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

第125部分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第125部分

小说: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先放一放…》

    “全军上下。包括守备团在内的排级以上,营级以下合计两千余名军官,一共分成三轮。全部经过了为期两个月的军事理论知识培训,并且达到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官应有的军事以及理论标准…》

    粮食,军费,装备,兵员,军官…》

    “当然记得…》

    “当初组建守备团的时候,被点名的军官。根本不愿意去一支守备部队,即使给他们晋升一级军衔。最后,还是军座您的一个保证,打消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全军所有地方守备部队,每年举行一次军事大比武。只要达到要求,并且排在前几名的守备团。将会直接升格为主力团…》

    话说道这里,李国胜也没有继续隐瞒下去的必要,直言了当的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参谋长,我的想法是,我们也是时候向这些地方守备团团长履行承诺了…》

    “军座,你是想…》

    “以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个主力师参谋长为军事主管,再将三个主力师参谋部等各个部门分离一部分出来,组建鲁东特区第一、第二、第三合计三个警备师。至于三个警备师的兵力,直接从十几个地方守备团中抽调战斗力最强的九个,升格为三个警备师下属的九个主力团…》

    短暂的沉思以后,老练的参谋长蒋百里,也忍不住为这个大胆的扩编思路而拍手叫好。如此扩编,不但不影响第九军原本三个主力师的战斗力。更加重要的是,刚刚组建的三个警备师,因为团级编制未进行任何改变的缘故,可以直接形成战斗力…》

    在加上对九个地方守备团进行统一换装,并且加强配备一定数量的重武器。可以想象,第九军除了原有的三个野战主力师以外,马上就可以多出三个战斗力不低于中央军的精锐步兵师。而到时候,第九军野战部队的总兵力,也将会直接增加到八万人…》

    “军座,卑职完全赞同这样的扩编方式…》

    主力部队突然多出三个主力师,参谋长蒋百里高兴归高兴。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主力扩编后,给整个特区政府带来的危害。

    虽然鲁东特区境内一共驻扎了十五个地方守备团。但是,这些地方守备团的组建,都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而且全部都驻扎在一些重要县城或是关卡。为了保证整个鲁东特区的安全,除了紧急情况,这些地方守备部队根本不可能进行调动。

    而此次主力扩编,一次性就抽掉了九个守备团的兵力。可以想象,鲁东特区周围本来严密的防御网络,一下子会出现多少防御漏洞。如果在这个时候给敌人钻了空子,面对敌人的入侵,诺大的鲁东特区,会承受多大的损失…》

    而要想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参谋长蒋百里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部队正式扩编之前,利用中间这个空档,马上组建九个新的地方守备团。九个晋升主力的守备团一旦被确信下来,新成立的守备团,迅速赶赴目的地,和相应守备团进行换防,保证鲁东特区严密的防御网不出现一丝一毫的漏洞…》

    于是。马上组建九个新编地方守备团的议程,就被蒋百里参谋长给提了出来…》

    “军座,成立九个守备团。对于我鲁东特区的人口数量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在军官抽调上,存在很多问题。毕竟,九个守备团所需要的各级军官不是一个小数目…》

    出人意料,李国胜的想法和蒋百里参谋长相比,恰恰相反……

    “参谋长,军官的问题你完全不用担心…》

    “我的意见是,咱们第九军开一次先河,对全军进行一次公开选拔军官:允许全军团级以下所有副职军官。向军部申请调往新成立的九个守备团。军参谋部,根据具体申请人数以及他们轮训时候的毕业成绩,择优录取,最终确定前往守备团任职军官名单和职务。”

    还没有等到蒋百里参谋长从震惊中反应过来,李国胜的话。已经再次响了起来:“和军官相比,普通士兵反而是我们的一个难题…》

    “九个地方守备团,差不多需要三万新兵。对于我鲁东特区一千多万的庞大人口基数来说,三万人虽然不多。但是,对我鲁东特区未来的发展,却有着非常严峻的影响…》

    “你们看。随着我鲁东特区经过不断开垦后,可利用的良田越来越多。为了保证粮食产量,农村所需要的壮劳力数量,也将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理由…》

    军人出身的蒋百里,虽然第一想到的是军队的利益。但是,他也不否认李国胜所说的事实。但是,一想到可能出现空缺的九个地方守备团,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急和担忧。对着李国胜,脱口问道。

    “军座,鲁东特区没有条件进行招兵,那这三万新兵你打算…》

    “我们鲁东特区没有足够的青壮年,但是,你不要忘了,我们周边的各大地方势力,特别是河南河北一带,有着数不清的青壮年。更加重要的是,根据情报显示,连续几年来,河南河北都被干旱所困扰,土地年年减产。这对于我们从外省招收青壮年,将会更加的有利…》

    “参谋长,你不要忘了咱们手中的一张底牌:粮食收获以后,我们手中足足掌握了一批足够一千万百姓吃上一年的粮食…》

    刚刚当选民国政府主席的老蒋,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和庆祝,就被各种突发事件给搅得异常头痛。

    突然之间,再次崛起的赤匪军队,需要自己马上派兵去围剿…》

    就在老蒋面对几大受灾省份源源不断送上来的救灾报告,因为政府财政困难,紧皱着眉头,仍然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侍从室副官,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走到老蒋面前,报告道。

    “报告总司令,鲁东特区李国胜主席电报…》

    “李国胜…》

    “娘希匹,李国胜来电报,绝对不会有好事情,讲…》

    “是。总司令……李主席来电,按照同总司令的约定,今年鲁东特区需要上缴的税款合计五百万大洋。已经全部启运南京政府,希望总司令能够派人去接收…》

    “五百万大洋,一亿市斤粮食…》

    “总司令英明…》

    “娘希匹,我就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李主席的条件是:政府要用数省受灾灾民去换取这些救灾粮…》

    “粮食换人口。他鲁东特区只有那么大,要这么多人口干什么?”老蒋的脸上,同样被疑惑表情给笼罩。

    不过,疑惑归疑惑,短暂的分析以后,老蒋惊讶的发现,整个交易,不仅仅是对于自己,就是对于整个中央政府而言,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几个省份的连续受灾,再加上中央政府救灾能力有限。几省百姓为了活下去,进行逃荒是肯定的。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官方的一些引导。将这些逃荒的百姓,全部引到李国胜所控制的鲁东特区。最后,将这个沉重的包袱,直接扔给李国胜。

    到时候,如果灾民在鲁东特区出现什么问题,罪魁祸首无疑是李国胜。而自己,不但白白赚取了一亿市斤的粮食,更加重要的是,还博得了一个救灾的好名声。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在老蒋的眼里,凭借鲁东特区有限的土地,即使李国胜再怎么擅长发展经济。不大的鲁东特区,面对突然涌入的上千万,甚至于数千万百姓,整个政府财政也会因此而破产。没有充足的军费,李国胜手中的军队,用不了多久就会从内部瓦解…》

    一旦李国胜手里没有了让自己忌惮的军队,他还有什么资格在自己这个总司令面前嚣张。届时,整个鲁东特区,不需要浪费自己的一兵一卒,就会毫无意外的落入中央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

    想到整个交易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老蒋刚刚还是充满怒气的一张脸,顿时被兴奋和激动给笼罩。直接越过遇到大事和老搭档何应钦进行商议这一关节。对着面前的副官,一脸坚定的命令道。

    “你马上给李国胜回电,我同意他的条件…》

    潍县第九军军部,看到老蒋的回电,参谋长蒋百里的脸上,直接露出一丝苦笑。对着李国胜,一脸无奈的开口道。

    “军座,咱们的蒋总司令,简直是无时无刻的想着怎么算计我们…》

    和蒋百里的无奈表情相比,李国胜的脸上,则流露出了一丝奸计得逞的笑容,开口道:“不说一千万的难民,就是来上两千万的难民,我李国胜也承受得起…》

    随后,对着蒋百里参谋长,继续开口道。

    “参谋长,既然老蒋给我们送来这么多的劳力,咱们不用白不用…》

第211章 韩复渠的眼红() 
眼红的韩复渠为了向全国民众展现出自己救灾的实际行动,也为了让自己和前往鲁东的灾民彻底撇开关系。让所有国人都知道,李国胜已经接下这个包袱,自己出钱赈济灾民。从而,从舆论上,逼迫李国胜不得不接受数个受灾省份的上千万灾民。

    刚刚和李国胜达成协议的老蒋,直接将这件事,通过各种手段给宣传出去。

    鲁东特区〖主〗席李国胜,在所有人看来,再次受到了老蒋的算计。但是,让老蒋没有想到的是,通过此次宣传,自己恨之入骨的老对手李国胜,也得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好处。

    李国胜以及整个鲁东特区的‘亲民’名声,再次响彻整个中华大地…》

    与此同时,在各种舆论的宣传下,出于对整个鲁东特区的向往。和普通逃荒流民所不同的大量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各种人才,也带着自己对〖中〗国未来的期望,源源不断的进入鲁东特区,给鲁东特区注入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

    因此,面对老蒋这番意味深长,充满针对性的疯狂宣传。‘受害人’李国胜,不但没有进行任何阻拦,反而还在后面不断进行支持,借助这个机会,大力向外宣传鲁东特区。

    鲁东特区〖主〗席李国胜,凭借半个省份的土地和人口,主动上缴〖中〗央税款五百万大洋。同时,无偿拿出整整一亿市斤的粮食。交给〖中〗央政府。增援灾区…》

    听到这个让人不可思议的消息,国内各大地方势力首脑,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可思议。而后,在同一时间认为,鲁东特区政府〖主〗席李国胜不是疯了,就是已经秘密倒向老蒋,成为老蒋手里的一条狗…》

    在这些军阀的眼里,按照他们的思维。这么多的粮食和大洋。与其白白的送给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中〗央政府,送给那些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灾民。还不如拿来扩编部队,增强自己在乱世中的立足本钱。

    不过,震惊归震惊。一番沉思和计算以后。鲁东特区向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财力,直接震撼了国内所有地方势力和军阀。特别是鲁东特区周边地区的各大军阀,直接因此而变得眼红起来…》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意识里,凭借不到半个省份的土地和人口,能够养活麾下几万军队,就已经是经营的非常好了。而风头正盛的李国胜,不但凭借巴掌大的地方,养了数万军队。还有钱上缴〖中〗央税赋,并且无偿增援〖中〗央政府上亿市斤的救灾粮…》

    更加重要的是,除了这些以外。仅仅掌握半个省份的李国胜。在拿出这么多的粮食和资金以后,竟然还有粮食用来对前往鲁东特区的所有灾民进行救灾…》

    根据受灾数省越来越恶劣的情况,再加上国民政府在舆论上的引导。各大军阀可以肯定,为了活命,前往鲁东特区的灾民数量,一定会突破一千万人,甚至于两千万都有可能…》

    这么多的灾民。即使每人吃掉李国胜半块大洋的粮食,全部加起来,也要消耗鲁东特区至少五百万,甚至于上千万的大洋…》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韩复渠。按照历史,已经投降蒋介石的他,此时此刻,正担任国民政府下属的河南省省〖主〗席,同时兼任两个主力师师长一职。

    不过,伴随着李国胜这个人的异空崛起,韩复渠的位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日〗本军队根本没有深入山东腹地,也就没有爆发济南惨案的情况下。本该担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渠,直接被老蒋调到了山东省,担任省政府〖主〗席以及保安司令一职。

    为什么这样,说起原因,非常的简单。

    在老蒋意识里:李国胜是军阀,韩复渠同样是军阀。如果把两个军阀放在一个省份,为了地盘,也为了自己的地位。两个军阀,一定会不断的进行厮杀,互相削弱对方实力。最终,让自己这位一手缔造这场混乱的国民政府最高统治者,坐收渔翁之利。

    不得不说,在韩复渠,包括他统帅的部队,完全进入山东以后。刚开始的一个月内,还真爆发了老蒋想要看到的互相厮杀场面。

    不过,这个场面,并没有维持太久。

    作为老将的韩复渠,仅仅通过三次和第九军的小规模交战,就大概摸清楚了这支连日军都可以战胜的第九军具体战斗力。

    明智的他非常清楚,凭借自己现有的实力。如果和李国胜的第九军进行硬扛。那么,留给自己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被对方消灭。而后,在对方重兵的驱赶下,带着残兵败将,彻底离开山东。

    好不容易当上省〖主〗席,虽然仅仅控制五分之三个省份土地的韩复渠。当然不会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放弃已经咬到嘴里的肥肉。'

    再加上当初第九军李国胜,面对突然扩大数十倍的根据地,也需要时间去消化战果,整编部队。面对韩复渠这个顶头上司的停战请求,李国胜直接表示同意。

    于是乎,诺大的山东省,就慢慢形成了如今的局面。李国胜第九军控制鲁东特区,大约战局了山东五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省〖主〗席韩复渠则占据了以济南为中心。整个山东省五分之三土地和人口。

    不过。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稳定和发展以后,已经将军队实力直接扩充一倍有余的韩复渠。一直埋藏在心底,作为一名军阀本质的心,再一次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