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4艘炮艇、3艘鱼雷艇和1艘拖船。
乍一看伊朗陆军人数不少。但战斗力对于苏联红军和英军而言实际上不值一提!
进攻这一方,英军准备的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红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地第和第5军中抽调了部分进攻部队。
去年的8月25日凌晨零点,苏联对伊朗的进攻打响。一支约2000人的红军摩托化部队在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度过界河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很快占领了马库和霍伊,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
东边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红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逼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
第三路红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铁路枢纽塞姆南河沙赫鲁德。
为了让伊朗军队放弃抵抗,红军飞机在进攻伊朗的当天还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兹温和雷扎耶,次日轰炸了德黑兰郊区。
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了械。就如同解放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时一样,伊朗军队中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甄别了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一些伊朗军人趁夜色掩护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伊朗北部地伊朗军队几乎一夜间就崩溃了。伊朗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地地方部落则趁机揭竿而起,在红军的配合与保护下下控制了伊朗地北方山区。
另一头的英国也是同时动手:苏联和伊朗在里海地区没有生海上战斗,而在南部的波斯湾,英**舰炮击了停泊在那里的伊朗舰队。
在卡伦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那也是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一支搭载登陆部队地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
这支小舰队包括“亚拉”号炮舰、“法茅斯”号护卫舰、“卡宁布拉”号辅助巡洋舰、1艘炮艇、2艘武装游艇和2艘武装的内河客船。
英国人见港内伊朗军舰毫无防备。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
“亚拉”号炮舰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购自意大利的“虎”号炮舰,将其重创。“亚拉”号随后进入卡伦河航道,用舰上地3磅炮和机枪扫射其余的伊朗炮艇。对方水兵纷纷跳河逃命。到凌晨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沙普赫尔的港口。
在沙普赫尔港还停泊着5艘德国货船和3艘意大利货船。虽然这些船始终处于两艘伊朗军舰的监视之下,但是它们的存在始终使英国不安,担心其船员利用可乘之机在阿拉伯河中将船炸沉,以堵塞阿巴丹大型炼油厂船坞的唯一入
当盟国船队开入沙普赫尔港时,两艘德国船的船员便开始炸船:其中一艘在爆炸前被登船地澳大利亚士兵控制住,另外一艘德国商船“霍亨菲尔”号地船员成功地引爆了船内的炸药。但是凿船的位置选择不当。因此未能阻塞河道,沙普赫尔港内其余的轴心国货船全都被俘。
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尔汉姆”号炮艇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炮艇,港内地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亚拉”号和“卡宁布拉”号随后前往伊朗东南海域巡逻,在霍尔木兹海峡的阿巴斯港击毁并捕获了意大利商船“希尔达”号。
8月25日白天。英国皇家空军地一队“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接着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伦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姑且就当是激战了,至少英国人是这么说的——对比伤亡就能理解西方政客和宣传机构常说的“激战”到底有多么激烈。)之后占领了阿瓦士。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不过似乎没给英国人造成多大伤亡。),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
伊朗南部的各个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军的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伊朗最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地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崭新地寇蒂斯“霍克”战斗机被英国人没收。运到了印度。
在德黑兰。礼萨汗在8月25日凌晨从曼苏尔相那里得知英苏军队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苏联大使和英国公使表示准备答应两国政府地要求。
不过晚了!英苏使节的答复是:两国的军队将继续向前挺进!
盟国的进攻令伊朗措手不及。虽然礼萨汗知道,拥有强大兵力和武器装备的盟军要进攻伊朗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天真地认为: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尊重,盟军还不至于把事情做到如此地步。
道义,那是在对自己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才可能讲的道理;火都烧到自家后院了,白痴才和你来讲道义!
国际法和国际关系?都世界大战了,几个人会去遵守?
盟军迅猛的打击把伊朗军队打得措手不及,整个军事行动过程中(按照英国的代号来说就是“y行动”),苏英军队以其出其不意的突然性获得了军事上的成功,波斯湾的油田和纵贯伊朗的铁路已经落入盟国手中。
规模不大的伊朗空军和海军已经不复存在,陆军部队也被打得七零八散。一边英印军队付出的代价是22人阵亡,42人受伤(可见战斗有多么“激烈”!),而红军伤亡加起来不到30个!
曼苏尔相被礼萨汗免职,新相下令伊朗武装部队停止抵抗。
英苏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全面停止抵抗,将除外交人员之外的全体德国侨民一律驱逐出境,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
英苏两国要求伊朗将德国侨民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
到了伊朗新相取得议会的同意,答应了盟国的条件。不过苏联个英国等不了慢吞吞地拖延: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再度向伊朗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否则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英苏军队压向德黑兰,伊朗国民议会被迫宣布礼萨汗逊位。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军队开入德黑兰。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给抓了起来。其中身体健壮的一半人被苏联挑去。送到西伯利亚科雷马的劳动营,在那里挖矿;英国人干地和苏联一样干脆:另外一半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大利亚。!
礼萨汗退位后,把王位传给了其21岁的王储,然后动身离开德黑兰。废王一行先经伊斯法罕到阿巴斯港,在那里登上了一只波斯船。在上船前。礼萨汉命人挖了一块波斯泥土,装进一个小包。然后塞进自己的口袋里——他是回不来了。
这只船本来准备去南美洲,开到孟买后又决定改去英属毛里求斯岛。因患晚期动脉硬化,礼萨汗决定去南非检查,最后于1944年因心脏病作死在了约翰内斯堡,这个没有政治预见性的伊朗前国王活了65岁。
月17日,年轻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议会大厦宣誓就职,从此开始了他艰难曲折的执政生涯(历史上这个故事的结局和他老子一样,仍是伊朗国王流亡海外,客死他乡。),不过林俊可不像让他到舒舒服服到1980年才给赶下台。
去年年底。伊朗与英国和苏联签署了一个三国同盟条约。
在这个条约里。英苏两国明确表示:两国的军队驻扎伊朗“绝不意味着军事占领”,同时保证尊重伊朗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保证在对德战争结束6个月之内完全撤出伊朗。此外,伊朗应把全境地一切公路、铁路、江河、机场、港口、输油管、电话、电报和无线电设施全部移交给盟军管理,盟国保证伊朗在将来不被英国和苏联瓜分。
不过条约是条约,人类历史上不执行、不算数的条约估计要比执行了的多得多!英国和苏联在其占领区所采取的措施,按照林俊的说法就是:“不瓜分你,那就是我脑子有问题!”
在英占区,英国人一方面肃清那里地德国特务和亲德酋长,一方面支持各部落的分裂活动,以对抗德黑兰地中央政府。
在红军控制的一边,红军赶走了北方各省的伊朗总督,用倾向自己这边的伊朗人取而代之,将这些地方完全置于自己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之下,有点国中之国的味道。林俊和苏联统帅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同时支持由伊朗**展而来的伊朗人民党在北部地区展势力、扩大控制区和影响,为战后夺权、最终夺取政权创造条件。
到今年初为止,红军在伊朗北部共有第402步兵师、第1山地骑兵师、第23骑兵师和两个摩托化独立团。而在伊朗南部和伊拉克的英印部队则被编为第10军团,并划归中东司令部指挥。
对苏联而言,这次行动意义重大:这一带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加上苏联和伊朗边境最近处距离巴库油田不到150公里——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现在不仅仅保证了一条国际补给线,还为林俊地中东战略做了第一步实质性行动。
出于政治原因,礼萨汗保住了性命——为了“暖水”,苏联和林俊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地,更不用说苏联还有笔“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又称吉朗共和国)的老账没和他清算。
从前两年开始,按照林俊地战略计划,苏联已经在向伊朗西北部的部落地区输送武器弹药,培训那里的倾向苏联的武装人员。这会苏联西部战局激烈,但情报部门也没放松对伊朗的控制和渗透——在伊朗的东阿塞拜疆和库尔德地区,两个苏维埃共和国正在筹划组建之中。
那两个苏维埃共和国不会并入苏联,而是伊朗的一部分,林俊对领土的**还没那么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只是“组建”而不是“成立”。
这会英国人实际控制着伊朗整个南部地区,苏联连个波斯湾的出海口都没占到,林俊有点不满意,但暂时也无可奈何!等西线战局进一步明朗后,位于霍尔木兹湾北岸、扼波斯湾出口的阿巴斯港和阿拉伯海上的恰赫巴哈尔港是林俊志在必得的!
阿巴斯港虽然只能停泊最大不过吨的船舶,恰赫巴哈尔港更小,但都具有极度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而且从短时间看,比想在巴基斯坦获得一两个租借港口做军事基地要现实的多。
这会苏联同英国人的博弈在伊朗很微妙,这就是政治。至于这会的巴列维王朝,也就是个摆设而已。
至于将来如何成功的获得“暖水”出海口,林俊不担心:历史上红军在46年撤出伊朗,那是因为美国的威胁——“等老子有原子弹了,哪个家伙敢在我面前唧唧歪歪?!”
“拳头就是政治的保镖,我就想要两个港口的使用权和保证外高加索同阿拉伯海沿岸铁路物资运输的通过权,又不是要吞了伊朗!”
林俊的想法“很善良很单纯”,不过显然英美会对此加以阻挠,就看到时候谁的拳头大了——也正因为如此,林俊没让红军部队在去年就直插波斯湾沿岸:对于阿巴丹和木哈马拉(霍拉姆沙赫尔,伊朗西南部的城市,最大的干货港。)林俊暂时不怎么感兴趣,那都是内河港,更远的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拉伯海沿岸地区才是重要目标。
控制了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就等于控制了将来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林俊的战略非常清晰。现在可不能同英美撕破脸,但等到合适和必须的时候,林俊会毫不犹豫的同英美亮出手里的利剑,干上一仗也在所不惜!当然,最终还是扶植建立一个倾苏的伊朗政府,这就需要在时间合适的时候获得伊朗政权,那就一劳永逸了。
想要获得波斯湾的石油,那就得先彻底控制伊朗,使其站到自己这一方——浩大而长远的战略,不过这会在火车上的苏联青年代表团团员们还不知道。
。。。
第五百三十章 圆白菜和斯帕姆()
漫长的火车旅行总是最无聊的,就算是在条件最好的列车上也一样——这是趟原来专门用来送莫斯科市民到高加索度假的旅游专列,大部分的车厢都是豪华卧铺包厢。
脚下是地毯,板墙都用木板装饰,那节餐车都像莫斯科的酒店的豪华吸烟室,带着传统的俄罗斯宫殿装饰风格。
这次送青年代表团前往外高加索,中央还是花了点心思的——不过也有另外一个版本:铁路部门都拿不出车皮来拉这么帮人,还好车库里有这么列对于战争来说中看不中用的旅游列车,正好拿来废物利用。
不过专列的度并不快,还常常需要让车,对于这点乘客们是没多大意见——在乘客们看来任何一列拉运军事物资的列车都比自己重要,而现在的铁道上上也就只剩军事专列!
唯一的“不满”就是狙击手们常常看着对向而过的简陋军列会呆:他们宁愿自己这会不是在开往亚洲的豪华专列上,而是希望一路向西北前往战场!
对于其他团员,瓦西里一伙人对出访的兴趣要小得多,就算是睡觉时都会做梦自己身处前线,常常把同一包厢的伙伴吓一大跳。
已经没心思下棋,三天多的功夫早就耗光了几人的下棋兴趣,连躲在包厢里奢侈的睡觉也没兴趣。在莫斯科那些天早就睡饱,现在是浑身闲的浑身痒!
柳德米拉坐在餐车一角的皮沙上擦枪,而另外四位也是各自找地方,怎么舒服怎么躺——既然闲,那就保持战士闲暇时的最佳调整办法。
列车员都认识餐车里这几位战斗英雄,不过对于这会5位军官的动作有点看不惯——男的没军人的精干精神,而那位漂亮的女中尉一天到晚就板着个脸,就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冷冰冰!
所有人都已经是军官,包括巴甫洛夫都已经被授予中尉军衔,原因很有趣:根据那头英国人的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