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1879-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长沙等城市,服务的对象也多是外国人和少数经济富裕的中国人而已。事实上,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大客户并不在中国,而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而且每年的出口额都在疯狂的增加之中。
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些医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约翰持之以恒的留学生资助政策,导致了亨特拉尔系的医师数量多达上千人,而且由于压倒性的能力和素质,他们几乎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这一点从日渐增多的学术论文上就能看出来了。相对于那些留日的医师们来说,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和德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几乎是压倒性的。
实力上的强大,带来的是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系和美国系的医师们,几乎都是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的铁杆支持者,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全中国的医师们都没有了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中华医学会的推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伍连德和颜福庆的努力下,中华医学会在1914年初成立了。在两位医学巨头的号召下,各大城市的医师们纷纷加入了这个号召力巨大的组织。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加入中华医学会的医师数量就超过了五千人,而拥有了亨特拉尔制药二十年的股份分红权利,医学会自然也是拼命的为其进行着宣传……
除了投资制药公司和医学会,亨特拉尔财团还投资上百家现代医院。
或许用医院这个词并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些所谓的医院大多也只不过是一栋小楼,三五个医师而已,稍大一些也就是七八个人罢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小诊所似得医院存在,让现代医学开始慢慢在省会一级的城市开始推广开来。而且因为有着成熟的技术和模式,相对于当年举步维艰的颜福庆和胡美来说,他们的行医之路可就顺利多了。
在上百家“小诊所”铺开了路之后,南宁、南昌和合肥等地开始筹建可以容纳数十名医师的中等规模医院,而在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一座规模仅次于湘雅医院的大型医院正在拔地而起!
五家顶级医学院和十所中型医学院的计划,正式开始了!
上千万美元的起步资金,被投入到这些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设之中,而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相应的资金和地皮,进行全力支持。毕竟和湘雅签订的协议一样,亨特拉尔财团的所有投入将会在二十年后交付地方政府,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除了亨特拉尔财团,没有人有这个实力和财力了。
要知道,除了建筑等初期投入之外,一所顶级医学院如湘雅和协和,光是器械设备的投入就是上百万美元,一般的医学院也要二三十万,至于说师资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小,而且还要一年年的持续下去!没有亨特拉尔财团的支持,光靠政府或者本地士绅的话,就算他们能够筹集到这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又上哪儿去找数量足够的教师?
以湘雅医学院为领头羊,亨特拉尔医学教育体系正式在中国生根发芽了。
从年,整整五年的时间,亨特拉尔财团用超过一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在中国长沙、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建成了五所顶级医学院,每年招收不到三百名八年制学生;而在南昌、南宁等地建成了十所小型的医学院,每年招收超过五百名三年制学生。而到这些学校转交给中国政府的时候,十五所学校的招生对象早已不仅仅是临床,包括了公共卫生、药学和护理等各个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突破了六千人……
第三章 1916年年底()
♂
1915年和1916年,欧洲战争从未有一天停止过。
数百万人在战争中死去,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当时间来到1915年年底,当德国人察觉到英法集合起超过一百万大军,准备借着刚刚接收了亨特拉尔财团上千飞机和坦克的大好时机,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的时候,他们秘密在前线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上千挺重机枪的交叉火力,让英军一天损失三万四千人!
这个数字,比起历史上多了一万多人,而正是因为这次疯狂的战役中,英法损失超过八十万人,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勃朗宁重机枪的巨大威力。于是在惨案发生的第二周,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赢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两万挺重机枪和超过一亿发机枪子弹。于是在接到订单的第三天,一艘船队便从纽约出发前往欧洲……
对这笔订单,他们可是等待已久了。
因为亨特拉尔财团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因此在一直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没有人知道在整个一战之中亨特拉尔财团到底从欧洲赚到了多少金钱。后世有一个所谓的专家在研究了十几年之后,提出了一个让人惊骇的数字——超过四十亿美元!
这个数字到底是对是错,没有人知道。
有的人说这个数字太大了,一个财团根本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有些人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以亨特拉尔财团当时的规模和先机,光是卖武器和各种物资就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儿钱,更何况亨特拉尔银行可是给英法放贷的最大债主……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约翰?亨特拉尔在那几年花了多少钱!
美国那边倒是不用多说,毕竟亨特拉尔财团在战前就已经膨胀到了极致,后面除了在科研上的大规模投入之外,生产规模上倒是没有增加太多。这一点倒是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因为给其他财团和企业留出了一定的盈利空间,不然真是被亨特拉尔财团一口吞下的话,恐怕不光是其他财团会联合起来,就连美国政府也容不下他们了。
但是在远东,在中国,约翰?亨特拉尔的投入可是看得见的!
工业上的巨大投入是值得的,它们不但让中国取代成为一战中的第二受益国,也给亨特拉尔财团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在北洋政府身上也投入了超过一亿美元,帮助他们稳定统治,扩大增强军队,同时蚕食其他的地方势力,但是这些都是贷款,买的还是亨特拉尔财团自己生产的武器,也让亨特拉尔财团在未来数十年在中国一帆风顺……
但是在教育上的投资,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短短五年的时间里,约翰?亨特拉尔就在中国大陆建起了超过一千所中小学,十余所师范学校,三所世界级水准的大学,六十余所技工学校,另外还包括十五所医学院!
光是这些学校,就耗费了数亿美元的资金!
要知道,光是那三所大学和五所顶级医学院的水准就不是这个时代中国能够建立起来了。从校舍到教学楼,从实验仪器到师资,几乎都是世界级的水平。为了筹建这些学校,约翰?亨特拉尔不但在北美,同时还在战火纷飞的欧洲大规模的招募优秀教师,用高昂的薪水引诱他们到中国任教!
这八所大学,五年的投入肯定超过了两亿美元!
更别说在中国建设的大量师范学校、技工学校和中小学,数量肯定比八所大学更加庞大,这些学校加起来几乎就撑起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半壁江山——那可是一个拥有数亿人口大国的教育!
无论如何解释,都有很多人无法理解。
所以后来有很多人认为,约翰?亨特拉尔把自己在一战中赚到了一半投给了中国。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人不支持,但是也证明了这个数字的庞大,甚至大到了后来很多美国人对此强烈抨击的地步……
无论如何,1916年就这样过去了。
当时间的脚步来到1916年年底的时候,欧洲的战争到了最惨烈的时候。
双方都有了最先进的飞机和大炮,而同为老牌工业帝国的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建造这些先进的武器,因此这一次的一战伤亡比另一个世界更加的惨重——亨特拉尔派出的医疗队活跃在各国后方的医院里,不停救治着的伤员们就说明了一切。
无论哪个国家,都已经开始疲惫了。
虽然在亨特拉尔财团乃至美国明里暗里的输血之下,始终占据着陆地上的主动权,但是随着海战的失利和时间的流逝,整体实力上的劣势还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他们。尤其是英法有源源不断的殖民地援军,德国人的人力资源劣势不可避免的凸显了,只不过军队素质和工业水平占据一定的优势而已。
当然,并不是说德国人就不行了。
经过了两年多的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疲态尽显,无论英国人还是俄国人,还是德国人和奥匈帝国,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虽然得到了亨特拉尔财团的武器,但是德国人却似乎总能抢先一步,因此英法在海上虽然始终占据优势,但是在陆地上却难以占到便宜,而且因为飞机、坦克和重机枪的巨大作用,英法的损失比同期惨重了许多,阵亡人数多了六十万人……
当然最惨的国家,毫无疑问还是俄国。
重生以后,约翰影响了这个世界的很多方面,虽然还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大势,但是因为对德国的大力支持,却让俄国人更加的悲惨。从参战到现在,俄国已经损失了数百万的军队,而在得到了英国人转交的飞机和坦克制造技术之后,沙皇又不顾国内悲惨的经济情况,强行大规模制造这些重型武器,更加加剧了这种情况。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死去。
上千万的军队在前线对峙,交战,更多的贫民在后方努力生产着战争所需要的一切,人们生活困苦不堪——不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这场战争中,欧洲可以说输惨了。
真正的好处都被美国这样狂卖物资的国家,以及趁机摆脱各国掣肘,开始拼命发展自己的中国给占了。就连原本占了大便宜的日本,也因为亨特拉尔财团的出现失去了这次机会,至少得到的远比历史上要少的少。
远在北美的约翰,精准的掌握着这一切。
因此当1916年年底来到的时候,约翰看着来自于俄国、德国的情报,了解了美国国内的情况之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了整整一天,然后亲自向远东发出了一封电报……
第四章 出兵()
♂
1917年1月1日,新年。
北京城中节日气氛不浓,毕竟中国人过公历新年不过才几年的时间,普通老百姓们还不认这个节日,不过中国政府却肯定要在这一天放假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除了必要的留守外,大多数都放假休息去了。
大街小巷,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虽然北洋政府……不,中央政府还没有实质上统一全国,但是这两年在军队实力暴增,政府得到了足够的贷款和卖矿收入之后,日子已经好过很多了。尤其是袁大头现在放弃了称帝的幻想,把精力都放在了梳理各方面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权威也与日俱增,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全国范围来看,也是一片欣欣向荣。
欧美列强都在操心着自家的战事,中国就没有了外来势力的干涉,而且现在有了亨特拉尔财团的支持后中央政府的实力也足够强大,可以压下各方面的动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欧洲战事越激烈,中国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尤其是如今亨特拉尔财团代理和很多工厂与欧洲的贸易,从来也没吃过亏,让很多人都笑开了花。
光是去年一年,中央政府的税收就翻了一番!
在约翰派来的众多顶尖医师的调理下,袁大头成功的熬过了1916年,而且中央政府权威日增,税收越来越多,国内各方面梳理的也顺利,让这位大总统心情格外舒畅,连带着身体也就越来越不错了。
只不过……
当新年的头一天晚上,那个神秘的人物又一次秘密进入他的宅邸,与他进行了一次时间长达四小时的会面之后,第二天袁大头却一脸的凝重,眼中充满血丝的疲惫之后,充满了一种面对未知的不安与焦虑……
新年假期过后,袁大头第一时间召开了高层会议。
除了参会的人之外没有人知道大家到底说了什么,但是哪怕距离会议室几十米外的卫兵们,都听到了房间中那高亢的争吵声。连续一周,这些站在中国最顶尖的大人物们都在争吵,从最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急躁,再到最后的平静与缓和,最终结束了这一次漫长的商议……
1917年1月19日,京城。
坐在自己的林肯汽车中,朱尔典满脸的疑惑和不解,同时眼中隐隐透露着一丝不安的味道。作为英国驻华公使,中国通朱尔典当然不会不知道不久前政府高层的这次秘密会议,毕竟为此他付出了相当不菲的代价,所以今天接到袁大总统的照会时,朱尔典心中也是极为忐忑不安……
一想到掏出的那笔钱,朱尔典就有些心疼。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随着欧洲战事的爆发和深陷,同时加上亨特拉尔财团无耻的介入,英国人在中国的影响力如潮水般退去,已经远不能和开战前相提并论了。这一点对于朱尔典来说,可以说是切肤之痛,偏偏在得不到国内政府的有效支持,同时又被看穿了虚弱的时候,朱尔典哪怕手腕再强也是无可奈何。
“该死的中国人,和美国佬一样可恶!”
想来想去想的郁闷,朱尔典只能是发泄式的骂了一句。
汽车缓缓驶入了总统府之后,朱尔典在侍从的带领下来到了袁大头的书房,见到了这位他相熟已久的大总统先生。说起来和袁大头打交道已经有很多年,但是朱尔典发现自己现在有些越来越看不懂对方了,比如说袁大头对待手中权力的看法以及对待南方革命党的态度等等,不过朱尔典非常明白一点,那就是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恐怕都是由那些可恶的美国佬带来的……
“公使先生!”
就在朱尔典脑海中数个念头纷纷呈现的时候,袁大头和他握手见礼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刚刚从一些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听说欧洲的情况不是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