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薛家是晋中五台人,其父亲是个在普通不过的中学教师,在当地因为写字好看稍微有点名气。但在遍地煤老板的晋地,压根什么牛人都算不上。
不过在交通不便的薛家老宅,却有一个人口不算少的家族存在。其中貌似没有大富大贵者,而比较亲近的,有个排行第六的叔叔辈在道教协会里担着点儿职位,却也不上不下。
总而言之,这家人是不显山不漏水的。貌似平凡普通。但京城里有极少数人却知道,这家人的祖上从抗战时期。就与开国元勋们有不同寻常的往来。至于他们在抗战和解放事业中到底做了什么事,却是不得而知。反正建国之后长达二十多年的反复折腾中,人家一点儿麻烦都没有。
杨浩猜测,这可能与道家传承之人,一向擅长韬光养晦有极大的关系。
这些人非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隐藏的跟普通民众没什么两样。反正他们传承的真正东西都是口传心授,不落纸面,外人想要抓住点把柄作文章,不是一般的难。
如此低调,却能够辗转托到老唐那里牵线,可见京城里必定还是有人暗中帮忙的。杨浩唯一需要认真考虑的是,对方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他呢?
这一类的人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目标如此明确,不会仅仅为了解决那姑娘嫁不出的老大难问题。
杨浩大胆猜测,那姑娘如果实在找不到中意的对象,一辈子单身貌似也能过的很快活。这有了精神修养境界的人,不能以常理来揣测。
把心中的猜测跟家里人一说,无论老爷子还是老爹都是一个态度:“你自己拿主意,反正咱们家除了这点儿秘密之外,其他的东西不怕人惦记。”
如今乙位面的事儿已经进入正轨,杨浩去不去的没什么两样了,只要不说漏了嘴,没有泄密的顾虑。于是想来想去,杨浩还是决定自己慢慢的相处,看看到底里头有没有藏着什么用意在。只要不是对自家不利的,那也不必胡思乱想了。
他这边拿定了主意,薛晴那边则去了京城,早有几个人等待那里。
其中那位道家协会的六叔,一派仙风道骨的仪态,瘦长脸儿始终笑眯眯的,好像没有什么事能让他生气。与薛晴的谈话,也是以他为主,态度也非常随和、随意。
“跟人家见面了吧?感觉怎么样啊?”
六叔随口问着,手边麻利的给她用一把紫砂壶泡好了茶水,显然时间都掐算好了,再有一分钟就能入口。
薛晴很自然的接过去,习惯性的提鼻子一闻,两条秀眉不自觉的微微蹙起。刚喝过的极品大红袍的味道还在唇齿之间,一时半会儿可真是瞧不上其他的东西了。
六叔略微愕然,问道:“怎么?好像叔儿的手艺跟以前没区别啊!这就嫌弃了?”
薛晴轻轻一叹:“人家拿极品大红袍来招待我,您这儿的茶相比起来差太多。”
“极品的?是那几颗千年老树上摘下来的叶子?”
六叔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浑身高人风范登时没影儿了,干瘦的脖子上喉结上下蠕动,那嘴里当场冒出唾液来。
他还是个嗜茶如命的人啊!
薛晴略停了停,眯着眼睛似乎在回味,引得六叔道士伸长了脖子屏住呼吸,两只手差点捏断了拂尘。
足有几息功夫,薛晴忽然摇了摇头:“不像是市面上拍卖的那些,似乎。。。。。。更好一些。”
“更好!?这不可能吧!”
道士六叔差点蹦起来,随即想到了什么似的,扼腕叹道:“闹不好还真有那可能啊!杨家似乎是往外散了一些极品的茶叶,不在政府掌控之内的。哎呀,连你都说好,这得是多不得了得玩意。你说你这个女子,光顾着自己享受,怎么不记得给六叔也弄二两回来?”
薛晴杏眼圆睁,瞪着道士鼓起来腮帮子。
旁边人咳嗽一声打断他们俩的歪楼行径,插言道:“说正事儿。茶叶的问题以后再讨论。”
两个人这才停下斗鸡似的模样,薛晴想了想,嘴角抿起淡淡的笑容,道:“杨浩。。。。。。不是个俗人,比京城里的少爷公子们强的多。对于咱们家这样的,好像有所认同。嗯,是个可以继续交往的对象。”
道士六叔一拍大腿:“妥了!我就说么,杨家那样的做事风格,必然不是俗流。小晴能够看上眼的,一定符合咱家的条件。要我说,这事儿不妨就这么定了。。。。。。。”
边上人狠狠瞪他一眼:“你是惦记着能多弄点不要钱的好茶叶吧?哼哼,好几百万一斤的玩意,亏你能厚着脸皮去讨要。我说老六啊,你这毛病得改改!”
道士脸皮够厚,不以为然的捋着胡子嘿嘿笑:“这也没啥么。难得碰上个对撇的,我觉得。。。。。。嘿,话说回来,杨浩那小子就没堤防咱们这些人找上去,要图谋点儿什么?毕竟刚刚才经历那么一场风波,一般人少不得草木皆兵啊!”
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薛晴身上,到目前为止,只有她一个直接与杨浩打过交道。
薛晴没有一点儿犹豫,断然道:“我能感觉出来,他根本不在乎。”
“不在乎?”几个人齐齐一愣,道士六叔差点捻断了胡子,表情凝重的沉吟起来,“这么说,咱们还是低估了杨家?那原来计划的事儿,恐怕要从长计议了。”
其余人郑重其事的点头,唯独薛晴唇角含笑,轻轻饮茶。(。。)
。。。
第四七八章 未雨绸缪()
自古以来入世搅动风云的道家传承,重点都放在学术继承人的选拔和思想精神的传递,至于后来人是当道士还是种地,还是混入朝堂当官,没人在意。
自然的,他们也不会是几代单传的那种存在方式,多家多系的开枝散叶,往往在一个时代会涌现出许多,而最出挑的可能有几位。
所以如今在京城的除了薛家之外,也有其他几家几姓的。只要他们不自己表露身份,恐怕到死也不会有人能知道他们的底细。类似今天这样的聚会,几个人凑在一对儿悠闲的喝茶,分明就是几位生意人请道士看风水。。。。。。。
不过有一点是不需要怀疑的,他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水准,都超过世上九成以上的人。
薛晴的态度虽然不明显,在场的人却都能第一时间猜个差不多。坐在上首的中年人轻轻一敲桌子,和风细雨的道:“我们这一流派的人,从来都不会主动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存在的使命,便是为了保证华夏文明的传承。历代贤人之所以出山,也是担忧乱世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的破坏太大,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全面崩溃乃至灭亡。如今,我们自然也不会去算计某个人。之所以选择杨家我关注点,主要是判断出来,他们可能成为不可控的变数。”
道士六叔一摆拂尘,恢复了道貌岸然的高人形象,捋着胡须悠然道:“虽说我们做不到袁天罡、李淳风又或者是刘伯温那种,以一人之力算尽天下,甚至横推数百年命运的神乎其技,但却足以参照数千年历史的兴衰轮回。大体判断出时代发展的走向和变化的节点。这也正是我们这一派人的普遍做法,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坚定宗旨,顺势而为。”
上首中年人赞同的颔首道:“三十年前。我们判断将迎来一段千古罕见的太平年景,网络时代兴起之初,也猜测将引发寰宇归一的大趋势。中间虽然可能有诸多波折,然人道大势不可逆转,结果应当是注定的。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未来百年。便是东西方文化的最后碰撞与融合,世界将由此而彻底分成文明群体与落后群体。两者之间的差距,将超过十六世纪的欧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因为这两者之间,极可能形成永远也无法弥合的巨大鸿沟。”
“因为我们中国人是要占据上风的,故而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直到杨氏的忽然崛起。并一力推动了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才让我们惊觉异常。”
道士六叔轻轻叹道:“从目前的表现看,杨氏应当是心向中华文明正统乃确凿无疑的,并也屡屡有大力提升民族文化和凝聚力的举措。然而这些做法,看上去似乎更能顺应民意,实则可能导致与国家推行数十年的某些大政相抵触。在杨氏不肯低头妥协的硬顶之下,极可能会引发一场不可收拾的大乱子!后果会如何,我们没法猜测。”
薛晴之前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套说法。听得两眼瞪圆,径直问道:“所以你们打算以联姻的形式,让我为棋子打入杨家。然后设法对他们施加影响,争取把可能的冲突提前化解掉?”
她显然对自己被如此安排感到不满。以前也从来没有类似的先例嘛,难不能要牺牲自己么?
道士六叔赶紧摆手:“咱家里怎么舍得?再说也没有那个必要。咱们重点在把握天下变局的要点,搞清楚其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并没有插手干预的意思。再说了,杨家的人很有主见。也不可能因为你的存在就改变想法。”
薛晴疑惑的翻翻眼皮:“那我就不明白了,到底杨家做了什么。让你们如此的棘手?”
她才不信这帮老家伙会一点阴谋都没有,无缘无故的为自己做媒。别忘了。道家经典之中,无论《道德经》还是《阴符经》,核心理论之中无不充斥穷尽算计的道道儿。道家传人之所以可以在风云变幻之中纵横捭阖,凭的就是手握天地大道。
上首中年人叹道:“你应该知道一些。之前几年里,杨家人向市场推出来大量古董文物,更直接推动了古玩银行的建立。值得注意的使,其中许多原本应该是被战火或者后来的运动给毁掉了的;有些则是在外国博物馆或私人珍藏的。结果却都被他们给弄出来拍卖或者展览。这么一搞,把一大批原本打算靠古玩洗钱或者坑蒙拐骗的组织给得罪惨了!去年杨氏被打压,其中就有这一部分力量在推波助澜。”
“我们原来想着,杨氏吃了亏之后,能够认真反思,适当的缓和一下做法。可万万没想到,他们不但不收敛,更在最近大胆推出新的计划,要重修明史!”
“修史?”薛晴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明朝历史,这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吧?
道士六叔忧心忡忡的道:“修史啊!这本来是新朝对被他们换掉的旧王朝做盖棺定论的。不管修的好还是坏,一般来说都是定论。这乃是代表着正朔的传递。虽说现在的新朝换了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却是从另一个层面对历史做全体的批判。杨家要做的事情则不同,他们是要把清朝用了一百年精心修订的《明史》一股脑的推翻,重新修撰!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薛晴不以为然的撇嘴:“清朝那叫修史啊?我看是瞎编还差不多!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多认真,其实恐怕是从头到尾精心编了一套明史出来吧?反正里面描写的东西我是不怎么相信的。你们以前不也常说,满清毁坏中华文明之灾劫,千古也难兴复吗?”
“那里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啊!”
中年人摇了摇头,目光颇为悠远而凝重:“不能单纯看修史的举动,当作是正本清源,最大限度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公正评价明朝帝王将相和文化思想之类的内容。虽说杨氏一样发掘出来数以万计的珍贵资料,然比起被满清焚毁的千万计存档,无数的明代资料,毕竟杯水车薪。更应当注意的,是可能因此而挑起的汉民族独尊思想的泛滥。引发对其他民族的反攻倒算,挑起人群敌对和争斗,极大影响国家的和谐统一!”
薛晴给吓了一跳:“有那么夸张?杨家一共多大点儿力量,怎么可能做到那么大的事情嘛!”
道士六叔拿拂尘敲打手臂,连连摇头:“能不能,不是我们可以评判的。至少现在我们知道。上层是非常忌惮的,并有极大可能会在必要时候,强行下手干预杨氏的举措。这是大局,谁也不敢冒那个风险。你们年轻人整天上网,难道还没发现。某些思想已经开始泛滥了?”
薛晴嗤笑道:“得了吧,网络上喊得山响,好像真能影响国家大事一样,其实不过是网民的集体幻觉而已。现实中的决策,又哪里是他们能够主导的?上层根本是在照着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的来。”
这一点许多有心人都不难看出来。别以为网民数量超过人口半数,就当是占据了舆论的主导权。其实那么大的基数当中,真正活跃的数量才不过三千万而已。真正组成社会决策力量的,无论是数千万党员官僚。还是绝大多数的亿万富翁、大资本家、大企业家,乃至公司小老板之类的,基本都没那闲工夫整天泡网上浪费时间。
并且这些人也和大多数的家庭支柱一样。心志坚定想法清楚,才不会被网络舆论轻易左右,更不会跟着人云亦云。
这就跟许多人担忧中学生看玄幻文,会被教坏成自私自利、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性子一样。真当人家孩子都傻啊?根本就是现实父母与学校为主的大环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尽到应有的责任而已。
中年人表情肃然的望向薛晴:“假如杨氏要把网络上的那股风潮。给推动到现实之中呢?你以为其影响力,会比全社会范围内的抵制日货风潮。差多少,还是更强?”
“最要命的是。他修完了明史,极可能还会修清史。到时候免不了要骂惨了许多人的祖宗,更会引起一场空前的民族矛盾冲突。那些遗老遗少们,霸占文化话语权的大小圈子的头头脑脑们,哪一个会甘心失败啊!一旦冲突起来,很容易就升级到民族问题。”
一说到民族问题,薛晴终于不能淡定了。
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太沉重,大到都不能随便在公共场合讨论的程度。
网络上怎么吵吵“三等少民四等汉”都无关大局,但真要是在现实中以实际行动搞出明显差别,哪怕仅仅是站在相对公平立场上去宣扬汉民族,这也必将会触动某些敏感的神经。到时候,一场泼天风雨不可避免!
而杨家,偏偏又是那种宁折不弯的性子,他们硬扛着不低头,又不能釜底抽薪的把他们整垮了………之前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