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从酋长到球长 >

第159部分

从酋长到球长-第159部分

小说: 从酋长到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体的支撑结构完成后,再将奴隶们切削好的木板铺上,固定后在一些缝隙处涂抹上木漆、石灰、葛草的混合物。

    木板在遇水潮湿后会胀大,将这些填充物挤在一起,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

    外层木板铺设好后,再涂抹上松脂、木漆,选取两根长木条作为甲板的纵梁,甲板比船底高出两米。

    船尾有一个一米大小的木舵,利用绞盘来控制角度,木舵的作用是扰乱水流提供一个微弱的侧向力,但因为船比较长,相当于一个杠杆,所以微弱的转向力利用船体的自然杠杆可以让船只转向。

    桅杆在船体稍微靠前的位置,甲板下的船舱内有大量的横梁固定,足以抗衡风帆的力量。

    陈健用的也不是西洋软帆,而是颇有前世华夏特色的硬帆,利用横木将帆连接在一起,类似手风琴一样。

    硬帆很方便,只需要一个滑轮就能升降,完全不需要大航海时代电影中在桅杆上爬来爬去的水手,或许远洋航行并不占优势,但在内河却可以发挥优势。

    最重要的就是操作简单,升降帆需要的人不多,训练起来也更容易。

    这艘简单的帆船没有用太长时间就建造完成,缺点很多,比如左右不平衡、水密性不好、船舷板不够平滑、过于沉重、没有流线型的船身等等,陈健估计使用寿命也就在一两年。但至少可以积累经验,从中找出不足以便下次改进,这些经验是无价的。

    整条船长十三步,宽四步,甲板高出船底两步半,巨大的涂抹了木漆麻布被一根根木条连在一起,算起来载重量并不大,可在夏城人眼中已经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至少比起那些树皮船更有资格被称为船。

    这艘简单的船造价高昂,耗费了六百奴隶、整个城邑的木工半个多月的时间和一个旬休的全城义务劳作;不算奴隶和城邑人的吃住,木头也不是当时砍伐的就算为没有成本,但还是消耗了大约二百个铜贝换来的木漆、麻布等等,可以说这是夏城迄今为止最为昂贵的一件产品。

    两米多高的船身在看惯了巨舰的陈健眼中如同玩具,但在夏城人眼中却是需要昂头惊叹的造物。

    完工的那天正好是七月初十,正值旬休,船坞附近人山人海,甚至一些远在商城、河阴的夏城人也跑到这里观看,对这个“庞然大物”惊叹不已。

    陈健听着四周鼎沸的人声,默默地祈祷着这艘船的处女航不要沉没,嗅着船上的松脂和木漆味道,陈健咬咬牙,朝着远处挥了挥手。

    几个泥土做的炮仗被点燃,族人们学会了捂耳朵,硝烟之后,所有参与建造的木工们拿起铲子,堵住了水坑中通往夏渠的通道,挖开了草河的河堤。

    河水冲进了坑中,陈健和几个人站在船上,心里砰砰直跳,打开仓板查看着船体渗水的情况。

    船舱中的原本干燥的石灰和压舱石逐渐变得湿润,但水并没有太多地涌入,在浸润了一阵后,那些缝隙逐渐被挤压住。

    陈健暗暗松了口气,随着水涨船逐渐高了起来,最终的吃水线在船底向上两尺的地方,看来做工还是太过沉重,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当水面逐渐稳定下来的时候,陈健挥挥手,百余名奴隶拉动着纤绳,一点点地将这艘船拖出了船坞,行驶进了草河。

    草河很平稳,船在河中顺流而下,在最为宽阔的地方,陈健转动着绞盘带动木舵,两侧的人一同用力撑着,船只在水面上打了个横,从遥远大海吹来的东风将水面吹皱。

    “升帆!”

    两个人拉动着滑轮下的绳索,将横着木棍的硬帆挂了起来,陈健和几个人调整了一下角度,于是河岸传来了一阵欢呼。

    一群雁鹅在水面上漂浮着,随着水流不断向东,追逐着飘在水面上也是向东的草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夏城人都知道顺水而下的道理。

    这样自然的事不会引动欢呼,引动欢呼的是这艘木船与那些漂流的雁鹅和草叶截然不同,竟然逆着水流,缓缓向前。速度很慢,然而水向东,它却向西。(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狂欢与霸权(一)() 
试航之后,帆船靠近了码头,不少人爬到船上左摸摸右砰砰,尤其是粟禾、娥黾等其余部族的人,更是对这艘能够逆水而行的船只称赞不已,回想了一下夏城惊人的效率,却知道只可羡慕,自己城邑是不可能这样的。

    奴隶们此时是没有资格上船的,他们上船的机会要么是向上搬运货物、要么是被卖到其余的城邑去做交换,即便这艘船的大部分木板是他们切削的。

    榆钱儿笑眯眯地看着这艘船,拨开众人跑到了陈健身边道:“哥,有了这船我又能换到不少东西。沿河上下还有不少小的聚落,橡子烧的那些咱们都不屑用的陶,是可以和那些聚落换的,让他们换那么贵的黑陶他们还不愿意呢。以前交换也没办法运回来,现在有了船就可以了。这艘船你能不能让我管啊?”

    陈健笑道:“你换什么呢?那些聚落有什么换的?”

    “毛皮啊。咱们可以提供给他们鞣硝,教会他们鞣制毛皮,尤其是水貂啊、黄鼠狼啊、狐狸啊这些的皮子,我估计几个陶罐就能从那些小聚落里换来,可是运到娥城卫城,可就不止是几个陶罐了。”

    榆钱儿欣欣然地晃着小脑袋道:“以前我也想过这么换,可是牛车运送的太少,而且还要派人保护,来来回回赚不到什么。这船你再多造几艘嘛,你给我十条船,我就把咱们夏城的货物卖到四百里之外。”

    陈健扶额道:“十条船……恐怕得到明年了。将近七百人忙了一个月,十条船就是两万个工天。你是司货,船可以给你,但要留出大部分来往娥城。娥城的很多货物运不出来,你可以用船去运,娥城的人也清楚用牛车的损耗太大。你帮着他们运送,可以收取他们一部分的粮食,只要比用牛车的损耗少,他们会很乐意的。”

    “这样吧,我再给你出个问题,等你忙完了这一阵,你算一下,同样一百斤的粮食,用船运还是用牛车运,损耗能差多少?你作为司货,一定不能一拍脑袋就决定,得要算出来,因为数字不会骗人。”

    榆钱儿点点头,问道:“那这一艘船能装多少东西?多久能从娥城回到夏城?”

    “这是司货该管的事情,不要问我。十五之后,我带着你乘船去一趟娥城,就什么都知道了。你作为司货,管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的。”

    陈健转身看了看周围,小声道:“秋天过后我要跟着粟禾去一趟大河两岸的部族,城邑的事就是你和红鱼两个人管着,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榆钱儿嘟着嘴道:“我也想去。”

    “以后有的是机会。”

    榆钱儿考虑了一下,也知道这件事很重要,无奈地说道:“那我那边的活暂时停一停吧,多分给你一些奴隶,多造几艘船,这船这么大,你乘着这样的船去那些部族,他们一定很惊讶。”

    “不用太多,你的事也很重要。农具、粮食、仓廪满足了,夏城自然强大,即便没有帆船,仍旧是个大城。可如果仓廪不足,即便有帆船火药,那也不过是给别人准备的。走吧,我带你上船游一圈,天黑后我还有一堆的事要做。”

    船上,榆钱儿托着腮坐在船头,看着破开的水面,耳边是陈健和族人们闲聊的笑声,她幽幽地叹了口气。

    “总是这么忙,总有这么多的事要做。”

    “或许……忙一些总是好的,忙起来,便没有心思想别的了。”

    …………

    三天后,七月十三,夏城变得忙碌起来,那些没有离开过夏城的人看到了许多的生面孔,但是因为服饰头发的相似,并没有生出多少陌生的感觉。

    街道都被清扫干净,临时的住所也被搭建起来,不少的陶盆陶鬲在煮着各色的食物,公产出粮出钱贝,一切花销都是从公产中出,夏城的这些人还是第一次享受到这种欢庆的节日。

    外来的人很多,很多的人自然见过很多的东西,然而夏城的一切还是这些见过了很多东西的人折服。食物折服了他们的味蕾、风筝征服了他们的想象、帆船征服了他们的常理。

    一年两次大胜的威势、奴隶贸易的交流、三城同盟的武力威慑……周边三四百里之内的许多小聚落都派了人来,献上自己的贡品表示自己的臣服。

    这些贡品根本入不了夏城人的眼,按照坊市收购交换的价格,回馈的礼物变为粮食几十倍于这些贡品。

    陈健却乐此不疲,亲自接待那些小聚落的首领,和他们交谈,或是询问他们的生活,或是问问周边的地形或是特产。

    小聚落的首领们对于回馈的陶器、盐等货物十分喜欢,但是回馈的数量根本不够,于是询问陈健是不是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换。

    也有几个聚落的首领拿着陈健回馈给他们的陶贝铜贝询问这些东西的用处,对于这些东西能够换到东西深表怀疑。

    陈健站起身,叫来榆钱儿,陪着这些部族聚落的首领们去查看了一下夏城的仓库、工坊。

    对于娥城、卫城的人,陈健是不会带他们去参观那些手工业作坊的,但是对于这些尚在茹毛饮血的部族,陈健没有什么担心。

    打开了仓库的门,两只黑猫弓起身子,呜喵喵地叫了几声,嗖的一下闪没了踪影,几只小蝙蝠从仓库的缝隙中被惊醒,看了眼太阳又把身子倒挂在木梁上沉睡。

    “这么多的粮食……这要够夏城吃多久啊?”

    “这么多的陶器……这要夏城人用多久啊?”

    陈健哈哈笑道:“你们也看到了,仓库里,坊市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那些陶贝铜贝换到。回馈给你们的陶贝不少,可以对于整个夏城来说,这点粮食还不足一年酿酒用的,你们放心就好。”

    那几个人握紧了手中的贝,询问道:“那我们直接换粮食不好吗?”

    “粮食太沉重,有时候商队去你们村落的时候不会携带那么多。你们可以先将东西换成陶贝,可以去阳关、商城这些地方换,只要是夏城的土地,这些陶贝都能换。以后夏城的各种货物,也只能用贝去买,不再直接交换了。”

    “这些仓库里的货物,就是我们夏城的承诺。只要你们手中有夏城烧制出的陶贝铜贝,便可以随时在夏城换到你们想要的一切。”

    “吃的、穿的、用的,夏城没有的,别的城邑也不会有。”

    听陈健吹嘘的这些人基本上也没见过别的城邑,没有横向对比,只有自己聚落和夏城仓廪的对比,对于陈健的吹嘘深信不疑,也打消了关于陶贝铜贝的疑虑。

    “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吗?”

    陈健笑道:“当然可以,只要你们和夏城站在一起,我们教会你们种植,但是你们要为夏城服徭役,还需要缴纳一部分粮食。今年秋天,我会派一些人去你们的村落,在那里住上半年,教会你们这一切。”

    人手他早已经选好,就是那些通过学堂简单考核的和被众人推举出来但还没有官职的人,他们都要被派去外面的村落历练一年,教会那些村落种植、捕鱼、织布等技术。

    这些最低等的产业不需要技术垄断,而夏城的手工业想要卖出去,就必须要有市场。没有市场,那就扶植他们,自己造出来市场,这种剪刀差的隐性盘剥远比直接抓来当奴隶要强。

    借助这次分开单过引发的第一次需求增长,夏城要利用三年的时间快速发展手工业,粮食、麻布之类的东西就需要其余的村落来保证,不然人手都用在种地上根本发展不起来。

    前世里某个扩张性极强的宗教,初期也是派到各个村落,帮助村落该屋子、种地、布道,取得人的信任然后才能传播信仰,让信仰的人看到实实在在的盛会品质的提升,这样他们也更容易皈依。

    夏城没有宗教,正式宗教的产生要到奴隶制解体的时候,人们面对时代的变革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只能从人的道德上来约束被时代改变的人。

    不论是菩提树下悟道还是马棚内的圣光,都是在时代巨变中寻求“怎么办”,唯心的走向了道德天堂,开始了性善性恶的争论,认为人人有道德便能弥补时代变革带来的黑暗。

    陈健要派出去的人其实和传教士相差不多,统一信仰和神话也是主要的目的。

    前世里的华夏父系祖先其实很少,血统很纯,但那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发展,从黄河一隅经历了夏商周千年时间才占据了东亚最好的土地。

    时间可以保证族群的纯洁性,但在这里并不适用,陈健不可能等个几千年人口发展够了再向外扩,只能不断地利用文化优势吸纳更多的人口,毕竟这里不是前世的历史。

    这些聚落的首领们对于陈健的险恶用心并不知情,相反而千恩万谢,并且承诺在学会种植后,会依照夏城的律法缴纳粮食,在夏城需要征发徭役的时候也会出人。

    这不止是交换,更是因为夏城强大武力下的威慑,这些部族的首领们很清楚:阳关附近的某个部族因为和夏城走得近,有了青铜兵器捕捉奴隶积累财富,如今已经在阳关附近开始了种植,而那些并不臣服夏城的部族,不需要夏城出现,那些掠夺奴隶与夏城交换的部族会很乐意帮着夏城去解决那些不服气的。

    “先不急着盟誓,明天卫城、娥城以及更多的聚落会来,到时候祭祀完祖先,再盟誓吧。”

    PS:这几天忙着量地,土地流转嘛,更新不稳定,见谅。(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狂欢与霸权(二)() 
陈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他要等那些要来的人来。

    等待难熬的,尤其是整个夏城第一次承办这样的大型庆典,千头万绪,一连两天都没有睡好。

    七月十五,所有被邀请的和自发来的各个氏族的人挤满了夏城,没有扩建的夏城难以容纳这么多的人,只能分到外面,高低贵贱已经逐渐有了显现。

    以夏城的祭堂为中心,越靠近祭堂的人地位也就越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