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01部分

钢铁时代-第101部分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只是一个流水线,整个机器厂。现在一共是7个不同的车间,60个流水线。每天可以装配12000台以上。

    换做之前,只有两三百个钳工。可以装配这个织布机,采用了流水线作业之后,钳工可以解放出来,只要是工人,稍稍的经过培训,从慢到快,逐步的提升起来的话,就可以完成装配,一个整机的装配,要知道,哪一个零件在什么地方,先装上哪一个,后装上哪一个,安装的程度,还有整机的运转,织布机哪怕是再怎么的简单,甚至大部分的骨架都已经完成了,要把零零散散的东西,都安装上去,也需要数十个,甚至是上百个不同的步骤,这也是之前,钳工们哪怕最快,一天只能够安装3台的根本原因。

    可是现在,一个工人只用做好几个步骤,多则10个部件,少则3个部件,按照顺序,安装上去就好了,7分钟的时间,不但较为宽裕,且熟能生巧的,效率提升了,安装的效果也好了,一个人从3台,提升到了现在的30多台,效率何止提升了10倍。

    18个人一组,60个生产线,差不多要用到1080人,这个生产线,还分成了4班,一下子4000人,都是从闲散人员之中招募的,最多3天的培训,就可以上岗,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夜班可以休息一天,这样的劳动强度不大,可是效率绝对出来了。

    连续的生产,很快的,就满足了女工们培训的需要,流水线的生产,也渐渐的降低下来了,不能保证满负荷的生产了,原因无他,原材料有些跟不上,特别是杨元钊,一体机之中,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生产化肥,小麦虽然在冬天,不用追肥,可是到了春天,春暖花开,雪花了的时候,必须要追肥,否则,在小麦不断生长,甚至抽穗的时候,肥料就有些跟不上了,这样相当程度上面,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

    对于包头而言,小麦的整体产量,对于包垦公司而言,已经没有多少的利润了,粮食永远是价格不高的,哪怕经过了处理,磨成了面粉,一亩地的收益,跟之前的棉花都不能相比,更何况是包头使用了化肥,产量激增数倍的棉花。

    杨元钊却一定会看重,现在包头,人员原来越多,个大家,都没有停止,对于各方面的人才的招募工作,越来越多的工人,拖家带口的来到包头,现在,整个包头,加上老城,和新城,工业区,总计拥有人口24万多,其中,七八成, 就位于工业区,是工业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让他们能够凭借这个工作,而生存下去。

    工人不生产粮食,却要吃粮食,如果粮价因为需求量的猛增而大幅度的上涨的话,绝对不利于包头的稳定,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后世老生常谈的东西,杨元钊一直都铭记在心,他也必须记在心上。

    从某种意义上面,杨元钊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包头跟他息息相关,最少有十几万的人,仰仗着他生活,他必须要把一切都考虑的更好。

    日生产万台左右的纺织机,大量纺织机械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包头日益提升的需要,300个纺织工人还在不停的宣传,再加上参加的农户的作用,每天都能够生产出一两匹的布,对于农民来说,没有什么储存起来,等待着以后的想法,基本上,在完成一天的工作的时候,就把布匹拿出来了,这还亏得最开始推行织布机的时候,是在包头周边,最多就是十几公里的乡村,以包头的道路条件,他们很快的就送到了包垦公司。

    对于此,刘澍也是哭笑不得,这样一匹一匹的布匹检查,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做完的,专门调集了一批人员,逐个的检查,并且告诉他们,不用把布匹送过来,每隔7天,包头会派出专门的人员,上门回收这些布匹,今天是个例外,检查完毕,直接给钱。

    一匹布五角的收益,这是实打实的现金,对于只能够在土里刨食,甚至不少人都没有工作,只能够以工代赈,填饱肚子的包头人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最关键的是,这个馅饼还真的就掉下来了,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了。

    中国人,聪明的从来都不少的,之前还在观望,甚至是嘲笑别人的,顿时看到了好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里面。

    这时候,轮到这边吃不消了,纺纱车间,每天500包左右的棉纱,足以完成15000匹布,之前一个月的累积之下,累积的那些棉纱,也在大量的消耗着,当刘澍发现不对,来找杨元钊的时候,杨元钊却浑不在意,棉纺织厂,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源,也是笼络住众多晋商的关键所在,之前跟杨家,刘家,尉家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他的工业化进程,现在,有多了四家,对于山西,蒙古等省的影响还在加大,棉纱不够的话,那就增加纺纱机,本身设计的12万锭的计划,才完成了6万锭,大不了再扩张到24万锭,相对于织布,棉纱工人相对好找,培训起来也容易许多了。

    整个包头,伴随着纺纱机和织布机的越来越多,包头之前生产的那些棉花,有些不够用了,要知道包头之前的两万一千亩土地,大概收割了600万斤左右的棉花,30%左右的出棉率,皮棉数量在180万斤左右,现在,平均每天都20万斤以上,那些,只是坚持了七八天,就转化为了棉布了,可是机器总不能停下来,好在,晋商的触角遍布在四方,从中国各大产棉区,大肆的收购的棉花。

    棉花,从唐朝时候,就已经出现,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过多的重视,元明清以来,棉花的总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特别是大量织布机的时代,南通的周边,就是中国著名的产棉区,南通的棉花,即便在世界上也相当的有名。

    大生沙场,就是凭借着那里的棉花,来立足的,包头周边,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棉花,可是传统的产棉区,就在附近,近代中国,伴随着列强们的入侵,棉花的种植逐步的进入到**,甚至中枢也为棉花的种植和棉花种子的改良,召开了几次会议,大陆棉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被引进进来的,其他地方,棉花产量虽然不多,种植的却也不少,一般而言,他们会在漫长的一年之中,逐步的消耗掉,当棉纺织厂挥舞着钞票,大肆的购买棉花的时候,大量棉花,就从方方面面,进入到了包头。

    多了一层收购,甚至是毫无止境的收购,让棉花的价格,居然在稳定了很多年之后,微微的产生了上扬。(未完待续。。)/p

第二百零五章 染料() 
有了棉花,棉纺织厂可以继续的工作,织布机的培育工作也可以继续进行,这些织布机,在原材料足够的情况之下,是不缺乏市场的,大量织布人员,就这样的,在杨元钊的点石成金手之下,被一点点培养出来了。

    织布机的事情,丢在了一边,机器厂,在平稳运行之后,因为原材料的问题,生产的数量稍稍的少了一点,却比较的平稳,大量的布匹生产出来了,每天上万匹,这样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也上佳,几个股东的纷纷上门,要求销售,杨元钊却只把质量最差的一部分布匹交给他们,民间收集过来的质量较好的,还有纺织厂生产的布匹,一律不销售。

    纺织厂的投产之快,众多股东们都很满意,所以,杨元钊暂时压了一部分优质的棉布,在一些股东看来,是屯聚居奇,还有一两个月就要过年了,难不成是在年节时候销售。

    杨元钊当然不是这么想的,他扣下这一批棉布,却是为了另外一个目的。

    经过了几天飘雪,难得一个好日子,杨元钊从杨宅出来,乘坐着马车,前往实验大楼,包头跟半年多,甚至一个月之前,都有极大的不同,之前,只是在工业区和水泥厂附近,普及了几十公里的水泥路,现在,在几大股东和地主的共同努力之下,包头镇中心的道路,也完成了水泥化,虽然厚度跟高速水泥路完全不同,可包头还是大变了模样,道路平整。哪怕是下雪,只要有人稍稍清扫。就露出路面,马车可以在上面平稳。且保持,较高的速度。

    实验大楼之中,目前,正常运行的,只有材料实验室,电力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三个之中,化学实验室是最大的,从美国和德国招募工人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三酸两碱是重点,其他的只兼顾,能够请到特拉斯这么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师,是因为特拉斯此时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之中,其他的,以中国,以包头的吸引力,很难吸引这么多人过来。

    完成了三酸。两碱的工作之后,一定程度之下,化学方面,重点已经转向了染料。各种各样的染料,在实验室里面一个个的被制作出来,当然了。参照着杨元钊得到的染料的,又是专业人士。做到这样不难,他甚至拿出一些来自后世的染料。几种简单的,或者是这个时代已经存在,没有应用到染料之中的,以现有的环境,开发出来不难,大量的染料都被开发出来了。

    杨元钊那里有全套的染料,成品并不代表的可以生产出来,哪怕放在21世纪,逆推工程,依然是跟并行工程,齐名的三大体系工程,

    后世的染料,大部分是不能够应用到这里的,原因无他,借助着一体机的帮助,还原了染料的成品,却不知道染料是如何的印染的,很多染料,都有独特的环境和溶解的液体,才能够附着到棉布上面,甚至,使用的,也不是普通的棉布,参杂了一些石油化工生产出的材料,比如说涤纶,比如说化纤,后世大部分的 衣料,都是合成次啊聊,后世带来的东西,杨元钊可以复制包括羽绒服在内的大部分的衣服,这些衣服只是衣服而已,并不是布料也不是染料,打个比方来说,那个连体的摩托车服,那可是高档货,即便是在后世,也高达5000元以上的,是他作为工程师的福利,现在完整的可以复制出来,可是让杨元钊拿出制作他的布料,有些困难,必须要一直额研究。

    三酸两碱的完成的,整个化工实验室开始转向了的,除了少部分,继续的研究三酸两碱,他们是要在现有方法之中,找到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可是更多人投入到了其他项目之中,化学这个组,在一定程度上面,产生了分化的,从原来的基础化工,逐步的向着应用化工进行转变。

    这个时代的应用化工,大抵上面,就是军火化工业,药品,和染料。

    后世发展巨大的石油化工业,在这个时代,连发展都没有,大量的是有都被浪费了,这个时代的石油,只是基础的裂解之后,变成了汽油,煤油,柴油和石蜡等东西的,甚至连药品,也只是普通的药品,想想看,连化肥都可以作为一种药品,这个时代的西医,远没有完善起来,更多的是类似户巫医一样的东西,很多都不靠谱。相反,染料,从某种意义上面说,算的上是化工产业最繁华的一个门类之一,从诞生了棉布开始,染料就发展起来了,而且越来越迅速。

    棉布是白色的,白布之上,可以绘制各种图案,最初油画的画布,也是棉布为主的,不同色彩绘制在棉布之上,也产生了各种颜色的衣服,从某种意义上面,就是白布的出现,才让色彩缤纷了起来。

    棉花,虽然容易上色,但是色彩不容易附着上面,人们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染料。

    从染料诞生开始,就是一个物理染色的过程,人们寻找着自然界,容易沾染颜色的物品,从普通的矿石到植物的液体,进而,在1856年的时候,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的出现,掀起了染料化学的时代,合成染料,成为了染料的一个新的课题。

    短短的50年的时间,化学染料之中,不断的增加新的染料,各种的颜色,各种的效果,但是染料的最好效果,永远是不褪色和颜色鲜亮,特别是前者,是染色的棉布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杨元钊从上海获得了不少的东西,上海不愧是远东冒险家的乐园,在上海之中得到了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染料,甚至得到了磺胺的前身百浪多息,这是一种红色的染料的,暂时,杨元钊没有动手的研究磺胺,更没有去研究青霉素,化学药品的行业,看似简单,没有一定的基础,根本无法获得成果,这是未来的两大金矿,在后世,药品行业,依然是暴利的行业,目前的他,缺少了必要的底蕴,这两者,只能够等待以后有机会再说。

    各种各样的颜色,甚至还有这个时代,并没有确定为染料的物质,都被一体机一一的辨认出来,这是杨元钊最近才发现的一体机的作用,合金和材料领域,暂时没有什么进展,反倒是这些现有的化学合成物之中,有不少惊人的发现。

    走进实验室的,空旷的大厅,偶尔会见到有人快速跑来跑去,可是更多,则是在紧张的忙碌之中,化学实验室内的,此时,已经是色彩缤纷的,不同色彩的染料,在实验室里面,被40多个研究员进行研究,这个方面,杨元钊投入巨大,甚至连农业实验室的显微镜,都给弄出来一批了,虽然只是200倍左右的,相对于农业实验室的1200倍,差的太远了,但是这个,却让这些化学研究者们,兴奋不已。

    微观的世界之中,更容易看到染料跟纤维之间的接触,特别是一些固色的方法,之前大部分的化学家,都是依靠着经验,按照工序来,只有熟练的,掌握秘方的人,才能够完美的完成染色的过程。

    现在,借助着显微镜的帮助,能够从这个微观之中,发现一些细微的东西,这些细微的东西,又从一定的方面,促进着研究的继续。

    染料,是棉纺织厂的一个重要的一环,甚至不在之前的大幅度扩张的织布项目之下,织布项目,可以大幅度的获得织布人员,为未来的棉纺织厂的扩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是印染,从某种意义上面,可以直接的创造价值。

    这个时代的中国,印染是一门极为少见的手艺,很多色彩都是从一个家庭之中,慢慢的传下来的,其中的秘方,足以支持一个大型的染布坊了,列强们在中国倾销棉布,大部分都是最普通的坯布,可是英国等国,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