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拨客人很快赶来,免了黄澍的嘴皮子之苦,令得他如释重负。
这一拨是陈永福带着自己的亲信大将十余人,全部穿武官袍服,着高靴骑马前来。大约是知道张守仁的部下多半是鳞片铁甲,辅兵都有长短棉罩甲可穿,铳手是穿锁甲或半截罩甲,等于胸甲,而骑兵的铁甲更是光辉夺目,所有的武官都是更高档的山文,感觉上是无比精良。昨天在营中参观了一圈之后,陈永福等人很明智的解除了自己的战甲,今天全部穿着武官袍服过来了。
“陈军门,感君厚情,十分欣慰。不过我们武人不必说那些假惺惺的客套话了,以后若有机会与君一起并肩做战,登莱镇必有所报。”
张守仁对陈永福的拉拢也是十分明显,当着黄澍的面也不避讳。
不过也没有什么避讳的,当时的大军镇配合做战是常有的事,陈永福也是十分高兴的答应下来。
同时他也在自己身边拉过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穿着的是五品武官袍服,身上的腰带束的紧紧的,人显的很干练机敏,腰牌位置挂的恰到好处,种种细节显示出良好的教养,陈永福指着青年,笑道:“征虏,这是陈守备,也是末将不成材的犬子。”
第1351章 如梦()
“原来是陈少将军,失礼了。”
陈永福的这个儿子叫陈德,张守仁在后世一些文学作品中看过几次,印象还有一些。陈福算是虎父无犬子,从眼前的表现来看,对答机敏聪明,落落大方,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的样子。而二十来岁做到守备,虽然是世袭恩荫的成份在里头,也是说明陈德是一个会来事,能做事的青年俊彦。
“末将见过征虏!”
陈德果然是十分大方的样子,问安之后,便是和几个负责接待的浮山将领一起,一边询问着,一边四处观看。
当他看到车炮营的装备时,明显是楞了一下。
“这孩子真是没见过世面”
远远看到陈德的模样,陈永福还是觉着有点丢人,看到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就是这样的表现显露出来?
不过当他自己走近时,也是一征,随行出来的穿着三品四品武官服饰的开封城的将领们,个个都是征住了。
车炮营拥有三百余辆大车,除了拉一部份粮食和自己的辎重之外,多半就是人炮混一的做战单位。
陈德看到的就是车炮营的偏厢战车。
一边的车厢是加固了铁板的,可以移动并拆卸下来,在战时,可以露出战车里固定的炮位,并且将车板插在地上,掩护火铳手和战车兵不被弓箭袭拢伤害。同时战车上带着钩环,可以互相连接,等于是一道移动的长城,同时车载衣、粮、器械,并有在车前防御的鹿角。
每辆车上,都是有两门虎蹲炮或是包含子铳的佛郎机炮。
口径大小都是差不多,全部是打霰散,虎蹲炮的炮子是装在布包里,塞实之后就能击发,而佛郎机则是分子母铳,子铳装入母铳引火击发,打出的都是密集的铁砂和铅丸。
看到一排望不到边的打造精良的战车,再看到每辆车中都有崭新的保养极佳的火炮,陈德和陈永福等人呆征住了,也就并不奇怪了。
这么多的火炮,哪怕是佛郎机和虎蹲炮,一个普通军镇也是拿不出来的。
浮山的车炮营,就是戚继光车营的强化版。
在蓟镇时,戚继光编成车营,每营是有三千一百名官兵,佛郎机炮二百五十六门,大将军炮八门,每车营有战车一百二十八辆,每辆战车配有两门佛郎机,同时有鸟铳四杆,火箭手四人,每十二名士兵就装配一门火炮,临战时,火枪和火炮和火箭轮番射击不停,射程远近不同,几乎可以从三百步到五十步把来敌轮番轰杀一次。
同时他还编有两千七百人编制的骑营,每骑营拥有大量战马和骁骑的同时,也编有六十门虎蹲炮。
浮山的奔雷营就是突骑编制,随携的虎蹲炮也是戚继光骑营的加强版本。
古人其实拥有不下后人的战争智慧,最少在逆天的戚继光手里,战法体系在他所在的时代就是无敌的,他的车营和骑营加上空心敌楼的长城防御体系,使得在戚继光上任之前年年犯边的蒙古部落,在戚继光镇守的十年时间内几乎不敢直视明军的防御体系,这也导致戚继光最终没有能封侯,因为和重进攻不防御的李成梁相比,他的斩首就有限了,没有斩首,明朝的授功体系里是没有武将什么事的。
张守仁的车炮营,车辆倍于戚继光和孙承宗的系统,装载的物品加倍,同时火炮也几乎加倍了。
他没有携带大将国炮,这一次的做战对象是农民军,没有重甲也没有城池防御,重炮几乎没有用处。
而且在济南一役之后,张守仁也是发觉,这个时代的红夷大炮,威力确实还有待提高,用于海战和攻城还行,对人员的杀伤并没有想象中的大,明末的很多文字记录,什么五千斤红夷大炮,一炮轰去糜烂十里,完全就是没上过战场文学菜鸟的臆想。
当时明军或是清军的红夷火炮全部是四五千斤才能打十斤八斤的炮弹,火药也没有颗粒化,威力十分有限,当然,在当时那个时代也是不折不扣的神器了。
而佛郎机和虎蹲炮可以发挥极大的杀伤作用,颗粒和定装火药解决了这种小炮射程近和威力小的技术难题,而定装子铳和霰弹则极大强化了发射频率。
同时,也有相当的虎蹲炮没有固定炮架,因为虎蹲炮一旦固定,上药装弹不方便不说,还没有办法调校射击角度,所以除了少数虎蹲炮是固定在车上外,大半的虎蹲炮和佛郎机一样加了经典的双轮单腿炮架。
有了炮架,虽然重量增加,但整门火炮仍然不到百斤,在稻田和山岭等南方地形仍然可以运转如飞,十分方便快捷,而且有了炮架后,虎蹲炮的威力更成倍的增加了。
这种小炮,原本就是戚继光在盏口炮上的改良,盏口炮的口径虽大,但没有铜掴炮身,承载不了过多火药,发射的铳子绵软无力,射程也近,根本无法攻坚,而改良的虎蹲炮在朝鲜战场上就有优良的表现,平壤一战,明军的虎蹲炮打的城头城石支离破碎,日军无法立足,为攻城立下赫赫战功。
在辽东战场上,虎蹲炮也是辅助红夷大炮的利器,光是万末末年到天启初年那几年间,工部记录的运往辽东的记录就超过六百门虎蹲炮。
而浮山的虎蹲炮已经又一次改良,在这几十年里,明军的火器在细节上只有红夷大炮是进步了,其余火铳只造出了鲁密铳和自生火铳,但因为将领不喜欢昂贵的武器,地方制造的火器又偷工减料,种种恶习累加,导致士兵不敢使用火器,或是用时心有顾忌,使得明军的火器之威除了火炮外再也没有东西被人重视。
张守仁决意扭转这种错觉,使明朝的火器发展走回正确的道路上来!
现在共有偏厢战车三百二十辆,每辆车重六百斤,成员十人,加上后勤辎重人员,车炮营共有成员四千一百人。
每辆车有两门火炮,也就是六百四十余门打霰弹,有效射程在二百步外,远远超过火铳射程,又在红夷大炮之下的恐怖的中近程火力输出单位。
除了六百余门小型火炮,车炮营尚有火铳一千二百八十四支,其中普通燧发火铳一千一百八十四支,鲁密铳一百支。
这种火器是张守仁向朝廷工部索要的,自己并没有打造,在当时的火器制造中,鲁密铳是大明工部的最光彩的出品,射程远,精度高,穿透力强,哪怕浮山火铳已经是一二一八型的改进型,在射程和准确率上,仍然是远远不及鲁密铳。
工部一共发来五百余支,除了车炮营列装外,就是分发到了各火铳队里去了。
全营携带火药三万斤,重八钱铅子包十余万个,此外每个炮手也发给手把火铳,也就是燧发手铳。
比起明军的火绳手把火铳,燧发手铳可以装药后待发,遇警之后,近距离打火开枪十分迅捷,是发给炮兵炮手的有效防身利器。
条件允许的话,张守仁打算给所有的军官和骑兵都配发手把火铳,不过那可能是一两年后的事情了。
济南一役后,将作处的主要精力就是用在改良火炮上了,大型火炮往轻型化发展,尽量减低红夷大炮的重量,进一步改善炮架等运载系统,同时在炮弹上下功夫,改良炮弹。
更多的精力是往中近程小型火炮上倾斜,大半的材料和人力都用在虎蹲炮和佛郎机的铸造与研发上了。
眼前的成果,就是将作处这半年多来的努力的结晶。
足以叫任何军镇的总兵惊叹,并且如陈永福等人现在表现的那样,如痴如醉,沉浸在奇妙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
“陈军门?”
“啊,啊!”在张守仁的唤声中,陈永福如梦如醒,张大了嘴巴,惊叹道:“原来征虏麾下有这么多的精兵强将,这么多的马匹之余,尚有这么多的大炮!”
虎蹲炮虽然是小炮,在后世人眼里跟个玩具似的,但在明朝人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炮,军中也向来是以大炮相称呼。
威力更大的就是将军炮,二将军炮,红夷将军炮,与普通的“大炮”区分。
听到陈永福的话,黄澍也是由衷道:“征虏此行,必将是所向披靡,陕寇无所当也。去年至今年,灾荒严重,河南与鲁南等地,都是有数百万以上的饥民,下官一直担忧陕寇突入,会引发难以收拾的大乱子!今观将军营伍,纵有流寇入河南、山东,亦无可当锋锐者,如此,今夜回家,下官可以高枕无忧,好好睡上一觉了。”
黄澍也是不小心说了实话,饥民遍地,他这样干练知世情的地方官员不可能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河南大地就如同一个大油锅,百姓不恨贼而恨朝廷和诸王百官,现在是没有人带头,一旦出现有名头的大股流贼涌入,饥民有了主心骨,就如同是一群被狮子领着的绵羊,平时无害,那时就是拥有狂暴的力量,足以将阻碍他们的一切障碍撕成粉碎!
第1352章 随行()
听了黄澍的话,张守仁点一点头,对着他轻声道:“黄大人,这一两年内,局面可能大变,开封甚至能成前线,大人当小心,最好是提前预做打算。”
他说完之后,便是又转头与陈永福说笑,令得黄澍无法答话他心中先是错愕,接着也是有难以置信之感。
就算是饥民为祸,开封这样绵延数十里的雄伟大城能成为前线,并且有岌岌可危之时?
黄澍不信,心道这张征虏果然还是年轻,喜用大言唬人,性子还是有不足之处。
他在这里腹诽,那边陈永福已经是和张守仁说好了,此时河南镇兵马不曾奉命南下,所以陈永福就没有办法随行了,但他将自己的儿子陈德交托给张守仁,由陈德带陈府的家丁队南下,一则寻找立功的机会,二来可以在浮山军中历练学习。
“你听好了!”
陈永福面带寒霜:“不要以为征虏好说话,或是因为我的面子不好责罚你就敢违抗军令,你若有什么干碍处,就算是征虏饶你,回来我也会斩你!”
“末将不敢!”
“军门太严肃了,哈哈。”
张守仁打个哈哈,刚要再打打圆场,营门处又是有十分意外的一拨客人赶来。
“周王殿下赐征虏将军金一百两,银一千两,银牌一百面,铁鞭三百,金盔一顶,良驹一匹,宝剑一柄”
东西又多又杂,那个宣旨的王府太监说的口干舌燥,害得张守仁多跪了半天。
自从出京之后,他可是头一回跪拜这么久时间。
“征虏,请点收吧。”
宣完旨,太监奉亲王令的身份没有了,很利落的给张守仁请了个安,又向着认得的陈永福和黄澍打了个招呼。
“殿下厚赐,臣不敢辞,只得叩谢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礼不可废,亲王在大明是礼绝百僚,文武一品,见王亦需两跪六叩方可,旨意宣来,也只下圣旨一等,怠慢不得。
“殿下说,方今天下多寇乱,国乱思良将,望征虏多加努力,早灭贼寇,还大明一个清平世界。”
“是,请公公上复殿下,臣一定照周王殿下吩咐去做。”
“那,奴婢告辞了。”
在浮山营内文武将官的簇拥下,这个传旨太监带着从人飞驰而出,一路赶到周王府邸的宫城城门之外,他是内监,无须验对牌等物,自是昂然直入。
待到银安殿内复命后,周王的一个心腹内臣便是笑道:“殿下对这个征虏将军,倒是大方,难道将来有用他之处么?”
“寡人只是亲藩,用武将何用?”周王年过中年,不过保养的很好,看起来精力也很充沛的样子,他叹了口气,用低沉的声音道:“当今国事如此,真正是国乱思良将之时,些许微物,不过是叫他到湖广多效力罢了。”
“原来如此。”
“湖广打的好,我河南便不会有事了。”
“正是此意。”周王点一点头,笑道:“叫襄王头疼去吧,孤但求河南无事最好。听说这张守仁有点跋扈,我河南镇要用他何益?”
“殿下圣明!”
一群王府幕僚内臣,齐齐赞颂,周王脸上飞金,一副志得意满智珠在握的模样。
十月初四开封城为浮山军补足了粮草,几方势力也是都送了粮食和钱物过来,军心稍振,但开封城中的消息传出,也令得军中的河南新军感觉十分痛苦。
两三年前,河南只是鄣德一带有饥荒,几年之后,鄣德和卫辉两府情形更坏了,开封这里是省城,居然也是饥民遍地,一想到这一点,全军心情又复大坏。
不管好坏,总是要按布置来行军的。
原本渡了黄河过来,已经到了开封,可以往南经朱仙镇,又复往夹县,再往南阳,再下一站就是襄阳了。
这个路程近,道也好走一些,不过张守仁决意继续向西,经洛阳,下宣阳,往南阳,再下襄阳。
除了往洛阳是官道笔直,保养不错,也是平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