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82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482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不损害我们的利益,那,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

    “漂亮!”刘彻心里也是打了个响指:“朕就知道,你们一定会选择这样的!”

    刘彻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动过将天下目前的大商贾,统统抓到茂陵去的念头。

    这样做,首先,能把茂陵的房地产卖一个好价钱,并试验西元前的地产圈钱方案——反正肯定有的赚,就看赚多赚少了。

    其次,这些富人大贾的到来,还将进一步的提升关中的民众素质,他们能带来的技术和年轻的人口,对未来,刘彻的计划帮助非常大。

    最后,随着这些人的到来,大笔的财富也必然将聚集在一起。

    这样,就能具备原始的银行业的基本条件了。

    只是,这个要求,刘彻不能自己提,甚至不能暗中怂恿别人提。

    不然,那些被强制迁徙的人的怨怼和怒火就全冲着刘彻来了。

    而且,这样做显得吃相太难看了。

    天下人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这是皇帝在明火执仗的抢劫!

    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当着擅权们的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士大夫们自己,毫不犹豫的出卖商贾。

    这样一来,就没有人能怀疑到刘彻身上来了。(。)

    ps:    晚上有些不舒服,又有些头晕,抱歉~今天就这一更了。u

    <;/br>;

第七百节 主爵都尉() 
“就按照廷尉的意思去办吧!”刘彻在扭扭捏捏的做了一会样子后,就拍板决定:“以廷尉和执金吾杂治之!”

    群臣愣了一会后,纷纷拜道:“谨奉命!”

    朝廷过去,就常常会在一些案件上,采取由廷尉与多个部门共同审理的政策,以保证审判公正跟程序合理。

    如今,天子将这个政策挪到民政上,好像也很正常。

    而赵禹跟直不疑等人心里却是冒了一阵冷汗:“辛亏吾等反应及时,不然,若让陛下的念头成为律法,日后,岂非随时可以挪到民法之中?”

    刘彻将视线投向擅权们。

    面对刚刚宣布的又一个重磅打击商贾的政策。

    这些擅权,普遍无动于衷,仿佛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这很正常——擅权们都是关中人,关东的商贾,本来就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

    “兔死尚且狐悲……岂能真的无动于衷?”刘彻对此很怀疑。

    无论这些擅权是否真的无动于衷。

    他们都成了一个媒介。

    一个将今天在朝会上的事情,告诉给其他人的媒介。

    刘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今天,发生在这个殿堂里的事情,将传遍天下。

    这样,至少,最起码能让那些被迁徙到关中商贾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跟士大夫官僚们靠的太近。

    “只有这样,才有朕插手跟控制的机会啊……”刘彻在心里想着。

    官商合流甚至官商一体,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能阻止。

    即使两千年后也依然如此。

    可能无非就是政府的商人跟商人的政府之间差别,尤其是大商人、财团,这一点更加明显。

    既然无法禁绝,那唯一的办法,自然就只有自己参与进去了。

    “主爵都尉将立……”刘彻说道:“卿等可有人选?”

    若是之前,大家对主爵都尉的态度,那是必须拿下的肥差。

    但如今。却是唯恐避之不及。

    像这样一个职权未必很大,还必然得罪人的职位,公卿士大夫们,只有一个念头——离它远一点!

    一时间。场面有些冷场了。

    甚至已经有人决定——假如天子执意要求的话,那就将自己衙门的几个刺头丢出去填坑吧。

    好在,大家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

    很快,尚书令汲黯就很善解人意的出列拜道:“臣黯以为,故太子舍人主父偃。自服侍陛下以来,忠心王事,办事勤勉,或可为陛下解忧!”

    主父偃?

    很多大臣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

    即使偶尔有听说过的,印象也不深,只知道,此人似乎在今上即位后,就随前朝中大夫周仁之子周远,一起去了江都国,主持当地的晒盐工程。

    如今。陛下将此人从江都调回来,好像也算符合情理。

    毕竟,潜邸大臣,外放地方磨砺之后,调回来再委任大任,这也算汉家传统。

    刘彻闻言,点点头,道:“尚书令所荐举人选,颇合朕意,即以主父偃为主爵都尉左都尉。主掌天下郡国擅权平贾之协调,掌均输百货,调解物价之权!”

    郡国平贾擅权,当然不能长期游离在官府的控制之外。

    这也不符合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趋势。

    所以。将平贾擅权的地位,明确为半官方,类似三老一样,也就是必然了。

    当然,这个任命的背后,还隐藏着刘彻在未来要成立工商物价局的意思。

    掌握物价。制定物价,并且借此影响天下。

    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曾经做过的梦。

    而臣子们一听刘彻的这话,却是立刻就想到了:“这主爵都尉,将立左右都尉?”

    “这是备盗贼都尉衙门的翻版?”

    无数人寒毛倒竖,他们知道,若假如是真的,那么,他们就低估了天子在工商业上的决心跟魄力了。

    在某个部门,同时设立左右某某。

    这是汉家天子,要决意以不可动摇跟无可置疑的态度来坚决推进某个政策的信。

    汉兴以来,同时设置左右官的,只在少数机构出现过。

    譬如一度非常盛行的左右丞相制度。

    但这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因为,那些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是平衡或者稳定政局而出现的临时制度,常常度过危机后就废止。

    而接下来的这个机构的故事,则让大臣,对左右某某都充满了警惕或者说期待。

    譬如说备盗贼都尉。

    当年,太宗入继大统,但关中地方治安无比糟糕,天下盗匪丛生,就连长安城里,也是命案频发,而内史跟中尉,对此都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太宗设置左右备盗贼都尉,任用列侯将军充任,调动野战军团,直接介入地方治安。

    对某些盗贼横行,治安混乱的地方,直接采取军事行动,用严刑酷法,甚至是军法审判跟处置盗匪。

    通过五年努力,终于扭转了关中治安局面,至中元年后,关中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盗匪活动,再也没有出现过游侠地痞,刺杀执法官员,甚至劫持地方的现象。

    当年左右备盗贼都尉称雄天下,震慑地方。

    著名的关中大侠季心,听说自己被备盗贼都尉通缉,连忙逃到袁盎家里,借着藏在袁盎的马车夹层里,才逃出关中,流亡吴楚将近七年……

    而其他与季心齐名的游侠巨头,则因为没有这么硬的靠山,纷纷悲剧。

    后世著名的大侠郭解的老爹,就是死于备盗贼都尉衙门的刽子手下。

    如今,刘彻重提左右官制度,自然而然人们很容易想起了过去那个九卿之外,职权最大的备盗贼衙门了。

    当年太宗对备盗贼衙门的力度,可是众所共睹的。

    要不是后来,关中盗匪绝迹,恶性案件发生率一度接近零,没有用武之地的备盗贼都尉,职权不断缩水。

    否则今天,九卿之中可能就要多出一个武人的位置了。

    果不其然,刘彻接着又说道:“前时,御史大夫所举之士子公孙弘,朕以为,其所述所论,颇有见地,命其为右主爵都尉,主核查天下商贾赀产,收取税赋,转输幕府之责!”

    刘彻话音刚落,无数人的目光,就都落到了胡毋生身上。

    尤其是博士们,盯着胡毋生的身影,仿佛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般。

    许多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他什么时候跟天子勾搭上了?(。)

    PS:今天依旧3更~但可能只有6000字,因为今天还是有些头晕,但现在吃了药,好多了,明天会爆发,保底一万字,求月票~~~~

第七百零一节 移民政策() 
不过,因为主爵都尉现在实质上,只有八百石秩比。

    一个八百石的衙门的设置,皇帝是完全不需要征求臣子的意见,自己就可以拍板决定的。

    所以,刘彻的决定,自然没有遇到阻力。

    群臣纷纷拜道:“伏维陛下圣裁!”

    反正,八百石的衙门,再怎么蹦跶,也蹦跶不了多高!

    道理很简单,既然主官都只有八百石,那么副手必然只会有六百石,甚至四百石,以此类推,到了下面的具体办事人员身上,可能就全是斗食了。

    级别如此之低的一个机构,别说是去地方上收税办事了。

    恐怕,它的命令,连长安城都走不出!

    要知道,哪怕是给长安城守门的某门卫尉,级别也是一千石的。

    人家完全可以不理会,甚至拒绝接受主爵都尉的公文。

    当然,主爵都尉可以告状,可以申诉。

    但这样的机会是有限的。

    总不能事事去天子面前哭鼻子吧?

    那天子要你何用?

    很多人甚至都准备看戏了。

    但也有少数注意到了,刘彻所说的那一句‘转输幕府’。

    幕府,又称为莫府。

    这是兴起于战国时期,应对日益频繁与激烈的战争而诞生的特殊制度。

    白起、赵括、蔺相如、李牧、王翦都曾经开府建牙,广揽人才。

    一个幕府就是一个小型政府。

    它拥有包括军事、民政、税收和法律在内的一切机构。

    在战争时期,将军统领幕府,率领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大军,攻城拔塞,远征千里,帅师伐国。

    甚至因此诞生了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幕府将军,率军在外,皇帝老子来了命令。都能不鸟了,一切只为战争服务。

    数年前,吴楚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统帅十万禁军南下平叛。而窦婴以大将军,屯兵荥阳,收齐赵之兵,都是开了幕府的。

    但战争结束后,这两人的幕府就已经关闭。

    那么。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幕府呢?

    答案是——太子。宫。

    在汉室,有且只有太子跟太尉,能在和平时期,开府建牙,广蓄人才,交往豪杰,拉拢宾客。

    如今,太尉已废弃,就只有太子能拥有这个资格。

    虽然,刘彻现在没有立太子。

    但这并不代表。太子。宫就不存在了。

    它依然在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的那个小宫殿群中。

    它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制度跟人员。

    它时刻准备着,为它的新主人效力。

    特别是,汉家有制度,无论有没有太子,太子舍人,依旧会保持编制跟人员。

    如此一来,所谓转输幕府,其实就是转输太子、宫。

    这跟转输少府其实差不多。

    但问题是,汉家迟早会有储君,天子迟早会立嗣。

    到时候……

    “这主爵都尉衙门。就能顺势成为两千石衙门了……”有人立刻就醒悟了过来。

    虽然太子家令也才比八百石,但既然是服务储君,地位拔高一些,非常正常。

    换句话说。一旦建储,主爵都尉就极有可能凭借储君,一跃成为汉家政坛的力量,甚至在未来,储君上台后,成为国家经济的决策中心。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信息。

    让人不得不重视。

    毕竟。谁能想到,在先帝之时,还只是个跑腿的,被人戏称为‘扫除之臣’的尚书令,今上即位后,地位与权柄就不断拔高。如今,甚至已经被人称为‘出纳王命,奏复万机,宣达政命,虽不为九卿,实九卿也’。

    更因为日夜与天子相处,关系亲密,而具备了甚至让丞相都羡慕的特权。

    而刘彻则在宣布了主爵都尉的人选后,就下一个议题,他没有按照惯例,举行拜官仪式——区区八百石,丞相行文就可以了,不需要皇帝屈尊降贵拜官。

    “今岁,将向怀化郡及朝鲜移民,有司都报告一下,各自的准备情况,以及目前报名的移民吧!”刘彻说道。

    于是,少府、大农跟丞相府的有关负责人员,都纷纷出来,报告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

    由于刘彻舍得花钱,所以,物资跟基本生活资料的问题不大。

    通过调拨、平买以及制造,目前,少府跟大农,就已经准备了足够三十万人一年所需的粮食、种子以及人手一套的农具,随时可以启运。

    但问题是,可能因为去年十万人的移民,耗尽了天下百姓的热情,今年,至今报名的移民人数,也只有五万人。

    这大大低于朝野的预期。

    但没办法,中国人自古如此,但凡只要还能在家乡活得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往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更何况,当地还是过去的蛮荒之地?

    人离乡贱的观念,深入人心。

    许多人,都是宁肯在家乡当佃农,也不远去异乡做自耕农。

    刘彻听完丞相府官员报告的情况,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新得的疆域,包括朝鲜半岛和怀化的地盘在内,足足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了目前汉家国土的三分之一。

    但这么大的地盘,哪怕就算是加上濊人、真番人还有马韩这样的宗藩群体,总人口也就百来万。

    平均一公里一个人。

    这样的人口密度,后世毛子的西伯利亚,都可以说人多势众了。

    毫无疑问,如此广大的国土,需要足够多的人口,才能真正吃到嘴里,消化完毕。

    更别说目前当地,汉人与归附的异族之间的人口,在一比十之上。

    这样的刘彻觉得很不安全。

    起码,当地的汉人与异族之间,要一比一,才算比较安全,三比一,才能符合中国之土的概念,十比一,才能叫自古以来。

    要实现这个目标,同化异族是一方面,但,汉人的数量,也得稳步提升。

    可百姓不愿意,刘彻还能强制不成?

    这又不是对付豪强,可以不管他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