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走私1859-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永吉自己可能还不觉得,但沈世明却已经脑补出了n多威胁,比如说,李永吉的哥哥李永昌,还有李永吉老爸,也就是太上皇他老人家刚跟人生的私生子等等,这些跟李永吉关系很近的皇亲,其实都是一种皇位上的威胁。
要知道,李永吉虽然年龄小,按说以后执政的日子还长,加上还有儿子,对继承权的事情不用太过担心。
但是,李永吉的性格跟作风却是让人不省心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李永吉隐姓埋名去北美洲带兵作战这件事吧,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能做到他这样的,还真是一个没有,最多有类似的,但也没他这么离谱的,皇帝刚当没多久,屁股还没坐稳呢,就跑国外去了,还一呆就两三年。
虽说这期间李永吉也回国了几次,并且在公开场合露了面,但说真的,他每次回来都呆的时间不长,最多一个月,就会再次乘坐他那个什么快速游艇回北美了,似乎在北美领兵作战,比当皇帝还惬意。
这些事情,外人不知道,但李永吉的老婆,还有父母哥哥等直系亲属还是清楚的,这一个月两个月还好,一年两年的,难保别人不会起心思。
就比如义王李永昌,如今虽然不主持国政了,但沈世明依然把他当作大敌,认为他是目前最有可能夺取皇权的家伙,因此他不但在各方面都防着他,甚至还不断的把这种威胁对李永吉说。
但很可惜,李永吉对这些逆耳忠言从来都是不怎么在乎的样子,因为在李永吉看来,他掌握着军队,还有金手指,又是开国皇帝,威望无与伦比,李永昌要想夺权,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真是没什么希望,毕竟军队不可能听他的,如果死了……死都死了,再为死后操心还有那个必要么?
这就是他现代宅男的思维了,只为活着的时候操心,不管死后的事情,而且因为金手指的缘故,他只想快活的活一场,要自己掌握命运,不想反而被权力跟金钱束缚住。
换言之,此时的李永吉,他虽然依旧在追求权力跟金钱,但在他看来,权力也好,金钱也罢,都是要为他服务的东西,他自己是不会为了这些东西把自己困住,整天呆在皇宫里宅着。
是的,在他看来,在皇宫里带着,就是变相的宅,这种日子他以前过的太多了,已经不想继续宅了。
然而,李永吉的这种自信跟洒脱,沈世明是不理解的,他只以为李永吉是年龄小,不够成熟,加上太过顺利,所以导致盲目自大。
此时的沈世明,早已经把李永吉看做自己一生的主子了,要誓死效忠皇帝,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他目前的心理状态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心理,加上不想将来搞的无法收场,被皇帝当替罪羊咔嚓了……其实被皇帝咔嚓了他没啥心理负担,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么,他只不过不想带着污点去死而已,相反,他希望搞一个流传千古的君臣相和,让后人都知道,这段时期,是真正的明君名臣时代,毫无疑问,李永吉就是明君,他就是名臣了。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思,沈世明不但为国事操碎了心,也为皇帝的家事操碎了心,自动的把义王李永昌,还有太上皇李正祥跟别的女人生的小孩子当做了敌人。
可以这么说,打击皇产,尤其是那些不属于李永吉个人所有,而是归皇亲国戚管理的那些产业,就是沈世明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产业不但不是皇帝的福,还是他的祸患!
因为这些不给国家缴税,也不属于李永吉个人所有的产业,只会壮大皇亲国戚这个群体,暂时他们还因为亲属连带关系不会有什么,可等时间一长,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难免不会觊觎皇位,想夺取更高的权力。
或者说,就算暂时皇帝在位,他们不敢,可以后皇帝不在了的话怎么办?小太子能挡得住这些猛虎饿狼么?
皇后是孤儿,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皇后一家不可能有什么外戚,这就让皇后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帝国太子先天势力不足。皇帝在的时候还好,皇帝不在了呢?
总之,沈世明想了太多太多,以前是因为皇帝不在乎,所以一直没借口,也没能力发力,可现在不同了,他发现自己派出去的中央官员居然被几个平民给打死并挂在竹竿上示众,那就是在挑衅帝国了。
没错,王天二再牛,再有钱,背景再深,他也是平民身份,连贵族都不是!
这就是一个突破口,沈世明立刻就明白到,可以通过这个家伙,来真正的撬动王天二的后台,也就是王天重等王氏一族的利益!
为此,他没有第一时间给李永吉打电话汇报情况,而是第一时间去了皇宫,亲自找殷素素商谈,以方便实行他那个灵机一动的计划。
见了面之后,沈世明把他的顾虑以及当前的形势一点一滴的告诉了殷素素,这让本来没什么主见,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殷素素也慌了神。
的确,过去的殷素素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争不抢,可现在她是一个母亲了,他有自己的孩子了,正如首相所说,她不争,总要为孩子考虑吧。
正是考虑到自己的孩子,考虑到他的将来,殷素素终于同意了沈世明那个借题发挥的计划,调动了内务府的力量,配合沈世明的国务院,在不通知皇帝的情况下,利用这个事件当突破口,正式向皇亲一党开战!(未完待续)
第三五三章 狐假虎威()
说服了殷素素,让沈世明十分振奋,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依然没有贸然展开行动,而是连夜坐车从南京赶赴苏州,亲自找到了苏州军区司令员张威。
苏州军区是三大野战军区之一,也叫第三军区,除了苏州军区,还有一个济南军区以及一个北京军区,这原本是建国之前的时候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统辖规模越来越大的李家部队,毕竟那个时候的李永吉,手中不止是有精武军这支王牌,还有众多的杂牌兵。
建国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为了保留传统吧,依旧保留了这几个名字,但负责的职权范围却略有改变。
像北京军区,原本是负责对付满清的残余势力,但随着满清的灭亡以及朝鲜的臣服,再加上俄罗斯割让了大量土地给中国,北京军区已经从一个进攻性军区变成了一个开拓性军区。
为什么说开拓性军区呢?这是因为北京军区如今的管辖范围实在太大了,包括整个东北全部,整个朝鲜半岛全部,外加整个东西伯利亚全部。
这些地区,除了朝鲜跟东北地区还算有些人烟外,东西伯利亚就是一片地广人稀的荒芜之地,所以北京军区如今最大的职能,就是想方设法护卫当地移民,让他们顺利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开荒。
没错,就是开荒,李永吉没有让他们开发北大荒,把当地变成农田,而是保留了当地的原生态,反而让他们向北开发东西伯利亚。
所谓的开发东西伯利亚,也不是让他们去种地,那种气候种地实在没啥前途,再说现在中国人的人口也不算多,五亿都不到。还有高产作物,所以用不着去种地,而是让他们去修路挖矿,其中修路主要是公路为主,挖矿则主要是挖煤为主。
不过,因为环境过于恶劣,所以这里依旧没有什么正经人来开发,开发人员大都是罪犯跟俘虏,包括当初跟帝**对抗的满人跟朝鲜人,还有当初俘虏的俄罗斯人等。都被送去这里修路建城开矿,而因为他们是被强制劳动,所以必须派遣部队看押,否则就出问题了。
换言之,北京军区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帝国最大的监狱跟劳改基地,国内只要有犯人,不管是死刑、无期还是偷盗抢夺,反正只要犯了比较重一点的罪,只要刑期超过三年。都一股脑的送到这里来开荒。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为了配合开荒,帝国政府开始在直辖区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严打行动,很多当地政府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连在大街上调戏妇女也重判送去东北劳改,像打架杀人小偷小摸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一搞,以至于两年之后,中央直辖区的各地治安好的出奇。再也没人敢自称什么江湖中人,也没人敢收保护费什么的,所有这么做的人。都被眼红指标奖励的当地警察给抓走送去劳改了。
再说济南军区吧,这个军区本来是为了负责对付河南山陕等地,但后来随着和平的到来,加上国防军的大量扩招,济南军区镇压地方的作用减弱了许多。
再后来,进攻清廷残余势力以及攻伐朝鲜的时候,北京军区是主力,至于济南军区,则主要负责进攻蒙古。
此时的蒙古,跟满洲,不对,应该说东北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依旧比较落后原始,没有什么像样的城市,蒙古人也依旧是以流动为主,因此清剿起来就相对比较麻烦,耗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当清廷完全覆没的时候,济南军区的司令员王三武还在带着人在鄂尔多斯一带清剿当地的匪患,或者说蒙古人反对武装,当朝鲜也被灭的时候,王三武依旧在当地清剿匪患。
好在,灭掉朝鲜之后,帝国有了更多的精力跟人手,加上国内的形势比较缓和,所以可以给予王三武更多的支持。
本来在那个时候,李永吉是想把王三武调回来的,毕竟蒙古那边各种基础设施都很垃圾,除非有他的金手指,能随时调运物资过来,否则日子真不是一般人能过的。
要知道,王三武可是没有金手指的,他的后勤全部是靠后方运送,所以他虽然亲自带兵,但真正的进攻兵力不足三万,且全部都是骑兵,再多的话,后勤保障就会吃力。
谁知道,也不知道王三武是想将功补过,还是真的喜欢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正他不同意回济南或者回南京,而是要继续带兵征讨。
按照王三武的回话说,人生难得几回搏,他现在还年轻,耗得起,就要趁着这个时候,彻底把蒙古征服,为帝国开疆拓土,至少要把蒙古人彻底打服气,还要去看看北海(贝加尔湖)的风光,要做一个当朝霍去病!
就这样,王三武带着那三万禁卫军就呆在了乌兰巴托,一直打,一直打,完全就是一副铁血不留情的范儿,果真把当地的蒙古人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最厉害的一次,王三武带着一万人,就敢正面跟十万(虚数,就跟曹操百万大军一样,实际也就是五万不到)蒙古骑兵对冲,结果十万蒙古人大败亏输,王三武部队的伤亡还不到百人。
那一次之后,王三武在当地声名鹊起,蒙古人都怕了这个杀神,到了这个时候,王三武才开始了怀柔,一边征召蒙古人当兵,一边把李永吉早就给他的怀柔政策颁布了出来。
所谓的怀柔政策,简单说无非是通商跟修路这两条政策。
通商自然就是对蒙古一带开放诸如铁器、盐巴、布匹、茶叶等物资供应,在蒙古收购羊毛、牛羊奶跟牛羊肉,甚至还会在当地设置罐头厂、乳制品厂跟毛纺厂等工厂。
这个政策自然是大受当地牧民的欢迎,而且帝国政府还会负责修路修城,也就是在蒙古修建几个大城市,以这些大城市当中心,让牧民依托城市定居下来,过更好的日子。
不过要建设城市,就得县修路。所以很快后方就阻止了二十万的修路大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修路工程。
再后来,中华帝国跟俄国人开战了,王三武又开始在乌兰巴托整军备战,就打算跟俄国人好好的干一场。
谁知道俄国人没有派兵从陆路跟他们打一场的想法,反而从海上进攻。
可海上进攻也不经打,三下五除二就被中华帝国海军跟干掉了,还被迫割让了一大片领土给中国。
从那以后,王三武干脆就成了游客,带着三万骑兵四处巡视。说是巡视剿匪,其实就是找人打仗,可以说走一路打一路,而随着他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济南军区统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以说整个山东山西陕西还有蒙古这中西部的大片领土,都可以算是济南军区的统辖范围,单纯就范围来说,一点不次于北京军区。
不过。王三武喜欢打仗,不喜欢建设,所以他整天都是带兵到处游荡,哪里有仗就去哪里。至于安排人开荒种粮,又或者与当地政府安排移民等事情,都是由军区参谋长负责。
就在扬州的王天二事件发生的时候,王三武刚刚带兵抵达喀什。并且刚刚跟回回叛军打了一场,杀的人头滚滚,准备继续进击。要彻底清剿当地的回回叛乱。
正因为这样,所以东边的事情他基本不知道,也不关心,可尽管王三武本人远在喀什,但沈世明从来不敢轻视王三武本人以及他管辖的那支济南军区。
毕竟帝**已经普及了无线电通信,就算王三武人在喀什,也可以遥控济南军区,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对,他亲自出面,那就不好办了,毕竟王三武的面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要知道,王三武不仅仅是三大王牌军区司令官之一,还是李永吉的亲舅舅,也是王天重的亲儿子,妥妥的皇亲,而沈世明要下手对付的,正是这个王家,因此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沈世明仔细分析过,王三武虽然性格洒脱,但要让他支持自己是绝对不可能的,能两不相帮就烧高香了。
至于北京军区司令员周达,这家伙是典型的投机派,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那种,要想让他在如今这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支持自己,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最后就只剩下苏州军区司令官张威了,这也是沈世明最大的希望跟依靠。
如今的苏州军区,统辖范围包括整个江浙安徽等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相比北京军区跟济南军区,单纯看统辖版图来说,这个军区的统辖范围并不大,可以说是最小的一个。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苏州军区缺乏攻伐的对象,因为苏州军区统治的江南一带周围,全部都是自治省,理论上说都是帝国版图,只不过暂时实行一些更独立的自治政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