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英雄-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同志?”瓦连佐夫心里咯噔一下,“好的,我是炮兵营长瓦连佐夫,我们三分钟后就将进行第一次炮击。”
这时一架轻巧的po…2翼教练机从3000米高度接近己方阵地。从地面看如同一只轻巧的燕子。
“一号榴弹炮,往左一度,仰角54!”
“修正完毕!”
“放!”
随着瓦连佐夫的命令,百米外的士兵都感受到了280米的榴弹炮射产生地强大冲击波,炮口下的积雪更是被吹的不见踪影,露出褐色的土层,巨大地声响在几公里外都能听见。
瓦连佐夫按照以前的航拍地图对两地见地距离、角度和炮击参数进行过详细计算,呼啸着的混凝土破坏弹飞向高空。抵达最高点后按照惯性开始下落,度越来越快,以远音的度接近目标。
空中的霍尔金娜和彼特洛娃都听到了下面榴弹炮射的巨大声响,霍尔金娜将航线调整至往西20度。度控制在100里,给后座的彼得洛娃留出最好的观察角。
20多秒后。彼得洛娃通过望远镜看到一个巨大的爆炸点:“左偏20,前出50!”
“收到!”
快调整了射角和密位(密位是调整方向的),另两门榴弹炮以15秒的间隔射出两各重246公斤的炮弹,以高角度向着目标轰击。
赖沃拉一号堡垒在刚才的试射中被摧毁了一段辅助壕沟,堡垒里的芬兰士兵被震得七晕八眩,心里更是胆战心惊。
头顶是2。5米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加上3泥土的构成的厚工事顶盖,顶住了天亮时铺天盖地的覆盖炮击,不管是107毫米加农炮还是弹炮的炮弹都砸不穿厚的防御,这让一个营的守军信心百倍,就等着好好教训敢来进攻的苏联人。但现在的一炮弹就让堡垒里的芬兰人失去了自信——头上的靠得住吗?
彼特洛娃再次看到一个巨大的弹着点,从她的角度看正中芬军堡垒,而十五秒后,视野里
是个巨大的红黑色火球。
“击中芬军弹药库,一号堡垒已被摧毁!”
瓦连佐夫听到了自己最想听的话,“摧毁目标!”
—
炮兵小伙子们没功夫庆祝,因为新的命令已经下达:“往左三度,高低角五十二度三。”
装填手们用手动吊车把弹头重新装填进炮膛,两个强壮的士兵抬着黄铜药筒放上输弹架,推进炮膛关上炮栓,炮手们以最快度将射角调整到瓦连佐夫要求的射角和方位。
“准备完毕!”
“十秒间隔,放!”
280米榴弹炮再次出怒吼,这次的目标是赖沃拉二号堡垒,位置就在一号堡垒右后方(芬军朝向),这是个比一号堡垒还巨大的支撑点。由于有一号堡垒做参照,瓦连佐夫第一轮炮击就命令三炮齐射,省略了试射的环节。
没有了刚才命中弹药库的好运气,虽然在第一次齐射中就命中目标,但根据空中指示,堡垒坚固的工事似乎挡住了落下的炮弹。
炮兵们玩命的重新装弹,最快度射出了第二轮炮弹。四轮齐射过后,瓦连佐夫终于得到彼得洛娃的确认——2堡垒基本被摧毁,正在冒烟。
光基本可不行,附近正在构筑阵地和后续抵达的坦克兵、步兵同志们正看着这边,他们需要这些口径巨大的家伙扫清障碍!炮兵们又进行了两轮齐射,二号堡垒终于被炸得千疮百孔。
、、、、、、
在距离瓦连佐夫所在阵地西边十三公里处也有一个巨大的堡垒,那是芬兰人在芬兰湾沿岸最坚固的两个堡垒之一——伊诺要塞。但伊诺要塞区不需要瓦连佐夫的炮兵营去“照顾”,因为它的位置“非常好”,和距离它21公里的索尔塔瓦拉要塞一道牢牢的控制住了芬兰段的25公里航道,平时苏联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出入芬兰湾都视之中。
也正因为这样,伊诺要塞和索尔塔瓦拉要塞一直就是红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你能控制波罗地海,那对面22公里外的苏联也能处要塞的阵地,更不用说中间的科特林岛两个世纪来都是俄罗斯的重要要塞堡垒和军港。
在德边科下达总攻的命令同时,位于芬兰湾海面上的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向芬兰沿岸工事展开炮击,但相对于驱逐舰上的130米舰炮炮弹,对伊诺要塞和索尔塔瓦拉要塞的最大威胁还是来自隔着芬兰湾、距离23公里外的红山和灰马两处炮台的要塞炮,还有就是来自科特林岛的远程海岸炮炮击。
红军炮兵司令部把铁道炮兵里的三门356毫米…1…14型铁道炮都临时加强给了红山和灰马炮台,组成一个特别炮兵连停留在两处炮台后面的铁路线上。这些一战时原本要装在“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上的遗留**身管是50。41倍径的,成为列车炮后虽。程远远过原定装舰时最大二十五度仰角的30公里,以731米的炮口初能把747。6公斤穿甲弹准确的打到38里外!
为了配合陆军进攻,德边科还通过林俊给两个炮台增加了四个炮兵营共36门br…17型210毫米加农炮,临时编入灰马和红山炮台,隔着波:海展开炮击,彻底摧毁隔海三十公里、位于射程内的芬军正面阵地的两个抵抗枢纽部所有工事目标。
由于这一带海域最晚在12月中旬就会封冻,而封冻早期冰面要到一月才能通过步兵部队,力求快结束战争的林俊和克里姆林宫要求一开始就集中火力解决芬兰湾突出部的芬军要塞,给舰船通行扫除障碍,并解除左翼对进攻“曼纳林防线”的威胁。
守卫伊诺要塞和索尔塔瓦拉要塞的芬军要塞部队只有几门254毫米大炮,封锁芬兰湾中心航道没问题,但一战前研制的老古董不仅故障频繁,还根本打不到海湾对面的苏联要塞炮群,在红海军舰艇靠近芬兰沿海前完全就是被动挨打的份。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恶魔之卵()
联一贯以来的“大炮兵主义”在39年11月30就提前的威力,作为炮击引导的飞机和科特林岛上的观测站清楚的看着一阵接一阵的炮击像巨大的犁头一样切过芬兰人的阵地,那些看似无比坚固的海岸要塞在**的轰击下被撕开,有些工事构建被炸出几百米外,就是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要塞外墙也在356毫米**的轰击中土崩瓦解!
高空近乎垂直角度落下的七百多公斤重的穿甲弹的威力是恐怖的,巨大的动能加上结实的外壳击穿了5多厚的土层后又穿透3多厚的钢筋混凝土顶盖,一直落入要塞内部才剧烈爆炸!30多公斤装能量在强行崩裂厚实的钢壳后,将周围的一切炸成碎片!
因为铁道炮炮管寿命宝贵,三门…1…14总共只射了24炮弹后就停止炮击,开始撤出炮台区,沿着新修的铁道暂时撤往后方的隐蔽阵地,留下那些br…17不要钱似的进行延伸炮击。四个重炮营完全控制了29400射程内的所有区域。
210米加农炮射出的133斤重混凝土破坏弹威力虽然没有铁道炮那样恐怖,但对于天上的观测员来说已经足够震撼:他们以前基本都没见过152米以上口径炮弹爆炸的情形,如果一定要形容飞行员的感觉,除了震撼之外,这个级别的炮击就是地狱对芬兰人的问候。
恐怖地炮击让空中地观测机都不自觉的飞得远了些,“要是哪颗不长眼的大家伙砸到我头上。那还不得尸骨无存?!”
有被地面炮击击落地飞机吗?也许有这样的倒霉蛋。但飞行员们现在的担忧是完全不必要的,战斗机部队已经夺取了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将芬兰空军都赶到了维堡以北。铺天盖地的轰炸机部队正在轰炸芬兰人地机场。天上的威胁基本消除,而且他们所在的位置很安全,弹道学专家们给出的引导空域是在要塞炮弹道之外的,这不过是飞行员们的心理作用在做怪。
每一次齐射都将炮击距离延伸50米,巨大的爆炸像一张筛子一样过滤芬兰人地阵地,留下一排排的巨大弹坑。顺便带走了炮击范围内所有比节肢动物更高等生物的生命。
20分钟之后,伊诺要塞主体结构和附近工事已经挨了700多米以上口径的炮弹,原本还雄踞在海峡一侧地要塞成为一片人间地狱,到处都是炮击后留下的满目疮痍,混凝土结构东倒西歪,有些露出混凝土地18号钢筋如同麻花一般奇怪的扭曲。
要塞内部的海岸炮和边上的榴弹炮阵地已经被彻底摧毁,由于顶盖的塌陷,两门没有被直接击中的254米要塞炮也被几十吨重的混凝土块砸坏。炮组成员更是成了血肉难辨的尸体、
德国人一贯认为自己的大炮是全世界最好的,不可否认他们的一些**威力巨大,但德国人还没有尝到“红色巨锤”的威力,**员设计和制造的重炮已经完全凌驾于德军普遍装备的大炮之上。只是德国人现在还不知道。
按照计划预计,包括德国人在内的世界列强很快就要重新审视红色炮兵。因为芬兰人成了红军炮兵现代化进程后的第一块试金石,只有红军炮兵才能成批量调集隔海炮击芬兰要塞的重炮,就是因为br…17的性能已达到同类、同时期火炮弹道的金字塔尖。
东边在为瓦连佐夫进行炮击引导的飞行员也看到了远方连片的炮击,她们虽然只负责这一段的炮击指引,但从炮击位置就估计出那些炮弹是从海峡对岸飞过去的。在姑娘们看来在这样壮观的炮击之下还有什么是不能摧毁的?!
那边打得火热,瓦连佐夫中校这边也不比红山和灰马炮台冷清,在彼得洛娃的引导下炮兵营正在一个一个对射程内的堡垒和工事进行点名——已经被炸上天的赖沃拉要塞炮兵要是知道瓦连佐夫现在的动作,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后悔:他们是唯一能威胁泰里约基堡垒地域的芬兰炮兵,但战术让他们选择了暂
,结果成了永久的寂静,而瓦连佐夫的四门br…17在堡垒不仅无法得到瓦连佐夫的坐标,堡垒内的榴弹炮也够不到泰里约基堡垒区。
—
“曼纳林防线”固然坚固,设计上各抵抗枢纽也是一环扣一环难以攻克,但一旦失去了制空权和碰上红军威力射程占据巨大优势的远程大炮就成了各被动挨打的目标,这大概是设计者比利时人巴都将军没考虑到的。
巴都考虑到了又如何?芬兰人根本拿不出高性能的大炮,一切都是枉然,更不用说那些对保障地带后方进行狂轰滥炸的红军轰炸机群,彼2队还不断的出现在防线中后方的堡垒上空,高空俯冲而下准确的将250斤和100公斤:芬兰人的头上。
紧急行军向前方进行支援的芬兰部队更是可怜——一个精锐的常备步兵营在从库奥莱马耶尔维支援库泰尔塞凯的路上被三架sb…2现,轰炸机领队雷库宁下令对下面这支正向路两边进行防空隐蔽的芬兰部队进行轰炸。
“全体注意,目标前方步兵,高度800平轰炸,把我们的礼物扔下去!”
副驾驶员和领航轰炸员都见识过训练时“礼物”试投的威力,现在他们看远处的那些芬兰人如同看一群可怜的绵羊一样,很快那支芬兰步兵也会是实验场上的绵羊相同的命运,彻底失去生命是“幸福的”,没死的那些会比死了还难受。
三架从列宁格勒附近机场起飞的sb军有生力量的任务,进行了最大负荷挂载,原定目标是库奥莱马耶尔维的兵营。但领队显然认为这个步兵营的价值更大,三架轰炸机向芬兰人投下了全部的18枚100斤高爆炸弹和6枚500公斤新式集束炸
随着领航机投弹手的一声“投弹”,雷库宁感觉飞机一轻,少了一吨多载荷的飞机猛的往上一跃,黑乎乎的炸弹离开飞机扑向地面。后面的sb…2跟着投弹,完毕后调转航向返航:他们在天黑前还要动一次空袭。
地面上的芬兰人被轰炸机盯上只能自认倒霉:他们选择的隐蔽方式完全没有错误,称得上训练有素,分散卧倒之后两边的小树林和低洼地能减轻炸弹的威胁,但这条老经验只适合于老战术。
一堆炸弹从空中落下,几个趴在雪地里胆大的芬兰士兵还敢抬起头看炸弹的落点——或许他们想要是看到炸弹要落在自己头上前还能换个地方。
突然,芬兰人看到有几个炸弹在几百米高度就炸开,似乎有上百个小东西飞散开,铺天盖地的往地面落下。
一场金属风暴,每个集束炸弹壳里都装载了1253斤重的杀伤弹,整整750有迫击炮弹威力的小炸弹落在芬兰人中间,过爆炸,一瞬间地面就成了启示录里描写的地狱景象,人体被撕成碎片,一些幸运儿成了血人,在雪地里嘶嚎惨叫。
就五秒不到的功夫,这个500人的芬兰步兵营就已成历史,在集束炸弹下幸存的不到20人!当芬兰人从“金属风暴”的震撼后完全被四周的惨象惊呆了:到处都是人体的碎肉、破碎的内脏和惨叫的伤员。不知道怎样去救护受伤的人,雪地已经变成了红白相间的调色板,碎肉还在一跳一跳,一切都强烈的刺激着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士兵神经!
为什么后世常常要扯皮禁止使用集束炸弹,而美国人又是对这种有“恶魔之卵”外号的武器珍爱有佳?大概能从幸存的芬兰人中得到最好的答案。一个小插曲,将来的林俊因为他自己构思出来的两种新式炸弹将被那些“和平主义者”称为“撒旦之子”,当然这是后话。
就在这会在波罗地海上,一支两艘战列舰和五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正劈波斩浪驶向科伊维斯托,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司令伊万…斯捷潘诺维奇…伊萨科夫正在“十月革命”号战列舰的舰桥上注视着来红海军战列舰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旗舰出击()
伊维斯托岛,卡累利阿地峡西侧咽喉,芬军在岛上面侧构筑了大小三处要塞,还在树林里构筑有新的岸防炮阵地。
由于芬兰人在岛上新的重炮阵地具有灵活的射角,进攻地峡西侧得红军进至库奥莱马耶尔维一带后就会受到科伊维斯托岛上炮群的威胁,这次“十月革命”号和“马拉”的任务就是摧毁科伊维斯托岛的芬军要塞与炮兵阵地,消除进攻地峡部队侧翼的威胁,并为红军今后占领该岛创造有利条件(科伊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