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344部分

战隋-第344部分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法尚说到这里;摇头叹道;〃杨玄感用的是阳谋;齐王用的也是阳谋;但形势不由人;西京不能不出兵;不能不与杨玄感决一死战;而我们水师和其他各路援军也不能不止步于黎阳;不能不把齐王困在黎阳;如此一来;在东都大战没有决出胜负之前;我们水师的腾挪余地非常有限;只能是静观其变了。〃

    费青奴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来整心领神会;面露笑容。周法尚所谓的静观其变;实际上就是任由关陇人自相残杀;这对江左人有利;对圣主和改革派更是有利。崔弘升之所以派出信使提前告之周法尚两京局势;实际上就是希望赢得江左人的默契;双方联手〃推波助澜〃。

    〃樵公;将士们一路急行而来;疲惫不堪;是否稍作休整?〃来整试探着问道。

    周法尚断然摇手;〃继续前进。〃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点() 
民部侍郎韦津和持书侍御史杜淹态度坚决;西京大军必须从崤;渑一线进军函谷;把杨玄感西进入关之路彻底阻绝;以酎合其他各路援军把杨玄感包围在东都。

    这一策略符合关中人的利益;既能阻止杨玄感入关;又能利用杨玄感摧毁东都;一石二鸟;至于齐王是否进京;进京后是否与杨玄感结盟;他们并不关心;不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乐见其成;东都风暴刮得愈大;对他们就愈有利。

    兵部侍郎明雅认为;杨玄感若想入关;首先必须击败西京大军;否则他在入关过程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旦受阻于潼关之下;则必败无疑;所以明雅认定;杨玄感攻打东都之举;实际上就是诱敌之计;就是把西京大军诱进东都战场;一决死战;至于齐王;根本不在杨玄感的考虑之列;否则杨玄感举兵之初就会与齐王结盟;就会拥戴齐王登基称帝;如此便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困窘不堪;非要把自己陷入绝境;以求置之死地而后生。

    〃杨玄感试图一决生死;我们偏不遂其所愿;就是不与其决战;一直把他拖在东都战场上。〃明雅说道;〃随着各路援军陆续来临;杨玄感深陷死地;生机尽绝;再无逃生之可能。〃

    〃杨玄感若放弃东都;倾力入关怎么办?〃杜淹质问道;〃谁能阻挡其入关之路?〃

    〃弘农有蔡王;而蔡王若想保全自己;就必须在弘农阻击杨玄感;退一步说;即便蔡王阻击失败;还有潼关天险;如此便能给代王调兵支援潼关赢得了充足时间;只待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和武贲郎将令狐德润增援而至;则潼关固若金汤。〃明雅手指地图;详细解说道;〃杨玄感离开东都之后;东都之围可解;拯救东都之功唾手可得;接下来我们便可衔尾追杀。与此同时;黎阳那边的局势也随之变化;齐王再无进京之可能;崔弘升;陈棱等各路援军随即可以渡河南下;跟在我们后面追杀杨玄感;如此杨玄感必败无疑;更无进关之可能。〃

    〃反之;若我们由崤;渑一线东进;首先就有中伏之忧。虽然莘公郑元寿目前还控制着渑池;但他被困城中;对叛军的动向知之甚少;一旦叛军利用地形优势潜伏于崤山之中;则我们有全军覆没之危。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安全抵达渑池与莘公会合;顺利杀到函谷关下;但接下来杨玄感必定倾力而出;决战还是不可避免。我们赢了;当然皆大欢喜;输了;一溃千里;杨玄感衔尾追杀;则大事去矣;那时蔡王有了我们这个替罪羊;还会在弘农拼死阻击?潼关措手不及;留守潼关的刘纲仅有八百卫士;他是否能坚守到西京援军的来临?〃

    明雅话音刚落;杜淹便再次发出质疑;〃你肯定杨玄感要与我们一决死战?〃

    明雅点头;〃对此某有绝对把握。〃

    〃既然杨玄感要与我们决战;并且有信心击败我们;那战场位于何处;才能让他在胜利之后;把所得利益最大化

    杜淹这句话问得好;明雅苦笑无语。

    杨玄感通过决战来赢得生机;但生机是不是就只有杀进关中一条路?肯定不是;如果杨玄感通过这场决战给了西京以重创;又拿下了东都;并与齐王结盟共建了皇统;那么他的未来就很好了;他有足够资本与西京达成政治妥协;他不需要进关就能赢得关陇的支持;于是这场兵变的目的就达到了;中土的保守势力以齐王为大旗;以关陇和中原为地盘;与圣主和改革派相抗衡。

    这才是一决生死的决战;这才是杨玄感和兵变同盟的利益诉求;而杜淹之所以一语中的;并不是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而是因为卫文升等改革派;明雅等山东人始终不相信关陇本土贵族;始终抱着戒备之心;始终担心这是保守势力联手操控的一个旨在推翻圣主和改革的阴谋;于是处处设防。

    明雅为什么不愿意西京大军由函谷关方向杀进东都?就是担心双方联手做戏;结果就像裴弘策;郑元寿一样;帐下大军纷纷倒戈;不战而溃;杨玄感的实力膨胀;膨胀再膨胀;然后关陇;河洛;齐王三大政治势力联手分裂中央;摧毁改革;摧毁统一大业。所以他坚决要求西京大军先与中央会合;在尚书行省的统一指挥下作战;以便中央牢牢掌控形势的发展。

    杜淹为什么坚持杀向函谷关?他就是担心这支军队被中央控制了;而关陇人没办法控制尚书行省的最终决策;一旦与行省内的改革派;或者山东;江左人纠缠不休;贻误了战机;让杨玄感杀进了关中;那最后倒霉的就是关陇人了;所以杜淹宁愿让卫文升指挥这支军队;也不愿这支军队被中央所利用。

    另外他肯定杨玄感要决战;要把西京大军诱到东都城下决战;如果走水路;西京大军直接到了东都城下;决战不可避免;但那是背水一战;尚书行省和山东人都不值得信任;西京大军一旦败北;必定是全军覆没;反之走陆路;杨玄感若想把他们诱到东都城下决战;就必须放弃函谷关这道天险;而西京大军一地制了函谷关;那就进退无忧了;即便在东都城下打败了;还可以从函谷关撤离;不至于被杨玄感赶进大河里活活淹死。

    杜淹的质问最终〃击败〃了明雅;赢得了。';!'卫文升的支持。

    既然杨玄感要把决战胜利之后的利益最大化;那他就必然把决战战场选择在东都城下;既然决战战场在东都城下;那杨玄感为了把西京大军诱进去;就必须放弃函谷关;而西京大军只要控制了函谷关;则进退无忧;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了;如果杨玄感不愿放弃函谷关;那正遂了关中人的心愿;既阻挡了杨玄感入关之路;又能利用杨玄感摧毁东都;还无需与杨玄感一决生死;多好的事;一举多得。

    就在卫文升等人为支援东都的路线而争执不休的时候;渑池战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六月二十三;位于千秋亭的杨玄感军队突然向新安城发动了攻击。郑元寿果断弃守新安;集中兵力死守渑池;但到了下午更多的军队从函谷关方向杀来;把渑池围得水泄不通;郑元寿无力回天;除了向行省报警;向西京求援外;再无拯救之策。

    叛军射书城内;杨玄感已攻陷东都;齐王正在进京途中;而元弘嗣亦在弘化举兵;目前正在南下攻打西京;整个形势对兵变同盟非常有利。

    渑池守军惊慌失措;士气低迷。郑元寿竭力辟谣;但无济于事;就连他自己都无从辨识这些消息的真假;更不要说那些普通将士了。

    二十三夜;联盟主力从新安城方向横渡谷水;在夜色掩护下急速向崤城进发。

    同一时间;杨玄感率主力大军正大踏步推进;距离渑池越来越近。

    就在这时;一位从华阴飞马赶来的杨氏族人;找到了杨玄感兄弟;告诉了他们一个惊天噩耗。

    午夜;谷水岸边;李风云和李密并肩而立;一边享受着徐徐凉风;一边低声笑谈。

    突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霎那间打破了黑夜的静谧;给人一种紧张窒息之感。很快;一支火龙出现在李风云和李密的视线里;风驰电挚一般迅速;接着一队骑士的身影渐渐凝实;越来越清晰。

    李密看出这队骑士来自杨玄感的亲卫团;立即意识到出了大事;当即向李风云打了个招呼;匆忙迎了上去。

    在激烈的战马嘶鸣声中;骑士队停了下来;一个全身甲胄的骑士飞身下马;迎上李密;躬身致礼后;在李密耳边了一番话。

    李密转身走回李风云身边;望着他;目露震惊之色。

    〃东都那边出事了?〃李风云问道。

    李密摇摇头;苦叹;〃你说中了。〃

    李风云苦笑无语。

    〃为什么?为什么要做出这等人神共愤之事?〃李密义愤填膺;忍不住厉声叫道;〃这都是为了什么?〃

    李风云伸手拍拍李密的后背;示意他平静心情;稍安勿躁。

    李密强忍怒气;摇头叹道;〃这是血海深仇;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李风云微微皱眉;看了他一眼;说道;〃冷静;一定要冷静;这是兵变;不是仇杀。〃

    〃某可以冷静;某可以把这场决战作为实现兵变目的的重要手段;但杨氏兄弟能冷静下来吗?那些誓死效忠老越公的门生弟子们能冷静下来吗?〃李密愤怒地一挥手;指着那队飞驰而来的骑士叫道;〃你知道他们来于什么?越公给你一个承诺;请你在这场决战中务必竭尽全力;然后你就可以离开;离开东都;去你想去的地方;甚至;他愿意把远在荥阳战场上的韩世谔和顾觉的军队全部交给你;以补偿你在这场决战中的损失。〃

    李风云暗自长叹。人都有弱点;杨玄感兄弟之所以权势显赫;都是老越国公杨素给予的;老越国公就是他们的致命弱点;而如今这个弱点被对手刺中了;他们兄弟的理智也在瞬间丧失。

    〃把兵变当作仇杀;兵变还能成功吗?〃李风云无奈苦叹。

    李密亦是苦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听天由命吧。〃

    =

第五百一十六章 稳中求利() 
六月二十四;荥阳战场;韩相国;吕明星率军横渡通济渠;向金堤关推进。

    同日;黎阳战场;齐王还在〃猛攻〃黎阳城;而崔弘升和陈棱还在一边默契〃观望〃;虽然行省于六月二十一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竭尽全力收复黎阳;但中央的命令被这三人直接无视了;三人均信誓旦地复行省;正在联手攻击;实际上阳奉阴违;各忙各的。

    另外武贲郎将陈棱还奏报行省说;在他后方两百多里外的邯郸;滏阳一线有太行贼杨公卿为祸;而在安阳和滏阳之间的漳水两岸;亦发现了太行贼王仁德的踪迹;他怀疑这些太行贼与渡河北上逃亡的白发贼会合了;正试图通过劫掠安阳;滏阳和邯郸一线的陆路运输线;来彻底断绝远征军的军需补给;并以此来牵制他的幽州军;帮助杨玄感的叛军在黎阳坚守更长时间。

    陈棱的意思很明显;他陷入进退维谷之境;如果倾力打黎阳;他就无力兼顾安阳和邯郸一线;陆路运输线就给太行贼断绝了;这可是北疆镇戍军和远征军的最后一条生命线;无论如何都不能断。虽然杨玄感的叛军正在攻打黎阳;但只要荥阳境内的通济渠不断;粮草辎重过了大河后可以直接进入河内郡;改由陆路运输线北上。目前这条运输线还是畅通的;他之所以停在汤阴不走;就是因为汤阴是这条运输线的一个关键点;在黎阳失陷永济渠中断的情况下;汤阴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下可以连接河内;向上则直达涿郡。

    陈棱这份奏报送达行省后;肯定可以帮助幽州军主力暂时〃滞留〃汤阴;他在黎阳战场上的〃不作为〃也就不会落人口实了。

    六月二十四黄昏时分;水师副总管周法尚率军抵达东郡濮阳段水道;此处距离黎阳和白马均只有一百余里路程;都在齐王和董纯的监控之下;两者也在第一时间派人与水师取得联系;巧合的是;尚书行省于六月二十一下达的命令也经水路送达水师。

    周法尚看完各方送达的讯息后;心里就更有底了。目前局势远比他想像的要好;尚没有恶化到不可拯救之地步。

    东都方面的应对措施很正确;中央府署的及时撤离和越王杨侗的誓死坚守给各路援军赢得了时间。西京大军于六月十七开始东进驰援;算算日子也该抵达东都战场了;即便路上有所耽搁;这支援军距离东都也近在咫尺;如此必然会吸引和牵制杨玄感;这又为各路援军进入东都战场赢得了时间。

    然而;因为齐王的出现;因为齐王突然抢先进入黎阳战场;并久攻黎阳不下;导致东都和西京给各路援军所争取到的宝贵时间全部浪费了。当然;黎阳久攻不下不能说是齐王故意为之;无凭无据诬陷一位亲王的罪责谁也承担不起;心里有算也就行了;无论如何不能摆到明面上自寻死路。

    黎阳久攻不下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南北大运河处在持续断绝之中;粮草辎重已经有二十多天未能送达涿郡了;而未来何时能够打通大运河;谁也不知道;这不但直接宣判了二次东征的〃死刑〃;还严重影响到了圣主和远征军的安全撤离。

    周法尚心情沉重;而来整却暗自为父亲来护儿庆幸不已。之前正是因为来护儿的独断和坚持;水师才兵分两路;周法尚率百艘战船一万四千将士支援东都;为此来护儿承担了巨大压力;并派长子来楷和第五子来弘亲赴辽东行宫;向圣主做解释和说明;然而事实证明来护儿决策正确;水师及时支援东都必能大大缓解当前危机;而且还不会影响到二次东征;因为二次东征在这场危机的打击下不得不半途而废了;水师都无需出海了。

    〃樵公;东征已无力持续;水师主力若能火速增援东都……〃来整有些急不可耐了;这可是来护儿和水师建功的最佳机会。去年水师大败于平壤;名誉受损;而水师将帅们不但无过;反而个个立功受奖;这在军政两界掀起轩然大波;辱骂之声不绝于耳;就连来护儿;周法尚等水师将帅自己都觉得羞愧不安;对不起阵亡在远征战场上的二十万英灵。

    周法尚微微颔首;〃两日前;某已把东都形势详细书告荣公来护儿;请其果断决策。今日某再十万火急告之荣公;毋须犹豫了;火速驰援东都。〃

    水师若能借此良机建下平叛大功;既能报圣主之恩宠;又能洗刷败北之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在远征军事实上已不能以最快速度返回东都;而东都风暴在各方势力的激烈博弈中随时都有可能失控的危险局面下;水师这支绝对忠诚于圣主的卫府大军进入东都战场;不但能在军事上迅速结束这场风暴;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更能在政治上给圣主以强力支撑;如此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