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676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676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毅不管面如死灰的孔尚贤,转头对孙鑨说道:“孙大人,你要清楚,衍圣公一案关系重大,一定不要文过饰非,粉饰太平。凡事都要以孔老夫子的教训为依归,我辈奉之为圭臬的圣人教训,与孔家另有不同,那可是他们的祖训,不得违背!凡是有欺凌百姓、鱼肉乡里、霸占土地、害人性命、枉法徇私、舞弊欺瞒……种种罪行,都要严查到底,公诸天下,你记住了,你这么做,不是忤逆圣贤,相反,是替孔老夫子挽回名誉,整理家门,放手施为,朝廷,陛下,还有内阁都会支持你的!”

    这话再明白不过了,简直是办理孔家案子的指路灯,通行证,孙鑨一下子就有数了。

    “请元辅放心,下官一定清查到底,尽快拿出结论,绝不姑息养奸!”

    孔尚贤,这回你可跑不了了!

    把我弄到大牢里面,虽然关了不到两个时辰,可是依旧是下了大狱,不让你关一辈子,我就把名字倒过来!

    “衍圣公,跟着下官走吧!”孙鑨呲着白牙,笑呵呵说道。

    孔尚贤眼前一黑,双膝发软,直接瘫在了地上。

    ……

    孔家的案子其实不复杂,孙鑨在山东多年,早就查的七七八八,以往是没人敢动,孔家才肆无忌惮。如今有了圣旨,有了内阁的全力支持,还有什么说的,很快就拿出了结果。

    就在隆庆离开山东之前,案子就清楚了。

    朝廷累年赏赐孔家的田产在二十万亩左右,而孔家实际拥有的田产超过四百万亩,是不折不扣的山东第一个财主,田产遍及五个府,二十余县。就拿曲阜来说,从上到下,除了衙门之外,怕是每一寸土地都是孔家的,所有人都给孔家打工。

    除此之外,孔家还有庞大的生意网络,整个山东超过三分之一的商行背后都有孔家的股份。

    他们豢养数以千计的打手帮闲,凡是有百姓忤逆孔家,他们私设刑堂,打死打伤人命是常有的事。

    甚至地方官府谁不听从他们的话,也会被残酷报复。

    简单说,孔家就是地方一霸,还是超级恶霸!

    各地推行清丈田亩,唯独山东最为落后,毛病就出在了孔家身上。

    “真是岂有此理!”

    隆庆气得大拍桌子,把手掌都拍红了。

    “唐师傅,孔家的财产怕是有几千万两银子,当真是富可敌国。可恶的是孔尚贤不但不知道收手,还利用每年朝见的机会,携带商货进京贩售,运费还要朝廷的驿站承担,他还要不要脸皮?”

    尽管早有准备,唐毅也被孔家的情况吓了一跳。

    山东出了孔圣人,是大幸,可也是大不幸,孔家的子孙,绵延几十代,触手遍布齐鲁大地,究竟有多少百姓被他们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已经不可考证了,总而言之,这个大家族的祖先有多辉煌,后辈的罪恶只多不少。

    “陛下,臣身为读书人,也自惭形秽,孔府如此,实在是让人不齿。”

    “师傅,你的意思,要如何处置孔家?”

    “臣以为就算千刀万剐,也是罪有应得,不过顾念孔圣人脸面,暂时将孔尚贤囚禁在凤阳府吧,其余孔家支脉,得到的朝廷封赏,隐蔽官员,一律追回,从此之后,孔府子孙和寻常百姓,没有任何区别,朝廷设置一名祭祀官,全权负责孔府内外事宜,衍圣公一脉仅仅充作门面,享有朝廷优待,却不再拥有任何权力。”

    唐毅下手还真够黑的,这个方案相比派驻王府长史,管理各地藩王,还要彻底,还要干净利落,从此之后,衍圣公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头,摆在台面上的吉祥物。

    的确够解气的,奈何天下士人该怎么看?会不会激起众怒?

    “师傅,朕记得太祖爷当年,要取消孟夫子配享文庙,毁禁《孟子》一书,结果尚书钱唐拼死力争,血溅午门——眼下动了衍圣公,会不会沸反盈天,群起而攻之?”

    唐毅信心十足,“陛下多虑了,臣以为不妨就看一看天下士人,究竟会怎么说。”

    ……

    船队继续南下,穿过淮安,驶过扬州,进入长江,最终到达了苏州刘家港。

    离着老远,就能看到两座巨大的灯塔,仿佛卫士一般,矗立在码头,空中飞扬着热气球,垂下长长的标语,写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字样。

    也只有风气最为开放的江南,才敢这么玩,一江之隔,哪怕是素来繁华的扬州,也比不得苏州的大胆。

    隆庆站在船头,举目远眺,忍不住放声大笑,“师傅,苏州当真是热情啊!”

    唐毅见隆庆十分欣喜,也笑道:“陛下,东南之繁华,皆仰赖天子洪恩,自从武宗之后,近一个甲子,东南百姓都没有目睹圣颜,自然十分期待,也难免热情过头,还请陛下勿怪。”

    “不怪,不怪,朕早就要看看苏州繁华了!”

    御船靠岸,苏州知府余有丁率领着文武官吏,在码头迎接。作为申时行那一科的探花郎,余有丁本来也是有机会留在翰林院,走一条完美的清贵路线。不过唐毅坚持认为部堂一级的官吏,至少要干过知府,知县,熟悉地方情况,能够驾驭复杂的局面。

    至于要成为宰辅重臣,必须干过封疆大吏,学历尚在其次,关键是能力品行。故此他的朋友,门生,鲜有在京城享福的,只要有机会,就塞到地方。

    比如王锡爵在平定伊王之乱后,立刻被提拔为河南按察使,申时行因为治理地方有功,也被破格擢升陕西右布政使。

    连门人弟子都迈入了中级官员的行列,唐毅这十五年苦功,可谓是硕果累累,到了丰收的时候。

    踏上苏州的土地,熟悉的乡情,熟悉的口音,让唐毅无比熨帖,眼圈泛红,少小离家,壮年回,宦海十五年,宰执天下,在回家的那一刻,他流下了热泪。

    刘家港就是当年的刘河堡,唐毅和老爹最落魄的时候,在这里住过,当年的竹楼还在,老爹题写的“庆丰包子铺”匾额依旧,除了多一些沧桑,几乎没有变过。

    “陛下旅途劳顿,臣已经在太仓准备了行宫,请陛下暂时休息一晚,到了明日,再前往苏州城。”余有丁躬身说道。

    “好。”隆庆一口答应,“朕客随主便。”

    皇帝随和亲切,让苏州的官吏都松了一口气。

    住进行宫之后,苏州方面早就准备好了,给隆庆备下了地地道道的淮扬菜,光是点心,就足有七十几种,精致得不像话。隆庆看得目瞪口呆,乖乖,只怕宫里的御膳也比不过啊!

    “过了,太过了!”

    隆庆连连摇头,“余知府,朕早就下旨,不要靡费铺张,苏州虽然富庶,可是民脂民膏,不该浪费。”

    经过山东,见识孔家的案子,隆庆的确有所不同,原本他讨厌的说教,变成了真真正正的感受。

    他办了孔家,船队离开山东南下的时候,沿途聚集了无数的百姓,成千上万的跪倒,山呼万岁,隆庆只觉得血液都沸腾了。

    老百姓果然是最善良的一群人,只要做了那么一点好事,就永远惦记着你,曾经的错误都被原谅了。

    隆庆有些后悔,要是早点走一趟,或许过去的五年,他能做得更多,而不至于荒废光阴……

    “回禀陛下,这些食物并非出自苏州府衙,而是苏州的酒楼饭馆贡献的。”

    “哦,是你逼着他们干的?”隆庆严厉起来。

    “臣可没有那个胆子,是他们听说陛下要驾临苏州,主动承接,要孝敬陛下的。”余有丁说道。

    隆庆微微摇头,“朕不信,商人做生意也不容易,无利可图,他们会干吗?”

    连孔圣人后代都贪图财货,寻常商人会那么高尚?

    唐毅淡淡一笑,“余知府,你和陛下实话实话,他们是不是准备打着陛下的旗号,捞一笔?”

    余有丁脸涨得通红,心说师相就是厉害,“回禀阁老,承接招待陛下的任务,陛下用过的食物,日后都可以变成酒楼的主打菜肴,确实能吸引八方食客。”

    原来如此!

    不愧是大明朝最商业化的城市,脑筋和别的地方就是不一样,把赚钱的主意都打到了皇帝身上。

    隆庆非但不怪,反而哈哈大笑,“没想到朕的面子还这么值钱,朕可要好好品尝一番,谁家的菜最好,朕送给他一幅字。”

    余有丁连忙施礼,激动道:“臣代苏州商人叩谢陛下圣恩。”(。)

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见闻() 
♂,

    三艘硕大的海船,驶入长江口,早有奉命巡逻的船只迎了上去,双方交涉没几句,竟然崇明的水师港口又驶出两艘军舰,拱卫在在海船的两边,一起溯江而上。

    双方保持着一样的航速,从战舰上抛过绳索,和海船连结起来,接着就有一个个二尺见方的木箱,从战舰上滑索到了海船,邋遢的水手们欢呼雀跃,里面装着他们最盼望的东西,新鲜的蔬菜,肥嫩好吃的羊肉,刚刚收割的大米,还有葡萄,苹果,梨子,种种水果不下几十样。

    水手们眼睛都绿了,抓起一串葡萄就往嘴里塞,狼吞虎咽,没几下就给吃光了,等到军官的鞭子打过来,他们咧着大嘴傻笑,不管打不打,反正老子过瘾了,气得军官只能跺脚。

    “愣着装死啊,还不给大公子送去!”

    “唉,这就去!”

    几个士兵抱着箱子撒腿往船舱里跑,从年初的时候离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唐平安比原先高了一大截,可是也瘦了很多,原本可爱的婴儿肥都没了,变成眼睛大大的,颧骨很高,嘴唇紧闭的英气少年。

    他默默坐在船舱里,不断翻着一本书,书页却都磨毛了,字里行间,写满了注释的小字,显然看得非常用功。

    当他把书页合上,有三个大字显露出来:四夷志!

    在下面还有一行字,嘉靖四十二年小站心斋初稿。

    这本《四夷志》正式唐毅在小站时候写的。

    唐毅出道十几年,除了唐学三书之外,他貌似没有写过别的东西,其实不然,唐毅还动笔写过一部总体战,一部会计纪要,以及这一部《四夷志》。

    在这本书中,唐毅探究了周边几乎所有国家的历史,分析他们的民族个性,提出解决边境问题的方略。唐毅提出了主要三**宝,一个是推广儒家理念,弱化各国实力,二是自有贸易,促进人员交流,三是鼓励移民通婚,同化。

    唐毅认为,以往受限于山岭隔绝,使得中原王朝对于四夷有心无力,如今海路通畅,坐船前往安南等地,甚至比大明南北交通还要方便,由此大明就具备了同化四夷的物理条件。

    甚至唐毅还提出了随着西夷侵入东方,南洋等地的藩属小国势必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危机,如果大明能扛起对抗西夷的大旗,借机收服藩国,驱逐西洋人,进而掌控南洋,兵进印度次大陆,大明就拥有了和本土人口相仿的庞大人力资源。

    到了那时候,就相当于每个大明人都有一个海外奴隶,日子不要太美好……

    《四夷志》中,充满了阴谋算计,弱肉强食,别说嘉靖朝的时候,唐毅不敢拿出来,就算到了隆庆朝,他也吃不准该不该抛出来。

    不过别人不知道,天天在唐毅书房转悠的平安却发现了这个秘密,小时候老爹在油灯下著书的场景他还记忆犹新,当时太小了,字都认不全,自然不懂书中的关键,等到十一二岁,学了四书五经,也通过了史记,资治通鉴,有了史学基础,再来翻老爹的著作,唐平安彻底被惊呆了。

    原来在老爹谦谦君子的面具之下,竟然是如此狠辣阴险的面孔的,偏偏如此对自己的胃口,平安一度都觉得自己有当小奸臣的潜质,不过自己是小奸臣,那老爹岂不是大奸臣了?

    直到随着爷爷出海,又在日本转了一圈,平安终于想明白了,国家之间,和国内真的不一样。

    身在大明,哪怕再不好,还有规矩,还有王法,可是到了海外,就是最残酷的丛林法则,没有任何的仁义可讲。

    平安把书放好,伸了伸懒腰,迈步往外面走。

    “大公子,快看,有水果。”

    水手献宝一样,把箱子送到了平安的面前。

    平安眼睛也亮了,吃了十几天的豆芽,船上的水还变质了,只好用米酒煮豆芽,难吃不说了,还有好些没发芽的豆子,吃下去之后,噗噗放屁,船舱里头的味儿啊,简直没法形容。所幸倭国和大明还不算远,要是环球航行,听说肉都会长满驱虫,水手们不得不吃蛆吃剩下的,有的干脆吃虫子……想想就浑身鸡皮疙瘩。

    “去把那个大胖子叫过来,让他也吃点吧。”

    没多大一会儿,从外面晃晃悠悠,小跑着过来一个中年汉子,看身形不算胖大,只是脸上的皮都垂了下来,跟沙皮狗似的。

    他进来就兴奋大叫:“陆地,陆地,我看到陆地了!”

    “真是少见多怪!”平安满心鄙夷,“德川家康先生,恭喜你,活着到了大明!”

    这个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德川家康。

    在明人的帮助之下,织田信长打败了对手,战后他越发意识到大明的重要,必须派遣重要人士,前往大明取经。他本想自己前往,可是刚刚打赢,千头万绪,他不敢离开。

    最后思前想后,就选了德川家康,这家伙早年当过质子,和织田信长交情深厚,全倭国都反对织田,只有德川家康站在了他的一边,虽然德川实力不怎么样,让武田信玄都打出尿了,但是好歹是心腹盟友,又挺聪明的,就派遣了他,跟着唐平安一起回大明。

    进入长江口,见到了自己人,平安才知道,原来老爹陪着皇上到了苏州,马上就能见到老爹了!

    平安突然鼻子发酸,眼圈红红的。

    闷头咳梨子的德川瞄到了,贼兮兮问道:“想,想家了”

    “想你个大头鬼!”

    平安狠狠瞪了一眼德川,还踹了他两脚。

    恼火地掐着腰,“告诉你,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不睡觉,本少爷要好好教你汉话,学觐见皇帝的大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