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大豪杰 >

第186部分

大豪杰-第186部分

小说: 大豪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有人觉得,陇西不过是凉州区区一郡而已,董卓会有胆量造反?

    但事实上,陇西的意义却绝非区区一郡这么简单。

    首先,它的北方是金城郡,再往北就是武威郡。而众所周知,金城郡与武威郡堪称是当今汉朝最难以掌控的地盘,由北宫伯玉引发,后来因韩遂而闹大的凉州叛乱,便是起源于这两个郡。而朝廷之所以重用董卓,也正是希望董卓掌控下的陇西可以对金城、武威两郡起到遏制作用。反过来说,倘若连董卓都造反了,那么当董卓的陇西与北宫伯玉、韩遂的金城郡、武威郡战列统一战线时,朝廷或将面对整个凉州都面临失控的最恶劣处境。

    其次,与金城、武威两郡的战略意义相似。陇西亦属于大汉国的边境郡,在这里常年会发生与境外羌族的战争。而董卓能令陇西境外的羌族臣服,那就意味着,若董卓也高举反旗,境外的羌族必然会一拥而入,到时候,大汉朝廷所面对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董卓陇西境内的一郡兵力,还得算上境外那许许多多羌族部落的兵马。

    再次,那就是董卓的个人实力足够强。并不是随随便便就会被杀掉的。这就使得朝廷不敢轻易犯险,除非十成把握,否则,就算是朝廷也不敢贸贸然地铲除董卓。

    基于这几点。朝廷对董卓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随和的,当然随和并不意味着放纵,要知道屯兵于长安附近的北军,那既是用来防范金城、武威两郡的。同样也是用来震慑陇西的。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北军步兵营校尉刘绛对董卓的看法才会那般恶劣,因为他很清楚董卓是一个什么的人物。

    前些日子。逐渐暴露不臣之心的北宫伯玉果然露出了反叛痕迹,鉴于对董卓的不放心,朝廷以大将军何进的名义,调董卓为河东太守。当时的朝廷已经想过此举或许会逼反董卓,将他逼到北宫伯玉、韩遂二人的叛逆队伍当中去,但是朝廷依旧对董卓下达了调任河东的命令,因为朝廷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似张温、杨赐、皇甫嵩、卢植等对朝臣忠心耿耿的忠臣,那是绝对无法容忍西凉的情况逐渐败坏的。

    但有些出乎意料的人,董卓很爽快地同意了调任河东,甚至于还上表朝廷愿意随军共同征剿西凉的北宫伯玉与韩遂,这种峰回路转的局面,让不惜背水一战的朝廷惊喜交加。

    【或许董卓还没坏到极致,他对大汉还是颇为忠诚的?】

    董卓极其爽快前往河东赴任的举措也让朝中百官有些拿不定主意。恰在这时,黄巾之乱爆发,于是乎朝廷出兵征剿西凉北宫伯玉与韩遂二人的计划也就泡汤了。经过商讨,朝中百官决定暂时叫董卓担任河东太守,继续监视,同时遣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征剿黄巾,待黄巾之乱平息后,再视粮草消耗情况,决定是否在短时间内再一次出兵,征讨凉州的北宫伯玉与韩遂二人。

    朝中百官万万也想不到,董卓之所以爽快地赴任河东太守一职,那并非是因为他对朝廷的忠心,而是因为他身边有李儒这位审时度势的谋士。

    记得董卓最初是相当恼怒的,毕竟他好不容易将陇西打造成只属于他的私人地盘,却不想朝廷一纸任命他将调任他处,可想而知董卓心中的不满。

    但这时,李儒却说服了董卓,因为李儒认为,凭那时董卓的军力,那是不足以抗拒朝廷的兵马的,至于跟金城、武威两郡的叛逆合作,那更是下下之策,一旦踏足其中就再难回头,只能沦为叛逆。因此,李儒建议董卓不妨同意调任,看看当今天下的形式再说。毕竟这样一来,朝廷也不能无端端就陷害他,凡事都要讲究名正言顺不是么。

    很幸运地,黄巾之乱恰巧爆发,这使得董卓非但没有失去对陇西的掌控,反而还捞到了一个河东太守的职位。虽然说河东并不一个可以轻松安置私人关系的地方,但白给的不要白不要不是?

    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卢植出任北军主帅一职,面对冀州黄巾竟然一度无法攻克,因此,朝廷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心思,勒令河东太守董卓取代卢植出任北军主帅,负责剿贼一事。毕竟在朝廷看来,长年呆在陇西的董卓,不可能与黄巾乱党有什么瓜葛。因此也就不必担心董卓会有什么异心。

    然而天底下的事就是那么许多的出人意料,谁能想到,长年呆在陇西的董卓,恰恰就在雒阳结识了一个名叫张煌的小家伙,并且,这个小家伙在半年后恰恰就成为了冀州黄巾的主帅呢?

    【这对彼此而言,都是绝佳的机会!】

    平心而论,李儒并非是因为他们跟张煌的交情,这才同意了后者的提议。

    作为董卓的发小,他自然什么事都会第一时间为董卓考虑。但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暗中联合张煌,将北军铲除。原因就是北军这些年来对陇西的威慑力太过于明显,若是能除掉这支军队,哪怕只是将其打残,日后董卓面对朝廷,也会更具谈判的筹码。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李儒在次日便展开了他的谋划,将北军五营校尉叫来了帅所,商讨对广宗展开全面进攻之事。

    “攻城?”

    当从李儒口中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不得不说五营校尉们心中有些哑然。一来是此举与前任主帅卢植的战略方针相左,二来,他们实在有些纳闷董卓为何会对此事如此上心,他们原以为董卓到了北军之后。除了耀武扬威戏耍他们之外,根本不会去想如何剿贼的事,毕竟此人的野心朝中皆知,哪怕剿灭了冀州黄巾。朝廷也不会给予太丰厚的赏赐。这一点,他们知道,董卓与李儒应该也清楚。

    就在五营校尉诧异地盯着董卓时。却见董卓哼了一声,不悦斥道,“卢子干延误战机、消极作战,这才被天子所问罪,难道诸位要董某赴卢子干的后尘?”

    五营校尉这才恍然大悟。虽然他们很是不忿董卓说卢植延误战机、消极应战,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董卓说的并没有错。

    “都给老子听仔细咯!”董卓怒视了在场诸校尉一眼,冷冷说道,“董某今日取代卢子干,或许他日也会因此被人所取代。不过在那之前,谁要是敢拖累老子,老子卸任之前必定宰了他!……都听到了么?!”

    “……诺!”五营校尉低着头颇为屈辱地应道。虽然他们对董卓的口吻很是不满,但是既然董卓决定攻打广宗,他们倒也不会因此提出异议。毕竟前任主帅卢植那稳健的策略,说实话也让这些北军将士们心中憋屈,只是碍于卢植的面子,有苦难言而已。

    “攻打广宗,不知董帅有何良策么?”射声校尉马日磾拱手提问道。

    虽然马日磾对董卓也有诸多的厌恶,但是在董卓说出联手征讨广宗黄巾之后,他还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至于因为私人的感情而坏了公事。

    可没想到的是,董卓听了这话却是鼻子一哼,讥笑说道,“怎么,堂堂北军也有犯难的时候么?竟连区区一介草寇也对付不了?”

    在座五营校尉一听这话,心中顿生怒火,他们很想告诉董卓,对面的冀州黄巾绝非一介草寇,可眼瞅着董卓那轻蔑轻笑的模样,五营校尉们只感觉心中屈辱。

    “区区草寇,何足挂齿?!”步兵营校尉刘绛被激怒,愤愤说道。

    “那就行了!”冷哼一声,董卓沉声说道,“三日之内,给我攻破广宗!……若是攻不下,叫老子因此被天子斥责,在此之前老子也决然饶不了你们!”

    “……”五营校尉默然不语,虽然他们极其不满董卓的语气,但是董卓那种势必攻克广宗的信念,他们却明显感受到了。

    这就足够了!

    一番危言耸听的威胁过后,董卓便叫北军将士于饱食歇息完毕后,全军出动,前往攻打广宗县城。

    于当初北军攻打平乡县时相似,两万余北军再次在广宗城下排好阵列。

    按理来说,攻打城池最好的方法无非就是围三厥一,同时攻打三面城墙而故意放出一面,但遗憾的是,两万余北军中仅仅只有步兵营四千余兵力是步兵,实在不足以同时攻打三面城墙,毕竟此时广宗城内,那可是有着十五万大军的。要是步兵校尉刘绛胆敢分兵,就算是北军步兵营,同样也会被黄巾军给活吞了。

    “进攻!”

    没有所谓的战前威慑,董卓二话不说便下令攻城。对此心下感觉意外的五营校尉,那是决然想不到,该说的话,董卓与李儒早已都对张煌说完了。

    “呜呜——!呜呜——!呜呜——!”

    三声号角响起,北军步兵营的步兵们扛着攀登城墙的梯子,率先对广宗城展开了攻击。而同时,射声校尉马日磾亦指挥着麾下的射声士,以及近三十架井阑车,逐步将广宗城推进。

    莫以为卢植围困广宗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做,要知道在那段期间,北军上下已做好了攻打广宗城的所有准备,无论是冲车还是井阑车,基本上都准备完毕。

    也正是因为如此,射声校尉马日磾暗暗叹了口气:“可惜卢中郎为人做嫁……”

    可不是嘛,明明卢植已做好全部准备,只等着广宗城内粮食耗尽便下令攻城,却没想到小黄门左丰在天子刘宏面前的诬陷,使得卢植白白将自己许久的劳苦都无偿地留给了董卓。马日磾相信若是这回当真攻克广宗,天子也只会记得董卓的功劳,绝不会去想这一切皆是因为卢植事先做好了预备。

    北军气势汹汹来攻的消息,早已由广宗城上黄巾士卒的口传递给了张煌与郭泰等人。

    '大叔还真是守信啊……'

    眼瞅着两万军北军士卒果真弃之前难缠的围困战术,选择了强行攻城,张煌心中暗暗偷笑。

    要知道,广宗县的城墙那也是由不周石所砌成的,就连张煌站在城墙那也是实力大打折扣,更何况是那些北军士卒。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攻防战,北军士卒除了掌握着斩铁的高超技艺外,其余跟黄巾士卒没有什么区别,根本无法施展出刚体。而施展不出刚体的北军士卒,就算再厉害,敌得过十五万黄巾士卒的人海战术?

    '唯一值得顾虑的只有……'

    张煌的目光放在了城下继步兵营之后徐徐向前的射声营身上,那些奇准的神弓手,或许才会是这场攻城战中黄巾一方最难缠的对手。

    不过,对此李儒早就传授了一招妙计。

    “盾手!”

    在得到张煌的眼神示意后,郭泰下达了将令。

    一时间,无数举着巨大木板的黄巾士卒从城内涌上城头,将一块又一块大木板架在墙垛位置,或平举在上方,以防射声营神弓手的抛射。

    虽然说“矢岩”甚至可以射穿刚体,但归根到底,“矢岩”只是平射的技艺而已,抛射的威力并没有那么强。更别说张煌为了谨慎对待,特地吩咐郭泰命人将那些木板加厚,加厚至足足一寸左右。这就使得虽然那些木板极为沉重,但是一旦架起来,便可以完全杜绝对面射声营神弓手的抛射。

    至于射声营的井阑车嘛,张煌暂时就顾及不到了,毕竟对方是北军,在跟董卓商议定这场攻城战之前,他便已经做好了这场战斗将会是一场惨胜的准备。

    当然,这并不表示张煌打算无视对面的井阑车,任由上面的射声士待会用他们奇准的箭术,从墙垛那唯一的暴露点陆续射杀黄巾军的士卒。

    “这太阳,好烈啊……”

    瞅了一眼天空中不知何时已经高悬天空,并且逐步释放热量的艳阳,杨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并没有注意到,张煌微微瞥了他一眼,脸上露出几许好笑。

    “对方,比咱们更热……”

    郭泰意味深长地说道。(。。)

第一百八十一章 明日不复有() 
“叮——”这是兵器击打的声音。

    “噗——”这是长枪刺穿木盾的声音。

    “嗤——”这是兵刃穿透血肉身躯的声音。

    “啊……”这是两军士卒临死前的哀嚎。

    “砰——!”这是尚且温热的尸体摔落城墙,重重砸在城下地面上的声音。

    此时此刻的广宗西段城墙,俨然已成为人世间最惨烈的人间地狱,为了各自的信念,北军步兵营士卒与广宗黄巾士卒在这里展开殊死厮杀。相比较此刻惨烈的景象,黄巾军前几番所面临的战斗仿佛形同儿戏。

    '……'

    站在城楼上总得指挥战事,张煌的心情很是复杂。

    记得,他最初加入太平道、黄巾军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借势,为了日后方便向第五宫元复仇,因此,按理来说黄巾军应该只是张煌报仇的工具罢了,可不知为何,眼瞅着那些黄巾军士卒奋不顾身地死守着自己的防线,不惜以自身的性命为代价也要拉扯着对面的北军步兵共赴黄泉,张煌的心不由地被揪紧了,一种不同于强者威压的沉重凝滞感,重重地笼罩在他的心头。

    那些绝大多数,满心尊敬一口一个“小天师”称呼他的黄巾士卒,张煌根本记不住他们,甚至连他们的长相也记不清,但就是这群英勇的黄巾军勇士们,此时冲杀在战场的前线,视他的命令如铁律。死战不退,哪怕为此付出性命。

    “伤亡……几何?”

    张煌突然张嘴问道,他的声音略显沙哑。

    辅佐张煌勘查战场状况的是杨奉。因为郭泰与张燕这两位深得张煌赏识与信任的“号将从事”分别督战在西城墙的两端,毕竟单单张煌一个人,或有可能会忽略战场上所发生的突发状况,而这个时候,郭泰与张燕便可以以“主帅副将”的名义,号令各自负责地段的黄巾将领们。

    “啊?……呃?”杨奉闻言猛然抬头,此时他正坐在桌案上苦心记载着各地段负责将领不时传递的口讯。大抵是以敌我伤亡情况为主,以方便主帅随时了解战况。并且方便增添援兵。

    “回……回小天师,我军伤者已逾六千人,阵亡将士估摸有三千七百多人……”

    在一番计算后,杨奉连忙问道。

    '已逾六千?阵亡三千七百?'

    张煌闻言双目不由微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