱地堆砌一些诗句,看似华丽,却极大的伤害了对所选取时代的表现,简单的比方,杜甫的诗固然是好,然而他的诗在他那个时代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他的风格不符合时代的主题,不受时代的认同。
到了雅骚,作者秉承了上品寒士的淡雅的风格,通过大段大段的写景和对风土人情的描述,渐渐揭开了晚明的江南的面纱。
这本书现在还太幼,而且又是一贯的慢热,所以导致现有的文本含量还不足以让我确定细微的走向,然而救国的大方向应该是不会错的。
虽然说作者认为,他的书名代表诗经和离骚,但是看了内容后,我倾向于更直白的解释,风雅和闷骚。作者一改陈操之淡然内敛的风格,张原更倾向于展露自己的锋芒,云淡风轻之间暗藏机锋,如果说陈操之充满了傲然不可亵渎的风骨,张原变显得通俗,俗的平易近人。他并不在乎为了维护利益,设计张大春,也不掩饰为了仕途科举,学习制艺,可以笼络官差,亦能附庸风雅,颇有城府,却不失于冷漠,人情练达,却不显得虚伪。对于女子的设计,作者做的一如既往的出彩。在他的笔下,没有漂浮在云中的仙女,只有游荡在红尘中的丽人,她们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故而穆真真看到官差会害怕,兔亭为了争宠会嫉妒。
上品寒士如同竹林七贤砖画尽显名士风骨,雅骚就像是清明上河图,展现世间百态,在我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两本好书。然而看这本书的人,必须接受贼胆三痴的风格,他的慢热和一般的慢热不是一个概念,他剧情推动之慢往往是以十万字记的,喜欢看激烈的打斗,快速的升级的人,基本可以绕行了。
他的书适合慢慢的看,细微处往往可以看到设计精巧的地方,时不时可以发现一些惊喜。像他这种方式的行文,往往是相对小众,却有着固定的读者群。所以对于欣赏他的风格的人来说,这两本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粮草,然而不适应这种清淡如水的做法的人,会看不下去。
————————————————————————
此长评由书友网侠从龙空论坛转载,原作者是fenghua999,感谢两位!
第7章 书友何剪烛2012评之四善()
看网络也有几个年头了,一直偏爱历史军事类的,玄幻、网游类的实在不感兴趣,至于都市官场类的,不提也罢,作为一名体制中人,实在受不了其中的假与空。
具体到历史类,这几年可谓百花齐放、大神辈出,粗略分类的话,有文治武功、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争霸流,如高月的名门,有整肃吏治、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的革新流,如石越的新宋,有建军领兵、捭阖、攘外安内的热血流,如酒徒的家园,有智计百出、阳谋阴谋、步步高升的官场流,如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等等,都是文笔一流、结构严谨、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看着过瘾,回味亦久。
但,优秀的作品就那几部,看完了、看多了、看深了,渐有审美疲劳之感,主角越来越全能、配角越来越脸谱、美女越来越主动、情节越来越离奇,而且,如今的历史文,有一个趋势,重情节而轻布局,重爽快而轻节奏,重主线而轻支干,重场面而轻细节,另人热血沸腾、心向往之,但又缺乏历史文应有的那种厚重和韵味。
说到这里,我们主角该出场了,没错,就是贼道同志和他的两部作品上品寒士与雅骚。上品是我一个多月前才读,不知为什么,这几年竞漏了这部作品,但也算一种幸运,在书荒的时候遇到,更有知己之感,还有刚上架不久的雅骚,这是我几年来第一部付费读的作品,也是第一部想要说点什么的作品。
两部作品,在林林总总的历史穿越文中,宛如一股清流,给人以耳目一新、清新俊逸之感。为什么这么说,个人感觉,贼道同志,有“四善”。
一善人物。特别是女性角色和配角的刻画,很见功力,这在现今的历史穿越文中尤为可贵。上品中的司马道福,可称龙套式的配角,出场次数寥寥,台词也没几句,但一句“陈操之,我是一定要嫁给你的”,把这个人物写活了,令人印像深刻。还有雅骚中的张萼,心无城府、开朗率性,着实让人喜欢。再说女主,不能不提谢道韫,吾之大爱,历史上她是什么人且不论,但在中,着实生动出采,令人既敬且爱。
当然,也有遗憾,就是反面角色还是偏弱,上品的恒熙、陆禽、卢竦,雅骚目前出场的姚复、董祖常,就是等着被主角蹂躏的,缺少亦正亦邪、旗鼓相当的对手,不管是对主角,还是对读者,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善风物。看历史文的兴趣点在那里,除了主角的成长与奋斗,个人认为,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风俗,不同历史人物的风采、风流,一部好的历史文作品,应该可以让读者跟随主角一起,去认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去感受他所见的那些人物,虽然那个时代往往已被架空,那些人物多少已被改变,但韵味应在。
贼道的两部作品,正有此意境。从谈玄论道的魏晋之地,到末世繁华的晚明江南,从烟波浩渺的明圣湖畔,到银河倒挂的龙山脚下,贼道同志用一支细腻圆润的笔,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韵,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善写情。感情的描写与铺陈,是任何一本都不可或缺的内容,而这一点,往往又是现今网络最弱的一环,也许这样说有失偏颇,但就本人而言,那种见了男主就倾心、见了女主就推倒,yy过度、**臃肿的网文,是决没有兴趣读下去的。现在不少网文,不论现代都市还是历史穿越,感情这条线,往往成为调味品和附属品,与情节推进、人物成长没有太大关联,为写情而写情、为好看而写情、为yy而写情。
贼道同志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上品中的陆葳蕤、谢道韫,她们的爱与情,直接推动情节发展,直接关系男主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两条线索,引着读者往下看,时时为他们之间的纠葛唏嘘不已。说到这里,稍微吐槽一下,贼道在前期对两位女主用情太深、下笔太重,导致后半部结局时有些收不住,虽然读者对“双娶”早有预料,也乐观其成,但一男二女三位主角对“双娶”的心理转换过于生硬,缺少铺陈,稍感别扭。但总体瑕不掩瑜,贼道同志写情的功力,还是首屈一指的。
四善节奏。说到节奏问题,估计不少书友会有不同意见,贼道的两部,总体节奏是偏慢的,尤其是上品,苦读扬名、谈玄论道占了很大篇幅,可能有书友并不喜欢。但这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至少我本人就很喜欢。网络之所以被称为“快餐文化”,我想与很多作者快节奏、高爽度的写作风格不无关系。我无意贬低,因为这是网络作家的无奈选择。就网文而言,竞争之烈、选择之丰、淘汰之快,是传统文学创作不能比的,如果不能迅速吸引眼球、搔到痒处,再好的作品,即便不被理没,票票寥寥、惨淡经营是可以预见的。
然而,贼道同志在作品的节奏把握上,却选择了淡然和舒缓,套用他的一句话“好比长卷徐徐展开峥嵘渐现,好比山间细流叮咚汇聚奔流浩大,有红牙板晓风残月,也会有铁琵琶大江东去,要的是有一颗能静得下来的心来品味,而不是一味求爽,慢慢看,不要急,小道不会让您失望。”我想,这即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坚持。
不觉写了这么多,毕竟,遇到一部好的作品不容易,希望贼道同志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风格,为广大书友带来更好的作品。
————————————————
谢谢何剪烛2012书友的长评,谢谢鼓励。
第8章 书友蚊子论张原青浦之行伏笔()
很多书友反映,认为三叔写张介子在陆家的所作所为没什么用,完全是为了踩陆其芳。其实蚊子认为并非如此。雅骚书友大多为男生,可能心思不是那么细腻,其实在陆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中,三叔通过三个人物埋下了三个很重要的伏笔。
1,天才儒童藏士林,一朝飞天震朝政---陆韬
张介子去陆家结识了陆韬,并且通过陆韬步入了一个士林组织。那时张介子曾“不经意”间流露出了自己的一个志向:组建一个类似于东林的大规模士林组织,甚至可以影响到朝政!
俗话说,一个人要想成功,三分靠能耐,七分靠人脉。目前的张介子,是没有资格加入江南的士林组织的,也没有资格和举人这种“高级知识分子”有什么交集,所以他就要有一个引荐的人,一个跳板,这个人就是陆韬。可以说陆韬这个人极其重要,是张介子发展士林人脉的一个突破口,一个介绍人。
综上所述,陆韬和张介子除了有姐夫内弟这一层关系,还有士林同盟的另一层关系。无论从哪方面讲,帮助陆韬踩陆其芳都是必须去做的。
2,天生恶人恶手段,以恶治恶是王道---陆其芳
曾经我发过一篇书评,叫做陆其芳和董其昌的关系。帖子链接为:http:u。aiz6rz
期间提到了民抄董宦实录,后几天在三叔的更新里也突然看到了民抄董宦实录这件事。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陆其芳被关了几天,老实了许多,但是本性难移,也许性情大变,也许没改多少(本人倾向于没改多少)。但是终归是明白自己确实有错了,对兄长恭敬了一些。然后张介子用计,让陆其芳这个恶人用恶手段,半真半假的宣扬董其昌做过的坏事,最后激怒华亭百姓,演绎了传说中的民抄董宦实录。。。。所以说陆其芳这个人的出现,真的只是为了被张介子踩么?我看未必。
3,自古深山孕俊鸟,从来柴门出佳丽---穆真真
张介子在勾画着自己的理想蓝图,在酝酿着打击报复自己的敌人,还没忘了泡妞,真可谓是醒提杀人剑醉卧美人膝。。。。陆其芳被踩,既加固了和陆韬的同盟关系以及亲情关系,又为后来有可能发生的民抄董宦做铺垫,而且还讨得了美人的欢心。穆真真觉得自己惹了事,可是有少爷给他撑腰,事后少爷还安慰她,哄她开心,估计穆mm肯定觉得自己的少爷是天下第一大好人了吧。
而且故事发展到现在,有一个很细微的地方:张介子因为老穆的鼾声睡不着,穆真真问张少爷要不要让她老爹去外面睡,张介子说不用了,然后穆真真就没再做坚持。穆真真孝顺的原因固然是有,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穆真真对张介子不如原来那么畏惧和认生了。她开始了解张介子的脾性了,二人因身份而产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照这么下去,羊入虎口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张介子在陆家还是着实做了很多事的,三叔以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