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的墙把整个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这个略宽些的通道原来是为皇家成员通行设计的。大门内侧墙面的这些浮雕刻画的是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还有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的那尊铜制雕塑高有5米,她是胜利女神,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雕塑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应该说当年的设计师很好的把德国和胜利结合到了一块,呵呵。”杰卡诺佐夫看来不光光是一位大使、外交专家,他还应该是德国历史的专家,对于勃兰登堡门十分的了解,这也让林俊从他知道了这座城门的历史。
勃兰登堡门原来就是城门,只是目前柏林也就留下这么一个城门,其它的城门都随着城墙在19世纪60年代拆完了。
今天是圣诞节,大街上倒是有很多柏林的市民经过,这让林俊真正可以和二战前的德国人民近距离接触,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和自豪的神情,这和苏联的老百姓没有多大的分别,他们也是在生活,享受着圣诞节的快乐。
没有看到纪录片中德**队在勃兰登堡门下阅兵通过的震撼场景,林君感觉有些可惜,上辈子每次看到那些古罗马式的阅兵式总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这倒不是说林俊有亲纳粹的倾向,只是喜欢感觉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因为这种给旁人的震撼是极端疯狂的信仰才能“生”出来的。
有人说:如果是一只军队只用阅兵就能让它的对手感觉震撼,那它一定是只具有可怕战斗力的军队。
午餐是在选帝侯大街的高级餐厅吃的,十分的丰盛,绝对是地道的德国大餐。
前世和林俊关系最好的一位表哥曾长时间在欧洲工作,他对林峻说过:中国菜世界第一,德国菜勉强可以排欧洲第一。所以他对于德国的美食还是抱有一丝的好奇。
今天吃的倒没有让林俊失望,但也只是没有失望而已:冷盘是鱼冻和蒜烤猪里脊加上一份鸡蛋沙拉。第一道菜是个浓汤,看着大概是鸡汤,可杰卡诺佐夫说这是野鸭汤。第二道菜是肉饼炸猪排,第三道菜是香肠配熬白菜。甜食上的是小甜饼,味道不错。最后喝的是杯苦的要命的黑咖啡。
吃过中餐后,杰卡诺佐夫大使陪着林俊来到德国外交部,拜访了当时的德国外交部长纽赖特。对于这个纽赖特,林俊是一点映像也没,他只知道过不了多久,德国的外交部长就将是那个臭名昭著的里宾特洛甫、一个有外交天赋却完全没有政治预见性的家伙。
会面完全就像是例行公事,双方就是东南西北的聊了一会,杰卡诺佐夫就是为了让林俊在这里露个脸而已,而那位纽赖特也是有事没事的哈哈一通。
纽赖特非常清楚眼前的这个“苏联驻法国武官”安德烈是谁:昨天苏联大使馆送来约见的文书时,盖世太保的人就告诉他,这个安德烈可能也会一同来,但外交的规则让他还是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就像是第一次听说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普伦雅科夫的名字。
30分钟的扯淡后林俊和杰卡诺佐夫离开了德国外交部,返回苏联大使馆。林俊将在使馆里呆到明天早晨。
晚餐后,林俊与杰卡诺佐夫进行了一段谈话。
“杰卡诺佐夫同志,你认为德国会对我们造成威胁吗?”
“那是一定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会是在什么时候。”
、、、、、、
杰卡诺佐夫在苏德战争爆前曾经有给苏联提供预警准备的机会,可惜上层却错过了,但不能否认,这个小个子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
第五十章 抵达波兰()
12月26日一早,杰卡诺佐夫大使亲自送林俊和伊博斯到柏林火车站。上午9点30分,柏林至华沙的列车准时车。
德国的原野一片洁白,铁路旁分布着一个又一个农庄和小镇,田园风光中根本看不出一点紧张的气氛。
窗外是一片祥和,但列车内就有些不同了,包厢外的过道上基本就看不到人,乘客们大多不想抛头露面。
午餐的时候,林俊和伊博斯到了餐车,两个人只是简单的吃了点烤牛排。回到包厢后,伊博斯打开了双层的车窗玻璃,对林俊说:“有人进过包厢。”
“老契卡”就是厉害,在出门前已经在包厢了做了暗记,德国秘密警察的那些伎俩还是逃不出他的眼睛的。
简单的检查了一下,伊博斯告诉林俊东西都被动过,但没少什么,估计这些德国人只是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携带了什么机密的东西。
“这都快成例行公事了,每次他们都会来,看一下就走。”
“呵呵,谁会把重要的东西放在没人看守的包厢里等着他们来找。”林俊也觉得这种“例行公事”有点意思。
“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大家都一样,谁知道万一会现点什么。说实话德国的情报机关也是十分厉害的,我们隔壁的两间包厢都应该是他们的人,估计还在窃听我们的谈话。”
林俊也知道伊博斯为什么要在大冷天开窗,就是为了让包厢里的噪声大些。德国人不会蠢到在林俊他们的包厢里安装窃听器,这样就显得太幼稚了,而这些包厢的隔板都用的是木头材料,用个听诊器就可以达到目的
林俊原来就感觉住在左边那间包厢的那个大块头德国商人有些奇怪,自己在走廊上透气的时候基本看不到其他人,而这位仁兄倒是常常来和自己搭讪,不是借火就是像个英国佬式的聊天气,难得他那一口流利的俄语了。而右边那间包厢的人林俊只在上车的时候见过一次,是对中年夫妇,说的是是波兰语,就像最普通的波兰有钱人,没什么特别之处。
“这是德国人典型的监视方式,一明一暗。和那个胖子聊天没什么,反而可以增加些感情,呵呵。”伊博斯说着关上了车窗,实在是有些冷。
半个小时后列车到达了德波边界的检查站,而这个时候林俊还在过道上和那个大块头闲聊,他看到一群气势汹汹的德国警察上了列车。
走过来的德国警察看了林俊的外交证件后就过去了,对于在包厢里的伊博斯也只是稍问了几句,而他们的行李也在外交豁免权的保护范围内,也就没查看。但对那对“波兰”夫妇就没这么客气了,几个德国警察在包厢里里里外外的翻了个底朝天,好像还没收了几样“违禁品”。
那个胖子德国商人倒是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在那些警察检查了他的证件后是随便他们翻查自己的包厢,还在一个劲的牢骚,内容也就是强调自己这个本分的商人有什么好查的,还对林俊说:还是你们这些外交官好,什么都不用查。林俊干脆就和他打哈哈。
检查持续了足足半个多小时,透过车窗林俊看到有些乘客被粗暴的带离了列车,还有人在站台上遭到德国警察的殴打。这个时候伊博斯走出了包厢,也没理会边上的那个胖子,和林俊说:“这些应该是德国的犹太人,想着离开德国到波兰去。”
“恩,可怜的民族。”林俊转过头对边上的那个胖子说:“海德里希先生,你作为一名真正的雅利安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这可把这位自称是棉布经销商海德里希的胖子给问住了,他还从未遇到过在执行任务时被监视对象问这种问题的情况。虽然他所受的培训里对这样的情况有多种应对方法,可面对这个“对手”还真是难回答。
“劣等民族,但也有些倒霉,他们连个自己的国家都没有。而且在10几年前犹太人也太过于贪婪,就像是残忍的吸血鬼一样榨干了我们雅利安人的每一点劳动果实。”他选择了“温和同情式”。
这时列车已经缓缓开动,一会就进入了波兰境内,还是例行公事般的检查,只不过来的是波兰的安检人员。林俊是和那位海德里希先生继续聊天,大谈人种论――一个危险的话题。
林俊当然不会去讨论人种的“优劣”,而是在大谈人种的分别:比如斯拉夫人与雅利安人到底谁的肌肉更强壮一些――这是希特勒最喜欢的“游戏”:他常常在会见杰卡诺佐夫时,让两个大块头的卫兵护卫瘦弱的大使离开,用鲜明的对比来显示雅利安人的强壮和“优秀”。
两个人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下,最后在林俊露出了胳膊上的强壮肌肉后,海德里希先生不得不承认某些斯拉夫人还是非常强壮的。
回到包厢的林俊看到伊博斯正对着他笑:“肌肉不错!”
“当然,练出来的!哈哈!”林俊边笑边做了个健美的动作,这下伊博斯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我说安德烈同志,那位海德里希先生一定非常的不爽,回去后可能会去苦练肌肉也说不准。”
、、、、、、
海德里希先生执行完任务后会不会去健身林俊就不知道了,现在他只关心着回莫斯科后怎么见斯大林才会让自己好受些。在柏林时杰卡诺佐夫告诉他一到莫斯科就会有车直接接他去克里姆林宫觐见斯大林,从这点可见斯大林是非常迫切的想见到自己。但为什么这么急?有可能是急着想教训自己,也可能是有其它什么事。但要是有其它事,那会是什么呢?因为只为呵斥自己是绝对不需要这么急的,那到底会是什么?
林俊脑子里的答案有很多,但又一一被否决,因为它们都没那么重要:有些是非常的重要,但还轮不到林俊去解决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俊。但既然想不出来那就不去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林俊的作风之一,乐得逍遥,还是想想妻子和儿子来的实在。
波兰都华沙,也是波兰的第一大城市,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波兰中部平原,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都。十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都。1920年人口即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
银波粼粼的维斯瓦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华沙的腰际,雄伟的华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欧洲中世纪式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横跨维斯瓦河的铁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条条热闹的大街两侧,房屋高耸,绿树成行,草坪连片,伸向远方,整座城市犹如一艘停泊在绿色海洋之中的巨轮。
当时的苏联人对于波兰是有些复杂情绪的,因为根据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的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也就是里加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而这个条约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历史上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
林俊从伊博斯对于波兰话题的谈论中就可以感觉到他对于波兰的敌意,这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表现的友好就奇怪了。
12月27日下午,柏林始的列车开进了华沙车站。
仍然是大使馆的车来接人,还有武装人员保护,因为波兰人对苏联外交官可不怎么友好,当然谈不上会有人袭击林俊他们。而到明天上午才有往莫斯科的列车,大使馆的人已经帮林俊他们定好包厢。
林俊透过车窗看着白雪映衬下的华沙,在不久的未来它将经历一次浩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这座美丽的古城将遭到严重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而对它最大的破坏不是德军的入侵,而是1944年8月1日波兰流亡政府所属国家军领导人b…科莫罗夫斯基将军在苏、波军队逼近华沙之际,为抢先在苏军到达前占据华沙,仓促动了代号为“风暴”的武装起义。华沙的人民是英勇的,有数十万华沙居民积极投入战斗,并得到波兰工人党党员和波兰人民军部队的支持。8月5日,起义军攻占了华沙大部分地区,面对敌人优势兵力,华沙军民筑起路障和街垒,用简陋的武器甚至用汽油瓶、砖头、石块同敌人搏斗。壮年男子参加战斗,妇女和儿童救护伤员、传递文件、输送食品和弹药。但是德军不断增援,从空中和地面进行连续63天的狂轰滥炸。而起义军孤立无援,被迫于10月2日签署投降协定。在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达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将华沙从地图上抹掉!
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
和在柏林一样,林俊在使馆受到了苏联驻波兰大使达符捷扬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欢迎,少不了的就是丰盛的晚宴。由于没有游览华沙的计划,晚餐是标准的波兰大餐。
明天上午。林俊就将坐上回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
第五十一章 回到莫斯科()
苏联的冬季非常冷,而大量的积雪更是会时常阻碍列车的通行。林俊、伊博斯和列车上的其他乘客是在列车上迎接1937年新年的到来,当时火车正被困在白俄罗斯的荒原上,林俊和伊博斯还用一瓶达符捷扬赠送的红酒庆祝了一下。大使同志已经预见到行程的“艰难”,所以特意给两人准备了很多路上的生活用品。
在列车刚进入苏联境内时,就有等在边境检查站的苏军军官给林俊送来全套的苏军校官冬装,甚至连新的配枪也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