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119部分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11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典者,法也!

    弃儒从法,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更何况独尊儒术乃武帝钦言,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大汉王朝的国策,轻易不得更改。

    疑窦丛生的眸子,望向荀攸等待一个解释。荀攸感受到刘宏眸子里的疑惑,神色一正,道。

    “陛下,今之大汉非武帝之时可比。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策,以靖平天下。”

    “天下乱象已显,已到了重疾难医之地步。唯今之计,唯有不讳疾忌医,直面问题,大刀阔斧的展开整治。”

    “借助此次太平道大乱,破而后立,以照光武之路,方可中兴大汉江山!”

    “嗯。”

    捋顺条理,刘宏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荀攸的办法是大汉再兴的唯一可能。

    只是让其迟疑的是,破而后立代价太大。破而后立,对于一国之君的手腕,决断力要求极高。

    更重要的是命令贯彻,需要一群人的鼎力支持。这就好比商鞅变法一样,只有上位者态度坚定,且手掌大军,以作支撑,才有可能成功。

    心里念头迭起,刘宏眸子里闪过一丝忧虑,盯着荀攸,道。

    “卿之策,甚佳。”

    “若朕鼎力支持,以卿为主,完成破而后立之事。汝有几成把握乎?”

    “唰。”

    四目相对,均有凛冽光华闪烁。荀攸神情一整,心里生出一抹激动。其朝着刘宏拱手,道。

    “六成。”

    六成。

    这是荀攸心中最高的把握,亦是最稳妥的计较。如今的大汉王朝风雨飘摇,灾难不断,再加上太平道这样子一闹腾。

    可谓是民心尽失,而且因为党锢之祸,导致天下士林离心离德。朝廷之上十常侍结党弄权,地方之上土地兼并严重,世家控制。

    朝廷兵马不足,多年不曾征战,军备松弛。可以说,这一时期,大汉王朝烂到了骨子里。

    此刻纵是有刘宏鼎力支持,然而朝廷上下内外,反对者云集。破而后立,势必会将已有的各大势力重新洗牌。

    牵扯到利益,各大世家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在加上民心,军心,士林之心,都不再。就算想要破而后立,也是困难重重。

    “六成。”

    这两个字,让刘宏心头一震。这个几率太低了,低到令人惊心胆颤。

    刘宏眸子里精光闪烁,其心里复杂无比。拿一国之社稷,博一个六成几率。

    这个赌,太大了。

    大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宏迟疑不决。没有帝王愿意作亡国之君,而立志向汉武光武帝学习的刘宏,自然更不愿意。

    然而目前唯一拯救大汉王朝的方法,却与亡国之君,只有一步之遥。

    眸子里精芒掠过,最后变得坚决。刘宏抬起头盯着荀攸,道“六成太低。”

    这个险,刘宏冒不起。

    沉默了片刻,刘宏,道“若朕有雄兵三十万,卿有几何把握?”

    荀攸眸子里射出一抹锋锐,其身子都站的更加挺直。思考了一会儿,抬起头盯着刘宏,道。

    “若陛下赐臣赤霄剑,与临机专断之权。臣有七成把握破而后立,扫平环宇,靖平九州。”

    “嘶。”

    荀攸之言,令刘宏大吃一惊,其眸子里的迟疑更甚。临机专断之权也就罢了,这一点刘宏还能接受。

    然而赤霄剑,这一点更让刘宏迟疑不决。赤霄剑,来头太大,一旦赐予荀攸。到时候,对于刘宏都是一种钳制。

    要知道赤霄剑,乃高祖刘邦的配剑。其自刘邦于硭荡山斩白蛇起义以来,赤霄剑之威名天下无双。

    几百年里,赤霄剑一出,就相当于高祖皇帝莅临。其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刘氏子孙,谁持之,便是正统。

    政治敏锐无比的刘宏,自是清楚赤霄剑代表的含义。一旦赤霄剑丢失,这将是一场灾难,比之太平道暴乱更加危险。

    心里念头电闪,其面上不显。刘宏眸子一闪,道“除此之外,可有何策辅之?”

    为了加大几率,刘宏有些不择手段了。破而后立,这是一场惊世豪赌,胜了,刘宏之名,天下传唱。在未来其必将比肩光武,成为一代大帝。

    然而,一旦失败,亡国之君,昏聩之帝,必将是刘宏永远摆脱不了的标签。

    闻言荀攸神色一震,躬身,道“当立太子,以三公教之,九卿训之。”

    这一句话,荀攸原本不愿意言之。只是为了破而后立之策,其只能冒死直言。

    看着脸色惨白,一副酒色之像的刘宏。荀攸极其担忧,一旦刘宏突生意外,其后继位之君,若不能认同他的策略。从而导致破而后立之策失败,届时他将是千古罪人。

    荀攸不想步商鞅后尘,更加不相信刘宏一死,其后继者能够顶住压力,继续这个惊天赌局。

    就算刘宏有秦孝公之资,锐意进取。但是荀攸耳闻过大汉的两位皇子,其不能保证他们有能力像秦惠文王一样。

    杀商鞅而平众怒,以偷梁换柱之法,将商鞅之法,彻底的贯彻下去。

    早立太子,可以正其名。趁早以培养,对于破而后立之法,循循善诱,让其成为破而后立之策的坚实拥护者。

    只有这样,荀攸才能摆脱商鞅之难,同时也能完成这一场惊天豪赌。完成对大汉王朝的中兴。

    “立太子?”

    刘宏眸子一缩,一抹不易察觉的精光,瞬间闪过。立太子是一件大事,这不仅关乎国家传承,更是背后诸多势力的交锋与妥协。

    荀攸之要求,每一个都必不可少。甚至于一环扣着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临机专断之权,赤霄剑,立太子,这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刘宏眸子连闪,心中的压力越发沉重。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章宫中() 
“嘶。”

    荀攸之要求,堪称苛刻。刘宏眸子里掠过一抹迟疑,定眼一看,道。

    “汝着手准备,朕自思虑几日,再做决断。”

    “诺。”

    荀攸躬身而退,转身朝着殿外走去。这一刻,荀攸心里复杂无比,内心深处正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破而后立,乃非常之策,甚至于可以称之为极端。荀攸心里清楚,一旦其启动破而后立。其所受到的阻力,大到天。

    不光是整个华夏九州,世家大族的竭力抵抗。甚至于其荀氏也会爆发出激烈的反抗。

    对于荀攸这种世家公子而言,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家国。

    在这一时刻,主流思想是有家才有国。不论是何人,在家与国之间,往往偏向于家。

    这代表了一种利益,更是一种主流。其早已经深入骨髓,难以磨灭了。

    一面是家族利益,一面是刘宏的赏识,这种选择极其艰难。两者不可兼得,其只能选择其一。

    “陛下,这是一个难题矣!”

    “呼。”

    踏出未央宫,荀攸吐出一口气,神情微微放松。未央宫内,面对大汉王朝的至尊刘宏,其自是有些拘束。

    呢喃一句,荀攸猛的抬头,整个人朝着前方踏去。其腰背挺直,浑身上下自有一抹自信散发。

    那是一种抉择,更是一种锋锐。

    一步一趋,其步伐坚定,一股凌厉的气势席卷。这一刻,荀攸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言决万人生死的大将。

    煌煌之威,威压天下。

    此时此刻的荀攸锋芒毕露,就有一把藏剑匣数十载的重剑,在今日开锋。凛冽的剑气冲霄而上,激荡九天风云。

    心里虽有一丝忧愁,但是荀攸更多的是激动。那是一身所学,有机会施展的激动。穷经皓首数十载,为的就是今日。

    大汉王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是距离彻底颠覆,还有很遥远的距离。更何况,荀攸一身才华甲于天下,自有其傲气。

    他自信可以扶持如夕阳西下的大汉王朝,再一次中兴。王佐之才,佐的就是帝王。

    “慈明公,攸不孝也!”

    望着颍川的方向,荀攸心里掠过一抹亏欠。其自幼父母双亡,一直得慈明公照顾,一身所学皆其所授。

    愧疚之色,一闪而逝。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抹锋锐,就像天剑一般,欲要刺穿层层迷雾,为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带来一丝光明。

    听闻脚步声远去,刘宏眸子里射出惊人的光芒。一步一顿,朝着龙椅走去。其步伐坚定,矢志不移。

    “荀攸,不要令朕失望!”

    天下纷乱,刘宏有些病急乱投医。面对一介小黄门荀攸,其就敢托付大事。

    漆黑的夜空,有星辉闪烁。点点星光交错辉映,让整个未央宫光怪陆离。摇曳的烛火,鼎炉里的龙涎香正在燃烧,散发出缕缕幽香。

    平静的夜空,如同蛰伏的毒蛇一样。正在磨砺着獠牙,时刻准备着惊天一击。就像这一刻的大汉王朝,暗里的怒潮,正在浩荡而起。

    整个大殿,静如鬼域一样。刘宏双眸里一抹精光掠过,朝外大喝,道。

    “陛下。”

    张让从殿外走进,朝着刘宏微微一拱手,其神色恭敬。

    刘宏眸子一闪,望着建章宫的方向,道“摆驾建章宫。”

    “诺。”

    张让闻言转头喝,道“陛下有令。摆驾建章宫。”

    “哗啦。”

    未央宫外的护卫,一队队朝着建章宫进发。整个皇宫灯火通明,被脚步声打乱。建章宫内,一阵慌乱。

    “奴婢,见过陛下。”

    “扑通。”

    山呼声不断,跪倒在地连续,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一时间,建章宫乱了起来,宫娥、侍卫跪倒一地。

    “嗯。”

    轻轻一点头,刘宏迈步径直走了进去。建章宫,这是大汉王朝最为巅峰的见证,这种荣耀千古无二。

    这是大汉王朝的辉煌,亦是他今生的希望。关于太子人选,其根本未加思索。不论是立嫡立长,还是立以贤。

    第一顺位继承人,都是刘辩。

    这是他的长子,是大汉辉煌延续的传承者。是刘宏寄予希望的皇子。

    大汉太子,非辩莫属!

    “儿臣,拜见父皇。”

    就在刘宏快要踏足内府之时,刘辩匆忙跪倒在地。其身体伏拜于地,神色惶恐与恭敬,一同存在。

    “唰。”

    冷冽的目光,直射刘辩。刘宏神色中有一丝不满,对于刘辩迟迟而来,心里很有意见。

    半响之后,刘宏右手一扶,道“辩儿,平身吧!”

    “诺。”

    刘辩轻抚衣袍,站起身来,朝着刘宏,道“父皇,请往里面一叙。”

    “嗯。”

    刘宏在前,刘辩于后。两个人先后而行,半途中刘宏眸子一凝,道。

    “阿父。”

    张让急行几步,朝着刘宏,道“臣在。”

    刘宏眸子里掠过一抹精光,顿了片刻,道“汝守于宫外,朕与辩儿有要事相商。”

    “诺。”

    张让手一挥,命令侍卫将建章宫封锁。此刻,建章宫中,只剩下刘辩父子二人。其相互盯着看了半响,刘宏,道。

    “辩儿,汝之学问若何?”

    刘辩闻言眸子一闪,恭敬的道“启禀父皇,已通论语,正在习兵书。”

    “嗯。”

    瞥了一眼书案上的竹简,刘宏眸子一闪,道。

    “汝以为朕之江山若何?”

    这一句话,再一次从刘宏嘴里说出。其眸子里神光熠熠,紧紧的盯着刘辩,想要看看刘辩见识。

    “呼。”

    吐出一口气,刘辩神色变得复杂。对于刘宏之言,让其有些措手不及。顿了片刻,各种念头掠过。刘辩整理了一下思绪,转头,道。

    “大汉王朝风雨飘摇,太平道众乱起,一时间八州震荡。”

    低语一句,刘宏眸子一沉。对于刘辩的话,其十分不满意。这句话出自文武百官之口,那怕是朝堂三公,刘宏都不会意外。

    但是作为大汉王朝的下一任继承者,如此见识跟本不足以托付大事,望着刘辩,刘宏心里掠过一抹担忧。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议立太子() 
“哎。”

    这几天,刘宏估计将自己一辈子的哀伤都叹息尽了。大汉王朝势至如今,其要负最大的责任。

    观察了建章宫半响之后,刘宏眸子一凝,道“汝自己幼生长于道士人家,可知庄周否?”

    “禀父皇,儿臣于史子眇家里,始学道家经典,自是熟读庄子一书。”

    “嗯。”

    点了点头,刘宏,道“汝知内圣外王乎?”

    刘辩眸子精彩,紧紧盯着刘宏。半响之后,一抹激动从中闪过,其躬身,道。

    “庄子天下里曰“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声音自信,有些轻微的颤抖,内圣外王即是帝王之道。此刻刘宏相询于此,其透露出的信息自是不言而喻。

    天子之位,九五至尊。

    这是大众的梦想,亦是诸位皇子仰望的所在。更何况刘辩身为刘宏嫡子,对于那个位置,心里的渴求不至一星半点。

    这是每一个男儿心中的梦想,刘辩距离如此之近,更是只有咫尺之远。登上九五至尊位,便可威加宇内。于九州之内,尊威无上。

    刘辩心里的激动,根本就无法掩饰,甚至于其也不想掩饰。

    闻言刘宏脸上掠过一抹欣慰,顿了一下,道“内圣外王便是王霸之道。即,对国之百姓仁爱,以学习三皇五帝,以致于四海升平。”

    “而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对其内仁爱,更要对外霸道。面对任何势力,都要敢于直面而上,虽国灭身死族亡,亦要不堕其威。”

    “儿臣谨尊教诲!”

    “嗯。”

    随意的点了点头,刘宏随手拾起一份竹简,翻看了一会儿,对刘辩,道。

    “历代帝王日常记载,乃不可多得经验之谈,乃先辈一生之精华凝聚。”

    刘宏眸子一闪,其中掠过一抹精芒,道“宣帝曾多用刑吏,当时为太子的元帝向他建议多用儒士时。”

    “他的回答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