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从酋长到球长 >

第302部分

从酋长到球长-第302部分

小说: 从酋长到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独来看,夏国已经是诸多城邑城邦中人口最多、技术最进步的。

    夏城一直是草河附近诸城的文化中心,榆城基本算是大河两岸的经济中心。

    榆城的铁矿冶铁作坊,每天可以产铁三四百斤,上游到下游整个的冶炼体系需要上千人,一年的产量大约四五十吨。虽然这些都是生熟铁还不是钢,不过不用来做武器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产量足够在一年之内保证夏城体系内每家都拥有铁制农具。

    不论公产私产的所有马匹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耕牛数千,加上铁器贸易和附近城邑加入沿河互助经济体系,耕牛数量也可以保证。

    足够的草场、牧场,粗通略懂一点的畜牧业知识和强制繁殖的技术,也能保证每头母牛每年都有怀孕的机会。

    轮作套种休耕和水利设施、粪肥堆积发酵的推广,总体上可以保证亩产三四百斤的水平,当然是两年三熟和平均种类之后的三四百斤,一亩地的麦子和豌豆是算在一起的。

    如今夏城周边有上好的、经过夏渠灌溉、十年内不需要休耕的土地将近二十万亩;稍微差一些的靠天吃饭的也有二十多万亩,再算上掉休耕地和一些山林、野果林、桑榆柞林、公产的作为长柄武器栽种的小树林、水泽鱼塘等,大约有六十万亩的各种土地。

    实际上也就是以夏城为中心一个大约十二公里的圈,这是让农业人口聚居在城邑而不以村社分散的完美的半径。再远一些收种都有些麻烦,但短时间内人口激增之下还能继续开垦。

    非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让产量不是太高,胜在量大和近乎无限的土地可以祸祸,强制推广的牛耕马耕技术也让人均可耕种面积提升了不少。

    夏东、夏西两座卫星城在三十公里的半径之内,正常贸易一天之内可以到达,管辖起来方便,将来人口多了可以连成片。

    这基本上就是夏城设立郡县后可能要面临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国人议事大会召开之前,实际上留下的人选个各个方面的官吏人员陈健已经内定下来,只需要到时候走个过场,不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反对就行。

    送走了那些氏族首领后,议事会大厅再一次忙碌起来。

    陈健召集了自己所有的亲族嫡系和一部分从榆城带回来的年轻人,在紧闭的房间中召开了一次漫长的会议,以确定让他们听懂将来的施政方向。

    上百人聚集在房间中,拿着毛笔木简,他们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格的会议,心中难免遐想无限。

    “想要城邑强大,有四件事要做好。兵、农、工、学。”

    “而这四件事,又必须要将咱们分散氏族的里司制度推行下去,严格统计人口。”

    “前几天那些氏族首领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也知道我要强制他们都迁徙到城邑中去。仅仅是迁徙还不够,迁徙到城邑之后怎么办?”

    众人都抬头看着他,陈健顿了一下道:“下面的话,你们要记住但不要外传,要明白怎么做。如果我说完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发问。”

    “首先,夏东夏西的土地都是未开垦的。但是咱们拥有铁器、耕牛、种子等,这些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当然要掌握在你们的手中。要记住,那些土地是他们借用城邑的力量开垦的,他们只有使用的权利,土地并非是他们的,是属于城邑的。”

    “然后,将未成年的、但却已经不需要母亲哺乳的孩子从氏族母亲的手中带走,在城邑内强制接受夏城的教育。这一点上我不希望有人落泪可怜心怀不忍,必须严格实行。”

    “为了避免氏族之间的仇恨,所有氏族全部拆散打乱,以五十对男女编为一里,亲兄弟姊妹不能在一里之内。”

    “很多氏族并没有昏礼,也没有固定的睡觉生娃的人,咱们以前也是这样,这不是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能让他们慢慢接受咱们的习惯。五十对男女夹杂而居,混乱是肯定的,往好了说短时间内咱们又能多出不少孩子,但这样并不好。”

    “既不能强制婚配,又希望他们一男一女结成家庭,那该怎么做?修建房屋的时候修建两种,一种是集体居住的,另一种是个人家庭居住的,凡是在里司见证下盟誓昏礼的,可以优先住进那些个人家庭居住的屋子。”

    “在一男一女的家庭被这些半开化的氏族接受之前,为了保证城邑的权利和对你们的尊重,一里之内还是要保持氏族时代的集体耕种办法,也方便征收赋税和学习新的耕种办法。”

    “这么说吧,你们是城邑的官吏,但在他们心中就是非血缘血亲的氏族首领,将他们对氏族首领的尊重转移到你们这些教他们耕种的人身上。”

    “区别就在于你们随意可以撤换,可能你今天在夏东,明年就去了夏西。要让他们把这份尊重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你们腰间的简单玉牌上。不论是谁,拿着玉牌,就是他们心中类似之前氏族首领的人物。”

    “他们可能还不太习惯把辛苦种出的粮食交给城邑,你们可以告诉他们是城邑给他们提供了铁器农具种子和技术,等到他们逐渐明白了规矩后再和他们说明白这是赋税。”

    “当然了,老夏城人和新夏城人以及城内的不少得到国人身份的奴隶也要打散到东西两城当中,以作引导。一里五十男女,至少要有五对熟悉了夏城规矩的人。”

    “两年之内,你们要做的并不多,只需要指导他们如何耕种,传授一些基本的规矩就行,就算做的不好也不会有太重的惩罚。”

    “我大致算了一下,这几种政策实行后,整个夏城及其周边大约有八千户口,也就需要一百五六十个里司。里司不脱产,不是官吏,大部分都由咱们的新老夏城人暂时担任。”

    “除了这几千户,还有大量的孩子需要在城邑内安置,强制接受咱们的教育和规矩,以及队列、认字等训练。数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很多,而且我估计这几年还会不断增加。”

    “暂时没有这么多人手教他们认字,但是我会从黑衣卫中挑出些人,教这些小孩子队列、握矛和纪律。只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吃穿就行,两年之后城邑稳定了再说这事。”

    “这基本上就是夏城今后的人口安置办法了。一旦在四月份完成了里司的划分,就需要真正准备农、工、兵、学这四件事了。”

第八十七章 国(九)() 
“农,两年之内这些人基本都要在土地上耕种,开垦荒地,学会使用农具种植,学会收获。”

    “到时候,在夏东西两城内,按照里司制度,每一里分荒地五千亩方圆,这个我到时候会去规划。”

    “三月份垦种时间已经不够,所以放弃春种,城邑会提供基本的食物以维持一年。在八月份秋种之前,每一里必须要开垦一千亩的土地,这是最低标准,做不到的话要受到惩罚。并不难,不要说已经有牛马了,就算拿手和锄头刨也能刨出来。”

    “每一里分牛十二头,马两匹,犁铧耧车二十套,锄头稷镰等工具一百套。由农吏管辖,这是公产不是私产。牛马如果无故死亡你们也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惩罚。”

    “争取在明年五月份夏收的时候,不但要保证自己足够吃,还要承担赋税。”

    说到这,终于有人发声提问,提问的是个农学班的年轻人,是最早一批前往农庄实习的,如今已经基本掌握了农田耕种的基本知识。

    陈健认得,这是石荠的弟弟,是叫石泉,很清秀的一个小伙子。

    “姬夏,我想问问,这边的赋税怎么征收呢?在榆城的时候,农庄的所有收获都归公产,再由公产重新分配,计划统计司管着一切。这边也是这样吗?”

    陈健摇摇头道:“那时候榆城初建,粮食不能保证,而且很多人并不会耕种,整个山岬岛上那么多人等着吃饭,不把粮食全都收归公产不行。”

    “这边就不必这样。一里五十户,固定缴纳定量的粮食,剩余的可以自行留下,愿意售卖就售卖。”

    “你们作为农吏的,也可以组织这百余户做些小作坊。从明年开始,一些管制会放开。除了盐、铁、铜、酒、武器之类仍旧公产经营外,其余的可以自由买卖。甚至有余力也可以在冬季闲暇时候捕鱼、烧贝、做木工、刮硝、烧炭之类都可以。”

    “两年评比一次,谁做的最好让一里之内最为富庶,谁就可以受到奖励,也可以提升官等。”

    石泉哦了一声,众人也都松了口气,这样管辖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自己学到的那些东西总是可以用上的。

    供销司收购的东西很多,木炭、鱼鳔、蜂蜜、木工这些,都可以集中百余户的力量来做,一家一户肯定是干不成,而且最重要的是夏城在严格的里司制度管控下,也没有人可以雇佣去做这些事,只能集中自耕农在闲暇的时候自己做,以将资本和劳力集中起来。

    陈健想了一下,又补充道:“除了粮食之外,在你们完成土地开垦之后,在一两年之内可能还会强制要求种植某种作物,作为赋税缴纳的未必都是麦豆,也可能是麻之类的东西。这是计划统计司的事,和你们无关,你们只要按要求去做就是。”

    众人又随意问了些问题,陈健一一解答,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可以让他们慢慢熟悉,这时候不用太过忧心。

    农、学、兵、工四件事中,工是指归属国家的大作坊,用不到这些人管,但陈健还是大致说了一下。

    等到众人消化的差不多之后,陈健抛出了军制改革的计划。这个军制改革实际上适合学堂教育并联在一起的。

    确定将夏城设郡,用里司制度约束以半集体协作的方式,那么就可以先按照十五户抽一的方式组建常备兵,大约是四百人,可以用来维持国家暴力机关的运转和权威。

    这些常备兵不是野战部队,只是在过渡期作为暴力工具。

    里司中每年也要在农闲时候组织军事训练,基本就是训练戈矛方阵,作为以防万一需要全民动员的情况。

    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分为两份。

    从今年开始,所有十四到十五岁的刚刚成年的年轻人都需要履行成为士兵的义务,服役四年到五年。他们主要是戈矛兵和方阵兵,以及可能的火绳枪兵。这是维持阵线的主力。

    而之前的四百脱产黑衣卫和阳关白马手下的骑兵将要拆散重新组合成三支部队。

    羽林、黑衣、雷火。

    抽调一百黑衣卫、一百骑手、外加一些作坊工搭建起羽林孤儿的架子。

    羽林孤儿将是夏城今后的正规骑兵,三月份陈健就准备将马镫配发下去,组建真正的冲击骑兵。

    这些孤儿从小就要受到严苛的马术训练,在拥有马镫之后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骑马简单了许多。

    羽林孤儿的主要武器短期之内是长矛,用以绕到敌方侧翼冲刺,或是冲击敌人的弓手。

    黑衣卫保持不变,作战方式依旧以战车冲击和徒步披甲冲击为主,训练严苛,个人能力要强,骑术要求不高只需要学会骑马,必要的时候作为骑马步兵在战场机动。

    而雷火卫则是新的职业军队,主要练习投掷点火手雷、学习火药知识、在火绳枪出现之前用竹管练习一整套动作,在铜炮出现之前以木头操练装填办法等等。

    这一支部队基本上以完成开蒙教育的年轻人为主,要先熟悉火药的爆炸声,习惯战场的烟雾,为的是一旦新武器出现可以作为教官和炮手。

    这三支职业部队和国人义务部队构成了夏国将来的军事构架,可以看出其中巨大的问题:假如火炮和火绳枪没有成功,夏军缺乏远程投射能力。

    做一柄双曲弯弓需要两三年,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要五到七年,实在太过可怕。

    陈健计划中,出征的时候暂且以仆从军、娥卫两城的盟友作为远程投射部队。

    作为补充,还需要一支数量庞大的非正规骑兵,用来威胁敌人的投射部队,或是调动足够的步兵去守护弓手。

    这支非正规骑兵不能是脱产的,因为养不起,而且还需要对马匹足够熟悉长期接触。

    所以夏郡三县中的阳关需要稍微特殊一点。

    阳关附近的里司制度依旧执行,和其余县不同的是分配的牛少而马多。

    为了堤防草原和保证对草原小聚落的拉拢和对大聚落的战争,又要保证大量的非正规骑兵,这些骑兵只能从阳关获得。

    阳关有一些草原上逃来的奴隶,他们会骑马。也有一部分野蛮的依附夏城的职业捕奴氏族,这些年也学会了骑马,他们这几年常年跟随白马前往草原劫掠,技术日渐娴熟。

    正规的冲击骑兵只能用新老夏城人或是逃奴作坊工这些已经熟悉了纪律和规矩的人,而非正规的、马术较好、纪律极差、个人勇武但却不能正面对抗戈矛方阵和正规骑兵的骑手就得靠阳关那些靠马耕种的自耕农。

    以血税和马,来代替正常的赋税、徭役、挖掘水渠等义务。

    所有在阳关县居住的户籍人口,每户拥有一匹检查合格的战马便不用缴纳任何赋税,国家提供一部分武器装备,剩余自备,在别的县挖水渠、服徭役的时候,他们要做的就是耕种和农闲时的军事训练。

    一旦需要,他们可以迅速组织出一批非正规的骑兵,冲阵不行,但是骚扰敌人侧翼后方、劫掠草原诸部却是可以的。

    这种军制的变革,可以预见三年之内夏城的战斗力是下降的。

    基干力量拆散、新的义务兵员刚刚接受训练。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还是需要动员那些本来劳作的人群,这也是陈健靠妥协赢来三年时间休养生息的原因。

    依着庞大吓人的人口基数和之前偷袭获胜的威望确保其余人看不透夏国军力三年内的孱弱。三年后第一批义务兵员已经训练完毕,后续力量源源补充,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劳动生产了。

    和军制改革一体的就是教育改革。

    三年内要勒紧裤腰带、使劲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