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慢慢的,有按资排辈的,却不明显,实力还是一个巨大的方面,在北洋之中,都依靠自身的实力。打出一片天,在更加庞大的西北这个平台,更加不在话下。a href=恶魔三公主vs三王子/a
来到这里的短短5个月的时间之中,吴佩孚就把这个团梳理了一遍,按照西北的训练大纲,再依托着本人的势力,让这个团形成了更多。更细节的战术,这些战术足以让这个团的实力上一个台阶。只不过,没有一个展示的舞台。
不过,机会似乎来了,8月份中国建国,9月份日俄就来干涉,战争终于开启了,而且主导就是在北方,24师就驻守在黑龙江,成为了对付俄军的最前沿。武将哪有怕死,吴佩孚也是如此,几百万俄军,看起来挺吓人的,可是根据情报部门的情报和对西北的了解,这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只是拼人数。西北就可以完爆俄罗斯。
西北的军事招募,可是从1909年就确立了方向的,除了54混编协和更早的时代,护厂队时代,因为瘸子里面的挑将军,有一个人算一个人。必须要都上,但是从蒋百里等三人抵达西北之后,他们跟冯玉祥一起,把西北军正规下来之后,西北军的传统就固定下来了,最少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和的9个月的专业训练,也就是说。一年之后才能够进入到部队,就这样的部队,也不是一线的主力部队,一线主力部队,最少是两年,或者是各方面的技能特别的突出的的。
就拿吴佩孚所在的157团来说,最新的新兵,加入到部队也已经超过2年半了,最长的几乎跟西北大规模征兵的时间差不多,有四年左右了。
时间,在别的地方,只是一个普通的资历,可是在西北不一样,西北的士兵完全脱产,在强大的后勤的支持之下,采用的是一天双训,这可不是简单的队列和基础训练,这些虽然有,却是在新兵营的重点,到了战斗部队,更多的是实弹,从枪法到配合,小团体的战法这些的
熟能生巧,这在任何地方都是真理,士兵更是如此,一周一训的在北洋那边,已经算的上是勤勉了,当年的吴佩孚所在的镇,也勉强保证一周双训,就这样他的镇已经被称之为王牌了,类似西北这样的,闻所未闻,因为大部分的士兵是吃不到肉,甚至能吃饱都不行,剧烈的体力活动,会让他们疲惫不堪,反而会影响战斗力。
但是在西北的野战部队,每一天的伙食,都会根据训练量来,有专门的军事训练师制定,要保证士兵们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甚至伙食的奢侈程度,连吴佩孚都咋舌,要知道,这样的伙食,即便是当年他贵为镇统制,都不能够天天吃,在西北,这是天天吃的伙食。
丰富和有营养的伙食,保证了士兵们营养,肌肉和力量这些东西,天赋有,可是更多的还是要吃肉,吃的好,大运动量就练出来了,至于军事素养方面,也在一天双训之中不停的增长,这样的部队,在北洋可以称之为精锐之中的精锐,可是在西北,最少吴佩孚所知道的,超过250万的正规军,基本上都是这样。
有这些作为支柱,吴佩孚根本不相信俄罗斯能够打败西北,最多不过是入侵一部分的领土,然后被西北挡住,聚而歼之,当俄罗斯失去了这300万的大军的时候,等待对它的,就是噩梦,整个西伯利亚就会向他敞开怀抱。
有了这些觉悟,在接到了命令之后,吴佩孚不但没有忐忑和不安,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个机会,来到西北之后,他就期待着这个机会的到来,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拥有更大的舞台。
24师不是快反部队,西北的传统也让它只花费了24小时,就完成了准备,正要进入到黑龙江防线,却被告知,黑龙江防线已经稳固,他们必须要听从蒙北军区的指挥,在黑龙江防线停留了3天,新的命令下达了,他们需要在7天之后,从黑龙江进入到蒙古,争取在5天之内行军100公里,就地构筑阵地,争取隔绝布鲁西诺夫军团退路。
捞不到主攻的任务,吴佩孚心中微微有些是失望,可是更多的是的奇怪,百万大军,抱成团,哪怕是战斗力底下,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得,就凭借着24师,还有一些其他部队,最多是阻拦少部分,或者失去斗志,也就是说,蒙北军团似乎有实力,吃掉这么一个庞大的蛋糕,到底他是用什么办法的,吴佩孚想遍了所知道的办法,都没有找到答案,只能够等待,或许从这一战之中,能够看到一些新的战法,对于他这么一个带兵的将领来说,这些至关重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扑赤塔()
吴佩孚跟着24师,一起从蒙古和黑龙江交界的地方进入到蒙古境内,这是参谋们根据实际情况,载入了无数的参数之后,最终计算出来,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容错率较高,通知24师的时候,已经留有了足够的余量,24师一路顺利,只用了4天,就越过了560公里,每天的速度高达140公里,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在东北和内蒙境内的时候,是用汽车运输的,前面差不多480公里都是采用汽车,只有最后的60公里,才是用脚走下来的。
这里是俄军的后路,俄军的大部队已经通过这里超过一周的时间了,荒漠好无人迹,俄军通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超过70公里的纵深,分成了3个部分,每隔部分都相当的庞大。
人上一万浩浩荡荡,百万大军过境,更是如此,吴佩孚当年在北洋之中,最后的时候,北洋的总兵力也超过一百万,可从来都没有聚集到 一起过,加入西北之后,大部分的北洋被整编了,当然,不是争权夺利的那种整编,所有入伍都是一个标准,并没有因为你是北洋的,而看低你一眼,也没有因为你是西北出身而高抬一手,统一的入伍标准之下,仅仅是身体,就清理掉了8成以上的北洋士兵,吸过大烟的肯定是不要的,身体有暗疾,不够强壮,甚至是身高不够的,也不会要,优中选优之下,北洋的百万大军,最终加入到新兵行列的不超过5万,正是这种严格,才造就了西北军的强大。
可是抵达了之后,就算是想要建功立业的吴佩孚,也有些不知所措,70公里的幅面,就算是西北的师。远比北洋的大,一个是超过了2。8万人,除以70的话,一公里才三四百人,对面的可是百万大军,一旦回转,他们一个师。根本就不够看。在吴佩孚看来,300人守卫公里。在无险可守的荒漠之中的,那不是困难,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师里面的命令下达了,以营为单位,就地构筑阵地,西北的营,基本上都是1000人左右,这样的部队构筑阵地的话。防护度应该是够了,可是总共才20多个营,难不成每一个营都防护几公里。
接下来的命令,更加让吴佩孚摸不着头脑了,他们20多个营,包括他的团内的4个,都是比较集中的地方。等于一个团防护5公里左右的地段,70多公里的宽度,只是重点防护了一半左右,剩下的不管了。
这不是阻击任务么,为什么会这样,难不成。他们只是阻断一部分。
不得不说,吴佩孚的敏感度非常的强,他的猜测你是无责任的猜测,却已经接近了最终的事实,类似24师一样的防线一共有3条,起到的都是阻隔一部分的敌军的作用,装甲部队如果能够突破俄军。把俄军的整体阵营打破的话,第一波追击到的地方会放置一个师的兵力,吴佩孚他们所在的,是第二波,三道铁索拦截,加上还有装甲力量的肆虐,真正跑回去的不多。
之所以这样布置,原因在于阎锡山手头上的兵力不足,要说主攻的是装甲力量,还从东北军区借调了3个师,负责阻挡,而蒙北军区的主要力量,差不多60多万人的主力大军,并没有用在追击和阻挡之上,他们用在攻击之上。
按照阎锡山的计划,用装甲部队突击俄军主力,即便不能够分割包围,全歼俄军军队,也最少能够冲散对方,把对方分成一个个的小的军事集团,分布在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之中,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攻击和反击,至于蒙北军区的主力,则会转向向北,只守不攻从来不是阎锡山想要的,从一开始,他就制定的是一个防守反击的策略,歼灭俄军的有生力量只不过是开始,他的目的是全面攻击西伯利亚铁路中段的城市,拿下比如新西伯利亚,赤塔等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一系列大中城市,彻底的把西伯利亚,隔断成一东一西的两节。a href=霸爱娇妻/a
虽然赤塔是俄罗斯经营多年的要塞,一直都是远东方面和中东路方面的支持,即便是布鲁西诺夫冒险的进攻,率领百万大军突入到蒙古境内,可是在赤塔依然保留了两个精锐的集团军15万人,依托着赤塔完善的要塞,足以抵挡数倍的敌人进攻。
这一点阎锡山早已经考虑在内了,赤塔的位置太关键了,而且防护严密,只有拿下赤塔,这一次防御战既定目的才会达成,虽然西北从上到下都尽可能的避免伤亡,可阎锡山清楚,面对着俄罗斯这样实力强大,动员能力强悍的大国,如果惧怕牺牲,惧怕伤亡,那干脆就不用打了,畏手畏脚,肯定打不了大仗。
按照西北的纪律,这个作战计划,当然会交给参谋部审核的,计划报上来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不少人反对,强攻赤塔的计划,参谋部也曾经做下过,但是详细侦查了赤塔的防护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仅次于海参崴的强大要塞,如果不动用空军和战略火炮的前提之下,最少要牺牲15万以上,才有可能拿下这个要塞。
这还是赤塔的守军不超过10万的时候做下来的,如果赤塔的守军数量增多,攻击方的伤亡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别说是15万的伤亡,就算是1。5万的伤亡,在西北,这个责任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起。但是这个作战计划,偏偏得到了部分军方高层的支持,赤塔的战略地位相当的重要的,之前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考虑到下面的人会不会执行的问题,西北重视伤亡,这让每一个指挥官都不会考虑伤亡较大的选择,要执行这个任务,必须要下面主动,否则上面强压下去,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有巨大的反弹,这不利于的计划的执行。
现在阎锡山主动的制定了这个计划,按照规则。参谋部甚至检查了上面全部团以上主官的同意书,最少要有75%以上的主官同意,才会有这个作战计划的制定,显然,整个蒙北军团是同意这个计划的,这就意味着最困难的地方,已经得到了解决。
之所以军方和参谋部的高层。都认为,即便违反了西北传统。用伤亡来取得赤塔,原因非常简单,赤塔的位置太重要了,连接整个西伯利亚铁路的中央核心,俄罗斯虽然占据了广阔的西伯利亚,可是高寒带的西伯利亚,这个时代科技水平,还无法在维度更高的地方大规模的生存,就算是俄罗斯。也只是保证了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政府的力量,这就形成了较为单一繁荣地带,赤塔这边,更是重要,所以俄罗斯在这里构筑了赤塔要塞。
可成也要塞,败也要塞。赤塔要塞保护了赤塔和西伯利亚铁路的安全,一旦要塞被攻破,被别人占据之后,那么整个西伯利亚铁路就会被截断,位于东方俄罗斯远东军团,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了。
几番争论。甚至惊动了杨元钊,杨元钊听说可能会有15万的伤亡,大惊失色,要求动用权利制止这个计划,却比冯玉祥,蒋百里,蔡锷等几人联手劝住了。看起来攻克赤塔,伤亡惨重,可是长期看,这个伤亡不算什么,解决了是他,俄罗斯跟中国之间的国境线交界,最少少了近千公里,俄罗斯跟日本的联络也彻底的断绝,整个中国核心区域得到了保护,毕竟从新疆进入,跟从蒙古进入,最大的区别就是,新疆进入之后,还需要转战整个西北,才能够进入到核心区域,而蒙古和东北,只要突破了他们,就是京津地区,甚至是西北核心区域。
详实的证据,完善的理论,最终说服了杨元钊,杨元钊最终同意了这个计划,但是要求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即便是暴露空军的存在,也必须要瓦解掉赤塔防御体系,赤塔的战略地位,不完全是要塞给予,即便打成废墟,西北也有实力,在短时间之中,重建的赤塔,让他拥有足够的防御力。a href=邪皇诱妻:毒妃万万岁/a
阎锡山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完美的贯彻,这让他心情激荡,立刻命令下去,整个蒙北军区,甚至是远在东北,新疆军区的兵力都被动用到了。
蒙古北部,无人荒漠,只有旱地的植物可以在这里生存,动植物的群落极少,西北开始的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只能够满足的工业区旁边的和更加内陆的地方,比如黄土高原,蒙古这种太过偏远,还是没有办法照顾的到的。
这样的荒漠,对于人来说,是一个濒临禁区的地方,可对于大兵团行军而言,却很适合,特别是侦察队已经把这里面的情况都已经侦查了个通透的前提下,有水源的地方呗他们标注出来,并且派人把守。
荒漠或者沙漠,水的重要性是第一,布鲁西诺夫也担心,西北在水源地下毒,好在这些不是水井,而是地下暗河,这样的水源,要下毒的话,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即便算准了俄罗斯军队到达的时间,提前下毒的话,他们只用把上游控制下来,下面在等待之前的河水流走之后,再饮用。
事实上,在抵达水源地之后,所有的俄军军官首先检查水源,毕竟100多公里,需要几天的时间,每一个水源都相当的重要,不过这是活水,水里面不停游动的鱼儿,告诉他们,水非常干净,对方没有选择在水中下毒的方法。
水里下毒的方法,在西北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之中,是有这个计划,不过到最后被否决了,因为那个计划太不靠谱,需要巧合的地方太多了,很容易被对方发现,充其量,只是让对方缺水而已,可是遍布在荒原的地下暗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