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迟日江山 >

第70部分

迟日江山-第70部分

小说: 迟日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知望轻而易举的一句试探,就令徐湛心里炸了锅,他直追父亲去了卧房,急道:“父亲此话有失偏颇,并非所有商人都重利轻义,相反一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江卿之家,却常常趁灾年暴敛民财”

    曹氏主持中馈,正在里间领着两个丫鬟对账,听到声音走出来瞧,就见父子两人为士农工商的话题争论不休。

    她一面为丈夫更衣,一面嗤嗤的取笑徐湛:“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平日里躲都躲不及,今天粘了你爹来房里做什么?”

    徐湛垂着头生闷气,林知望上下打量他一眼,似笑非笑的说:“惯得无法无天了,一路上撵着跟我顶嘴。”

    徐湛也觉得追进父亲和继母的房中十分无礼,红着脸施一礼道:“父亲母亲歇息吧,孩儿退下了。”

    曹氏本以为丈夫会拦他,未想林知望只是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出神,无奈道:“这小子,又在盘算什么?”

    “像是有心事。”曹氏道。她不是生母,又不曾养育过他,自不可能像寻常母亲一样拉他在身边谈心,林知望就更不用提了,徐湛对他一向没有真话,问了也是白问,细想之下,这一大家子人里,竟没有一人能和徐湛交心。

    徐湛赖在怀王的书房里犯愁,父亲那样的口吻,叫他如何开这个口,倘若贸然开口遭到父亲拒绝,他与妙心便彻底没了希望。

    荣晋正在琢磨林知望留下的窗客,咬着笔头含混的说:“你一早来我书房一哭二闹三上吊,就为这件事?”

    徐湛反问:“你大包大揽要为我们做媒,不找你找谁?”

    “别欺负我读书少。”荣晋搁笔起身,绕过书桌来到他面前奚落道:“做媒也是代你们林家同秦家去说。啊,掂掂萝卜掂掂姜,两头说合,你真当我是拉纤儿的媒婆了?”

    徐湛翻了个白眼:“你尽管笑,我就不信,你没有开口求我的一天。”

    荣晋忽然想到了襄儿,一脸谄笑:“我知道,可你威胁我也没有用,若是齐师傅、季师傅,我尚能替你求个情,林师傅一向不买我的账,我在他面前,跟那刚开蒙的学童差不多,哪有立场替你说话?”

    徐湛想想也在理,便问:“若换作是你,你该怎么办?”

    “我同你不一样,林家是世族,看重门第,我们荣家从太*祖一代开始,为防外戚干政,选妃选后只看人品德行,出身越低贫越好,好比像我外祖父成武侯,过去就是个泥瓦匠。”

    徐湛想,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不能贸然行事。

    春闱刚过,他间或会一下曾经的同窗,他们入京参加会试,三人是本届金榜题名的新晋进士,其中两人被选为庶吉,得以留京入翰林院观政,在江月楼被林知望撞见过一次,林知望知道入京应试的韫州学子皆是他在韫州府学的同窗,与其来往不但能增长见闻,且可以积累应试经验,便觉得是好事,许他白日可以自由出门,完成功课,不酗酒、不夜宿府外即可。

    这下可欢了徐湛,日日以出门会友的名义跑去四季春,与秦妙心弹琴赏花,对诗饮酒。

    温柔乡里,不觉数月过去,转眼到了丹桂飘香的时节。

    院子里的桂花树盛开了,淡黄色的花瓣片片飘落,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四季春主打的桂花糕点一时间风靡京城,大堂里日日座无虚席,秦妙心心情好,傍晚竟亲自下厨为徐湛烧菜做饭,并赶走了一并伙夫和下人。

    伙房里浓烟滚滚,徐湛不放心下楼一瞧,用袖子捂住口鼻冲了进去,便见秦妙心守着灶台剧烈的咳嗽。

    徐湛抄起烧火棍将堵在灶口的粗柴掏出,拉动风箱。

    “都说君子远庖厨,你还会生火?”秦妙心姣好的脸上满是烟灰,自己却浑然不觉。

    “小时候同表兄表姐在灶膛里烤板栗,险些点着了厨房,跪成一排挨板子,后来又耐不住嘴馋,只好去学。”徐湛无奈道:“下次再进厨房,务必叫我为你打下手。”

    秦妙心抿嘴窃笑。

    带水的肉片扔进锅里,热油飞溅,秦妙心挥舞着铲子连连尖叫。徐湛一手将她揽去身后,一手抢过炒铲,翻炒肉片,倒入蔬菜。

    秦妙心这掌勺的反在一旁拍手称快。

    “其实这菜我小时候炒过,那时我娘为我切好了,我倒进去搅一搅便是,以为容易的很。”她已然抹成了花猫。

    徐湛无言以对,如此贤惠的女子,嫁给别人定遭夫家嫌弃,万不能被人捷足先登。

    他们做了四个菜一个汤,蒸了半锅珍珠米,他天生聪敏,于厨艺一道也有惊人的天赋,头一次做饭便能卖相不错。

    秦妙心还在偷吃,大家闺秀的矜持体面荡然无存。徐湛忍不住抬手蹭了蹭她脸上的烟灰,秦妙心此时没有躲开,一片红晕从面颊烧到了耳根。

    伊人近在咫尺,不过半只手臂的距离。徐湛却艰难的将手挪开,既欢喜又不情愿,难以抑制的想要抱住她,又怕太轻浮惹她恼火。

    这才知道世上又很多事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尤其是男女情事。

    才是开心的,秦妙心却忽然移开了目光,幽幽的说:“我真是看不透,你哪一面是真的,哪一面是假的。”

    “我爱你是真的。”徐湛着急的说道,他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和手,强拉过秦妙心柔软的手,掌心贴在自己的胸口,举止轻薄,圣贤之言都已抛去了九霄云外。

    “说谎话心跳会快,你自己听。”他说。

    秦妙心也没有挣扎,扭着头闷声说:“你是世家子弟,是读书人,两军阵前谈判,纵横捭阖,名动京城的少年英雄,还未中举便获得了官身,与我这商贾之女自然不太般配。”

    徐湛支吾了许久,才说:“什么官身,非正途所得反遭人取笑,我本想取个功名才配得上你,至少也要等到中举。”

    “乱了。”秦妙心摸着他的心跳,郁郁的说。

    “”徐湛承认,一想到这件事就心乱如麻,甚至想到倘若父亲不同意,便带着她私奔,逃到天涯海角去,果真是戏听得多了,尚不论京官擅离京城的重罪,秦家的生意全部压在秦妙心一人身上,怎可能说舍下就舍下。

    “那是因为近两年朝局不稳,我这蝼蚁般的小官屡屡被人利用搅进旋涡里去,仗着家里的庇护几次死里逃生,我是真的怕了。”徐湛说:“我家在城郊有座庄园,每当朝局不稳,父亲都会将家眷子女送去那里,所以我深感在朝为官的疲惫和凶险,天天想着与你在一起,但又以为,至少要有能力保护你才可以。”

    女人的母性是天生的,因此听到这番话,那双漆黑的眸子已是雾气朦胧,愤怒委屈顿时烟消云散,余下的仅有心疼和担忧。

    徐湛抱着满满的负罪感吃饭回家,一路都在盘算无论如何也要尽快向父亲摊牌。

    回到府中,却听闻一个天大的消息。

    自阿史那吉围城之变已有一年,陈伯谦等人纷纷奏请罢兵重开马市,遭王廷枢的弹劾,道堂堂天朝,下与边寇互市,寇服倒置,有损国家威仪,列举十谬十不可,看的靖德皇帝畅快淋漓,急命内阁与诸大臣议事,冯家父子与陈伯谦已然貌合神离,陈伯谦仗着圣眷正隆屡屡争宠,此刻内阁诸人皆不置可否,唯独陈伯谦扼腕痛斥:“竖子目不识兵,说的这般容易!”

    又上书诋毁王廷枢外通边寇,靖德皇帝于兵道更加信任陈伯谦,遂将王廷枢下入诏狱拷讯。

    王廷枢是他的表舅,更是母亲蒙受不白之冤最关键的当事人,如今他被关进了诏狱。

    徐湛心里七上八下。

    林知望则与王廷枢不太相熟,更不知徐湛与他有过来往,只是显然心情差劲,为他晚归一事责备了许久,命他去一边读书。

    连徐湛都知道,议和互市乃是误国之计,必会酿成大患。因此他不顾性命的随怀王出城谈判,凭荣晋的英勇果敢,凭他机敏的头脑和口才,借口邦交礼节令北漠军退至长城以北,才给各路大军以进京勤王之机。

    谁知陈伯谦追讨边寇一年后,竟重提通贡互市。

    王廷枢直言敢谏,畅明利害得失,令他真心佩服,怎可惜皇帝善猜疑,又恐再生昔日围城之变,方将王廷枢下了诏狱。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徐湛心里愤愤的想。但他自不可能螳臂挡车去为王廷枢讨公道,他有这个自知之明,为将先生捞出诏狱,他丢掉了半条命。

    徐湛心不在焉,哪还顾得上写习文。

    林知望举起戒尺要打,何明敲门禀报:“许阁老来了。”

第110章 敌人的敌人() 
林知望举起戒尺要打,何明敲门禀报:“许阁老来了。”

    “快请!”他心里一惊。

    房门打开,许阁老独自进来。

    林知望扔了戒尺俯身下拜:“恩师。”

    徐湛跪在父亲身边,偷眼瞥见许阁老老态龙钟的身影晃去窗边的书桌旁翻看他的习文,品评道:“聱牙诘曲,确实该打。”

    徐湛惊出了一身冷汗。

    “出去吧,我同你爹有要事谈。”他说。

    徐湛如释重负,恭恭敬敬应一声是,起身悄悄的往外退。

    许阁老慢条斯理的说:“你这儿子灵敏通透,只是性子欠打摸。”

    “让恩师见笑。”林知望整理袍角起身,“恩师有事传学生过去便是,何须亲自过来?”

    许阁老并未听他饶舌,直切主题问:“听子维说你要上书,保王廷枢?”

    “是。”林知望直言不讳。

    “忘记我嘱咐你的话了?”许阁老说:“保王廷枢,就是弹劾陈伯谦,我不记得你与王廷枢有如此深的私交。

    “不为私交。”林知望说:“只为良心二字。”

    “书生意气,我看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许阁老怒道的说。

    徐湛躲在回廊的柱子后面听,虽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齿,但见二人神色不对,实在好奇,又听父亲似要去救王廷枢,更是担心。

    “我只想提醒陛下,今日的局面是怀王、徐湛及多位礼部使臣出城谈判,冒生命之危换来的,如今怀王的胳膊,一到阴雨天便疼的浑身冷汗,被我撞见一次,却求我不要告知陛下。他做君父的忘了,我做臣子、做父亲、做主官的忘不掉,王廷枢说的话我同样想说,如此便取他性命,今后怎还有直言敢谏之人?”林知望不吐不快。

    “说吧,你想怎样?”许阁老无奈的问。

    “释放王廷枢,官复原职。”他说。

    “如果退而求其次,保住他的性命,降职留用呢?”

    林知望这才收敛了一身火气:“请恩师提点。”

    “你既然要管,就去劝他,要他写一份自省书。”许阁老说。

    “自省书?”

    “总不能要陛下承认自己关错了人,就让做臣子的退一步,推翻奏疏中的言论,支持互市。”许阁老难掩痛心的说:“这是保他性命的唯一办法。”

    “这番羞辱,他是不会接受的。”林知望说。

    “这是陛下的意思。他能主动去写最好,他不写,自有人代他写,有他的画押手印即可。”许阁老说。

    林知望刚刚压下的愤怒顿升,滕然转身,走了两步拂袖道:“还是让他去死吧!”

    父亲这样对着当朝次辅撂狠话,将他吓了一跳,有心想进去劝一劝,却怕撞在二人气头上做无谓的牺牲,只得作罢。

    “死是吗?死有何难?”但听许阁老压了怒火低声道:“文官仗节死义,武官马革裹尸,本就是为人臣子的本分。莫说是王廷枢、胡之问,就是死一个内阁辅臣又怎样?还有几人记得起王首辅的冤情?”

    林知望怒气稍解,冲着许阁老深深一揖:“学生失态了。”

    许阁老的声音如沉冰涧:“你不再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翰林,去做你该做的事,学飞蛾扑火焚身,没有任何意义。”

    徐湛心情复杂的回到卧房。

    林知望没有密折专奏的权利,有关互市的奏疏尽数被内阁压下,一连几日心情阴翳,复将家眷子女“发配”去了城郊庄园,孩子们小心翼翼的离开,不像往日去郊外那样兴高采烈,生怕触了父亲的霉头。

    了解内情的徐湛反倒坦然,他知道父亲介意的有两点:一则通贡互市的确是幸臣误国的策略;二则怀王与他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谈判成果遭人践踏。

    他曲肘撑在案边望着父亲,重提半年前父子二人玩笑般的赌约,讨巧的笑道:“互市的弊端终会显现,我看这陈伯谦气数将近,只要他在一年之内倒台,就算您赢还不行?”

    林知望敲了他的脑袋骂一声欠打,目光里终于少了几分厉色。

    “你倒是心宽,可知王家上下一片愁云惨雾?”林知望说。

    徐湛知道,父亲仍为王廷枢感到痛心。他以为大祁世风日下,“文官谏死,武官战死”的时代已相去甚远,但自他入京以来,为谏言而死的文官已听说不少,先是提出复套的王首辅,后是胡学士,如今又有了王部堂。

    大祁这艘巨船疲态尽显,幸还有前赴后继的忠臣良将,不计一切苦苦支撑。

    “不想讨打就去别处晃。”林知望冷着脸说。

    “父亲将祖母他们送去庄园,家里冷冷清清的,实在无处可去。”徐湛摆弄案头上的笔架说。

    林知望搁了笔墨,迎上他的目光问:“如此殷勤,可是有事瞒我?”

    徐湛一愣,赌气道:“您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林知望似笑非笑,并未言语。

    王廷枢在诏狱中仍不改口,更不肯在“自省书”上签押,君臣二人僵持不下,正当人们以为王廷枢即将命丧黄泉时,皇帝却出人意料的退了一步。许是为了让他见证通贡互市的益处,皇帝没有杀人,只是贬官致江西某州去任通判。

    京城恢复了平静,随着马市重开,遭贬官王廷枢渐渐被人淡忘。

    矛盾中心悄然转移,冯氏父子与陈伯谦的争宠之战日渐白热化,两方争相秘奏,相互揭短,丑态百出,令满朝文武看足了笑话。

    紧接着便有消息从宫内传出,说皇帝之所以免王廷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