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夫人金安 >

第37部分

夫人金安-第37部分

小说: 夫人金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青筝现在穷得只剩下钱了。

    出了之后,青筝不想别的,就想有一支自己的船队。越先进越好的船队。直接把宝船放出来显然是不行的。一是宝船已经显得落后了,还有就是这时候也没有那种样式的了。有了自己的船队,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不是外国人随随便便的在国人的地方想怎么就怎么样。

    清政府已经不值得救了,青筝也不想救,但是也不应该亡在外国人手里。

    九月,青筝到达江南。

    在江宁织造府衙门见到这辈子的父母。

    苏和泰能当上江宁织造,青筝有多大功劳,不用说,全乌雅家都知道。所以,青筝的到来,跟在宫中苦熬到了出宫的年纪,出来后无所依靠投奔娘家的宫女不一样。父母自然不用说了,当初这被迫把女儿送进宫里本来就心中有愧,又得了这么大的好处,自然是千好万好,就是家里的叔伯兄弟们,也是把青筝这位姑奶奶当菩萨一样供着的,一个个的心里明白着呢,知道青筝随时可以进宫,也都知道青筝与全贵妃的关系,自家真正的大靠山是谁,都有数得很。

    “青儿,你如今年岁也不小了,都是阿玛的过失,让你的婚嫁也耽误了,如今也只能找做填房的人家了,你放心,阿玛一定给你找一个和心意的。我儿想找什么样的?”当父母的,大约永远都是最关心子女的婚事问题了。

    “阿玛,额娘,其实嫁人也好,不嫁人也好,女儿往后,是没办法在家做那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的,与其日后被夫家诸般挑剔,莫不如就不找,倒还省心些。况且女儿年纪也大了,想要生子已是不易,等过上几年,阿玛在族中寻一两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过继到女儿名下,也省得女儿辛苦忙碌一回,最后却便宜了别人家。”青筝按照这时代人们的普遍观点规劝父母。

    这也很好理解,青筝现在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领着皇命做生意。上面有全贵妃这做大靠山,只要全贵妃不倒,青筝的生意就只会越做越好。那么如果她嫁入别人家,又没有生育,那最后她挣来的银子不就是便宜了婆家。如果她一直不嫁,而是过继乌雅家的子侄为子,最后她的财产可就都是乌雅家的了。

    果然,苏和泰与夫人听了之后沉默了一会,便说一切依青筝自己决定。

    “阿玛,麻烦您在族里选些伶俐的子弟,过两天,我要去广东十三行去看看。”青筝又跟苏和泰提要求。

    “青儿,人到是好找,但是,你怎么不在家多待些时日,好歹也过了年再走啊。”苏和泰没想到女儿刚回来就想走。

    “全妃娘娘的产期就在年后,我想在年前先搜罗一批货物进京。”青筝理由很充分,而且,年后全妃生产的时候,全妃那意思还是希望她在身边儿照应的,到时候她可能还要进宫待上一段时间,哪还有时间在家里多待啊。

    “啊,这样啊。那还是主子要紧。对了,青儿,全贵妃娘娘产子,阿玛这儿该准备什么样的贺礼为好?”苏和泰刚刚当上江宁织造,对宫里主子们的喜好了解的远不如自家女儿深,这时候当然和问清楚了。

    “皇上与贵妃娘娘向来节简,阿玛你准备贺礼,以精致为准,不要奢靡。对了,女儿出宫之前,皇上有话,叫女儿多做些新样式的衣服首饰进上去,阿玛,您这段时间可以搜罗些新鲜的好料子。倒不用多么贵重,只要以前宫中不常见的就好。等女儿从十三行回来,顺便带回京去,早早做出来,过年的时候正好送进宫里去做年礼。”

    “好,青儿放心。阿玛一定把这件事儿办好。”

    “青儿,额娘已经叫人伢子明天带些新人来府里,你看着挑几个顺眼的跟在身边儿。你以后常在外面走动,身边儿只有一个小丫头入画可不够。”男主外女主内,苏夫人见父女两个正事儿谈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张罗着给青筝选丫鬟。

    “行,额娘看着安排吧。”这个青筝是没什么异议的。能享受干吗不享受呢。

    晚上,当然是跟家里兄嫂弟妹们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又是各种寒暄,外加给子侄们的礼物都分派了,青筝才得以回自己的院子休息。

    第二天,人伢子带着二三十个十岁到十六岁的小丫头来给青筝选。长得都算齐整,人也收拾得挺干净。

    青筝留下来八个。有四个识文断字的,其中有一个以前家里开过铺子,会看账的。还有四个要么会做针线手工,要么善烹饪,都是有一技之前的。分别赐了名字。四个识字的分别取了执琴执笔执扇执书,别外四个就取了入酒,入肴,彩绣,彩线。反正都是青筝临时想起什么就叫什么了。

    那四个认识的,留下来之后,青筝就亲自培训,往后是要当秘书用的。做账必须得精通。青筝总算是有机会一展所长了,她可是正八百的会计专业出身,还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教她们做个初级的借贷记账法,简直太容易了。

    又过了两天,苏和泰给青筝找了二十个健硕的仆从加保镖过来,由王根老管家的小儿子王全禄也就是入画儿的三叔带领着找青筝来报道了。

    人都齐了,青筝也就不磨叽了,这几天金陵城也逛得差不多了。该起程去广东了。

    苏和泰给青筝找的船,是江南第一大富商扬州王家的船,说是搭顺风船,实际就是人家专门为了青筝出了一艘船过来。就这,还得是王家家主有面子,能跟织造老爷搭上话才有的待遇。

    “王老爷?怎么好意思麻烦您亲自来送?”青筝知道商人们的消息是最灵通的,这王家既然能做这么大的买卖,自然知道青筝的身份,但是也实在没想到,带船的管事把青筝引到船舱之后不久,就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来拜访,一介绍,据然是王家的家主王传庭。

    “小老儿正好也要去十三行进货,能与大小姐同船,是小老儿的荣幸。”王老头儿可不是承认是特意来见青筝的。

    一阵子虚言应酬之后,王老头儿总算是说到了正题,原来他是想在青筝的买卖里参上一股。这老头手笔很大,愿意出十万两银子的本钱不算,这一次去十三行,进货的所有花销都由他出,未来店铺的利润他只要两成。

    青筝缺银子吗?当然不缺,但是不得不说,与这种大商人合作,好处还是有很多的。

    “王大叔,您老的心意,青筝心领了。这样吧,银子呢,我也不用您老全拿,咱们一人一半。利润呢,只能给您老一成。我也不瞒您老,这铺子的利润,有三成是要上交到内务府去的。还有几位主子那里”青筝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很明显了。

    果然,王老头儿秒懂,非常痛快的就同意了青筝的提议。这可是直接通天的天梯,别说还能得一成的利,就是一分利不拿,他也是很乐意干的。

    “王大叔,我有一个私人的请求,您有帮帮我吗?”

    “大小姐太客气了,有什么事,您吩咐就是了。”

    “我想买船,最好的船,能远洋去到全世界的那种大船,能买到吗?”

    “这个”

    王老头儿显然没想到,青筝所求的居然是这个,当下但不说话了。还在为找不到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第63章 清穿大丫鬟(6)() 
“大小姐;既然你信得过我老王;小老儿就给你把这个事儿办了。等到了十三行那边儿,咱们去找伍老板,他必然是有办法的。”王老头儿沉默了好久;最终咬了咬牙,答应了青筝的请求。

    或者有人说,王传庭怎么也是江南首富,青筝也是经过几世的人了,怎么这么容易就跟别人谈得这么深呢?合作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要直接掀底牌吗?

    其实青筝是觉得;越是跟这种人老成精的商人交往;越没有必要藏着掖着,反正玩心眼儿自己肯定是玩儿不过人家的。还不如有什么就说什么,反正自己的优势摆在那里,天下独此一份儿;别人都没有。但是这世上商人有得是,她可以找任何一个商人合作,别人想再找一个她这样儿;却是没有了。她本来就占着主引权呢,何必还要试探来试探去的呢。家天下的时代,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她这种可以跟皇帝建立联系的人物;本身就没什么要怕的。

    更何况;她想买船;她想做远洋贸易,也没什么,不怕让人知道。清朝闭关锁国,不还留着个十三行呢嘛。再说了,有全贵妃在,只要青筝不造反,每年还能给内务府,给皇上交上数量可观的银子,青筝就有信心,道光皇帝一定不会治自己的罪。她在宫里两年多,可不是白待的。

    十三行街的繁华,到这时候,算是达到了顶峰。青筝也算是开了眼界,从到了码头开始,一直到进了十三行街,眼睛都快不够用了。她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但是这种古代的洋行街,满大街的洋行,各种商货铺子,各国商人齐聚的场面,她还真真是没见过。

    码头上苦哈哈的力巴,与洋行街上喝着洋茶坐着洋车穿着西服戴着礼帽的买办老爷们,对比可真不是一般的明显。

    青筝一下子看上了那些外国女人身上穿的蓬蓬裙,还别说,她还真没有机会穿过。这跟后世的礼服还不一样,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很有贵族感的华丽。青筝见街上还真有卖礼服的铺子,进去先给自己做了两身儿。还买了一身儿常服,当场就换上了。

    青筝换上英国的仕女服其实只是为了图新鲜,完全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王传庭什么时候跟十三行的伍浩官联系的,青筝不知道,总之是当他们上了岸,伍老板虽然没有亲自来迎接,但是入住的,却是伍家的别墅客院。晚饭,还是伍老板夫妇亲自接待。

    伍老板一见青筝身上的洋服,马上就有了好感。他是非常西化的人物,说朋友遍世界也不为过。青筝也是查过资料的,这人是这时代的世界首富,牛着呢。

    晚餐进行得很愉快。并没有谈什么生意上的事情,都是说些各地趣闻啥的。青筝随大流,人人都有商名的情况下,她也起了个商名,就叫任青筝。所以,王老头儿也不再叫她大小姐了,跟伍浩官一样,称她任老板。

    初次见面,彼此也都还不熟悉,跟青筝见王传庭的情况还一样,当然不能谈生意思了。因此晚饭过后,青筝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青筝便去拜访了广东大吏,朝廷主管十三行的主官。她要在十三行参一脚,与外国人做生意,这现官的码头是不能不拜的。

    这人与穆彰阿交情深厚,穆彰阿是总管内务府大臣,与青筝也是认识的。也不知道这位广东大吏是怎么钻营的,反正他是知道青筝这个人的,接待得那叫一个热情,还跟青筝保证,只要他在任上,以后青筝在十三行的生意,保证没有任何人敢为难。这个不用他保证,本来也不会有人为难,谁想为难青筝,那是不想混了。

    不过人家的人情,青筝还是要领的。

    拜过了长官,青筝接下来的话动就是在洋行街上闲逛了。商机都是逛出来的。

    还别说,真让青筝给找到了个机会。

    还是在一家酒数里吃午饭的时候,听店里客人们闲聊才听到的。说是有一家叫丽泉的商行,老板姓潘,十年前,因为有外国商人跟他借钱不还,在美国把人给告了,一直在打官司,可是朝庭根本不给本国的商人撑腰,出去打官司,也只能吃亏,官司打了十年,还没有结果。但是丽泉商行,却是经营不下去,要破产了。

    你说巧不巧,青筝还正想着怎么能把铺子开起来呢,就有一家商行倒闭了。这不正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嘛!

    那还等什么呢,再不行动,那商行该被别人买去了。

    青筝不差钱儿,因些,多花点儿钱,说不听的,就是头大一点,总能争过当地的商人的。身边带着的王全禄也算是跟着苏和泰在江南历练过几年了,迎来送往的事情都很熟悉,比他大哥王全福圆滑多了。没几天,就把丽泉商行跑下来了。足足花了青筝二十万两银子。只买了个破架子。说是商行,其实只剩下十几个老伙计,还有一间空铺子而已。里面的货物都卖完了。不过倒是连带着潘家的花园别墅和码头上一个特别大的仓库。总算还不算太冤。

    有了自己的家,青筝就没必要再借住在伍家的,人家再好,再也是做客啊。

    入画带着新买来的丫鬟婆子小厮们忙活了两天,把房子收拾出来。青筝就搬过去了。

    有自己的房子,就太方便了。

    青筝逛街也不是白逛的,再加上又有了自己的商行,她不懂商行的业务,原来的伙计懂啊。再重金雇上两个掌柜的。架子很快就能撑起来。来往各国的商船,买进的,卖出的,每天都有很多,有青筝的眼光,再加上拿柜们的手段,还有无上限的本钱,这生意,就非常的好做了。也就两个月的光景,居然也有几万两银子的盈利了。

    眼看进了十二月,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青筝必须得起程回京了。

    “王叔。我此去京城,最快也得半年才能回来。商行交给你了,我只有几句话交代给你,第一,丽泉商行绝不做鸦|片生意,商行里不准出现一钱鸦|片买卖,你一定要看好了两位掌柜的和伙计们,别让他们私下里贩卖鸦|片。第二,我不要求你给商行挣多少银子,只要能维持开销就可以。你最主要的任务,是结交各国的商人、水手,为咱们自己的商船出海做准备。以后生意上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就去怡和商行伍家求助。如果是别的事儿,可以去找大吏。”青筝临走之前交长王全禄,总得留下自己人看着吧,只能把王全禄留下了。

    “大小姐放心,我一定办好。”王全禄应着。

    交代好了商行的事情,青筝又到这段时间结交下的朋友家里辞行,大吏家啦,伍家啦,叶家啦这些,都是要亲自去的。还有一些,打过招呼就好。

    王传庭没待几天,就带着王家的商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