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时空走私1859 >

第106部分

时空走私1859-第106部分

小说: 时空走私185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的时候,薛大人等人还在苏州府衙里关着,而且府衙周围都是精武军的人,很多都是手持洋枪的精锐,要想救他们,千难万难啊。”

    “哎,只要人没事就好。”李鸿章叹了口气,“现在看来,情况相当不容乐观啊。”

    “是啊。”李鹤章也叹了口气,“以前我们以为那李永吉不过是个傀儡,精武军是一盘散沙,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就我这一路见闻,那李永吉虽然轻易不露面,但别说在江南百姓的心目中威望日隆,在军中的威望更是无人可比,这样的人竟然是不满十五的孩子,崛起不过一年。真是让人唏嘘啊。”

    “你见过精武军的军兵么?精武军的武备情况是如何的?”李鸿章忽然问。

    “打听了。”李鹤章点头,表情更加郑重,“据我所知,精武军目前有三类兵,分别是甲乙丙。

    甲种兵就是他们的真正精锐,是在李永吉起家老兵的基础上扩张而来,全部装备洋枪洋炮,全都在远离市镇的军营中秘密训练,轻易不接触外人,到目前为止听说有三个师的兵马。

    哦。师是精武军内部的说法。一个师大概有两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他的甲种兵大概六万人左右,实际多少就不清楚了。甲种兵是他们的主力兵马。战斗力强悍无比。听说当初击破李秀成十万大军的。也才不过一万甲种兵。

    乙种兵是次等兵,来源复杂,其中一部分是收编江南本地的绿营守备兵中的精锐。另外一部分是当地征召的条件比较差的壮丁。

    这些乙种兵也全部装备洋枪,只不过没有大炮,只有那种叫掷弹筒的小炮。乙种兵其实跟原来的绿营兵性质差不多,平时守备各处要地,镇压当地匪患,必要时也可以拉出去,配合甲种兵作战。这些乙种兵总数多少不清楚,但我估计五六万应该是有的。

    丙种兵其实叫民兵,都是从那些给李永吉做工的农民工中挑选出来的精壮汉子组成,他们没有洋枪洋炮,全部使用一种叫大砍刀的武器,也使用铲子跟锄头,不过让人吃惊的是,这批大刀都是精钢所制,甚至连他们的锄头铲子也是精钢。嗯,这些人数目就更多了,具体多少根本没法估算,光一个苏州府,我估计就有三五万的民兵。

    这批人按照七天一个轮回的制度,也就是每七天中,要做工五天,只有第六第七天才进行集体性的会操演武。他们经常在露天中搞千人甚至万人的大会操,并不惧外人观看。

    我就曾经偷偷看过他们演练,发现他们要么不停的跑步,要么不停的挖土,真正的劈砍训练只是一小部分。就算如此,他们的士气却相当的高昂,训练的时候一丝不苟,根本没有留手的意思,特别是劈砍训练的时候,他们经常几千人在一个口号下同时发喊下劈,那气势看的我都浑身发麻。

    这甲乙丙的算法,只是他们精武军序列,还没算警察呢,那些各地市政府县政府等伪衙门的所谓警察部队,看起来虽然干的是衙役的活儿,但平时都要进行会操演练,有些重要地方,比如苏州跟青浦那边的警察,很多手里都有左轮手枪!

    二哥,我不是长他人志气,不过就我看来,不用别的,光他们的警察部队就能轻易打败绿营兵跟普通发匪,更不用说精武军那甲乙丙部队了。”

    “照你这么说,朝廷跟精武军相比的话,是必败无疑?”李鸿章脸色阴沉道。

    “是的,必败无疑!”李鹤章点头,“你看,朝廷都下令平叛这么久了,僧格林沁的大军就在北边压着呢,可你看精武军有什么大动作了没有?没有!别说精武军,就连江南的普通老百姓也不认为精武军会输,所以对朝廷的平叛号令丝毫不担心,这已经说明问题了。

    让我看,精武军现在已经具备了侵吞天下的力量,现在不发力,恐怕是还没准备好。比如他们的甲种兵刚刚扩兵,可能还没训练好,但这个日子我看也要不了多久了。我想,最多一年,一但精武军内外统和完毕,他就会发兵北伐,进而一统天下!”

    “这你可就想错了。”李鸿章摇头道,“如果精武军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强大,那他第一个目标绝对不是打朝廷,而是要打发匪。”

    “打发匪?”李鹤章疑惑道,“为什么?发匪现在跟他们目标一致,应该是先联合起来打朝廷才对吧?”

    “同盟?”李鸿章撇撇嘴,“如果是朝廷强,他们弱,才会联合同盟,但如果精武军真像你说的那样强大,他就不需要跟发匪玩同盟。其实,朝廷目前除了我们湘军外,还有像样的兵马么?僧格林沁的兵马虽然吹的厉害,但我看也就那么回事儿,对上全部洋枪洋炮的精武军,那是必败无疑。

    所以如今的天下,发匪是最弱的,朝廷其次,精武军反倒是最强。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是朝廷联合发匪对付精武军,可朝廷绝对不可能如此,发匪也不会同意,因此这就是个三国混战的局面。

    这种情况其实跟前明的朱元璋很像,也是朝廷弱,叛军强,而朱元璋当年怎么打下的天下?还不是先在江南打败那些可以跟他争天下的义军,统和了南方后,然后才率军北伐么?要我看,李永吉也是打的这个主意,而这样的话,他必然是派兵对朝廷兵马采取防守态势,先集中力量灭掉发匪。

    等他灭了发匪,必然会顺势过来打我们湘军,只要我们湘军也被灭了,整个大势就明了了。那时候对李永吉来说,夺取天下就如瓜熟蒂落般容易了。”

    “那我们怎么办?”李鹤章似乎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对此并不意外,只是轻微一皱眉,“我可不觉得我们湘军能挡得住精武军。”

    “季荃,你想当精武军么?”李鸿章忽然问。

    “我?”李鹤章一愣,“二哥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今虽然局势略有不明,还有很多变数,但从大势看来,是精武军优势最强,哪怕我很不喜欢他们的做法。”李鸿章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所以说,为了我们李家着想,我们必须两头下注,你这就投靠精武军去吧。”

    “什么?二哥你……”

    “听我把话说完!”李鸿章摆摆手,“李永吉现在根基不稳,军力虽然强大,但手底下可用的人才不多,所以才没有急剧扩张。以你的才华,如果现在就去投奔,想必一定可以在精武军中挣出一个好前程,这样的话,也算为我们李家留一条后路。”

    “可是二哥,我现在的身份……”

    “你现在的身份不是问题。”李鸿章继续道,“你虽然也在湘军做事,但涉及未深,只要打着投靠的名号,亮明身份去加入精武军就行。记住,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加入精武军,不能隐姓埋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信任。”

    “为什么二哥你不去?”李鹤章道,“既然精武军这么强大,为什么你不去呢?你的才华胜我百倍,你如果加入精武军,必然能够爬的更高,对我们不是更有好处么?不如我留下来,你投奔李永吉如何?”

    “我不行。”李鸿章叹了口气,“且不说曾大人对我有恩,我不能弃之不顾,就说咱家正在乡中编练乡勇的事情吧,那也都离不开我。如今眼看就要进入乱世,手里没兵,心中不安啊……总之,我去精武军不合适,只有你最合适。”

    “可……”

    “就这么定了!”李鸿章一挥手,“我这就启程回去,把这里的事情说给曾大人听,然后我就想办法回家乡继续编练我的淮勇,为将来的大变做准备。至于你,这次就不要跟我回去了,留下来,加入精武军!”(未完待续。。)

第一二七章 新官位与拉人头() 
既然已经定让李鹤章投奔精武军,那剩下的问题就是选择从何处入手了,而在这一点上,李鹤章跟李鸿章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不能从政,要从军。

    在李鸿章看来,如今是乱世,乱世之中还是从军更可靠一点,在未来能获得的成就也更大,而且精武军最主要的依靠就是军队,只有加入精武军,才能从内部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样将来无论他们东乡李家是要对付李永吉还是投奔李永吉,都能有个更加详细的参考。

    李鹤章则想的没那么多,他只是更喜欢领军,而且他觉得江南目前的民政体系太怪异,读书人被排除在外,反而是本地商人当政,他一个外来人恐怕很难融入那种奇怪的官僚圈子,相比而言,从军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虽说也有本地人外地人的区别,但区别没那么大。

    好了,从军的调子也定下来了,再然后就是怎么从军了。

    如果是正常的朝廷兵马,李鸿章还有应付的办法,无非一个钱字,但精武军自成一体,根本不能花钱买官,只能去招兵处竞聘,可那样要从小兵做起,这是李鸿章所不乐意看到的。因为在李鸿章的内心中,自己的三弟就算不如自己,但怎么说也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怎能跟那群农夫混在一起当小兵?

    可不去招兵处竞聘,他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毕竟精武军里的中高级军官都是新晋的权贵,之前根本不出名,或者说在他们跟随精武军打出名气之前。都是一些李鸿章正眼也不会看一下的低级衙役,因此这些人过去跟李鸿章全都没交情,没交情自然也就没法走关系。

    用钱不行,关系又找不到,还不想让李鹤章从小兵做起,所以这时候的李鸿章就有些犯难。

    “二哥不必为难,关于这一点我也想过了。”李鹤章看来是胸有成竹。“我打算去报考青浦军校。”

    “青浦军校?那是什么?”李鸿章毕竟一直呆在上海的租界,显然还没听说过这个军校。

    “就是一所专门教导军官的学堂。”李鹤章道。“听说那学堂的校址就是那李永吉练兵起家的地方,学堂里教导的东西,虽说都是出自李永吉,但其实都是西洋人的兵法。那里不但要学兵法。还要学操练,学打枪,据说用的家伙跟精武军的精锐都是一样的,而一旦在那里学出来,出来就能当军官,不必从大头兵做起。”

    “哦,原来如此。”李鸿章理解力倒也不错,很快就明白这里面的意思,“设置专门的学堂去教导军官?这不就跟学武举差不多么。”

    “正是如此。”李鹤章点头道。“不过以前朝廷的武举都是自己找老师,自己学,然后自己去考试。人家是专门组建学堂集中起来去教人,要说呢,就有点像军队里的国子监吧。嗯,我想过了,精武军那种部队,用的都是西洋的火器。学的都是西洋式的战法,这些咱们的确都不太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他们内部是怎么回事儿,以后才能混个好前程。”

    “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先这样吧。”李鸿章叹了口气,拍了拍李鹤章的肩膀,“真是难为你了,要一个人在这里从头开始学。”

    “二哥说的哪里话。”李鹤章笑了笑,“这都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

    就在李鸿章跟李鹤章这两个投机者正在客房里商量着如何两头下注,如何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飞黄腾达的时候,却不知道就在他们的隔壁房间中,此时也有两个理想主义者在商议事情,所谈的也是关于关于李永吉跟精武军的事情。

    这两个人都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都剪了辫子,还都穿了一身洋服,连说话的语气也是直来直去,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当过买办或者留过洋的假洋鬼子。

    就在这时,一名戴着圆眼镜的年轻人摇摇头:“纯甫兄,这次跟你来上海算是来对了,不来这里,就不知道我中华居然有如此变化,兴盛有望,兴盛有望啊。”

    “是啊,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被叫做纯甫的年轻人也点点头,“绰卿,实话说,我虽然最近两年一直在上海,但之前也没这么大的变化,好像是从半年前开始,才忽然一下子就变了,而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源头,就是那位不满十五岁的大帅。

    呵呵,其实就算兰卿不来信找我,我也早就打算去投奔那位大帅,谁知道之前有点事耽搁了,结果让兰卿跑在我头里,先去投奔了人家,反过头来招纳我,呵呵,还是他运气好啊。”

    “兰卿啊。”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点点头,“他一向心思活泛,好大言,整天说什么寻明主,搞变法,逐鞑虏,强国家。以前我们还笑话他,说不可能有人听他的,没想到居然是他跑在我们头里,居然还当了什么外务大臣,倒是一飞冲天了。哎,别说他了,连你都能当什么科教大臣,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那没戴眼镜的年轻人笑了笑,“新朝新气象嘛,这才显示出大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我就是看中这一点才甘拜下风,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倒并不是单纯为了当这个官。而且我当科教大臣怎么了,难道我的才能还当不了?再说了,现在你也过来了,我们又有机会一起共事了,以你的才能,以大帅的胸怀气度,将来你的成就必然不在我之下。”

    “这个以后再说吧。”那个戴眼镜的人笑了笑。看起来十分欢畅的样子。

    这两个人说的兰卿就是王韬,早先李永吉还是清廷的江南提督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外交部部长的位子。其实就是让他拉懂洋务的人过来为他所用。

    王韬倒也上心,很快就拉了不少以前的朋友跟同事过来,比如容闳就很快被他请了过来,而且容闳跟李永吉也见过面聊过天,彼此之间都相当满意,而且容闳也答应当那个商务代表团的团长,率领商务代表团去美国做商业展示以及文化展示。

    不过那之后。李永吉很快就开始了夏末攻势,打完了太平军。接着就出现截漕银事件,再之后不久就是跟清廷彻底翻脸,再再之后就是忙着搞煤化工,没机会再去组织商务代表团了。这也让容闳跟王韬他们重新闲了下来。

    闲下来之后,容闳还好,到处溜达四处看,观看江南地区在精武军统治下的新变化,越看越兴奋,并且激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