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239部分

我要做皇帝-第239部分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可惜,即使有改徭归税,恐怕,这个政策也只会局限在关中,最多推行到河东和河南。

    因为,国家的国库肯定负担不起全国范围的改徭归税!

    但公孙弘的心思,比朱买臣无疑要更多一些,他立刻就好奇的问道:“既是官府出资雇人,怎是这些人在募工?”

    这正是这个事情奇怪的地方!

    公孙弘自己曾经就当过薛县的吏员,知道,官府是个怎么运作方式!

    官府要募工,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下嚷嚷,他们会派官员,挨家挨户的去通知!

    那人却是眉头一跳,像看乡巴佬一样看着公孙弘与朱买臣,解释道:“那些人啊,是关中大户商贾的手下……”

    “这据说是圣天子的意思,将营造工程分段包给关中豪强大户,由这些大户负责组织人手施工,官府呢,只管督造和验收!”

    “这大户居然会愿意?”公孙弘像现了新大6一样嗤笑了一声,他自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了!

    那人笑道:“赚钱的买卖,谁不愿意?就拿现在已经在临晋开工的那个什么龙渠来说吧,有钱的人家,雇上几十百来个工匠,分包下一个路段,最多半年,就能完工,支付完人工和其他开支后,少说也能赚了十几万钱!前不久,长安的李氏,刚从内史衙门那里拿到了支付的分包款,足足五十万钱!可李氏包下的那个路段,总共就修了一个多月,工钱最多花了二十万,纯赚三十万,谁不愿意干啊?”

    那人叹了口气,道:“错非某家没有余钱,不然,肯定也要去内史分包下一个路段,哪怕小一点……”

    说着他就摇着头拱手告辞。

    却让公孙弘与朱买臣面面相觑。

    这今上的思路,真是有些怪啊!

    该怎么投其所好呢?

    一时间,公孙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或许,去问问颜异颜师兄,能有答案!”公孙弘心里想着。

    如今的颜异,在儒家的体系中,可谓是众星捧月,众望所归!

    谁叫颜异是汉室至今五十几年,第一位出身正统儒家,且为天子所重所爱的臣子呢?

    儒家对颜异,期望值非常高!

    便是公孙弘,其实也是被胡毋生授意,来长安辅佐颜异,打破黄老派和法家对儒门压制的人才。

    仅以公孙弘所知,这一次,从天南,到地北。

    遍及天下的儒家各大派系,这次都放下了芥蒂,派出了弟子前来长安,借着考举的机会,共同来辅佐颜异,更上一层楼,击败汲黯与张汤,成为天子最信重的大臣!

    儒门这次,真真可谓是万众一心,要做一番大事业了!

    正这样想着,忽然,朱买臣拉了拉公孙弘的衣襟,兴奋的指着一个方向,对他道:“公孙先生,看那里!”

    公孙弘抬起头,顺着朱买臣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几个大汉推着一辆小推车,沿着街道走来,一边走,一边叫卖道:“去年考举考题合集售卖拉,一策只需二十钱,更有去岁考举三甲士子答题卷,一本只卖五十钱了!”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公孙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但,下一刻,他与朱买臣立刻就冲上前去。

    然后两人各自买了一套去年考举的考题合集。

    对他们这样的考举士子来说,再没有比去年考题,更有吸引力的商品了!

    ………………………………

    未央宫,宣室殿,内室。

    刘彻这时,正在看着少府献上来的,长安…萧关轨道沙盘模型。

    做沙盘这种事情,其实,不需要穿越者来贡献自己的才智和明创造。

    秦始皇就干过用水银灌注其地下陵寝,将其统治下的山河江川一一模拟的事情。

    至于将沙盘用于军事上,可能目前还没有人创造。

    但是,刘彻知道,一百多年后的历史上,刘秀就用米粒来演示山川湖泊以及敌军动向,并且进行了可能是全球历史上的第一次兵棋推演。

    结果是——虏吾目中矣!

    所以,刘彻只是提点了少府的官员一句,眼前这个巨大的轨道模型,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刘彻凝视着这个沙盘,吩咐旁边的少府官员道:“回去后,再做个边郡长城的沙盘,送来给朕”

    对刘彻来说,沙盘,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推演战争进程,培养身边的人的战争艺术。

    而且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玩意。

    在冷兵器时代,真要培养出真正的帅才,还是需要近距离的去参与实战。

    所以,刘彻打算,过一两年,把义纵丢到雁门或者云中这些与匈奴战斗的第一线去。

    现在嘛?

    刘彻踱了两步,然后问道:“李广将军,现在可在待诏?”

    一个月前,他就把李广那个倒霉蛋从梁国调回了长安。

    然后,就一直晾着他。

    然而,现在,却不能再晾着他了。

    长乐宫卫尉南皮候窦彭祖,前不久已经卸任了,他的位置由他的族兄未央宫卫尉窦信接任。

    至于窦彭祖自己,则即将出任太常,位列九卿。

    这也算是刘彻给窦氏的福利了。

    现在,未央宫卫尉就空出来了。

    刘彻不是没想过,提拔一个自己人来出任未央宫卫尉。

    只是,避免刺激太皇太后,刘彻最终还是决定李广来做这个未央宫卫尉。

    “回禀陛下,李将军,一直在公车署待诏!”王道答道。

    “宣他来见朕吧……”刘彻吩咐了一声。r1152

    。。。

第三百七十七节 朝觐的人们() 
半个时辰之后,刘彻就在宣室殿的大殿之上,接受了李广的觐见。

    刘彻记得上次见李广时,当时,李广还是一个千石级别的骁骑都尉。

    如今,借着刘濞起兵的东风,李广已经是两千石的将军了。

    只是,他那个将军官职是梁王刘武所封……

    想到这个,即使是刘彻,也不由得在心里抽搐了一下。

    前世,李广随周亚夫击刘濞,斩将夺旗,论功封一个列侯,是绰绰有余的。

    但,他偏偏接了刘武的将军印,所以,到手的列侯没有了,还被斥责冷落了一阵。

    其后,由周亚夫以及窦婴,才出任上谷太守。

    在上谷太守任上,李广踏上了名将之路。

    史书记载,李广为上谷太守,与匈奴日以合战。

    吓得典属国公孙昆邪泣血上书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李广被调任为上郡太守。

    正是在上郡太守任上,李广成天下公认的名将。

    无论是当着匈奴大军的面,一箭射杀匈奴神射手,还是李广射虎的故事,都成史书上永恒的经典刹那。

    后人就曾赋诗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时,刘彻看着李广就匍匐在自己脚下,毕恭毕敬,心里面别提有多爽了!

    这就跟后世都市重生中的主人公,把马云和麻花藤给变成自己的员工一样。

    这是穿越者和重生者才会品尝到的东西。

    只是,爽归爽,终究活了三辈子了。刘彻早就不是那个藏不住事情的人。

    他微微一笑,道:“将军,快快平身,王道,给李将军赐座!”

    李广起身后。微微欠身,道:“臣谢陛下厚爱!”

    刘彻这才发觉,李广的双臂,远比常人更长,也更粗壮,难怪后世人。将他误会成了一位善于使用弓弩兵的将军!

    待得李广坐下来,刘彻就问道:“朕听说将军担任骑郎将时,以练兵闻名海内,未知将军可有何练兵诀窍与朕分说!”

    从前。刘彻从未有过正面向李广这样级别的,还是站在时代发展潮流最前沿的将军请教战术的机会。

    此时,见了李广,自然难免好奇。

    李广闻言,面带得意之色的将他在陇右练兵时的要点,与刘彻一一解释,还形象的向刘彻解释了他练兵时的几个诀窍。

    末了,他拜道:“是以。臣以为,将兵之道,在于仁。施惠于兵,而兵将自然用命……”

    对李广来说,这是他极为难得的一个向天子推销他自己的机会,他自然知道要抓住了。

    因此,即使他是个沉默寡言,不喜多说话的人。这时候,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

    刘彻听了以后。心中却是有些失望。

    不是李广的练兵方法不对头。

    实际上,在训练骑兵上。李广颇有一套。

    只是,李广的练兵之法,太过松散了,而且一味的宽松,简单的来说,就是太过散漫了,军队的纪律,几乎形同空设!

    作为穿越者,刘彻深知军纪的性。

    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是不可能获得什么胜利的。

    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与李广齐名的另一位大将程不识了。

    程不识治军方法,与李广几乎背道而驰。

    程不识治军,首重纪律,在他的麾下,部曲层层分级,职责明确,行军时,上下左右,相互接替掩护,前军后军,紧密相连,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一般,每一个零件,都必须遵守规则制度。

    而李广的军队,则像一群出门打架的古惑仔。

    军中,讲义气甚于讲纪律,常常喜欢单打独斗,遇敌,也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蜂拥而上,乱拳打死老师傅。

    所以,历史上,李广三番五次的全军覆灭甚至被俘,不是没有原因的。

    “或许,朕该见见程不识……”刘彻心中想道。

    只是,此时,程不识还没出仕,刘彻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这位大将之才。

    “或许,此次考举,能将程不识引出来……”对刘彻来说,他更欣赏像程不识那样的将军。

    而他所要军队,也更适合程不识这样的人发挥。

    至于李广?

    刘彻想了想,或许,未来的西汉黄埔军校山长,比较适合他。

    桃李满天下,比起冲锋陷阵,损兵折将,最后落得一个悲愤而死的下场,无疑要好太多了!

    而且,刘彻感觉,李广的定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军官培养者,而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心中虽然这样想着,但刘彻表面上,还是露出一个赞赏的笑容,道:“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陛下缪赞了……”李广连忙躬身道。

    他其实已经知道,这次陛见是他出任未央宫卫尉的一次考核。因此,心中也是蛮紧张的。

    毕竟,前不久他刚刚捅了一个篓子,几乎搞的长安朝野一片哗然,至今依然有人借此弹劾他。

    “朕已经跟太皇太后商量过了,打算让卿出任未央宫卫尉一职,卿,可愿意?”刘彻问道,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了,太皇太后都已经用印了,所以,今天实际上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

    两天以后,刘彻下诏,诏梁王刘武,入长安陛见。

    刘彻在下达这道诏命的时候,心里其实很是纠结。

    假如有可能,他根本不想把刘武这个叔叔诏到长安来。

    皇帝老爹驾崩后,刘彻就怂恿晁错上书,说是吴贼虽定,但地方未靖。还需要梁王坐镇睢阳,震慑宵小。

    好说歹说,用这个理由,把刘武按在睢阳,使之不可能到长安来干扰政权的顺利交接。

    但拖了这么两三个月后。却再也拖不下去了。

    东宫的太皇太后,想念幼子之心,如同这盛夏疯涨的野草一般。

    这一次,她老人家甚至使出了绝招——绝食!

    老太太这一绝食,刘彻首先就撑不住了,也不敢撑了——汉室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就是最大的罪过。

    况且,真惹毛了一个思念儿子的太皇太后,刘彻也担不起那后果。

    目前,虽然太皇太后想学吕后,临朝称制还不太可能。

    但。教训一下不孝顺的皇帝孙儿,把不孝子罚去高庙面壁思过,却是简单轻松加愉快。

    当然,政治就是交易。

    既然刘彻这个孝顺的皇帝遂了东宫要见心肝宝贝小棉袄梁王的心愿。

    那么,太皇太后也终于点头同意了,刘彻一直想办的一件事情。

    次日,刘彻就制诏,改封河间王刘阏为江都王。改广陵郡为江都国,顺手,将广陵旁边的几个靠近长江与通向大海的几个县划归到江都国的范围里。

    然后。一脚把主父偃和周仁给踢到江都国,主父偃为江都国内史丞,周仁为郎中令,负责为刘彻的大航海战略打基础,做开路先锋。

    同时,表达重视。同时也表达刘彻这个皇帝兄长对弟弟的拳拳关爱之心。

    刘彻任命冯唐为江都国丞相,张释之为江都国御史大夫。由这两位名满天下的重臣,去负责辅佐刘阏。

    这同时也意味着。刘彻暂时放弃了他的中顾委计划。

    刘阏得了好处,作为大哥的刘荣,自然不可能空着手。

    随即,常山王刘荣迁为淮南王,中山王刘非吞并常山国,将中山、常山合二为一,依旧叫中山王。

    达到这个目的,刘彻不仅仅在梁王入京之事,对东宫进行了妥协,更把其他诸侯王的改封权力交了出来。

    像赵国、楚国以及会稽、豫章两郡的未来前途地位,全部交给东宫决定。

    经过此事,刘彻,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东宫太皇太后,就像一柄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纵使,其实东宫的老太太,并不怎么干政,也很少阻碍刘彻施政,更没有跟慈禧什么的一样,想把刘彻变成傀儡。

    但,作为皇帝,刘彻还是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此时,刘彻总算明白了,历史上小猪为何要杀母存子了。

    ………………………………………………

    梁王刘武,此时却是志得意满,得意洋洋。

    这位大汉皇叔,此时此刻,达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巅峰。

    吴楚围攻梁国时的狼狈与惶惑,此时,在他身上,一点都看不见了。

    现在的刘武,身负海内之望。

    全天下都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