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

第290部分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第290部分

小说: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继续过去,转眼秋至,总算是熬到了收获的季节。经历了旱灾和蝗灾,蜀地的收成很不乐观,粮食依旧是个问题。

    要想恢复元气,至少还需要一年。

    朝廷年年都愁的就是养活天下百姓,现在夏莹也必须要担心这个问题了。民以食为天,他们现在的最低需求,就是活着了。

    而在秋收之后,战争,再度开始了,楚云和武蕴儿继续率大军西进,现在楚云名义上是监军,却做了将军所有的事情,而武蕴儿这个将军,一直是在全程划水。

    水的楚云都提醒她放水不要那么明显了。

    比较明显的就是上次和林千机和林千绪对战,以武蕴儿的实力,一个杀两个轻轻松松,结果一个没杀掉,还让对方牵制了那么久,最后让对方逃走了。

    真是拙劣的演技。

    好在别人对武蕴儿的武力值到底多强,也不是很了解,反正反贼们也很强,所以武蕴儿打了个平手,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武蕴儿也只是瞒不过楚云一人而已。

    桂州城的下一站,就是锦城了。

    过了锦城,才是蜀城。

    若是破了锦城,那青莲教,就只能最后驻守在蜀城一隅之地。

    真像是闯关,一关更比一关难。

    大军再度压境,结束了连日来的和平局面。

    而这次和之前在桂州城不同了,过了这么久,粮食最紧缺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所以等着对方出城一战,是不现实的,而楚云这边的大军,运输粮食也极为损耗人力。

    所以,这次不能拖时间。

    拿人命去堆,是最差的攻城方式,特别是在对方据守高地,易守难攻之时。强攻会损失比对方更多的兵马。

    杀敌一千,自损三千都有可能。

    那么,此时攻城,就只有一计了。

    火攻!

    如今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天气干燥,适合放火。

    林千机和林千绪,原本都卯足了劲想要在锦城给楚云一个教训,结果楚云的操作就让他们看不懂了,调派了大量的人手,在附近收集柴木。堆积在了锦城之下。

    这一副放火烧城的架势,顿时让人觉得,他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想要烧掉一座城,那你得要多少火?

    奇怪的是,堆积了足够的柴之后,楚云又让人砍树去了,莫不是觉得柴火不够,需要砍树来配合。

    夏莹这边也不是没想过要去破坏楚云的柴堆,不管是什么计划,破坏就对了。

    但是之前在桂州城中的埋伏和陷阱,让夏莹不敢轻易率兵突袭楚云了。

    万一,这个又是计策呢?

    而且柴火布置的地方,时常有重兵把守,而且距离锦城,有一段距离。

    夏莹也觉得,放火应该是不可能的,但楚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越想越想不通,夏莹心中的不安感就越发浓郁了。

    而楚云在砍了几天树之后,终于消停下来了,却还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这次武蕴儿都好奇了,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楚云挥着折扇答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又过了一日,楚云才道:“明日东风起时,点燃薪火,锦城可破。”

    武蕴儿还是没明白,东风和破城有什么关系,次日,果然来了东风,楚云看天气的水准,也是不错的,不是靠夜观天象,而是靠的地理知识。

    东风起时,夏莹终于看到了火堆燃起,可是,布置得这么远,放火能烧掉什么东西?

    夏莹一开始还不明白,当滚滚的浓烟,被东风送入锦城的时候,夏莹才恍然大悟。

    这不是火攻,而是烟攻!

    历史以来,还没有人用过这样的办法攻城,但这招,确实是太阴损了!

    许多未能完全燃烧的树木,带起的浓烟吹入锦城,身在锦城当中的人,根本无法承受!

    如果不撤走,被熏死在城里都有可能。

    “你怎能做出如此行径!!”

    夏莹不敢相信,楚云居然也会有对普通人下手的一天,这些浓烟,当然是无差别的伤害锦城中的每一个人。

    夏莹立刻要求撤退,所有青莲教众,一起帮着锦城的百姓撤离锦城。

    能带走的粮食尽量带着,带不走的,也没办法了。

    等到烟雾散去,大军入城,锦城已经是空了。

    没有人死在里面,夏莹的决策还是很果断的,而且如楚云所预料的,她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百姓。

    而他的军队,没有废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锦城。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点烟火的余味,楚云这次对空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了,至少半个月内,锦城不适合人居住。

    好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工厂之类的东西,大自然,会很快将这一带的空气,重新净化。

    武蕴儿在楚云如此轻易拿下锦城之后,也被惊呆了,原本以为这次的战争会是相当惨烈才能拿下锦城,谁知道竟如此简单。

    这东风,果然厉害!

    现在,再往西,就到了两界山,离人崖了。

    两界山,才是最难过的一关,如当初楚云当使节的时候,那么多军队,只需要山上有人推动滚石,就只有逃窜的份。

    所以,这一带,夏莹肯定会布置同样的手段。

    楚云的进军,到两界山前,差不多就可以停止了。

    过了离人崖,之后的江源县虽然稍微平坦,而西边一点的蜀地,道路虽然崎岖,也是易守难攻,但比起两界山,还是差了点。

    两界山都守不住,蜀道就更难守了。

    对楚云而言,两界山,也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他和夏莹的孽缘,是从小就开始了,但是,确认了双方的心意的时候,却是在这两界山下,离人崖前。

    这里,大概也会成为两军交战,最关键的地点,也可能是最后的决战之地。

    过了离人崖,就算是青莲教还能苟延残喘,也离败亡不远了。

    两界山,就是最为重要的关隘。

    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楚云就将声势浩大的青莲教,逼到了这种程度,这都是因为,叛乱的地图太小了,如果是全国叛乱,那楚云可能会有点难办。

    当然了,真到了那种程度,肯定是国家彻底腐朽了,那楚云会帮着哪一边,也说不准。

    只是西南一代的叛乱,很轻易就能收拾掉了。

    不过,夏莹的活动范围,并不只是在西南一代而已,她走过的地方,比楚云想的还要更多。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青莲教教众,遍布天下,只是西南被选为了总部基地而已。

    当楚云屯兵两界山前之时,青莲教在其他地方的叛乱,也终于开始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军纪崩坏() 
    这时代消息传播的速度太慢了,很多青莲教的人,都只是得到了消息,总部的大佬们造反了,而且还和朝廷打了个六四开。

    在楚云和武蕴儿前往西边坐镇之前,其他的青莲教众听到自己总部已经开始搞事情了,而且还有声有色的样子,顿时来了精神,既然总部已经开始号召了,那么他们自然要揭竿而起!

    但搞事没多久,楚云连破两关的消息,便迅速传播开了,但这个时候,叛党们已经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得知消息的时候,他们也很懵逼,但是,这个事情可不是说后悔就能当作没发生的。‘’

    事已至此,也就只能这样继续反下去了。

    和西部的动乱不同,其他的地方并没有发生什么天灾**,所以这种造反的规模比较小,纯粹是青莲教当中的一些野心家,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制造出来的混乱。

    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其他地区的青莲教作乱,都是小范围的动乱,并没有获得大部分的百姓的认可,他们也没做什么好事,无非是打砸强烧,甚至是奸淫掳掠。

    一时间,青莲教立刻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教派,这估计是夏莹在发展教众的时候,没有想到过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她,一个群体,总会有良莠不齐的,不能期许所有人都是理想崇高的圣人。

    这些动乱范围虽小,但覆盖区域太广大了,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甚至有些县区沦陷,落入青莲教的手中。

    赵构头疼的不行,楚云这边已经要反攻到敌人总部去了,鬼知道外面又来了这么一出,这时候也不方便抽调楚云,毕竟大夏也不是只有他一个能人,而且楚云也是分身乏术。

    “吴爱卿,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在朝堂上,赵构开始了日常问计吴敬贤,现在吴敬贤并不是朝堂上地位最高的人,地位最高的,依然是政坛不老松,首辅沈乐,但赵构已经在给人发出信号了,吴敬贤才是他现在最仰仗的人,你们这些老人家,就站在旁边看戏就好了。

    沈乐是波澜不惊,宠辱皆忘,这就是别的内阁大臣几乎都换了一茬,只有他还站在这里的原因。

    就好比那个礼部尚书,在赵构登基前狠狠地得罪了赵构,还想着赵构登基后他只要不犯错就能稳稳狗到退休,结果,赵构趁着自己纳妃这个时机,硬是将一个操办不力的罪名,安在了他的身上,活活把他撸掉了。

    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赵构刻意的打压了,因此,在革职之后,这位前礼部尚书也是充分感受到了官场的人情冷漠,最终凄凉地离开了京城。

    闲话稍提,此时吴敬贤官位不高,但每每被赵构问计之时,都能给出让赵构满意的答复,所以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没有人会怀疑,在过些年,吴敬贤妥妥的要在六部尚书之中占据一席。

    此时,吴敬贤依然游刃有余,道:“青莲之乱,西南之外的匪患皆不足为虑,陛下遣一万士卒,以点及面,即可破除匪患。较之西南之祸,东部,北部,皆是星星之火,未成气候,然则陛下需以雷霆手段,将这些星星之火扑灭,免得他们互相聚合,成燎原之时,届时恐成大祸。”

    赵构闻言,顿时觉得很有道理,便道:“依你之见,该派谁,去浇灭这些星星之火呢?”

    吴敬贤答道:“臣以为,这只部队,须得纪律严明,方便调遣,主将和士兵之间,也需要有极好的默契,指哪打哪,如此,才可完成各处奔袭平乱的任务。”

    吴敬贤说到这里,又推荐道:“臣觉得巡城都尉杨将军,正好可以胜任。”

    赵构听到之前的话,心中还觉得吴敬贤说的有道理,但听说要将杨广派出去,赵构又有些不高兴了。

    朕的大夏是无人可用了么?他不是不相信杨广的能力,只是不想将杨广调出京城而已。

    只是,他也没有明着反驳吴敬贤,只是对杨广道:“你怎么看?”

    杨广一脸欣喜地道:“臣愿意一试!”

    赵构:“……”

    这跃跃欲试的样子是闹哪样?

    “吴爱卿可是说要有一万人,你才三千士卒,能做什么?”

    赵构的言语中还是透露出了一点不乐意的意思,吴敬贤却道:“臣说的一万人,并非是一万人都在一条战线,匪徒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一万士卒,兵分三路,便可分而破之,再加上当地的兵力,三千士兵足矣。”

    这下赵构就没话说了,他只好再次询问杨广的心意,但杨广并没察觉到赵构的不情愿,作为一个武将,他虽然乐得每天在京城里面瞎晃悠,但是,这并不是他的追求。

    纵横沙场,才是他想要的,虽然只是平叛,而且吴敬贤说的好像只是打一些土匪的样子,但这足够让杨广体验一下打仗的快感了。

    于是,杨广铁了心的应下了这个差事。

    赵构无奈,只好答应了下来,不过,他略微有些疑惑的看了看吴敬贤,按道理,他的不情愿,吴敬贤不可能没看出来,那为什么,还要和他对着干呢?

    赵构心里有些疑虑,却不动声色将这些压下去了。

    很快,朝廷就选出了几个平反的小将。

    总共一万士卒。

    看起来有些小家子气,显得大夏很缺人,不过这一万士卒,都是精锐士兵,在装备精良的情况下,平定这种规模小的动乱是绰绰有余的,前提是这些反贼们不会联合到一起来。

    如果联合起来了,那朝廷自然是要额外派人的。

    只派一万人,是在尽量减少军务支出,而且派多了人,几万上十万的人,去围剿一些散兵游勇,那才真是杀鸡用牛刀了。

    大夏的局势虽然看上去纷乱,大体上还是较为稳定的。至少那些人的小打小闹,不会动摇到大夏的根基。

    而西部这边就不同了。

    楚云屯兵两界山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停步不前,就是楚云的决策。

    这个山谷,楚云不敢带兵进去。总觉得带兵进去就是送人头的,而每一日的粮食消耗,对楚云来说,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但是楚云似乎很悠闲,一点也不慌张的样子,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楚云拿出了自己的箫管,在阵前大吹特吹,声音高亢,传入林中布置着埋伏的青莲教众耳中,颇有种嘲讽的意思。

    楚云屯兵山下,仿佛就是在说:“我已经知道你们埋伏在这里了,别躲了。”

    青莲教这边也很想对楚云说,有本事你进来啊!

    事实是,楚云不敢进去,青莲教也不敢出来,就僵持在了这里。

    这一天楚云突然开始吹箫了,青莲教众除了感觉自己被嘲讽了,也不禁担心楚云是不是又在整什么幺蛾子了。

    之前楚云让人捡柴火,砍树,他们还笑话楚云异想天开,后来的结果是他们被熏得不得不逃离锦城。

    夏莹是最为恼火的一个,她从未想过,楚云会对普通百姓下手。

    之前她和楚云决裂,但她一直认为楚云是一个好官,他们决裂,只是因为命运的捉弄,阵营的对立,但就算是敌人,她也依旧喜欢楚云。

    可是楚云在锦城之外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形象在夏莹心中已经崩塌了。

    这会儿听到楚云的箫声,夏莹却发现自己非常不争气地又想到了楚云,想到了和楚云在一起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