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血祭山河 >

第411部分

抗日之血祭山河-第411部分

小说: 抗日之血祭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高飞震惊和无比遗憾的是,特种部队集群三次截击日军军列,意外得到了一份日军的的机密文件,该文件显示石原莞尔之所以突围,优先转移的部队中竟然有一支代号“神风”的秘密部队。

    中国青年军情报部门最开始的推测这可能是日军的自杀式的部队,但是随后缴获的文件却显示这支部队竟然是全部由物理科研人员和勘探对组成的非战斗部队,日军人在大规模的寻找勘探铀矿?

    得到相关情报之后,高飞顿时无比震惊,历史上1937年2月,德国开始执行了铀计划,也是正式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进程,到1941年12月6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现在国际上的核物理学家们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三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三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让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效的专家集中在了一起,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

    工程区域之内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超过五十五万人,总耗资高达二十五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原子弹才终止了日本人的最后顽抗。

    高飞记得1942年初,美国科学家虽然对原子弹的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甚至费用和时间都有了大致的构想,但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美国政府已经转向战争,但是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中,依然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

    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什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布什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十万人当中,只有十二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其代号为使徒。

    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在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美国为确保首先研制出原子弹,成立了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收集其它国家研制原子弹的情报,并且派出突击队摧毁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工厂。

    而日本人方面,石原莞尔是最先提出利用核聚变制造原子武器的,同时石原莞尔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担任关东军参谋长之后,便着手开始组织集中相关人员,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军界上层就曾讨论过核物理的问题。

    最早对此表示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署长官安田武雄,安田武雄密切注意国外科学文献特别是有关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具有极大爆炸威力的文章,安田武雄委托物理化学研究所讨论研制铀弹的可能性,并由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负责,根据仁科的请求一百多名从事核研究的学者免除军役聚集到他的部下,但是一直以来都没能获得政府方面的全力支持,其的经费不过区区二百万日元。

    这样一切直到石原莞尔上任关东军参谋长一职之后才有所改变,石原莞尔在他的能力权限范围之内给予了安田武雄等人极大的支持。

    自己竟让放跑了日本人的核子研究团队?懊恼不已的高飞决定派遣特种作战分队向朝鲜方向实施渗透,找到这条被石原莞尔藏起来的毒蛇,要将日本人的一切可能全部扼杀在萌芽之中,结合之前日军在远东发现铀矿的情报,高飞分析日本人的核研究并没有被如同历史上一般因为铀矿的关系被彻底的扼杀,而是已经启动了程序,如果被日本人真的研究出了核裂变武器,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过让高飞大大出乎预料的是,日军第五方面军在司令官土肥原贤二调离之后,参谋长清司高明指挥下,选择了全军玉碎,虽然遭到了石原莞尔的出卖和背弃,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投降没有一个人承担得起这样严重的后果,他们都要为自己在日本的家人着想,战死在这里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清司高明还有选择,在生死之间清司高明选择了绝路,谷寿夫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就没那么幸运了。

    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玉碎作战命令下达之后,包括清司高明在内的全体将官剖腹自尽,部队于当晚向陈诚所指挥的东路集群发起玉碎攻击。

第九百一十四章东北大发展(一)() 
日军置之死地的反扑也大大的超出了陈诚的预料,这也是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玉碎作战,在最初的混乱之后,陈诚察觉到了这是日本人最后的疯狂,亦投入了第五军、第八军、第十军、第十一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等部队,对日军反击的部队实施两翼包抄,中央集中突破的战术,以轰炸配合重炮、坦克,给予日军迎头痛击,失去了指挥系统又缺乏弹药物资补给的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玉碎攻击只维持到几个小时的势头,随即便陷入了彻底的崩溃,日军宪兵开始有计划的屠杀伤员和***,焚毁重要文件,被包围的头山林的日军第五方面军司令部的二千余名官兵使用手榴弹互炸自尽。

    这对于普通部队来说是多么的奢侈的行径,前线的官兵反击连子弹都不充裕,恐怕也只有司令部才能享受用手榴弹互炸自杀的待遇了,日军第五方面军近万被击溃的部队跑得漫山遍野都是,中国官兵如同搜山抓兔子一般,树洞里、石头缝中、山崖下、甚至厕所的茅坑里面都能找到勇武万分的大日帝国皇军的身影。

    高飞则集中优兵力与火力对谷寿夫所部实施围歼,谷寿夫的关东军突击集群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虎头要塞与中国青年军硬憾二十余天,双方都遭到了较大的伤亡,这是中国青年军自组建以来前所未有过的损失,高飞也不得不再次对日军重视起来,日军只有供给充足,指挥得法的话,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正如现在进行的分割包围,日军的残部在山林丘陵之间不断的进行顽抗,给清剿部队带来很大的麻烦,不过一切已经是尘埃落定了,日本关东军从中国领土上的败亡已经成为定局。

    高飞为了进攻远东与日军决战储备了大量的弹药与物资,结果适得其反,在自己家门口与日本人拼了个头破血流,虽然打得日本人哭爹叫娘,但是高飞自己清楚,他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中朝有漫长的边境线,日军关东军至少有八十余万部队和大量的难民涌入朝鲜,朝鲜大多是穷乡僻壤之地,如果不加强守备,日军很可能会窜过来给自己添乱。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仅仅是自己人困马乏,就连陈诚的东路集群也是熬得快要灯枯油尽了,连续长达半年多的作战让部队极为疲劳,部队急需全面的休整,而且高飞在计划如果将陈诚赶走,东北与远东这一亩三分地上面,高飞不想任何人染指,但是如果赶走陈诚,这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高飞没想出具体的好办法,但是日本人却给了他一份见面礼,1943年8月25日军,何应钦、顾祝同指挥的进攻上海的七个军的部队遭遇了日军的顽强抵抗,虽然中美联合空军全力支援,但是苦战一周部队不但伤亡惨重,而且未能前进一步,反而第六十九军还把自己的攻击出发阵地给丢了,震怒万分的蒋介石在法办作战不利的相关人员之后,才突然发觉,自己的精锐部队似乎全部投入到了东北?

    在抽调中国青年军还是陈诚所部的问题上,蒋介石也犹豫再三,毕竟下一步是向远东进军,虽然与苏联人方面达成了归还领土的协议,但是苏联人会不会履行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最为关键的是陈诚中规中矩很可能搞不过苏联人,必须要有高飞这样匪气十足的将领在前面撑着,万一出了问题自己在出面收拾,而且现在的中国青年军已经有些尾大之势态,也是时候该对高飞所部进行削弱的时候了。

    不过蒋介石考虑的却非常多,削弱高飞中国青年军所部会不会激化其与中央的矛盾?被人视为狡兔死、走狗烹,蒋介石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在这方面他自己也知道需要谨慎,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方面明确提出中国青年军主力在进攻日本本土之后,未来将用于欧洲战场作战,这是同盟国方面既定的协议,而且现在东北的建设也离不开高飞,换任何人插手都难民的上下其手,更为主要的是也没办法从美国人哪里拉来更多的援建和援助。

    蒋介石顾惜自己的声誉不肯对高飞实施削弱政策最为主要的担忧是来自同盟国方面,而且蒋介石连续提拔了杜聿明、蒋经国担任中国青年军副总司令官,不过这两位司令官并不在一线作战部队,更不在长春的中国青年军总司令部,而在南京的联勤司令部。

    在这方面蒋介石考虑的非常周全,毕竟日后的主要作战都集中在了远东与未来登陆日本本土,高飞这个中国青年军总司令官身兼中国远征军司令官自然无瑕顾及国内,这样的话两位副总司令就能名正言顺的担负起指挥责任,高飞作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专司国外远征军作战,等战后部队分批回国在解甲归田也是来得及的,所以蒋介石认为不要急于一时之功。

    而高飞方面则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如此的体贴,将陈诚的东路集群只留下了一个第五军,其余部队全部抽调回了关内,虽然陈诚非常不高兴,但是命令就是命令,而且是如此突如其来的命令,都以为此番高飞的好运要到头的人们也是大跌眼镜?没人清楚蒋介石到底是如何考虑的,但是中国青年军如日中天的声望和军威已经到了难以制衡的阶段。

    不过高飞显然没有考虑那么多,高飞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部队的休整和东北的建设与研发上面,现在对于高飞来说时间就是一切,M4E3A8虽然是谢尔曼系列最终的型号,但是这玩意拿到欧洲战场上去就是一盘菜,面对黑豹、虎式根本不占据任何优势,尤其是德军新装备的豹H型新式坦克。

    但是,部队的休整归休整,高飞命令沈英雄立即组织三个军的部队进入远东,以最快速度抵达中苏协定中的边界线,开始设防构筑工事。

第九百一十五章东北大发展(二)() 
沈英雄也算是临危授命,带领部队进入远东接收国土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是危机重重,高飞抽调了新编第一军、第四军与机械化军作为第一批快速接收部队,集中了全部的车辆,高飞现在要做的就是与苏军抢时间,苏联人无信这一点高飞在清楚不过了,高飞不相信斯大林,就如同斯大林不相信高飞一般,再者说两者也不在同一层面上,一个是一国之最高统帅,一个是一国之将领。

    一面是集中兵力对中朝边境严防死守,毕竟日本关东军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石原莞尔能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组织如此大规模的突围,又让自己失去了拦截的最佳时机,高飞才清楚的意识到,战略上的主动优势是何等的重要,武器制胜论又其的道理,但是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此次作战的失败就在于自己轻敌了,而且忽视了与陈诚集群的配合。

    在长春召开的中国青年军东北给光复战役总结和进军远东动员会议上,高飞做出了全面性的总结,之后在师以上将领的内部会议上,高飞做了公开性质的检讨,对于此番光复东北与日军试图决战远东的整体作战计划进行的检讨,中国青年军还不具备与日军关东军主力进行全面决战的整体实力,或许说两者之间的差距并非战前分析的如此之大。

    在武器方面,中国青年军的弹药补给出现了多次问题,太过依靠美国人的援助,如果此刻美国的援助出现问题的话,那么正处于战役之中的中国青年军恐怕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高飞下决心在东北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实现坦克、飞机以及火炮与配套弹药的生产,这一点美国政府方面也是完全同意的,尤其高飞暗中以黄金在美国购买整体工厂,以美国公司名义进行拆迁投资转移工厂的举动,在美国政府尚未察觉之前,美国政府还孤立商人前往中国投资建厂,以减少美国政府的负担。

    随即1943年8月30日,高飞在长白山天池脚下选定风水之地开始建设抗日战争光复东北牺牲将士纪念碑,9月18日在纪念碑地基动工仪式上,高飞主持了公祭仪式,并且正式宣布中国青年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四军与机械化军出兵远东,根据中苏开罗协定相关条款,收复满清割让给沙俄的中国领土,在同时宣布中国青年军为了适应大规模的作战需要,于东北开始大整军,并且准备随后整军完成,以不少于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进驻远东地区。

    高飞的声明深深的刺激到了斯大林,斯大林没想到他给中国人一个釜底抽薪,结果日本人却来了一个逃遁无踪,他向远东调集的部队还在途中,现在中国军队宣布根据开始协定进军远东,他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阻挡,要么就与中国人硬碰硬一下,也许中国人会退缩,但是如果中国人不退缩,问题就会出现了,苏联就要面对同盟国方面的指责和责难,这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想面对的,最为关键的是进军远东的中国军队总指挥并不是最高统帅部之前分析推断的陈诚,而恰恰的斯大林最讨厌的高飞,在这一点上斯大林与丘吉尔形成了两人之间为数不多的一个共同点。

    高飞要整经备武,说白了就是大规模的发展经济和生产武器装备,高飞有在缅甸和张家口劫掠的英军和日军黄金家底也算是颇为丰厚,但是面对百废待兴的整个东北工业基地,高飞还是感觉手头的钱总是不够花,南京国民政府那边同样是靠美援物资吃饭,发国难财的比比皆是,想拦住这些黑手伸向东北,高飞一方面是严词拒绝,另外一方面是派特种部队扮作日伪潜伏特务,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