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475部分

钢铁时代-第475部分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1910年,到1912年,白云鄂博钢铁集团进行了3期工程的改造,在原有的2000万吨的基础上面,更进了一步,完成了3期的改造,第一期扩充3000万吨,第二期扩充5000万吨,目前白云鄂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年产钢铁在亿吨的恐怖的托拉斯工业结合体,生产的粗钢,不但是其他的钢铁的原料,也是整个西北大规模建设的基础的。

    1913年8月份左右,最后12个氧气吹顶转炉的改造完成,白云鄂博已经形成了9成以上的转炉化,剩下,12个最庞大的,总量高达1800吨的大型平炉,主要是直接铸造大型钢铸件使用的,而且那个也进行了氧气吹的改造,生产效率大大增加了。

    白云鄂博钢铁集团之所以能够超过亿吨的生产能力,也就是得益于的氧气吹顶和转炉的改进,相对于平炉几倍的生产效率,钢产量的暴涨,其中的八九成,就是技术改造获得的提升。

    刘澍的报告在继续,钢产量不单单是一个冰冷的数据,还有很多别的东西,白云鄂博这个最大的钢铁基地,是中国钢产量的核心,拥有者牢不可破的地位,不但强调了亿吨的数量,还专门的提到了美国在1913年的,全年的钢产量。

    美国作为曾经的世界工业第一大国,钢产量也是冠绝群雄,3180万吨的产量,是德国的2倍差一点,是英国的四倍多,可是只是一个白云鄂博,就相当于3个半的美国,这样的数据,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下面席位上面,伴随着刘澍一口一口的数据,一连串的掌声响起,在座的,除了来自白云鄂博的代表,或者是跟钢铁,跟重工业领域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的代表,知道一些关于白云鄂博的奇迹,剩下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一节12米的钢轨,不过是50公斤,亿吨的钢铁代表着什么,白云鄂博亿吨粗钢之中,除了三分之一,提供给特种钢或者合金钢的企业,进行更高级的钢铁的熔炼,剩下的大概一半,就是钢轨钢和建筑用钢,正是白云鄂博的出色产能,支持了西北在1913年的大规模建设,遍布在整个西北,各种的高楼大厦,建筑工地,公路,铁路,桥梁,这些都离不开钢铁的支持,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的改造和大量水设施的兴建,其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白钢钢铁,钢铁形成的骨架,支持了西北的大跨度发展。(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钢铁和交通() 
白云鄂博钢铁集团,作为西北成立最早,也是最现代化的钢铁集团,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可是还有接近9000万吨的产量,依然是3倍于美国总产量,这些是其他的钢铁集团贡献的产量,他们没有白云鄂博钢铁集团这样的可怕,但是依然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钢铁集团。

    钢铁这个产业,杨元钊从确立白云鄂博开始,就没有想过的走小钢铁厂的道路,要走就走大集团,集约式发展的道路,中小炼钢企业,因为能耗,污染,等一系列的影响,根本无法承受住价格的波动,也注定不可能成为西北的首选,从白云鄂博开始,西北逐步的兴建了一个又一个钢铁集团。

    目前,上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五大钢铁集团,其中的三个是在西北绝对控制区域之中,太原特种钢铁集团,是目前西北最大的特种钢制造厂,无缝钢管,超硬合金钢,炮钢等一系列的高附加值的钢铁,是他利润的最大头,但是在产能扩张的时候,太原特钢,也开始兴建了炼钢集团,是附带的炼钢,重dian发展特种合金钢,依然以2700万吨的产量,雄踞整个钢铁集团产量的第三位。

    整个西北,炼钢企业的第二位豁然是才兴建不到3年蒙古钢铁集团,这是在1912年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借助着一体机的探矿能力,把蒙古自大的铁矿给勘察出来,然后大兴土木,几乎是复制白云鄂博一样的建设。到目前为止,第一期的技术改造已经完成。1913年的钢铁产量高达3700万吨。

    蒙古得天独厚的条件,分别有3大矿区。都是50%左右品味的铁矿石,总储量超过数亿吨铁矿石的储量,足以支撑一个年产在6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厂,从1912年探明储量,分别是三个大规模的矿藏,然后逐步的开发出来,蒙古的矿产,跟西北掌握的技术结合,一个比太钢更大的钢铁厂。在毫无任何工业的蒙古拔地而起。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年产钢铁达到了惊人的3700万吨,以目前生产来说,足以支持这样的生产超过20年,20年后,会有新的铁矿取代蒙古的铁矿。

    正因为蒙古铁矿的出现,外蒙成为了目前西北体系之中的耀眼明星,一张白纸好作画,一穷二白之中。比较容易建设工业基础,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甚至是多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内陆,在西北的全力支持之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成为了西北版图之中。新的增长dian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大钢铁集团,完成了年产钢铁的**成。在西北计划之中,是没有小型的钢铁厂的,那样浪费太大了,以三大龙头为核心,基本上满足了需要,剩余的两千多万,分别在上海钢铁集团和武汉钢铁集团,不同于前面的三家,这是新兴的钢铁集团。

    这是远景,其实按照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海港的炼钢企业,更符合的客观规律,船运的低廉价格,加上澳大利亚这个坐在矿山上的国家,拥有的铁矿石无论是品味,还是数量,都远远 可以满足需要,正因为如此,在海边兴建钢铁厂成为了未来的主流。

    长江这个黄金水道,未来绝对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沿江的工业带,一东一西,上海是龙头,武汉是龙尾,两大地方兴建钢铁中心,未来会基于这些钢铁中心,兴建属于南方工业基地。

    上海和武汉,都是西北有深厚影响力的地方,湖北这边,距离西北太近了,西北只要越过河南,就是湖北,至于上海,有江南造船厂和西北一部分兵力在,也是稳如泰山的,除非革命党倾全力来攻击,而位于山东的青岛,海军和陆军,随时可以增援上海,保证上海的安全。

    由于是一种新的尝试,两大钢铁集团的目的也是不同,武汉本身就有汉阳铁厂的基础,武汉的铁矿也是不错的,生产了超过1000万吨的钢铁,用于整个中国的民用钢铁和各式机械的用钢。试探着进入高端钢材和钢板的领域,并且兼顾游艇和内河船舶。

    至于上海,目的就只有一个,船用钢,远洋货船的船用钢。伴随着西北吃透了德国的技术,又使用了电焊和融入了后世的造船经验之后,船舶制造连上高峰,1913年,累积生产了1390条船,平均吨位在4000吨左右,每一艘船平均使用了800吨的钢铁,只是这个船用钢就超过了百万吨,长期在使用西北的钢铁,耗费雨大,运费也高这,在上海的港口附近,重新开启了一个大型钢铁中心。

    这样仅仅是节约的路费,就可以让造船业的消耗降低不小的份,加上周围马鞍山,还有通过海运运输其他地方,比如海南岛,国外的一些铁矿石进行生产,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无视矿石的运输成本,产生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率。

    目前,这里是刚刚起步,总产量只有武钢的一半左右,原因很简单的,上海太远了,距离革命党的腹地南京又太近了,现在虽然是在西北的控制之下,西北也有能力守得住,可是一个庞大的钢铁集团,着实不合适,毕竟,澳大利亚的铁矿,还没有开发。

    庞大的钢铁产量,支撑了整个中国的建设,这一年,中国几乎到处都是工地,城市农村,从南到北,甚至连的沙漠的无人区,都是工地,一个个的建筑,在钢铁作为骨架的基础上面,奇迹般的遍布整个包头。

    钢铁不过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基础,5大钢铁集团,不但让中国在钢产量上面,冠绝整个世界,也极大的支持了中国的底蕴,钢铁是国家的骨架,有了钢铁,才有继续发展的基础。

    钢铁稍稍告了一个段落,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礼堂,每一个人都为这个数据而感到自豪,而他们也明白,这是之前强调的纪律,外国人正在千方百计的想要弄到有关西北的真实数据,之前弄到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不到,一旦知道西北的钢产量接近2亿吨,会是什么概念,拿5万吨左右的战列舰来说,这就是2000艘,虽然,整个国家的钢铁,不可能全部建设战舰,可是巨大的钢产量,起码不会出现如同德国和日本一样,在海军陆军之中摇摆,甚至在军事和政务上面摇摆的问题,钢铁足够用。

    刘澍稍稍顿了一下,继续会抱着成绩,接下来,是关于基础建设之中的铁路建设情况,由于钢产量的连上高峰,在这一年,攀上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峰,累计建设铁轨总里程9。8万公里,虽然其中三分之二,是三线或者复线,在通车里程上,要除以二,除以三,甚至是除以四,整个中国的铁路通车总里程,第一次突破了7。6万公里(绝大部分是3线甚至是4线,铁轨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0万公里,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西北95%以上的县都保证通了铁路,没有通铁路的县,也只有位于西北沙漠无人区的县,或者是山区高海拔的地方,而未来的一五计划之中,会着重解决这些县的通车问题,争取把铁路细分到那些地方。

    庞大的铁路,方便了中国人的出行,让中国的各地,从单独的变成了一个整体,消耗了大量的钢铁,全国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钢铁是消耗在了铁路之上,而进入到1914年之后,铁路计划会继续推进,不再考虑经济性,而是考虑未来军事用途,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外蒙的无人区和荒漠地带,兴建 一系列的铁路,为的就是将来的西伯利亚战略,只有复线,甚至是三线,四线的高等级铁路,才能够让军队和物资快速的调集。

    西伯利亚是一个大蛋糕,可又是一个大泥潭,稍稍不慎,就会泥足深陷,从开春解冻,到深秋冰封,一年时间之中,可能只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作战,在冬天到来之前,如果无法截断俄罗斯的大动脉,进而结束战斗的话,整个战线会拖长到无法承担的程度,说不定,就会犯上拿破仑当年在俄罗斯的错误。

    铁路的兴建,逐步的加快速度,公路也是一样,在大宗货物上面是使用铁路,高等级公路依然成为物流和出行的首选,特别是在汽车逐步普及的情况之下。截止1913年年底,各种的公路建设也掀起了**,就西北为例,除了新疆,蒙古这样的省份,其他的省份保证了全部的县通高等级公路,即便是新疆和蒙古,也保证过了80%,每一个县最起码有一个二级以上的公路,各种基础建设,工厂建设,让西北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部分的钢铁,都放在了建设上面,这等于是增加西北的底蕴,用了5年多的时间,西北如同一个已经加速的机车,在宽阔的道路上面,快速而坚定的向前奔跑着。(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二十章 五年计划和内燃机() 
在刘澍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有关于1913年最详实的数据,一个有一个的数据,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从钢铁,到铁路,到电力,到煤炭,与会的2万名代表,才算是真正的明白,自己所依靠的这个西北到底有多么强大,特别是西北通过多方的调查,得到的关于欧美列强的数据的时候,直观的对比之下,更知道目前的实力强大。

    原来曾经的列强,子啊西北强大的工业面前,已经被远远的超越了,之中从内心深处冒出来的满足感,让任何一个与会代表都激动。当然了,国家的强大,不单单是的数据的对比,真的要到矛盾不可调和的前提之下,还需要用激烈的战争作为解决的手段,但是,以目前中国所处的位置,一旦完成了国内的统一,中国就有足够的底气,对抗任何的外敌reads;。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之中,1913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结束了,接下来,当数百项集体表决,一项项的完成之后,西北就又一次的铺开了新的一五计划。

    本身,还沉浸在1913年的成绩和数百项不同表决,现在又展开了一五计划,如果说19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对于过去的回顾的话,那么五年计划就是展望未来,让他们看到,如果按照五年计划来发展,西北和中国会强大的怎么样的程度。

    通过了缜密的计算。以数千项大型工程作为依托,对于整个行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地方还是要体现在数据之上。按照西北的估计和计算,一旦5年之后,也就是到了1918年,一五计划彻底的完成之后,西北的制造业水平,会上升6倍,工业产值会上升3倍。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同期增长,到时候。基本上达到了美国30倍左右,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面,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

    一如后世的中国一样,中国的很多的东西。可以算总量,就不能够算人均,哪怕在1911年的时候,工业总值是世界第一,可当年的人均,也就只有的美国的几分之一,原因无他,西北的人口总数,是美国的数倍以上。也就是在1912年和1913年。两次大范围的发展之后,人均才攀升上来的,以美国10倍左右的工业份额。人均不过是两倍,原因就在于人口。

    中国人口庞大,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就算是欧洲压路机的俄罗斯,不过是一亿多的人口,已经是冠绝整个欧洲了。可是中国有4亿多人,西北控制区域之中。也有3亿多。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面,是中国的重要优势,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养活这么多人的前提之下,西北不会刻意的控制人口,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面,推动激进的人口措施,只要保持一定的和平,西北的人口一定会较快的增长,或许比前世,更快的进入到10亿,甚至更多的门槛。

    不存在压力和发展的问题,西北在奠定了优势的情况之下,只会保住这个优势,让人口红利继续的发展下去,庞大的人口,对于国家战略提出巨大的考验,杨元钊也会为了这些人口,打下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获得的土地才能够长长久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