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苏联英雄 >

第223部分

苏联英雄-第223部分

小说: 苏联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斯克,位于第聂伯河上游支流斯维斯洛奇河畔、白俄罗斯丘陵明斯克高地南部,面积约159平方千米。人口过一百万。它现在是西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都,是白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斯克州府。

    明斯克的工农业非常达,属温和地大陆性气候,冬季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冷,1月份平均气温5摄氏度左右。到了夏天也不热,7月份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水量为500700米。因此,明斯克被公认为适合居住的城市,完全不像大部分苏联城市应该拥有地特色——严寒的冬季。

    它1067年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市的贸易中心。市名的意思就是交易之镇。

    “历史上的后来者”很少有人知道,明斯克的历史至今已有近千年。然而在那会。明斯克有几百年历史地老房子几乎看不到。这是因为在上卫国战争中,这座城市的历史被德国法西斯拦腰斩断!在卫国战争长达3的沦陷中。克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而在两个多小时后,展现在武金斯卡娅等人面前的明斯克完全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名城,只不过他们这会没时间去参观城市,飞机一降落就感觉也到了莫斯科所缺乏的“真正战争气息”。

    远远的城市上空已经挂起了巨大的防空气球,机场四周布满高射炮阵地——这里在德国空军的

    径内:昨天它没有遭到空袭,那是因为它正面边境附地109团,要不它的机场早就被德国轰炸机炸个稀巴烂!(历史上就是这样,开站当天上午就有德军轰炸机群突袭明斯克机场,只不过这次德国人没有突破红军地防空网。)

    飞机刚挺稳就有守卫机场地卫兵和装卸工前来帮忙,一切忙碌而丝毫不乱,看得出来机场运作非常高效。

    几辆卡车和一辆小车就停在边上,士兵们将各种打包的设备器械搬上车,运往一公里外地空军医院。带队的军官是名大尉,向武金斯卡娅做了汇报:“上校同志,空军医院在得到你们今天要来的通知后,已经连夜对医院的一间仓库进行了整理消毒和布置,您和您的医疗小组有三间手术室和自己的办公区。虽然条件有些简陋,但能够满足进行外科手术需要的必要条件。”

    大尉同志有些话没有说:那是方面军空军司令亲自安排的,不让武金斯卡娅的医疗小组搬进条件更好的原有手术区。照例出于礼貌,军区应该将条件更好的永备手术室让给莫斯科来的医学专家,虽然医院也原来就有技术优秀外科医生,但武金斯卡娅的技术和名望在明斯克还是无人能及。但司令员心里有算盘——医院主体一旦到了空袭时一定是显眼目标,自己要是德国的轰炸机飞行员,一定会选择永备式建筑投炸弹,而不是将几座不显眼的小仓库作为选。

    武金斯卡娅这些年来受到的特殊待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加上西方面军空军司令还是丈夫的老部下,不需要大尉同志解释就能明白为什么让自己去“仓库”工作。

    还在装车这会,就有运送重伤员的飞机抵达机场,当作医疗车的卡车立刻将伤员送往医院。武金斯卡娅等人没有自告奋勇的去帮忙——他们都明白这会最重要的是将手术室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救助更多的伤员,而不是将时间浪费。

    机场已经有了完整的救助体系,这是战争,不是某一件突事件。

    在士兵们的帮助下,医疗小组在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三间手术室的准备,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病房就在隔壁的仓库。

    武金斯卡娅一身白大褂,消毒之后带着手套走进属于她的手术室,已经有重伤员躺在手术台上——就在等待区,飞机从前线送来了重伤员中还有8需要他们处理。

    那是一名年轻的中尉军官,肚子上包着厚厚的绷带,护士正在给他输血——这是从布列斯特要塞区送来的,炮弹弹片伤。要塞医院已经做了第一次手术,但那里的医生现还有弹片卡在脊柱附近,他们无法做这样的手术,只得送往明斯克。

    能送到明斯克是幸运的,很多战士都等不到这一刻,很多在前线都还没上手术台就牺牲了,而送到明斯克的伤员大部分都是像手术台上这位中尉一样的情形。武金斯卡娅作为医院现在最好的外科医生,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当然由她来进行。

    护士告诉武金斯卡娅伤员的情况:已经做了x光检查,片子两分钟后就到。而以后的手术大部分将要主刀医生自己去看,不再有片子,靠记忆确定手术方案。底片不够,时间也不允许。

    “开始吧。”手术台前的武金斯卡娅就像一名统帅,护士打开伤员腹腔,武金斯卡娅花了三分钟就确定了弹片位置,5钟后一枚细小如指甲盖的弹片就被取出来丢在搪瓷盘里,再次确定内藏的情况。

    “缝合吧。”说完就将后续工作交给资深护士,走向安置x光机的隔间——工人们还在外面安装防护板材。

    刚才在飞机上武金斯卡娅就告诉组里的人——战争中的外科手术最重要的是一定质量下的度,而不是保证最高成功率的“艺术”,这和平时的高难度手术有很大区别。

    武金斯卡娅的部下必须要有部分伤员死于手术台、因为自己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而导致手术失败或留下后遗症的心理准备——当然要有医生的道德,空的时候要尽最大努力,但如果等待手术的重伤员太多,外科医生只能去保持最终的一个底线:救活更多的人,而不是为救活一个人而花个七八小时做一台教科书式的完美手术。死忙率是能够接受的,不管医生愿不愿意!

    。。。

第三百四十四章 神圣的战争() 
在医疗队抵达明斯克机场后五分钟,林俊就接到了克过来的消息:科别茨可不敢掉以轻心,要让大队长安心。

    安全抵达就好,下面的就让妻子尽一名军医的职责了,林俊不可能永远看着妻子、做个级保姆。

    装备部的工作一切井然有序,林俊只是做了简单的查看后离开装备部,赶到宣传鼓动部做开战后的第一次视察:宣传鼓动部和装备部一样都直接向他负责,虽然都有自己的部门领导负责具体事物,但已经“失权”的林俊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部门还是需要去视察、或在办公室听取汇报的。

    以林俊的性格,他当然是喜欢亲眼去看,而不是枯燥的听取汇报,那不是他的作风。

    上午8,林俊走进了宣传鼓动部,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张足以能够影响战争的纸片——走进审核室,示意全体起立的工作人员不要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影响工作,然后随意的看了看几张办公桌上正在等待审核的稿件。

    苏联的文学、艺术、电影、出版工作都要经过审查,而这间大办公室的工作就是审核一些文学创作作品、让文学为卫国战争服务。

    拿起一篇文稿,林俊随意看了看又放下:这是号召莫斯科人行动起来的,过会就要送到几家报社。历来就是看个三五篇就走,但一会之后林俊被手中地一份文稿吸引住了。

    古谢夫感觉到了林俊的异样:长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手中的文稿。

    “立刻将这份文稿再打3。明天在真理报、红星报和消息报二版刊出,版面要显著。还有,立刻通知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同志到这来。”

    “是,长!”

    古谢夫接过文稿立刻安排宣传鼓动部的人去办,他的余光看到那似乎是一诗,而这会边上人听到元帅同志似乎在轻轻的唱一歌,是从来没听到过的调子,歌词一下子听不明白,长出的声音很轻。

    副统帅喜欢唱什么不是随员们需要关心地,要做的就是不撤不扣的完成元帅同志的所有命令。

    暂时借了部长的办公室。这会部长同志正在真理报报社,林俊告诉办公人员不要去通知说自己来了:他过会就走,不要打扰正常的工作次序。

    年近六十的工农红军红旗歌舞团团长半小时后就向林俊报道,而林俊乘着等候的功夫在部长同志的沙上靠了一会。

    “普论雅科夫元帅,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前来报道。”

    “请坐,亚历山德罗夫同志,有件事需要你安排一下。”团长同志和林俊一样双眼布满血丝,一定也是一晚没睡。

    说着交给他一份打好的文稿,“这是列别杰夫…库圣的战争,明天一早就见报。我要你最快度就将其谱曲,安排合唱团的同志去车站演唱,并将曲谱往红军和红海军所有地文工团体。关于送的事。你找宣传鼓动部就行,是我的命令。你什么时候能谱曲完毕?合唱团什么时候能够练习完毕?”

    林俊的命令和两个连着的问题让亚历山德罗夫感觉到了副统帅对这诗的重视,但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看了起来,嘴里轻轻念叨——作为苏联最著名的作曲家、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之一,他一看之下就理解了这诗身后包含地巨大能量!

    “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轻轻的调子从团长同志的嘴里出来,突然,已经沉浸在临时创作中的作曲家觉副统帅就在边上唱,节奏和音调就是自己一时难以确定的部分——完全符合词的内容。

    林俊短短的示意,让亚历山德罗夫立刻把握住了它的精髓(这本来就是亚力山德罗夫地构思。):“元帅同志,我能在两个小时内谱曲完毕,到时候是否先送到您这来?”

    莫斯科音乐界有传言:副统帅不仅是一名军事家。还是不折不够的音乐家!那莫斯科郊外地晚上在莫斯科可是每个年轻人都会地!

    不用,最快度让士兵们听到它震撼心灵的旋律。要!”

    “是。我立刻回去准备。”

    林俊点点头,同亚力山德罗夫一同走出办公室:没想到今天自己遇到了这件事。它可是能给将士们强大地精神动力,能让人热血沸腾!

    苏联歌曲浸透着这片苍凉大地的特有韵味,具有宽广、坚定、悲壮的民族形象和性格特点,呈现出俄罗斯骄傲、坚强、英雄性的民族精神气质,二战后更是透露着伟大卫国战争所给予的特点。在它歌曲编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神圣的战争(也许它的地位就仅次于牢不可破的同盟)是响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支歌曲,是战争初始“由民间布的、用音符写成的第一篇檄文和第一个战争动员令”!她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后来还获“斯大林文艺奖”殊荣。

    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入侵苏联,战火使城市变成废墟、人民家毁人亡。苏联人民被激怒了!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契用爱国主义的**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起来,伟大的国家”它代表了战争初期,广大苏联人民对战争的愤怒和憎恨。“历史上“的6月24、战争爆的第三天,这诗就在消息报和红星报上表了。6月25,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就为该诗谱上了曲。6月27日(战争的第六天),红旗歌舞团就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演了这支歌,为开赴前线的战士们壮行。神圣的战争虽然是3/4节拍,演唱起来却达到了进行曲般的2/4奏的效果,是它的独到之处,能够强烈震撼人的心灵。

    林俊没想到今天在宣传鼓动部看到了这诗,当然要让它最快度的让所有苏联人民知道,激励胜利的斗志!

    亚历山德罗夫赶回红旗歌舞团,立刻就在创作室的黑板上谱曲,他原来就已经有了一丝灵感,加上副统帅的提示,短短半小时就谱曲完毕!合唱团的同志们都被集合起来,用手抄下这神圣的战争,立即进行分组排练,准备去莫斯科各处演出。

    中午12点,莫斯科“白俄罗斯”火车站站台,一群群的待军列,他们即将开赴前线。

    一群身穿文工团制服的同志来到站台,有军官认出那是红军红旗歌舞团合唱团。

    士兵们没有被这个小插曲打扰,坐在弹药箱子上默默地抽着烟——他们现在不会被身边的事影响,因为他们就要上前线,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白俄罗斯”火车站!

    20多名合唱团的同志找了个相对空的地方,排成两队,夫亲自指挥。点头示意,当起手式落下,震撼人心的歌声响起:“起来,伟大的国家”

    就在合唱团唱完第一段时,所有坐着的战士都“突”地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头,静静地听团员们唱完全曲,整个站台除了远处火车传来的汽笛声和合唱团员的歌声再没有其它一丝声响!

    人群渐渐向这里聚集,当曲终时,一名上校军官走上前,向合唱团的同志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同志们,能不能在为我们唱一遍?”

    亚历山德罗夫回礼后点点头,神圣的战争再次在站台响起,一遍又一遍!

    到场的合唱团的所有人都明白,这歌声大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她将会激励战士们消灭万恶的法西斯匪帮,进行一场神圣的战争!在它的激励下,士兵们将一往无前!

    亚历山德罗夫离开站台时交代合唱团员,不定时的为战士们演唱,让从火车站前往前线作战的士兵都能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旋律、这用音符写成的战争动员令!

    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在离开站台时用敬礼的举动向合唱团员、向莫斯科和祖国表达自己的决心;一批又一批的士兵来到站台,静静地听这震撼人心的神圣的战争!

    。。。

第三百四十五章 武金斯卡娅的病号() 
个小时内,武金斯卡娅一直就没有休息,创纪录的做手术,整个医疗小组总共成功抢救了19名伤员。很可惜,还有两名伤员死在了手术台上,这让医生和护士们心里隐藏着一丝的遗憾和内疚——如果是在平时,那两名战士很有可能能挺过来的!

    做完最后一台手术,等候区已经没有等待的伤员,武金斯卡娅终于能够缓口气。费科奇诺娜帮她脱下沾了血迹的手术大褂——刚才根本来换的时间都没有,这才平时是不可能、也不允许的。

    洗了洗手,看到诺娃(费科奇诺娜的昵称)拿了杯水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