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龙记-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是那天过鬼城的时候进了邪?可这茶叶不比书,拿罐子好生密封着呢,什么邪风妖风能把罐子都吹透?
李祎面前摆着一罐胡路他们运来的茶叶,他轻轻地拈起一撮,放在鼻下细细地闻,随即敲了敲太阳穴:“别骂了,不是茶叶的问题。”
彭彧一怔,向他看了过去:“那是什么问题?”
“应该是水。”他站起身,负着手踱了两步,“你们煮茶用的是什么水?”
还没等彭彧答,院子里突然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一个婢女匆匆忙忙跑了进来,眼里含着两泡眼泪:“少爷,少爷!不好了!他们在水井里打上来打上来一团头发!”
彭彧面色阴沉地往外走,没等走到近前,已经看到围了满院的家丁,甚至有人扶着树便呕吐起来。他拨出一条路,只见庭院东北角的水井旁打翻了一只水桶,泼洒一地的水中摊着一大团漆黑的头发。
李祎在他身边站定,皱眉捂着鼻子。井边腥气熏天,与那茶水里闻到的如出一辙。
“天啊!怎么、怎么还会动啊!”
人群又是一阵惊呼,彭彧不耐烦地吼道:“喊什么喊!闭嘴!”
那团“头发”没人去碰,自己便动了起来。李祎忍着腥臭蹲下身,只见那根本不是什么头发,而是一种虫,因为又细又长呈棕黑色,一大群挤在一起,就像大团头发。
他伸手想捏,可估计是觉得太脏,手里一顿,又抽出一张符纸,拿符纸垫着小心地捏起一条。那长相丑陋的虫子在他手里翻腾不止,扭曲挣扎着想往外跳。
他看了看那堆虫子,觉得这事有点不太对劲。这是种寄生虫,他也见过,各种水体里都会有它们的存在,可他从来也没闻到过这虫子身上有这么大的腥气。
如果不是虫子本身自带的,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这些虫子吃过腐肉。那腥气里不光是鱼虫的腥,还有股压不住的尸气。
他瞬间联想到了陈州。
正在此时,他过人的耳力又听到几个女眷的窃窃私语:“你们说,这虫子是不是是不是会往人身体里钻啊?听说这两天济人堂接收了好多病人,症状全都一样,肚子疼。周大夫给他们喝了药,就排出来一堆虫子。”
另一个说:“啊呀,你不要说了!”
“还、还有一个,那虫子钻进了他脑子里,周大夫从他眼眶里揪出这么长这么长一条”
“不要说了啊!”
李祎扫了她们一眼,起身面向彭彧,低声道:“这虫子本来不应在人的体内寄生,但目前来看,周淮收治的病人中已有感染者,可能此虫已经发生了异变。”
吃过腐肉的东西,胆子难免会大一些。
“那怎么办?”
“我倒是有办法能让这虫不接近彭宅,可冼州整座城,以我目前的能力还护不了。而且我怀疑,这虫是从陈州那边来的。”
彭彧惊了一惊:“陈州?陈州距冼州三十里,这虫子才多大一点,爬过来要半年吧?”
李祎摇摇头,脑中已呈现出一张地图来:“此虫依水而生,利州、陈州、冼州以及周围各县皆处在同一条水脉上,地下暗河可不管有没有虫,一并送来些什么干净不干净的东西,没人管得了。”
他摸了摸下巴,手里捏着的那条虫已经快死透了:“利州陈州只相隔不到五里,我怀疑利州的什么瘟疫,也不是瘟疫,就是这虫引起的疾病。此病并没有特别突出的症状,就是腹痛,很容易被当成其他小病处理。误食虫卵有几率被寄生,如果不及时治疗,等虫在体内长成,那就”
他说到这,彭彧已经打了个寒噤。水井里有那么多条成虫,那得有多少虫卵?
李祎叹了口气:“我再大胆地猜测一下,这虫蔓延得如此迅速,可能有一部分是我的功劳。那日从天上掉下来,兴许砸得太狠,动了地气,惊扰了水脉,才给这虫钻了空子。”
彭彧:“”
人都说见龙是吉,他怎么没看出吉在哪了?
李祎似乎也自觉惭愧,摸了摸鼻子,把那用符纸裹着的死虫递给了管家:“烦劳您老往济人堂跑一趟,就说彭家也遭了这虫子的侵扰,让他给开个方子,回来每人都喝上一喝。若有感染者便驱虫,未感染者也预防一下。”
管家点点头,收了符纸。
李祎又拍拍彭彧的肩膀:“去给我找把刀来,再找四块巴掌大的石头。”
彭彧莫名其妙地吩咐下去,自己回了房里找刀。
他刚离开,李祎便题了一道火符,照着那堆虫子一丢,虫群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扭得人头皮发麻,活似炸虫现场。
他接过刀,又问:“彭家一共几处水源?”
彭彧想了想说:“三处,两口水井,外加一处水潭嘶,你干嘛?”
只见他用刀刃在自己掌心狠狠一划,鲜血瞬间涌出。他走到水井边上,把龙血滴在水井里,又往水井的砌台上滴了一圈:“半个时辰之内不要饮水,之前打的水也全部泼掉。忍一忍吧。”
随后,他往另两处水源重复了以上的动作,又在四块石头上各拍了一个血掌印:“把这四块石头分别埋在宅院四角,埋得深一些,上面的血迹不要擦掉。”
吩咐完毕,他便就近找了个石凳坐下,单手撑着额头,疲惫地喘了口气。
才积攒起来的那点血气又散尽了。
彭彧连忙给他包扎了伤口,在他耳边悄悄问:“你不是说龙气会让那些东西变得更厉害一点吗?那这些虫子不会”
“没事,”李祎阖着眼,声音比平常更轻,两颊苍白一片,“区区一些虫子,没有腾蛇的本事,若不是有那片腾蛇鳞,你书里那点怨气沾到龙血的同时就散尽了。龙血性阳,这些腐肉里钻出来的东西不敢靠近。”
彭彧便不再追问,遣散了下人,又听到他轻轻地喃了一句:“本来还想等冲破了封印再说这下只怕行程要提前了。”
第9章 鬼城(一)()
周淮一看见那符纸包着的虫子不,包着虫子的符纸,当场气得一蹦三尺高,差点把济人堂的房顶捅个窟窿。
他立刻撂下几个病情不着急的病人,怒气冲冲地跑到彭宅兴师问罪,正看见李祎坐在那闭目养神,冲上去就要劈头盖脸地一通斥骂,结果还不及开口,对方就先冲他比了个“停”的手势:“不想听。”
周淮一腔怒火被堵了个严严实实,好像个被塞住炮眼的炮筒子,直接在原地炸了膛。
李祎闭着眼问:“对了,你有没有什么能快速补血的方子?”
周淮咬着后槽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冷笑:“有啊,你可听好了:牛粪二两,马尿三斛,驴蹄四只,羊眼五颗,以猪脬裹之,滚水煮沸,外加新鲜龙鞭一根,现杀现取,保你喝了一佛出窍二佛归西。”
李祎:“”
算你狠。
周淮单方面地跟他斗了一通嘴,火气算消了大半。李祎这才慢吞吞地跟他要来了治虫病的方子,转手交给彭彧:“我想那虫既已流入冼州,周围的村县也免不了遭殃。你命人把这方子多抄录一些,让商队在水脉所经之地走动走动,找个合适的理由,把方子流传出去。”
他拍拍彭彧的手:“不过记住一点,千万别说方子是从冼州传出来的。”
彭彧心下了然,立刻便吩咐了下去。李祎又说:“再给我备一辆马车,明日我便启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龙王要飞天——随他去吧。
当天晚上,彭彧吭哧吭哧地给他弄来了一辆马车,李祎斜眼一瞧,真是符合他龙王的身份,都快赶上龙辇了。
那马车上好像明晃晃地挂着八个大字:我很有钱,快来打劫。
于是他当场扯下一把马车上的鸡零狗碎:“把这乱七八糟的玩意都给我拆了,我去鬼城,不是上京,也不娶皇帝的妹妹。”
彭彧一脸心疼地拨开他的爪子:“别乱动别乱动,我给你换辆新的。”
一刻钟后,一辆朴素低调的小马车停在了他面前,彭彧看它的眼神像在看一只没毛的孔雀。李祎倒是勉强满意,就是觉得哪里不太对——这马车还是有些大。
彭彧:“别挑三拣四了祖宗,这是我家里最小的马车了。”
李祎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又看到他在车里铺了竹席,备了条毛毯,插上两把比铁拐还结实的大伞,最后在马车前头挂了一盏彭府专用的“亮瞎眼”油灯。
这是去看死人呢还是去探亲呢。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抗,就被周淮派来送药的小童截了胡。那姓周的到底还有点作为龙王下属的良心,把迟来的补血方送到,顺便还回来二斤红枣——彭彧之前给买的。
李祎看着那女人坐月子似的补血方,又看了看二斤精挑细选的红枣,表情一言难尽地没吭声,当下煎了药捏着鼻子痛饮,又把红枣整袋扔上了车。
但愿那棉裤腰这回能勒紧点,别把这事说出去,否则又要被族人笑个三千年。
第二天一早,李祎便看到停在彭府门口的马车,彭彧朝他拍了拍车门:“走吧祖宗,就等你一个了。”
李祎仰头望了望天,太阳刚在东边地平线上懒洋洋地探了个头。他寻思道:我没睡醒?
见鬼似的瞅了彭彧半晌,终于憋出一句:“我没说要你跟我一起去。”
彭彧面不改色:“是啊,这不赶巧了吗。我大姑是陈州人士,我往陈州探亲去。顺道,一起走呗。”
李祎:“”
没毛病,姓彭的没大姑,陈州没活人。
李祎翻了个白眼,彭彧又说:“你放心,我保证不给你添麻烦。”
“你拿什么保证?”
彭彧推过来一个人:“我有护卫。”
那人面无表情地被彭彧勾肩搭着背,李祎一扯嘴角:“你连男女都不能保证认清,还保证不给我添乱?”
“啥?”
“你这眼睛是该好好治治了,男女不分雌雄不辨,自家招的护卫,都搞不清楚人家的性别。”
那护卫朝他感激地一抱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彭彧终于“嚯”地一声跳开,虚张声势地扭头大吼:“胡路!你怎么不告诉我她是女的!”
胡领队又默默背起了自己的锅:“回少爷,您没问。”
“你”
李祎睨了他一眼,一撩衣摆上了车,坐进去他才发现彭彧那点小心思都用在了哪儿,这分明是辆四人马车,看来某人是早预谋好了要跟他同行。
车里除了彭彧认为“必备”的物品,还有两个大麻袋,一袋是红枣,另一袋他踢了踢,软踏踏的,拉开一看,竟是一袋子裁剪精美的纸钱。
彭彧也钻上车,在他对面坐下:“有钱能使鬼推磨,既然它们收不了现钱,那就给它们烧点纸钱。”
多新鲜哪,探亲不带礼物,带纸钱。
李祎懒得搭理他,看到他那护卫竟自动充当起了车夫——彭家商队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一般来讲会有一个善于交涉的领头人,比如胡路,再有一个心思缜密的记账先生,其余是艺高人胆大的护卫们,这个潜岳便是“乙丑”号商队中武艺最高的一个。
好好一个女孩子,女扮男装不说,还给自己起了个男名。这名字也怪有趣,巍峨山岳何来“潜”呢?这就好比一条真龙落入凡间,再怎么被尘世泥淖淹没,也盖不住那与生俱来的王气与傲骨咳,他不是在说他自己。
彭彧百里挑一选中了潜岳,原因之一是她武功高,原因之二就是她去过陈州,对那里比较熟悉,算是给他们当个向导。
马车缓缓驶离彭宅,管家在后面老泪纵横,愣是哭出了几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波澜壮阔来。李祎看着被逐渐甩在身后的冼州城门,眯了眯眸子,捏了两颗红枣边吃边问:“这城门匾写得不错,谁的手笔?”
听他问起这个,彭彧的表情竟严肃了几分,带着些敬意说:“颜有龄老先生。”
李祎换上洗耳恭听的姿态:“哦?”
颜有龄曾是冼州一位教书先生,因为其脾气古怪又为人苛刻,弄了个学堂,只招到三个学生。当时正值改朝换代,都城南迁,冼州并不安定,肯静下心来学习的少之又少。颜老先生便给这三个学生传道授业,许是讲课太过枯燥,学了一年,三个学生中便跑了一个,学经商去了。
跑的这一个正是彭彧的祖父。
“若不是因为他曾是颜老先生的学生,我们彭家可能根本不会在冼州扎根。”彭彧说着,也拿了一个枣。
当年冼州还不叫冼州,它作为都城时的名字叫“渭阳”。也不知这两个朝代间有什么深仇大恨,那时的皇帝连渭阳这个名字都不许冼州再用。当时的渭阳人,也就是现在的冼州人当然不干,发起了一场反抗,可百姓哪里敌得过军队,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也因为这件事,新朝廷赐了冼州一个名字:忤州。
“忤”当然不是什么好词,这名号要真的落实,冼州人就变成了彻底的大逆不道。于是年近七旬的颜有龄老先生站了出来,大笔一挥亲自给城楼题了一块匾,就是“冼州”。
当时的渭阳人都知道这名字的含义,一呼百应地站在了颜有龄这一边。可私自给城楼题匾这是什么样的行为,朝廷自然不允,当下就要抓人。颜有龄就当着军队的面拔剑自刎,以死谢罪,鲜血喷溅出去十数尺。同时天降异象,好端端的地面在他脚前裂开了一条缝,直裂了三丈三尺宽,把朝廷的军队悉数隔绝在了城外。
他让人砍下自己的脑袋,高高挂在那城楼上,悬在那匾额下,死不瞑目的双眼直勾勾地注视着城外。那三丈三尺宽的地缝每天合拢一尺,三十三天之后“轰”的一声,两块土地撞在一起,颜老先生的脑袋也从城楼上掉了下来——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皮肉都被朔风吹干,却丝毫也没有腐烂。
经过这么一出,朝廷便不敢再动冼州,也从此不再管冼州,仿佛版图上没有这么一块地方。彭彧的祖父在外听说了这件事,颇为撼动,便只身返回冼州,利用自己在外所学的经商之术帮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