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454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454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他们如丧考妣,比祖坟被刨了都难受。

    “必须维护都察院的金子招牌!”

    刚刚调任右佥都御史的邹应龙大声说道,他因为弹劾严嵩,名声鹊起,用了史上最快的度升任佥都御史。

    眼下都察院还能跳出来说话的,也就剩下他一个了。

    左都御史张永明致仕了,右都御史王廷应为徐渭的那一番质问,遭到各方弹劾,在家里闭门思过。

    另外两位副都御史也遭到了弹劾,都察院上下,竟然连一个像样的当家人都没有,要被团灭啊!

    弹劾俞大猷的陈聊芳,还要带头主战的胡维新都溜了,在家泡病号,其他的御史眼巴眼望。

    “邹大人,您就出个主意吧,我们都听您的。”

    邹应龙很享受被万众瞩目的感脚,自从弹劾严家父子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得到。只是想要让人家崇拜,就要拿出真本事。

    沉默了半天,都快不耐烦了,邹应龙才说道:“诸位,事到如今,俞老总的案子必须认输了、咱们上书要求彻查韩丘的案子,不管牵连到谁,哪怕是在座诸公,也认了。要是继续拖延下去,损失只会越来越大,都察院声誉扫地,想要恢复可就难了。”

    众位御史听在耳朵里,都挺失落的,还以为是什么好办法呢?感情就是彻底投降啊?

    可转念又一想,除了彻底投降,也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只是这一轮风暴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留在台面上。

    祸到临头各自飞,大家伙心里头都在盘算着出路,用句不客气的话,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有人欢心有人愁,沈明臣就非常得意,一手拿着银酒壶,一手拍着大腿,哼哼唧唧,唱着什么。

    “我说句章兄,你这荒腔野板的,就别折腾我的耳朵了。”

    沈明臣一翻眼皮,“是你不懂艺术,没准一百年后,就有人这么唱了呢!”王寅被打败了,只好一扭头,躲在葡萄架下面,和茅坤两个下棋。

    过了一会儿,沈明臣又凑了过来。

    “句章兄,还是为了百年大计,好好练习吧,我们不能耽搁你流芳万古啊!”茅坤呵呵笑道。

    沈明臣挠了挠头,“鹿门兄,实不相瞒,我觉着也不太好听!”

    茅坤抚掌大笑,“沈句章总算有自知之明了,为了这个,我提议喝一杯!”

    王寅道:“喝一杯怎么够,我看该唱三天大戏,最好再加上半个月的庙会。”说完之后,连同茅坤一起,三个人哈哈大笑。

    沈明臣脸臊得通红,气急败坏道:“我说你们两位也真沉得住气,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不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什么该怎么办?我不知道!”茅坤笑道。

    王寅更干脆,“句章兄,听你的话,就像我们之前做了什么一样?真是笑话,我们可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十足的好人!”

    “呸!”

    沈明臣毫不客气,你们两个还是好人呢?脸皮放哪了?

    论起坏水,你们俩并列第二,至于第一,当然是非唐毅莫属。和这三位比起来,沈明臣就像是小白兔一样。

    当然了,他也没闲着,靠着出色的诗词天赋,很多经典段子,比如普天之下莫非徐土,就是沈明臣弄出来的。只是相比其他三个,显得老实了许多。

    直到如今,沈明臣也没有完全想明白,实力差了那么多,唐毅怎么就把大局更生生扭转过来?眼下还把徐阁老逼到了墙角,他有妖魔之力不成?

    沈明臣打了一个激灵,王寅看着他嘻嘻一笑,“我说句章兄,你到现在还糊涂着吧?”

    “当然不糊涂……只有那么一点点不清楚!”

    茅坤爽朗一笑,难得不再故弄玄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徐阶落到了今天,其实一点都不冤枉,咱们大人为此积累了整整十年啊!”

    从嘉靖三十二年算起,还真是十年。

    除了君权和相权之外,世界上还有一种权力,就叫做舆论权,也就话语权。

    谁把舆论握在手里,想要黑的变成白的,就让黑的成白的,想让白的变黑的,就让白的变黑的……唐毅虽然还没修炼到颠倒黑白的至高境界,但是他也足以左右人们的看法。

    报纸兴起,已经冲击到了社会的话语权。

    比如以往舆论掌控在士林,尤其是以正义化身自居的科道手里,他们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看法,就会通过清谈,文会,上书等形式,被天下读书人接受,进而形成一致的士林意见。

    这种模式的缺点显而易见,先是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其次由于都是清流,他们看问题出奇的一致,非常容易非黑即白,听着高大上,根本用不上。

    比如国用不足,就要皇帝节约开支;生了日食月食,天子就要反躬自省;要征收商税,就是与民争利……

    显然,标签式的反应单调缺乏逻辑,又经不起深入的思考和推敲。

    自从报纸出现之后,情况剧变。

    先信息获取变得廉价,以往都是文人之间口耳相传,或者是书信,邸报,能看到的人就那么多,甚至有些都是过了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才知道的,早已经从新闻变成了旧闻。

    而报纸呢,几个铜板一份,只要认识字,谁都可以买,就算买不起,还能从别人手里弄到一两天之前的旧报纸……

    获取信息的人数大增,不只是顶层的读书人,普通的童生,甚至商贾书吏,凡是识字的,都能了解朝廷的变动。除此之外,还有还有人可以通过报纸,刊登文章,表看法。

    原本牢牢掌握在顶层士人手里的话语权被唐毅给抢来了大半,无形之中,科道的力量就被削弱了许多,偏偏当事人都没有觉察。

    徐阶很厉害,可是他依旧只懂得传统的玩法,比如他认为掌握了科道,就掌握了舆论,出于过度的自信,他才想要通过审案,给俞大猷定罪,挽回局面。

    “大人果然是深谋远虑,让人佩服啊!”沈明臣感叹道:“十岳兄,鹿门兄,大人都把徐阶给算计了,怎么还不趁胜追击啊?”

    王寅摇摇头,“唉,汝心之谷固固不可彻啊!”

    “你说我是愚公算了,我就是想不明白。”

    茅坤笑道:“句章兄,你让大人趁胜追击,要追什么?”

    “这个自然是打击科道,抢夺都察院,最好把三法司也干掉,都换上大人的人,把徐党从朝廷赶出去,让徐阁老回家哄孩子,辅的位置……”

    沈明臣越说越过分,到了最后,干脆自己把嘴巴闭上了,尴尬挠了挠头,“貌似有些过了。”

    “的确是过了!”王寅叹道:“大人正式入仕,不过六年出头,大人固然到了部堂一级,可是他的同科弟子,还都是低级官员,偶尔有几个穿红袍的,可是也没法独当一面,不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是没法驾驭一部的,当然了,咱们大人是个例外!”

    茅坤抓着几枚棋子,一边搓着,一边道:“眼下就把目标设定在抢夺科道三法司,甚至取代徐阶,又掉入了传统的套路,这可是徐阶最熟悉的玩法,他用了十五年时间,干掉了最大的敌人严嵩,要是我们也陪着徐阶这么玩,早就会被徐阁老玩死的。”

    沈明臣挠了挠头,他脑筋不笨,相反,还足够聪明,只是身边妖孽太多了,才显得有些跟不上。

    “到了嘴边的肥肉都不吃,我们知道你们打得什么算盘。“

    “区区几个官位,算不得肥肉。”王寅笑道:“以往徐阶和严嵩斗,每一个官职都要争夺再三,寸土不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打法不是咱们要的。”

    “那咱们要什么?”沈明臣问道。

    “要赢,要大赢!”王寅感慨万分,徐阶在地方历练二十年,隐忍二十年,又养望二十年,堪称大明有史以来,最强悍的一位官僚。

    按理说除了他自己,没人能胜得过他,偏偏徐阶倒霉,遇到了妖孽唐毅。他毫不客气,站在了更高的位置,笑看着徐阶折腾。

    唐毅根本不去吃子,也懒得抢什么战利品,要做的只是把徐阶的阴谋算计,丑陋一面展现给天下人,等到他和严嵩一般不人不鬼,就彻底失去了威胁……(。)8

第697章 绝佳人选() 
上善若水,从确定了作战方略之后,唐毅就学习水德,逆来顺受,摆出了一副“不争”的姿态,不主动要求什么,不去弹劾谁,空出来的位置更不抢。

    唐毅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请假在家泡病号。

    作为一位刚刚立下大功的宣大总督,没有人敢说他什么,而且俞大猷的案子剑指唐毅,他留在京城,牵连到了也方便一些。

    所以人们有幸能看到有趣的一幕,每天早上的时候,唐毅会亲自推着四轮车,从家里出来,赶到什刹海,找一片安静的小树林。

    在林木中间,绑上齐胸高的竹竿,唐毅搀扶着俞大猷,握着竹竿,一点点挪步蹒跚,短短十几丈的距离,就要走一个时辰,中途几次休息,汗透衣衫。

    百姓们不敢靠近,只能远远看着,默默在心中祈祷,希望老将军能快点康复。

    过了几天,老将军走的度明显快了,一个时辰,能走一个来回,大家伙欢喜的什么似的,又过了几天,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从福建赶来了。

    俞咨皋才十二三岁,是个很木讷的少年,小脸蛋晒得黑黑的,和普通农家的孩子没啥区别,事实上也是如此,俞大猷早年家贫,后来他虽然迹,可是朝廷的赏赐,甚至俸禄都用来接济战死和受伤的兄弟,家里头还是老妻带着孩子,靠着几亩茶园过日子,事实上俞咨皋再进京的前一天,还跟着母亲采茶叶。

    俞咨皋接过了四轮车,担负起照顾老爹的使命,唐毅通常还会跟着,而且还带着儿子平安,以及戚继光的儿子戚安国。

    有孩子跟在身边,心情会好很多,恢复也快,俞大猷渐渐的可以放开竹竿,晃晃悠悠走几步。每当这时候,平安就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糖,塞进俞大猷的手里。在家里他就是这么训练弟弟走路的。

    俞大猷只有这时候,才会由衷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唐毅一眼,分明是说不愧是你的儿子,这么点就懂得诱之以利。唐毅也只能无奈笑笑。

    除了练习走路之外,还要恢复听力和言语能力,故此唐毅请来了琉璃苑最有名的老生夏月山,他最善于唱萧何的戏,比如《月下追韩信》、《斩萧何》等等。

    由夏月山带着俞大猷喊嗓子,渐渐的老将军说话的能力也恢复了很多,甚至能唱两句苍凉的军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俞大猷通常只唱到这里,人们最初都以为这歌只有六句,后来人们在报纸上才看到,原来还有两句:上报天子兮下救黔,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大家伙总算是恍然大悟,壮士报国,为君杀敌,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斩尽东南的倭寇,安定天下苍生。得到的结果不是升官晋爵,封妻荫子,而是无辜蒙冤,身体残疾。

    难怪老将军唱不出口,如此下去,大明朝只怕再也没有忠臣良将了。

    查,必须彻查!

    事到如今,任何的花招都没用了。

    每拖延一刻,名望就跌落一分,这个案子就像是一个不断流血的伤口,丝毫不会因为时间而愈合,反而越来越大。

    以往那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把戏根本不管用了。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徐阁老都被弄得焦头烂额,他当然想快点结束,可是要让谁去审理,又审到什么程度,徐阶实在是拿不准。

    这些年来,由于徐阶隐忍深沉,不相信别人,他身边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幕僚,唯一能推心置腹的人就是张居正。

    偏偏徒弟又给他惹了这么大的麻烦,徐阶很腻歪。

    不过事到如今,能分忧的也只剩下张居正了,徐阶只好让人把他叫了过来。相比以往,张居正收敛了无数倍,仿佛回到了当初,刚刚拜师的时候,恭恭敬敬,一点不敢马虎。

    此前的张居正像是拔出了一半的宝剑神兵,光华夺目,杀气初现。徐阶看得没错,张居正的确是个人物,奈何压抑的太久了,初露锋芒,就伤人伤己。此刻张居正再度恢复了到了之前的状态,宝剑归鞘,一切的荣耀都属于老师。

    只是有些刺儿种下了,就没那么容易拔除……

    徐阶沉默了许久,张居正就弓着身体等着,一点没有不耐烦。

    “叔大,你以为该如何收场?”

    “启禀师相,弟子以为舆情滔滔,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不然这一关不好过。”张居正小心翼翼斟酌着,顿了顿,又说道:“无论如何,火不能烧到师相,只要有您老坐镇,我们这些人就能保得住。”

    言下之意,除了徐阶之外,连他自己都是可以牺牲的棋子,必要时候,要抛出去,平息唐毅的怒火。

    张居正老实谦卑的态度让徐阶很满意,只是张居正是他衣钵传人,在徐党内部,也不算是秘密,一旦张居正有事,他也会落下一个教导不严的罪名,想要全身而退,可不容易,故此还是要保的。

    “叔大,你以为唐毅的目标在为师吗?”

    张居正犹豫了一下,“师相,弟子觉得难说,按理讲,现在舆情都在他那一边,他想什么好处,六部科道,只管开价就是了,可他偏偏不言不语,天天陪着俞大猷去做什么康复训练。无非就是渲染悲情,继续制造舆论,所图者大啊!”

    其实张居正早就想说,唐毅的举动非同小可,奈何他因为和唐毅较劲,弄出了这么多麻烦,再说唐毅的坏话,徐阶只会认为他不甘心失败,还想要逼着徐阶出手。可是事到如今,他不能不说。

    徐阶脸色凝重,他也不迟钝,通常神仙打架,都是高来高去,羚羊挂角,轻易不会亲上火线。

    而且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徐阶几次派人试探,唐毅都是说相信朝廷,相信内阁,相信阁老,只求秉公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