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铁娘 >

第40部分

铁娘-第40部分

小说: 铁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看来你再镇上干的不错,有没什么活计给村子里的人介绍介绍。”里长问道。

    金老爷子担忧二郎夸下海口,道:“腿瘸还不安分,回屋躺着去。”

    “唉,老爹,里长这是有事寻我帮忙,我怎么能不管呢。”说完,他对着里长道:“是吧,里长大人。”

    金启武仰头,头顶向上,鼻孔朝着他,里长那受过这气,却不得不忍耐,暗自咬牙讥讽道:“可不是吗,瞧你的样,还真有活?”

    “有,当然有。”金启武手扶着墙,张嘴就道:“我有个兄弟,专门负责码头货物的进出。他那缺的就是扛货的伙计,有多少人要多少人。累是累了些,可离着秋收还有段日子,去做做短工,也能挣回一些。里长,要不您安排安排,我明儿就带着村里的乡亲去码头试试。”

    “当真?”老村长有些激动。

    码头干活的工人是多,可架不住沅里镇周边村子多人,僧多粥少,没有一个两个关系,就是想做短工都做不成。

    老村长是激动,里长却像泄了气般,他谋划的可不这么一点。

    凭着金家的关系让村里的壮汉都出去镇上干活,那他又哪来的借口让他们借助白家的关系在村子开个作坊?

    虽说都是挣钱,两者却是不同。

    在村子里,他是里长,可以掌管作坊的一切,包括账务,只要私底下落下一点一滴,怕也是够他一辈子吃吃喝喝。

    但出了村子,他又哪来的权利。

    “当真啊,老村长,您看着我长大,我还诓您不成。再来那管事是个心善的,工钱绝对不短不缺,让大伙放心。”金启武拍着胸膛保证,他说:“我腿不好,就麻烦您去问问,有谁愿意去的给我个口讯,明儿一早就出发。”

    “好好好。”老村长听的是老脸笑开了花,拄着拐杖的手颤抖的都止不住,他道:“行,我这就去问,明儿就难为你拖着伤腿跑上一路,等发了工钱定要他们一并请你喝酒。”

    金启武连忙答应,搀扶老爹的肩膀将一高兴一失落的两人送出了院子。

    直到两人走到没影后,金老爷子才气哼一声,管也不管还是瘸腿的二儿子,转身就回了屋。(。)

第八十六章:施府() 
金启武之所以出现在老村长面前还真是找水喝。值得您收藏 。

    可刚巧来到堂屋外,就听到里长口出的威胁。

    老爹老娘对于杨香寒的安排并没有对家里人说过,金启武也是第一次所闻,刚听到里长的话,他顿时就是火冒三丈。

    杨香寒对于他来说,算是半个弟妹,金启武心里到底还是有一丝的惭愧。

    当年村子里面每家每户要么派一人去从军,要么交银子。

    银子拿不出,金家四个汉子必须出一人,就是还未成亲没儿没女的四弟主动报名,才让他的三个哥哥留在了村子。

    金启武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时去的人不是四郎,是不是他们四兄弟还都健在。

    对于四郎死的内疚,总有一些分落在杨香寒身上。

    如今听到里长的话,他是恨不得冲进去。

    可转眼他便忍耐住。

    多次的打击到底让他不至于那样的冲动。

    金家还打算在村子里继续住下去,既然这样,就绝对不能明里得罪里长,不然以后在村子里生活,可讨不到好。

    既然这样,金启武干脆就将这不讨好的活给接了下来。

    至于码头上的扛活活计,他并没有说谎。

    这段日子,码头商船来往不少,会忙上一段时间,缺的正是短工。

    而金启武口中的好兄弟,不过就是他落魄时去扛货的那个管事,他干了几天的活,自个也有体会,只要扛的货到位,工钱绝对不短不缺。

    这才开口接了这个差事。

    金启武摇了摇头,被老爹丢在了院门口,他想要回去,除了一拐一瘸以外,只能单腿去蹦。

    左右张望一番,确定四周没人后,他略显狼狈,呲着牙向房间蹦去。

    在施府的杨香寒并不知道金家人为她打算的一切。

    而金家的人也同样不知道,香寒如今的情况。

    她在施府十多年,从一个做粗活的小丫头混到了大厨里人人尊敬喊叫的香寒姐姐。

    这一路来的艰辛,没人会懂,多少夜里为了得到府里主人的一声夸奖,她苦练一手的厨艺,绞尽脑汁想尽菜样就是为了能得到主子们的赞赏。

    她做的一切,不是想要爬得最高,而是想要活的轻松一些。

    施府的老夫人曾经开口,将她提拔到身边伺候,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地位比的上府里不受宠的姑娘们。

    可是香寒拒绝了,她不想将日子过的勾心斗角,那样的她会渐渐变成一个连自己都没法相信的虚假狠辣。

    在施府的这些年,她是看清里面的肮脏手段,简直让人觳觫。

    每年府里总会有一两个丫鬟小厮莫名的死去,消失。下手的绝对不会是府里主人,而是她们身边得力的丫鬟,香寒不想让自己变成那样。

    所以香寒哪怕躲在自己的一片小空地,活的安宁,也不愿意去面对那些让她觉得毛骨悚然的人。

    她望着屋里熟悉的一切,并没有觉得过多的不舍。

    她低着头将自己的物件都收拾好,用布捆好后背着身后,缓步走向门外。

    门外是一直等待着的吴嬷嬷,她脸上带着担忧,说道:“也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大姑娘,居然就将你贬去洗衣房。”

    “是我得不好,手上不稳,污了姑娘的衣物。”香寒道,面上仍然清清静静。

    “怎么会是你,明明就是那贱。丫头,如果不是她故意出脚绊你,你又怎会拿不稳手上的汤碗。”吴嬷嬷有些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上前撕咬两口。

    香寒轻笑摇头,没有主子的准许,青雅那丫头又怎敢在大姑娘面前做出这么一出。

    只是她想不明白,对于这个已经出嫁的大姑娘,她一年到头都没见过几次,又怎么会得罪了她。

    “洗衣服活重,又都是些眼长头顶的主,你这一去,不知道要受多少委屈。”两人相处这么多年,虽说不是将香寒拿女儿般疼爱,却也有过多的感情,到底还是不舍又有担忧。

    “厨房的活虽不繁重,却整日提心吊胆,我去洗衣房,还能放宽心一些。”香寒反过来宽慰吴嬷嬷,她本就是农家人,从小干的都是体力活,洗衣裳对她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重活。

    “你的心就是太大了,大姑娘真要针对你,有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就放过你。”吴嬷嬷说出。

    在府里待了这么多年,又身居要位的人,哪会糊糊涂涂。

    两人其实都清楚,大姑娘怕还有后招,可那又如何,她不过就是一个低微卖了死契的奴婢,就是被活活打死,也不用报官,将尸首直接扔在乱葬岗的人。

    “要不,你去求求老夫人,将你放出府吧。”吴嬷嬷建议道,老夫人是真的喜欢她,香寒既聪明又拧得清,如果不是她自个说喜欢在厨房精研吃食,老夫人还不愿放人在厨房。

    香寒再次摇头,笑中带着一丝苦涩:“大姑娘是老夫人的孙女,我不过是一奴婢,老夫人又怎可能为了我去驳了大姑娘的面子。”

    大姑娘现在正是老夫人眼中的红人,大姑爷是孙家的二少爷,孙家为镇上首富,大姑爷虽然不是嫡长子,到底施家还是不足以相提并论,老夫人恩宠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和大姑娘对着来。

    “这。。。唉。”吴嬷嬷无计可施,只能叹着气祈祷,道:“好在大姑娘已经出嫁,等她回了孙府就好了。”

    “是啊,熬过一段时间,就会没事。”香寒说道,她望着这间住了几年的屋子。

    才进府时,她住的是大铺,十多号小姑娘一起挤在一间屋子里,她初进府,带着浓浓的不安一人缩在墙角。

    香寒记得,当时有几个小姑娘相伴走过来安抚她,可她却一点儿也记不住那几人的面孔。

    经历数十载,她换过的屋子不下五间。

    和她同屋的小姐们不少,可如今还在府里的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十几人的大铺四人房三人房两人房到如今这间,一间不大不小的屋子,属于她一人。

    而现在,她又要回到初进府时,和十几人拥挤的房间内。

    一切就像是重头开始般,香寒心中没有不安担忧,到像是习以为常般,欣然接受。(。)》

第八十七章:书塾() 
经过金家老两口多天的商讨,房子的事终于落定了下来。

    与其修补一部分,干脆将后院的屋子全部给修补一遍。

    先不说金芸住的不方便,家里的子子孙孙又哪个不是挨挨挤挤。就连三郎,在家里也没个正经的屋子,每次三郎一家回村子,晚上准不会过夜,根本没地方去挤。

    金老爷子将众人聚在一起,他道:“后院加上前院一共九间屋子,如何分配,你们自己拿主意。”

    他拿着长棍在地面上的沙地简易画出。

    前院有五间,后院有四间房。

    吕氏几人到觉得没什么,都住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根本就不打算搬。

    可几个小家伙就兴奋的不得了。

    于是,经过半天的商议,永新两口子,金芸和金海几个姐妹一并搬去了后院。

    永华永革年纪渐渐大了,就将金海几人住的房子收拾出来给他们备用,

    永新的房子也给金启双一家人当临时的住房。

    后院有四间房,永新、金芸各一间,金海现在正是备嫁,也单独选了一间,金河金叶和蒋小莲三个小姐妹选了一间最大的屋子共住。

    虽然不是推到重建,却也不是小工程。

    但想到家里近段时间发生的事太多,如果又大张旗鼓的请人来弄,怕更会引人注目。

    特别是里长上门后,金老爷子就决定,以后不管如何都要尽量低调。

    那日隔天,老村正真的带了几人上门,来的人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少,可即使这样,在那十几人当中也有个别不知足,直接开口就想要个轻松的活,当时就被金启武嘲讽回去。

    辛苦一趟,到还憋着一肚子的气回来。

    这次屋子修补,除了买些必要的家具,金老爷子干脆决定自己来动手。

    金蒋氏合计了一下,房间虽然换了,但用的床榻家具之内的都还是搬过去照样用,只是金海本是和其他小姐妹挤在一起,这次单独搬出房间,就缺了一张床榻,需要采买。

    再家上几张柜子桌子椅子之内的,还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金蒋氏板着手指算了许久,眉间拧着越来越紧,恨不得马上反悔不修了。

    修补不说,光是这些需要采买的物件,就得花上几两银子,还没捂热的银两,金蒋氏怎么舍得掏。

    吕氏凑了过来,一脸讨好的说道:“娘,既然要去打家具,不如也给金海打张床做嫁妆吧。”

    金蒋氏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她说道:“还陪嫁什么床,绸缎衣裳一穿,可以直接做少奶奶呢。”

    别听她嘴里说的挖苦,既然现在不缺银子,金蒋氏又怎么会不为自个孙女考虑考虑。

    只是她就是见不得这大儿媳妇的好,做什么事也不考虑下后果,全凭一时的冲动,如果不是现在家里能拿的出银子,等金海出嫁实用的嫁妆都没,就一身只能看的绸缎衣裳,到时候指不定婆家怎么想,外人怎么笑话。

    “娘,是我考虑不周。您要打要骂尽管来,可不能亏待您孙女啊。”吕氏凑上前说着好话,如果说之前还有些后悔,可看过新哥儿媳妇那一手绣工,顿时大惊大喜,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后悔。

    绸缎上的污垢被丝线绣成的梅花遮掩,朵朵红梅盛开,近眼一看还当是真花。

    当时吕氏除了惊叹,脸上还有一丝的扭曲,瞧着小莫氏一手的巧工,不用说也知道她之前是藏了一手,她都不知道是该为了小莫氏放下的戒心笑还是恼。

    只能当做不知,该如何还是如何。

    “那这样说来,金海不就能一下打两张床,可真有福气。”旁边的舒氏仿佛不经意道。

    搬了屋子,金海自然要加张床,可这床不过就是张木板床,怎么能和出嫁时的嫁妆相比,光用的木材相差就很大。

    “还真没永华永革有福气,这不声不响的马上就得去书塾,以后指不定考个状元。”吕氏说得酸不溜丢。

    永新在外面跑了两天,终于选定了莫桥村的书塾,书塾的夫子是个年迈的举人,也是出生在莫桥村,曾经为官两年,因不得志便灰心辞去官职,在村子里开了家书塾。

    起先永新并没有考虑这个夫子,虽学富五车甚至为父母官,却因为他人的不赏识,只坚持了短短两年便放弃了寒窗苦读了十年的努力,光凭这一点,就让人觉得此人心性不坚。

    也正是恰巧,莫桥村的施大娘带着客人上门,闲聊时,也正好聊了起来。

    施大娘当时就极力推荐了他们村的书塾夫子。

    因为和施大娘有过约定,拉一笔生意,承诺给两文铜板,短时间内永新便和施大娘也较为相熟。

    施大娘人非常的热心,说的话办的事都是有条有理。

    永新当时推脱不过,便跟着去了莫桥村一趟。

    不过半天的时间,永新对此就有所改观。

    夫子并不是一个很严厉的老人,书塾是开在了夫子自家的院子里。

    还未走进,就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书塾读书的孩童并不是很多,小小年纪一眼望去并没有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可即使一个五岁的小娃,口出几句,都让人深思。

    永新和夫子不过交谈了不到十句,就肃然起敬。

    对一个人敬佩并不是靠他的地位有多高、家产有多深厚。

    而是一人发自内心的才气。

    在那一刻,永新就知道,外面的传言并不可信,他不相信此人仅仅因为上司的不赏识就贸然辞官。

    永新回到家后,将所见所闻一一诉说给祖父,两祖孙闭门商量了半晚,最终决定将双胞胎送到莫桥村的书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