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战隋 >

第302部分

战隋-第302部分

小说: 战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炜?这个人倒是有些胆识。”杨玄感冷笑;“只是河内人未免把事情想得简单了;难道把某阻挡于临清关之外;就能与某撇清关系;划清界限;独善其身?”

    “这代表了河内人的态度。”胡师耽笑道;“他们独善其身的确很难;但短期内只要他们站在大河北岸;静观其变;对我们就很有利了。”

    杨玄感颔认同;“依预定之策;偏师打河内;虽然受阻于临清关;但未必就打不下来;退一步说;就算打不下来;也可以造成一定声势吸引东都注意力。”

    胡师耽点头同意;“既然要造声势;那某就亲自带一支船队伪作后续大军进抵临清关;而明公则带精锐之师由淇水转入大河;日夜兼程赶赴洛水。”

    “善!”杨玄感说道;“待某与主力进入洛水之后;你就撤离临清关;南下延津登舟西进;来东都会合。”

    六月初五;上午;崔处直接到了唐炜的密信;遂十万火急奏报越王杨侗。

    越王杨侗正在尚书都省与大臣们商讨解决东都危局和缓解通济渠危机的办法;因为贼帅韩相国已经攻陷了伊阙威胁到了东都安全;而贼帅白则在通济渠和济水两岸烧杀掳掠;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南北运输大动脉的安全;东都如果还不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扭转危局;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大家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不是丢官就是掉脑袋;一个都跑不掉;所以越王杨侗放出了狠话;拿不出对策就一直议下去;谁也别想走出尚书都省。

    一天一夜过去了;王公大臣们个个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就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突然炸响;举座皆惊;人人变色。

    河内郡主薄唐炜奏报;初三日;礼部尚书杨玄感诛杀了治书侍御史游元;会同左御卫将军李子雄、武贲郎将王仲伯等一大批军政要员在黎阳举兵叛乱;现正率军急向东都杀来。

    东都危机爆了;血雨腥风从天而降;一场恐怖的风暴正沿着大河向东都呼啸而来;瞬息之间将席卷东都;横扫中原。

    大堂上寂静无声;气氛凝滞;再加上酷热的天气;就如一个大烘炉;烤得权贵们大汗淋漓;窒息难当。

    越王杨侗面红耳赤;一边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珠;一边求助地望着杨恭仁、杨浩、崔赜和元文都等关系密切的大臣;祈盼他们开口说话;告诉自己答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如何应对?还有更重要的;是否要奏报远在辽东的圣主?一旦奏报;二次东征肯定要中止;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越王杨侗和一帮留守大臣们根本承受不起

    杨恭仁、杨浩等人都闭紧了嘴巴;都把眼睛望着樊子盖;此时此刻;有资格出来支撑大局者;除了名义上的东都最高军政长官越王杨侗外;就是实际上执掌东都军政大权的民部尚书、东都留守樊子盖了。而樊子盖有苦难言;在过去几天激烈的政治博弈中;他孤立无援;基本上被架空了;形同傀儡;然而;危难时刻;需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需要有人做替罪羊的时候;越王杨侗这个傀儡立刻被保护了起来;而他这个傀儡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最前台;用孱弱的身躯去抵挡最猛烈的狂风暴雨。

    樊子盖愤怒到了极致;但没办法;无论他如何诅咒眼前这帮无耻之尤的大权贵;都改变不了他“傀儡”的命运;实力决定一切;他在东都的实力太弱了;羊入虎群;他不做猎物谁做猎物?

    樊子盖唯一拯救自己的办法;就是守住东都;等待援军的到来;等待圣主的降临。

    “即刻核实消息的真假。”樊子盖终于开口。一个唐炜的奏报证明不了消息的真假;而黎阳举兵这等大事根本无从隐瞒;如果是真的;肯定还有其他人急奏东都。

    很快就有掾属来报;这几天从黎阳及其周边地区送来的奏报都很正常;唯有今天接到的河内郡主薄唐炜的奏章说黎阳叛乱了;所以急切间无从查证这一消息的真假。

    唐炜是何许人也;樊子盖一无所知;但他知道太原唐氏;声名显赫的一个北方世家;与山东五大级豪门之一的太原王氏;还有太原郭氏、温氏等世家都是代晋汉姓贵族集团的核心力量;实力不容小觑;而这个唐炜就是出自太原唐氏;是晋阳本堂子弟;所以无论从代晋贵族利益还是从唐氏家族利益来说;唐炜都绝无可能谎报军情;更不会把矛头对准杨玄感;对准弘农杨氏和河洛贵族集团;这纯属挑起两大利益集团、两大家族之间的厮杀;后果太严重了。

    樊子盖陷入两难之中。这个消息肯定是真的;但问题是;如果他以东都留守的身份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复杂了;接下来先就是调用东都全部的力量阻御杨玄感的攻击;但他既指挥不了军方;也调用不了库藏;这种情况下就算皇城里的中央府署官员都听他的又有何用?没有军队没有钱粮他拿什么阻御杨玄感?另外还要十万火急奏报远在辽东的圣主和中枢;这势必会影响二次东征的进行;而圣主震怒之下;必定找人顶罪泄愤;他这个替罪羊就算坐实了。还有更严重的;此事是否要在第一时间告之西京?是否向西京求援?如果西京早已暗中与杨玄感结盟合作;西京的目标是皇统;是东都;那告之西京;向西京求援;岂不等于自掘坟墓?

    樊子盖的权力很大;奈何他的实力不济;没有强悍实力却拥有很大权力;这个权力就挥不出来;所谓政令出不了尚书台便是如此。权力给架空了;人也就是个傀儡;现在樊子盖就陷在这种窘境之中;能做的事太少;只能任由一帮实力强悍的权贵们肆意宰割本属于他的权力。

    樊子盖权衡再三;断然决定妥协;以权力来换取杨恭仁等大权贵的合作。

    唯有合作才能守住东都;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但现实问题是;樊子盖出身卑微;是江左人;是坚定的改革派;是圣主一手提拔的亲信;他与杨恭仁等大权贵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根本就不存在建立信任的可能。

    一帮打天下的功勋权贵怎么可能信任一个为圣主冲锋陷阵专门打击他们的以火箭般度升迁的寒门文官?一个功勋大帅和一个造反派头头之间;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正常情况下;樊子盖在圣主的支持下;狐假虎威;还可以与大权贵们斗一斗;甚至占尽上风;但现在圣主远在辽东;东都又陷入危机;如此危局下;如果樊子盖看不清形势;认不清自己;继续与大权贵们争权夺利;那是找死;大权贵们有无数的手段置其于死地。

    “观公;可有应对之策?”樊子盖主动求教。

    =

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 
杨恭仁暗自叹息。他不是不想信任樊子盖;这与樊子盖个人能力和品质无关;亦与彼此间的私人友谊无关;政治斗争残酷无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虽然他无意置樊子盖于死地;但不代表其他人不会痛下杀手;更不代表樊子盖没有伤人之心;所以此刻樊子盖主动摆出合作之姿态;明显就是被迫无奈之举;只待时机成熟必然出手报复;既然如此;杨恭仁又岂能遂其所愿?

    我帮了你;最后功劳都是你的;罪责都是我的;你加官晋爵;我饱受打击;甚至在你的落井下石蓄意报复之下;我连命都保不住;既然如此;我为何帮你?我当然要把你“拉下水”;要让你承担罪责;我们唯有祸福与共;才有可能荣辱与共;这样在未来的政治清算中;我才有可能借助你的“帮助”;摆脱政治上的困境;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我即便不能更进一步;但也不能劳而无功甚至劳而有罪;凭白无故惨遭打击一退到底。

    樊子盖望着杨恭仁;目含期待之色。杨侗、杨浩、崔赜、元文都、独孤盛、韦津、韦云起等王公大臣也都望着杨恭仁;等待他的决断。

    现在樊子盖终于识相了;明智妥协;这有利于杨恭仁掌控大局;若能力挽狂澜则必然能把自己从当前的政治困境中解救出来;未来政治上还是大有可为。实际上自圣主加快改革度以来;真正遏制宗室力量扩张;想方设法削弱宗室对国策影响力的是改革派;而保守派则一直拉拢宗室以共抗政敌。宗室在政治上不能不支持圣主;不能不与保守派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在大一统改革中;宗室也是利益受损者;所以宗室对激进改革始终抱着不支持但也不反对的态度;圣主和改革派肯定不喜欢这种态度;于是宗室就成了“受气包”;两边不讨好。杨恭仁强势“复出”;短短数天后就被保守派和改革派联手“吊起来”打;原因就在如此。大家都很矛盾;都想拉拢宗室;却又都担心宗室为对方所用;都想利用杨恭仁拯救东都;却又都担心杨恭仁壮大后对己方不利;而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动下;杨恭仁就像坐“过山车”般起起伏伏;时刻都有覆灭之危。

    杨恭仁愤怒了;极力要摆脱眼前的困境;然而;还没等杨恭仁有所举措;杨玄感在黎阳举兵了;带着大军直杀东都而来;而此刻的东都依旧是一盘散沙;杨恭仁复出的时间太短;各种手段还没有开始用;还没有达到复出后把东都大大小小政治势力凝聚到一起的目的;所以他也是一筹莫展。

    现在若想守住东都;先东都大小势力要齐心协力;而要齐心协力;就要利益一致;而要利益一致;先就要把东都各大势力全部推到“悬崖”边上;生死悬于一线;大家而不搁置矛盾;不得不联手作战。这是一种什么情况?杨玄感风驰电挚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东都防御;东都即将失陷;大家都陷入了绝境;但形势却非常不明朗;西京还没有动作;圣主还没有反应;甚至各地方郡府对这场风暴还一无所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此刻东都各大势力绝无可能投降杨玄感;绝不会把全部的身家性命押在杨玄感身上;最后大家只能合作;只能倾力作战;在痛苦的煎熬中等待局势明朗化;然后再做出最后的最正确的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之前这帮军政大佬们把杨恭仁“坑”了;把杨恭仁“吊”起来打;搞得杨恭仁前途黯淡;现在杨恭仁豁出去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他都前途黯淡了;还怕什么?

    既然无所畏惧;那就为所欲为了;你们坑我;我就坑你们;我就让杨玄感打到东都城下;甚至把东都外郭都拱手相送;把你们统统送上“断头台”;把你们的前途扼杀得一于二净;要死一起死;祸福与共;我看你们还怎么算计;最后必然逼得你们不得不联手合作;不得不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得不破釜沉舟。

    当然了;在今日一盘散沙的东都实施“破釜沉舟”之策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全盘皆输;到那时就不是破釜沉舟;而是自掘坟墓了;但杨恭仁无计可施;眼前这帮各谋其利、各怀心思的军政大佬们根本指望不上;任何一方势力拿出的计策都会遭到其他势力的否决;利益冲突太激烈了;这种情况下杨恭仁也只有破釜沉舟;大不了与东都共存亡。

    “既然核实不了消息的真假;那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无法拿出相应的对策。”

    杨恭仁淡然自若;手抚长髯;缓缓开口。

    越王杨侗目瞪口呆;对杨恭仁的决断匪夷所思。这个消息不论真假;从东都方面来说都应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防患于未然;先加强京师东、北两个方向的防御;陈重兵于大河防线;洛水防线;重兵驻防洛口仓和黑石关;确保东都的安全。东都安全了;京畿稳定了;才能确保南北大运河的安全;而南北运输大动脉安全了;才能确保二次东征的顺利进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杨恭仁焉能不知?焉能不考虑?他一个年少亲王都分得出来的轻重缓急;杨恭仁焉能视而不见?

    韦津、元文都、崔赜等大臣一个个面沉如水;沉默不语。

    大家都是博弈高手;眼珠一转就知道其中原委。杨恭仁反击了;挖坑了;只是以他现在的心态和挖坑的时机;大家还真的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想反对想阻止都不知从何下手;除非大家联合起来;把力量集中到一起;架空杨恭仁;把杨恭仁赶出决策层;让他回家继续守孝去;不让他再假借越王杨侗的名义执掌大权;但那岂不正中杨恭仁的下怀?另外东都假若失陷了;总要找个拿得出手的替罪羊吧?樊子盖的份量肯定不够;要杀头还得有人陪着;而杨恭仁的份量就够了;他那一颗脑袋抵得上好几个人的性命。还有更重要的;大家都是这场风暴的幕后推手;都想利用这场风暴攫取私利;如果杨玄感未能杀到东都;未能恶化局势;未能逼迫圣主中断东征;未能再一次从政治上和军事上狠狠打击改革派;那这场风暴还能称之为风暴?还有何意义?大家还能攫取到什么私利?最后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一无所获;还有可能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你要挖坑;那就挖;大家都配合;就怕你不挖或者挖不下去;那才麻烦。

    樊子盖怒火中烧;但他只能忍;只能以冰冷的一张脸来表达他此刻的愤怒和失望。他对杨恭仁的观感亦在这一瞬间颠覆;对杨恭仁的公正评价亦在这一瞬间坍塌;也是直到此刻他才理解了圣主为何对杨恭仁态度“冷淡”。

    圣主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后迫切需要加强宗室力量以巩固他在中枢的绝对权威;当时杨恭仁是唯一的人选;只要圣主下旨杨恭仁“复出”即可;但圣主迟迟没有做出决断;甚至在一些中枢大臣为迎合上意积极举荐之后;圣主于脆以不忍“夺情”为名;暂时“关闭”了杨恭仁进入中枢核心层的大门。很多人不理解;樊子盖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也积极推荐杨恭仁进入中枢核心层;以代替杨雄杨达兄弟重建核心层的权力平衡;毕竟都是一家人;胳膊肘不会往外拐;再说以杨恭仁的性格和为政风格;也不会对圣主形成掣肘;但圣主就是不点头。现在樊子盖理解了;这个杨恭仁果然是“居心叵测”之徒;圣主果然有识人之明。

    杨玄感叛变了;从东都的立场来说;当然御敌于京畿之外;而以杨恭仁的声望和实力;只要他登高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再率军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浴血厮杀;必定可以把叛军阻挡在大河一线;如此一来形势就对东都有利;尔后京畿周边郡县的援军就会6续而来;接下来就算杨玄感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只要他不祸乱京畿;东都就安全了;而固若磐石的东都必定会让蠢蠢欲动的齐王和代王无计可施;最终涂抹只能放弃“妄念”;转而以积极剿杀杨玄感;保护东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