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中的天气对浮山这样的地方已经十分美好,四周苍山碧翠,海洋带来一阵阵暖湿的气流,既不燥热,又驱赶走了冬天残留的一点阴冷,吹打在身上,是格外的舒服。
众人低声说笑着,各人的内卫亲兵分别牵马上来,将各家的主官和将领们接走,蹄声很快响起又停歇,一刻功夫过后,张守仁的这座节堂之前才渐渐冷落下来。
“大人,回府去么?”
一个内卫军官上来请示,听着这个军官的问话,张守仁沉吟了一下,摇头道:“夫人留在外家不曾回来,我已经回来两天,不曾去见孙阁老,十分不恭,还是去孙府拜会阁老吧。”
孙承宗在浮山几个月已经获得上浮山上下全部的尊重,首先是身份地位和曾经过往的辉煌就给老孙头带了几分神秘色彩,已经叫人尊重,而老孙头却没有什么阁老大学士的架子,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穿着短褐的孙阁老,望八十的人了,还拿着锄头下地干活,督促着孙家的男丁们自己耕地作活,干完农活再读书,孙家的人有一些到浮山学堂去了,还有一些成年的男子仍然是继续跟着老孙头读书,毕竟孙家是耕读世家,子弟们想上进的话,还是跟着这老头儿读书更为妥当。
再闲时,便是到医馆和学堂视看,也不多话,神色恬淡从容,和人说话也不摆架子,但也不和人嬉戏叫人觉着不象个阁老,那种君子之风,实在是叫人佩服,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学的出这样的神态来。
等张守仁回来,原该第一时间就拜老阁老,但这两天实在忙碌非常,特别是在这几天内要决定浮山未来的走向,新军的分驻和训练计划要赶紧确定,还要把存粮积储再一次厘清,这才能确定能支持大军多久,然后按照缺额每天沿白河和胶河补给粮食,各田庄之间的距离要依次确定,如昌字第一庄那样的庄园要越建越多,人员调配和物资调配也是一刻都不能停,这个时候就是逆水行舟,稍有懈怠就是完了。
然后还有水师的事,海防的事,陆防也要升格为营,就是把各地的巡防治安部队和田庄的农兵结合起来,形成一张补充正规军战力的大网。
这些事情,加上积压的一些民政上的事,短短几天张守仁已经忙的不可开交,成为一个庞大团体的首领人物,这滋味当然很好,千万人的命运可能就决定于张守仁的一念之间,而责任之大,每天处理公务的时间之多,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不过再怎么忙碌,也得是拜孙承宗的时候了,不然的话,阁老自己不言声,张守仁都会觉着自己欠了几分礼貌。
这老人可不是表面上的那种普通模样,可是实打实的曾经的国之柱石!
第1229章 夜巡(2)()
孙府当然不可能住在浮山军营之中,但也没住军堡或是卫所,更没住在胶州。只是在家属区到胶州的对面村落中,孙府中人自己租了一个农家院落,打扫洁净了后搬了进去。
全府几十口子,挤在十来间房子里,孙家上下,倒也是甘之如饴,并没有什么不适。
此时的浮山村落也是与以前截然不同了,等张守仁赶到的时候,村落边缘有两盏气死风灯挂的高高的,把不小的地方照的雪亮,灯影之下,是几个挎刀持枪的士兵,正从村落里头往外走出来。
一看到张守仁等人骑马过来,这些士兵就是持枪戒备,还可以看到有两个拿着火铳,已经在掏摸着火药药包。
“都别动,是大人!”
前头的内卫军官一声吆喝,立刻震住了那些正在做准备动作和吆喝着的士兵们,他们的脸上都是惊喜不定的模样。
“你们都是陆巡营的人吧?”
张守仁策马向前,打量着这一个伍的士兵们,组成很简单,伍长带刀,居前,左右手是两个长枪兵,然后隔几步又是两个火铳手,遇到突发情况,这一支小小的队伍可以集结村中的农兵,束伍防守待援,整个莱州,最少在胶州和平度州即墨县一带,已经全部是这般情形了。
“是的,大人!”
看到果然是张守仁本人,这个伍长也是变的精神抖擞,答话时也是昂首挺胸,十分神气的模样。
“今年四十几啦,老哥?”
“回大人,四十三啦。”
“以前是干吗的?”
“以前是赵老百户堡里的小旗,仗着还有几分力气进了陆巡处任伍长,托大人的福,现在这日子过的很不错啦”
“训练怎么样?”
“咱们自己每天都操练一个半时辰,三天小会操,十天或半个月大会操一次。隔一阵子,参谋处的参谋们还来给咱们讲习兵法什么的反正都没闲着!”
这个小伍长,望五十的人,搁以前就是在家带孙子等死了,一般老百姓的寿数可是不能和大人物比,能活到四五十岁就算正常,想望六十花甲或是古稀都是说不着的事没准能活上这寿数,但这运气只能是属于少数人。
现在在张守仁眼前的,却是一个黑瘦而精强的汉子,一点儿没有四十来岁普通百姓的那种老而渐至的暮气,有的只是精强朝气,要不是那眼角的皱纹出卖,怕是装成个小伙子都是勉强够格了。
张守仁在他肩膀上重重一捶,笑道:“吃的住不?”
这个伍长咧嘴一笑:“吃的住,大人,就这样也比熬盐时轻省松快的多了。”
张守仁嘴角一牵,算是笑过了,接着便是翻身下马,大步往里头走。
“大人这是去阁老府上吧?俺刚刚打那儿过,还没熄灯”
“也就是孙阁老当的起咱们大人远远下马走着过去了换个人还真不够格。”
“这些事你们操哪门子心?咱们赶紧巡夜去,十二点之前,松快不了。”
第1230章 夜巡(3)()
随着内卫簇拥着张守仁往里头去,这一个伍的陆巡官兵才依依不舍的提着灯笼渐渐往北边去了,整个陆巡处,查盗匪,水火警、打架斗殴的治安事件等等,都是一揽子搅在身上,轮值守夜,到处巡查,以前村子里天一黑总有一些小子不安生,偷鸡摸狗踹寡妇门的事也没少干,但经过浮山几次大杀大砍,加上现在到处都是守哨夜巡的军人,整个胶莱一带,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倒也不算夸张。
几盏灯笼慢悠悠的转离了村口,张守仁却是继续往内里深入着。
村庄隐约传来狗吠声,但并不激烈,似乎这些狗儿也听惯了皮靴踩在地上的声响,知道是军人们来巡夜,不需要奇怪和惊慌。
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祥和的静谧之中,狗的吠叫声,间或的虫鸣声,还有人的微咳和低语声,加在一起,就是这种初夏时太平时节普通村落的感觉。
现在每个村落都是差不多的感觉,房舍大半重修新起,都是把草顶换了瓦顶,墙也换过,院落平整过,铺了青砖,屋里甚至都是铺上了地板这种整洁干净的布局,猪的圈舍和厕所什么的都统一调配,离开民居,村里的大小道路也是重铺过,那种晴天满天灰,雨天一脚泥,人和畜生都在泥潭里打滚的情形是再也不会出现了。
以前的时候,也不是百姓不爱干净,但饭也吃不饱,力气还不省着点用?而且也没有主心骨出来带头,那些富人大户自己住的青砖漫地的院子,收拾精洁的房舍,还带着花园马厩,哪里会领头管穷人的死活?
只有张守仁的治下,才会在这些方面也十分重视和注意这年头疫病多,时疫一起,整村的死人,甚至在历史上有传言,北京的陷落就是和一场大鼠疫有关,在这方面的不重视,很可能在一场瘟疫后毁掉浮山几年的努力!
“阁老在家么?”
敲响门环后,孙家的老仆人应门而出,一见是张守仁,顿时就是一征。
张守仁倒也客气,笑着道:“要是没睡,就请通传一声,要是睡了,我明早再过来。”
“少保大人,不需要通传,老爷子说了,要是少保来了,直接到书房见面,他老人家还在临帖子当消遣。”
怪不得一见他之后,这个门房是那般表情,原来孙承宗算算时间,自己今晚也该过来了。
当下呵呵一笑,也就不必再等通传,就这么大步进去。
这座院落也是不小了,三间门房,原本是农家放农具和柴草的地方,现在加了墙壁,用来住孙家带来的仆人和小孩子们。
从门房进去,往里是左右厢房,每间房里都是有亮光,还有隐隐的读书声。
虽然外头有响动,但房舍里头却是一点儿变化也没有,读书的声响都不曾有丝毫异常。
孙家的家风如此,张守仁也是十分敬服,到了上房左手门的房门前,轻轻叩击:“阁老在否?小子张守仁求见。”
第1231章 寻金(1)()
“少保客气了,老夫在,请进。”
里头孙承宗笑声朗朗,一点儿也不象望八十的老人的模样,笑声之中,也是传来脚步声,待张守仁推门进去的时候,孙承宗也是已经迎了上来。
屋中一灯如豆,也不甚明亮,但大书案上摆着两本书帖,显然是在临摹字帖。
“阁老,叫我一声国华就行了,何必这么说,叫人无地自容了。”
“呵呵,一时兴起和国华小友说个笑话,不要在意。”
孙承宗笑呵呵的,脸上永远是恬淡从容的神情。
做为一个北方人,老头儿虽然年纪颇老,但仍然是身形高大,腰板挺直,站在原地和张守仁对比起来居然也不落下风。
光是从仪表风度种种来看,身为两代帝师,也是真的名至实归。
“阁老在写字?”
“嗯,得了一副文待诏的真迹,一时兴起,写了来看。”
说话间,张守仁已经把字帖拿起,一副是文征明的真迹,另外则是孙承宗的摹写。从字体来看,都是饱满圆融,从意到形都是兼备,如果不是当事人直言,恐怕张守仁未必能分的清楚哪个是真迹哪个又是摹写。
“文待诏的真迹,我不敢求,阁老这字,末将腆颜求阁老赐下吧?”
虽是在问,但张守仁已经是如获至宝的模样,孙承宗这字形意都够了,难得又是这么一个身份,就算收在家里传诸子孙,将来价值可也不小。
“呵呵,国华既然真心喜欢,就送给国华吧。”
孙承宗将字帖取回,署名用印之后,吹干了交给张守仁。在对方观赏的时候,孙承宗笑吟吟道:“国华这早晚过来,是不是有什么烦心的事?”
“说有也是有,说没有也没有。”
“怎么说?”
“说没有,是现在事事还算顺手,练兵,富强地方,事事都有头绪,无非就是千难万险的继续走下去。但既然选择这条路,也无非就是多辛苦,所以说是没有。”
“说有呢?”
“说有就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急着用钱,但有缓不济急的地方,想了一些法子,但都有利有弊。”
孙承宗虽不是浮山的人,但张守仁深服这老者的胸襟度量和为国为民情怀,所以除了一些极隐秘的事,大半的事也不欺瞒于他,反正要说培养实力,辽镇的几个大将个个比他强,要说嚣张跋扈,贺人龙这样的陕西籍将领都比他要强的多,要说被朝廷瞩目提防,浮山还远远不够格。若非如此,他也不敢就这么奉召进京,等混到左良玉那种地步时,进京就是绝不可能的事,朝廷也不会轻率相召,免得大家为难,最后弄的朝廷没脸。
既然开了口,张守仁就是把自己的一些盘算都说出来,比如大举借债,开办银号质铺等等法子,但算来想去,确实都不是妥当的好法子。
“国华,你生性确实谨慎啊。”
突如其来的,孙承宗说了这么一句。
张守仁一征,笑道:“阁老有什么话请明示吧,这样想着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究竟是要怎么点拨我?”
第1232章 寻金(2)()
“哈哈,国华不仅谨慎,还很实诚。”
孙承宗笑的很开笑,笑声朗朗,掀髯俯仰,状极开心。听到这样笑声,窗外几个孙家的子侄偷偷看窥看,被老孙头挥着手赶走了。
“咳,阁老,请明言吧。”
“呵呵,说你谨慎,是说既然已经是开镇大将,说是副总兵,其实登莱还不是你做主当家?估摸着你是已经有了对付登莱各营的腹案,只是在老夫跟前不好细说。这等事情你都打算做了,还有那些遍及登莱各处的田庄和巡营,整个地方都在你控制之下,有什么事只要是利国济民,本心无亏,便放手做去好了,何必在关键之时又有缩手缩脚的妇人之像?”
在孙承宗说头前的话时,张守仁几乎是惊呆了。
这老头儿真是老而弥坚,这等大胆的话也是直言不讳,简直就是拿张守仁当一个藩镇来看了。但说到最后,又是光风霁月,十分磊落,叫人不觉得有什么不臣不轨之心,反而是有坦荡荡之感。
君子之风,大约便是如此了。
想这老孙头在关宁溃败之时奉命上任,收拢败兵,筑几百个军堡,练四十万关宁兵,什么山海关铁骑营就是在老孙头的手上才出现,祖家吴家等辽西将门也是在他手上发扬光大,论说起来,这些大将门掌握数万或十数万军队,养的家丁亲兵就可能是好几千骑兵,自己这一点家底,在老孙头眼里,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了。
而以自己一阵斩近千鞑虏首级的功劳,便算是有一点逾规之处,想必这个一生和东虏对抗的老人,能包容便也包容了。
看着孙承宗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张守仁一时也是沉默不语。这个老人,年纪虽老而脊背刚直,一心只是为国为民,倒是自己的见识,在有的时候是有点心怀鬼胎,见识是有点小了。
不过就算放开手干,总不能明抢吧?
他倒是想过设卡抽税来着,但这事儿在这个时代和明抢是一个性质,以浮山现在的实力可是当不起读书人群起而攻的。
“唉,真是愚!”孙承宗这一次是真有点不高兴了,跺脚道:“你派个人到招远看看,那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