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田园-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是不可能知道她太爷爷的名讳的,也不可能知道她太爷爷的长相,难道真的是爷爷示警?
他说了什么?这里要大旱!!!
苏正礼一想起比常年炎热许多的天气,不禁背后就冒出了丝丝的冷汗!
“我去找爹,你看好满娘。”他来不及多想,胡乱穿好衣服就走了出去。
外面天正朦朦亮,院子里一片寂静,老人家本来就浅眠,听见苏满满的哭声就更睡不着了,屋里已经亮了灯。
“笃笃笃”苏正礼敲门,苏二柱听见动静赶紧下炕来开门:“正礼啊,满娘怎么了?被梦惊着了?”
“嗯。”
苏二柱见大儿子面色凝重,脸色极其不好看,心觉有事儿,赶紧侧身让他进了门。
王氏这个时候也起来了,看见儿子,心里也纳闷,莫不是满娘出事儿啦?她的心里顿时一紧。
谁知道听儿子说了经过,老两口都大惊失色:“干旱?!”
苏二柱小时候是经历过干旱的,那可怕的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那种挨饿干渴的滋味,他一辈子都不愿意再回想起来。没想到临老了,难道还要再经历一回?
“等天亮了,我就去给你爷爷上柱香,满娘怎么可能知道她太爷爷叫什么,一定是祖宗保佑,你爷爷护着咱家呢!满娘岁数最小,肯定最好入梦。我也觉得今年反常,没想到竟然会这么严重,这事不能光咱家一家知道,要真是干旱,咱们整个村子都不能幸免。”
苏二柱竟是对这件事深信不疑了。。。。。。
“爹,先别忙,干旱也不一定就是咱们一地一域的事儿,除了跟里正叔说一说以外,最好还是让里正叔派人去别县看一下,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的意思。”
苏二柱也知道他儿子素来谨慎,还是再确定一下为好,遂点头称是。
苏远山听了苏二柱父子带来的消息,差点以为他们父子疯了,这天灾是可以乱说的吗?可后来听说是大海叔托梦,就信了一二分。
他开始在地上踱步,到了他这个位置,就不能再只考虑自己一家的老小了,整个村子的重担都负载了他的肩上。
“我这就让我家老大带上几个人,去远一点的几个县看一下,最好是往北走一走。正礼说的对,什么事都要有个确实的说法才好,不然光凭你家小丫头做的梦不足以服众啊!”
苏二柱点了点头:“远山大哥说的是,我们父子就先回去,让你们家老大先去县城里租辆马车,脚程也快些,我就在家等你消息,这件事情宜早不宜晚。”
“嗯,我送你。”
“不用不用,正事儿要紧。”
苏二柱父子早饭也没吃,回来就钻进了书房,等父子二人商量出个章程来,天已近晌午了,接下来是焦急而又漫长的等待。。。。。。
已知情的几个人说是度日如年也不为过!
傍晚时分,苏家的大门被敲响了,苏远山的大儿子苏安平带回了最确切的消息,越往北走,干旱的情况越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连浇地的水都没有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他们并没有走出太远,但是看到了情况却是一县比一县严重,许多人并没觉得有什么异常,只是觉得今年的雨水特别少而已,但是大槐树村的人对旱情已经确认无疑了!
这一晚上是个不眠之夜,整个大槐树村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一些知情人凑在一块一直谈到午夜,直到理清了解决的办法,这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就召开了紧急会议,把昨天发现的事情和研究的解决办法都公布了出去。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沸腾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苏家人早就已经赶着牛车去镇上购粮了,几个媳妇也都回娘家去告知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去了。早一步,或许就能获得多一线的生机。
苏满满看着大伙忙碌了起来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事儿有大人帮忙,可她也不能落后不是?跟在两个堂姐身后,她们的任务是要把家里的菜都摘下来,还要摘多多的野菜,晒成菜干和用来腌菜,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早一步还是有好处的,等她们买完粮不到半天,粮食的价钱就开始疯长了,旱灾的消息以可怕的速度辐射了出去。
要通过这样的大灾年银子必不可少,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哪样也不能缺。苏正礼和李氏商量过之后,决定把一百两银票拿出来。
“你哪来的银子?”李氏望着这么多钱满脸惊讶。
“我前些日子在一个朋友买卖那里掺了一股,现在家里有事,就提前把分红提出来了。”
人都有私心,一家子住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一百两银子已经足够用来买粮了,苏正礼就没有多拿,免得节外生枝。
“好好好,家里这下宽裕了。”
苏二柱没有问儿子哪来的钱入股,事实上自从考了秀才之后,大儿子就再没问他伸手要过钱。
现在家里不仅存了很多粮食,盐和各种调味料也买了不少,买了大量的黄豆和绿豆,在没有菜的时候,也好发豆芽顶上,就连药材也预备了一些。
家里唯一的一头老母猪也找人杀了,肥肉全部用来炸油,十几只鸡也杀得只剩两只,肉类全部熏制起来。
轮到那头羊的时候,大伙没辙了,因为苏满满不让杀!
第13章 没有水了()
家里人谁碰那只小羊,苏满满就会哭得昏天黑地。好在那只羊还在产奶,也因为这些事情多亏了苏满满,这只小羊就这样被留了下来。
整个大槐树村大部分都是姓苏的,属于同一宗族,都比较团结,一得知消息就很快的行动起来。
别的村就惨了,正好赶上高价粮,一时之间怨声载道的。等县太爷接到苏远山的汇报,再去别的县调查取证,之后也已经有些晚了。
这个时候,底下的属民有的因为害怕已经往南方去了,还有的因为日益上涨的粮价发生了流血事件。直到县里出现了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才好了一些,事件才没有往白热化发展。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干旱的脚步还是不可避免地走近了。
太阳直晃晃地照着,大槐树村村后的那条小河已经干枯了。上面只有一些死鱼因为阳光的暴晒,发出了阵阵的臭味。
天上的飞鸟几乎绝迹,只有乌鸦偶尔,飞过。
地里的麦子叶子已经开始发黄了,低垂着头无精打采。已经大半个月了,一滴雨都没有落下,让本来还心存侥幸的村人们,心都凉透了!
天还不亮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村里唯一的那口井边上排队,因为去晚了井里的水可能已经见底了,这一天的用水就没了。
苏家为了抗旱,特特去买了四口大水缸,每一口缸上都盖上了大石板,然后轮着的用缸里的水,再将早晨抬的水倒进空的缸里。
即便是很省着用了,有一口缸还是填不满了!
苏满满觉得干旱可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了,早晨洗脸都是用一条毛巾沾湿了,全家人都要用这条毛巾擦一遍脸。刷锅的水,洗菜的水,都要抬到地里去浇麦子。
她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刷牙了,最后只能含一口水漱漱口,衣服也有了一股子汗酸味。
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她简直就要崩溃了,可这仅仅是开始而已。
干旱越来越严重,即使人们手中有粮食,可是没有水一样会死人的。
好不容易挨到了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苏二柱一咬牙:把麦子提前割了吧!
大地已经干裂,麦子又等不到真正成熟了,种了小半年的粮食,哪怕留下一半也是好的。
井里的水从一开始的可以留点浇地,到现在的仅够饮用,只过了半个月而已,就是这样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着。
全村都弥漫着一股子恐慌,有好几家已经搬走了。
“爹,娘,要不咱们也搬走吧,仲文去他姑姑家了,要不咱们也去吧。去了也不白住,等不旱了咱们再回来不就得了?”
说话的是小王氏,她是个爱干净的,实在是受不了身上的一股子馊味。
“搬什么搬?你以为你大姐容易啊?她们家巴掌大点地方,去了睡地上啊!”王氏气得跳脚。
“那咱们就在家里头等死啊?”这话也就只有小王氏敢说了。
这下家里的人都不吱声了,他们刚知道干旱的消息的时候,就决定把苏仲文送到位于南北交界的都城燕京去了。
苏家的大女儿苏荷花嫁给了秀才吴有才,谁知道吴有才还挺有官运,一路升到了六品翰林。可是在燕京六品官算什么?扔进官场里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他们一家人好几口人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头,挤的不成样子。
要不是家里实在困难,也不可能把苏仲文送过去,就是这样,李氏手中偷偷攒的那一百两也没了。
这样的情况下,王氏怎么可能让自己一大家子去女儿家?大女儿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为了买粮,家里的银子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再说了,就算搬走,那么多的粮食也太乍眼了,也不安全。
苏正礼抿了抿干裂的嘴唇,跟大家说了他知道的最新消息:“还是再等一等,村里已经开始要组织青壮去深山里探一探了,看能不能找到水源。如果能够找到水源,还是能够撑一段的。”
“如果找不到呢?”李氏心里也没底。
“如果找不着,就考虑搬家吧!到时候看能不能多发动几家,还可以一块上路,也能安全一些。”
如果自己能跟着上山就好了,苏满满看了看自己的小个头,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谁会带一个小孩子进山呢?
村子里的动作很迅速,很快一队青壮就带着所有人的期望进山去了。
盼了一天又一天,五天很快过去了,进山的人还是没有回来,小小的村子顿时呱噪起来。
最先坐不住的是已经守寡多年的汤氏,她很多年前死了丈夫,留下一个儿子与她相依为命。因为跟村里的苏大根学了几手打猎的本事,她的儿子虎子也跟着一块进了山。
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却,没有丝毫的消息,这下可是慌了神儿了!
“里正大哥,虎子他们到现在还没信儿,别是出事了吧?我这心里就没踏实过,要是不行,咱村里是不是使人去找一找啊?”
汤氏硬气了一辈子,这次为了儿子也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求人。
苏远山摸了摸短须,安慰道:“你先别慌,我也正寻思这事儿呢!按理说怎么也该有人回来报个信儿的,一点儿信儿都没有,我瞅着也不大对头。”
“就是就是,可不就不对头嘛!”汤氏赶紧点头,生怕点晚了,路苏远山就不派人去了一样!
“行吧!我这就让人进山去看一看,就让。。。。。。”
话未说完,本村的苏富贵就气喘吁吁的来到了他们家:“回。。。。。。回。。。。。。回来了!”
“回来啦?!”汤氏的嗓门瞬间盖过了所有人。
“回来了,都回来了,他们遇到了野猪群,还有人受伤了。。。。。。”
汤氏眼前一黑,眼中显现出儿子满身是血的样子,不等苏富贵说完就冲了出去。
“哎,哎,虎子娘,在村口呢,别跑错地儿了!”苏富贵在后边跺脚。
“咱们也快去看看。”苏远山也有些着急了。
第14章 有水喝不着()
一行人一前一后的来到了村口祠堂前的空地上,早已经有消息灵通的村民把进山的人围满了。
一会儿的功夫,全村的人都聚齐了。
李氏也抱着苏满满领着苏明瑞出来了,苏满满来了就看见几家人在抱头痛哭,这些都是家里有人进山的人家。
虎子安然无恙,汤氏也高兴的直抹泪。
苏里正站在人前,看一下打头的猎户苏大根有些紧张地问:“不知情况如何?”
苏大根此时形象不太好,蓬头露面,胡子拉碴,一只胳膊还因受伤打了绷带,,可这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激动:“不负众望,我们找到水源了!”
“真的?”
村民们欢呼起来,终于有救了!
苏大根又道:“只是路程有些远,我们回来的路上还遇见了野猪群,有些太危险了!我们大伙好不容易逃回来了,有金伤的太重已经被抬回家了。”
众人又都沉默了,这才发现原来进山的队伍少了一个人。
苏远山一看众人情绪低迷,连忙鼓舞士气:“找到水源是个好消息,有金的事也会妥善处理,先找个大夫给他看一下再说。在这里,我宣布一件事,找到水源这件事任何人不得往外说,若是发现,就逐出宗族!
每一家的成年男丁去祠堂开会,进山的人都回家休整一下,随后过来,伤较重的人可以在家休养,都散了吧!”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所有人都知道一滴水的宝贵。人都自私,谁又想把自己保命的机会让给别人呢?
苏远山的命令被很好的执行了!
回到家中,王氏又把每个儿媳妇都敲打了一顿,让她们不要往娘家说些不该说的话才放心。
强光的照射下,树上的树叶都变得枯黄,偶尔有蝉鸣,声音都是凄厉嘶哑。地上热气蒸腾,让人有一种踏上去就要被融化了的感觉。
不太大的祠堂内,高高矮矮坐满了人,一股子酸馊味在众人间弥漫,互相转眼看,都是一样的难民样子,都相视苦笑起来,各种心酸。
居中坐着的苏远山也是无奈,可能在天灾面前那样渺小,他也只有尽力而为。
“大伙也知道,进山的人找到了水源,就让大根先跟大伙说说水源的位置、大小、地势,我们再讨论接下来的问题,大根开始吧!”
苏大根对这一切早就了然于胸,说起来也毫不停顿:“我们沿着周围翻了几座山,最后在指头山上找到了水源,指头山地势稍微陡峭险峻,动物也比别处多一些,树木更是茂盛,虽然炎热,可内里的树木还是翠绿的,我当时就觉得可能有水。
果然在一处山石缝内发现了一个水潭,这处石缝十分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