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151部分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151部分

小说: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通被大家七嘴八舌问得惶恐,赔笑几句,道:“小弟不才,江湖上也混过十几年,也只是胡乱听说过。江湖上有一类拆白拐骗的抄手,专门在京畿开封左近活动,骗人不留痕迹。譬如假装无意和你接近,实际上一言一行都精心设计,不声不响套你底细,趁你分心的刹那,行掉包诱骗之事,手段和变戏法无异——听潘大姐说的,倒像是这帮人的干的事儿。”

    潘小园听着听着就一头冷汗。现在才想起来,昨天跟那货郎买果子时,似乎确实同时掏过怀里的钥匙。当时自己满心都在武松身上,的确没花多少心思注意自己手上动作。

    难道就是那时候被算计的?掏钥匙的时候,让人家三言两语催眠了,荷包也掏了出来?东西被不知不觉顺了去?

    她奇道:“可那不是盗门的手段?”

    周通笑道:“天地那么大,盗门还能一手遮天不成?江湖上的‘五花八门’,听说过没有?”

    武松和燕青同时点点头,但想必只是没听全过,因此很明智地不接话。

    周通道:“盗门只是八门中的一个。其他的,经、皮、彩、妖、风、火、团、盗,都是江湖人各自的捞偏门把式。京城附近人员混杂,好做生意,江湖人便也喜欢来凑热闹。譬如‘经’就是算命的,‘皮’是耍把式、‘彩’是卖假药、‘妖’是变戏法……”

    这要说开去,那可就是长篇大论。偏偏潘小园好奇心起,问:“那‘五花’呢?”

    周通笑道:“那便是女子们混江湖的勾当,譬如‘水仙花’是酒楼卖唱的,‘粉杜鹃’是干仙人跳的,‘莲花’是女丐,“黑牡丹”……”

    武松笑道:“行了,说正经的。”把人带坏了。

    周通看看其他人焦急的神色,赔笑一笑,道:“总之,风门里大抵都是骗子,这些人官府禁不得,要是着了他们道儿,也只能自认倒霉。咱们做强盗的,跟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照兄弟说,就当是给他们的买路钱了——不敢问大姐丢了多少?他们一般不多取。”

    潘小园一怔,随即气不打一处来。这叫不多取?胃口够大的。

    燕青看她一眼,神色马上严肃下来,问:“丢得挺多?”

    潘小园点点头。

    燕青不动声色,手上继续给武松变装,心里一动。潘家“表姐”此次出差,除了山寨的公款,居然还随身带了巨额个人财产,心思为何,不难猜到。

    武松长身而起。眼下他也被燕青摆弄成了路人乙,依然是高大威武,但整个人多了那么一股子无业游民的混混气质,一看就是去进城搞事的。他一照镜子,连声说不行不行。

    于是燕青亡羊补牢,只好又给他披上一件不知哪里找来的书生长衫,裹个头巾,成了个弃武从文附庸风雅的傻大个儿。潘小园不能看他,看了就忍不住笑。

    武松自己不觉得,抓抓那头巾,开口依旧是江湖大哥范儿:“那便明了了。风门的朋友见我们要来东京落脚划地盘,本钱还不少,因此用这个方式来试探一番。倘若我们不上道,那丢的东西就算是给他们的见面礼,想必被他们坑过的,也不止我们这一拨人;我们也可以跟他们交涉谈判,大家做个朋友。小乙哥、六娘子,你们怎么看?”

    潘小园被他这番推理折服得无话可说。果然是和盗门齐名的帮派,手段龌龊效率高,看来在东京有一定实力。

    随即又意识到,想必这些林林总总的江湖帮派,也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但自己这队人是何时被风门“看上”并且“认领”的,却是毫无头绪。

    她气哼哼地说:“跟他们亮身份,说我们是梁山的江湖同道,会怎么样?”

    武松笑道:“他们多半会马上去报官。”

    她没话了,心里纠结。毕竟自己是事主,这事轮不到别人拿主意。

    换做别的远道而来的本分生意人,只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个哑巴亏,也算是给他们提个醒儿,京城不是那么好混的,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

    可她不一样。用她自己的钱买教训,她认了;可丢的是武松的积蓄,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大事化小。

    看一眼武松,在他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神里找到了信心,一字一字地说:“咱们来东京,是来给梁山办事,不是给无关之人送钱的。”

    燕青笑道:“表姐说得正是。”

    武松说:“那好!今日出发进城,直接去拜山头。地址呢?”

    燕青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条,便是昨天那“货郎”写下的转让酒店的位置。当时没多在意,差点就随手扔了。

    武松将纸条展开来,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读出来:“马行街北去旧封丘门外袄庙斜街州北瓦子对面九曲子周家便是”。

    武松大喘一口气,冷笑着评论:“瓦子对面,看来这风门还挺爱热闹嘛。”

    *

    *

    东京开封府分为内外两城,汴河是贯穿东西的主要水系。这还没到外城的东水门,阳光初升,薄雾散去,露出那河面上鳞次栉比的大小船只,趋朝入市之人,大都是赶早进城卖货运货的。有的升帆,有的摇橹,河面上嘈杂一片,像是飘着一层立体透明的市井风情画。艄公纤夫喊着号子,相熟的生意人站在船舷上打招呼,甚至有从水路运来的鸡鸭羊兔,一笼一笼的色彩缤纷,好不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早点、汤茶从岸上递到船上,叮叮当当的铜钱过手。那船行过数丈,吃剩下的空碗空筷子,便又有专人负责收走

    河面上的味道也是一步一换:有时是禽畜的骚味、活鱼腥味,有时又换成淡淡的香料味,有时是茶汤和炊烟交织在一起;有时是新鲜蔬菜水果的清香;偶尔出现缭绕的檀香味道,那是赶早去城外各寺庙的善男信女;再就是一阵一阵的脂粉香,大户人家的精致画舫,红绿描边,不知藏了多少会唱的黄莺、会舞的蝴蝶。

    潘小园不得不承认,就算是在上辈子上个时代,也很少见到如此人稠物穰的繁华都市。眼睛不够用,新鲜东西应接不暇。她觉得自己在身为“梁山土匪”,见过的金珠宝贝、稀罕物件也不算少了,但今日一见,单是那些船上露在外面的少部分货品,依然有很多叫不上名字。

    这会子水道拥挤,水面上又没有交通规则,慢慢的就开始堵上了,一艘艘大小船只变成了水上蜗牛,艰难地左冲右突,穿梭往来。突然,几十艘船同时微微一震,彻底停住了,汴河变成了大船坞。

    一阵此起彼伏的唉声叹气。有人大声催两句,更多人是耐心等待。有几艘船甚至开始抛锚了。看来大伙对这“堵船”现象都是司空见惯。

    潘小园庆幸自己一行人选择了可靠的双腿。要知道临汴河的时候,有好几艘船的艄公过来拉生意,要让他们走水路呢。

    沿着新宋门大街进城,那城门三重门洞,四面垛口,歇山顶,青砖墙,极为威严气派——据说这还是外城城门中不太起眼的一个。大路旁边植着成排高树,此时树叶落尽,像是一个个巨人守卫。一排小摊小贩靠着城墙做生意,在墙上挂满了吃食、布艺、杂物,倒把城墙当成店铺的一部分了。

    孙雪娥、郓哥、贞姐她们,过去何曾经历过这种阵势,说是做梦吧,梦里都没么磅礴的想象力。直接成了刘姥姥掉进大观园,左顾右盼,只恨没多生一双眼睛。

    门口十几个守兵靠墙站,懒懒散散互相聊天,面对涌入城门的芸芸众生,哪有工夫一一盘查,看顺眼的直接挥手放过,看见奇形怪状的,才上去象征性地问上几句。

    潘小园一行人数量多,又带辆车,免不得也被简单盘问一番。燕青早有准备,几句精心设计的台词说过,就被不耐烦地打断了,推推搡搡让他们进去。

    大家面不改色地通过城门。周通这才低声评论一句:“怎的还没咱们梁山的关卡严呢?”

    抬手往上指指。只见高大的城楼上,不仅有持弓巡逻的兵卒,还有百姓上去登高看景的,指指点点,聊天说话,军民和谐,其乐融融。

    燕青嗤的一笑,也低声回:“这年头官兵都是混日子,哪有不懈怠的?梁山泊贼寇,眼睁睁的放进去了。东京还算好的,大哥是没见过我们大名府的守兵……”

    武松笑道:“大名府的守兵?可不是吗,见我就跑了。”

    燕青低头笑两声,转而问:“我们……都去那个什么瓦子?”

    作者有话要说:  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关于东京城的城门:东京共分外城、内城和宫城。圆圆小队进城的是外城的新宋门,位于城东。货郎地址中提到的“旧封丘门”是内城城门,位于城北。

    ‘

    群里发了北宋东京城详细地图,大家可以参考。(群号和加群方法在111章)。关于东京城城门全貌,可以参考《北宋东京城建筑复原研究》 张驭寰著。

    ‘

    北宋末年,东京基本上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在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城门没有一名士兵把守;城墙上也没有任何防御工事;有一段城墙还坍塌了。进入城门之后,也不见任何城防机构驻扎,只在靠近城门的城内大街边设一个商税所,向进城的货商收税。一名闲汉模样的人还登上城楼,探身看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而一队骆驼队(外国人)正在通过城门,显然没有任何海关出入境检查。

    ‘

    关于“五花八门”:一半是江湖传说,一半是作者杜撰,切勿当真:)。新副本,新地图,新势力。

    ‘

    最后找到一个观看高清《清明上河图》的地址:

第153章 纸醉金迷() 
但凡混江湖的大哥大姐们; 不论本事如何; 讲究的是互相给面子。毕竟天下之大,不论混出什么名堂,对于多数人来说; 都只停留在“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阶段。真人尊颜如何; 江湖上道听途说,也不见得太准确。譬如宋江在清风山被当做路人捉去,倘若不是“无意中”透露出自己姓名; 早就被炖成了人肉心肝下水汤,进了燕顺王矮虎的尊胃了。

    因此名气很要紧,名头是万万堕不得的。对于盘踞在各地的地头蛇,大伙讲究个入乡随俗,到一个山头; 守一个山头的规矩; 给足对方面子。

    过去在梁山占山为王,当之无愧的山东老大; 任凭哪路黑道兄弟经过; 都免不得拜山送礼; 在那“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面,表达对梁山事业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全心支持。

    而现在; 风水轮流转; 倒要梁山好汉去拜别人的山头,虽然知道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但大伙以前霸道惯了; 免不得有些愤愤不平的憋屈感。

    还好一队人里不缺老江湖。武松当即调兵遣将:“燕兄弟,你带着其他人,先找客店安顿下来。我记得东水门内有久住王员外家,还算干净。要是那家客满,就去北边岳庙等候。我和……六娘,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那群骗子。”

    最后一句话,咬得有点犹豫。虽然知道其他人定然没意见,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个“任人唯亲”。潘小园脸上微微一红,决定这次不跟他唱反调。

    不过他有他的考量。倘若大伙一起行动,未免给对方传达一个如临大敌的讯号,让人看得轻了,况且若是万一出事,连个接应报讯的都没有。

    因此少数领头的出面即可。剩下一队人也需要个靠谱的领导。潘小园和燕青都是拿主意的,倘若他点了燕青一起,两个人加起来的做生意天分,不及潘小园的一根手指头……其中一大半都是燕青拖的后腿……人家难免起疑。

    再说,他可还没忘,潘小园眼下是“戴罪之身”,虽然这个秘密并没有和其他同伴们说知,但他自己心里有数,得好好把她当犯人看着。

    要是把她和燕青都带去呢?两个人都是“领队”,享有同等的决策权,遇到什么事,拍板之前难道还当着别人的面商量一番不成?

    因此不如让燕青去领导剩下的人马。武松有自信,也不缺他那一份武力。况且小乙哥懂人情世故,要在鱼龙混杂的大都市里顺利落脚,是他发挥特长的时候。

    燕青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大哥放心,我们就去那个王员外家,等你们回来吃晚饭。”

    武松笑笑,大言不惭地回:“午饭也给我预备着。”

    又装逼。潘小园看他一眼,心里头悄悄乐一声。

    *

    大伙随即兵分两路。燕青带人去住店安置,武松带着潘小园转而往北,去拜风门的山头。大家互相嘱咐两句,都知道武松是不太可能吃亏的,轻轻松松地道别。

    潘小园这才轻声跟武松说话:“你方才在小乙哥跟前接什么大名府的话啊?”

    武松不解:“怎么了,开个玩笑。”

    一句话说过,也知道她为什么敏感了。人家燕青好好的在大名府住着,转眼让“梁山贼寇”烧了家园,带上了山,虽说是他自愿落草,眼下混得不错,那卖身契多半也随着付之一炬,但毕竟故土难忘,哪能随便开大名府的玩笑呢?

    在这方面,武松毕竟心思粗糙了些。但他随即说:“燕青没那么小心眼,又不会怪。”

    潘小园忙道:“那是,那是自然。”

    提醒他一句,就此打住,不然就成挑拨他兄弟关系了。

    不过除了这事,她也没太多说话的心思。眼前的一切新鲜有趣,单是新宋门大街这一带,就把阳谷县最繁荣的县衙广场比到了尘埃里。武松是见识过东京城的,此时不慌不忙地带着她穿过拥挤的人群,对旁边的喧哗热闹一概不感兴趣,只是偶尔扫一眼混在人群中的官兵——大多也在闲聊、喝茶、看热闹。

    自己好歹也是见识过后世的人山人海的,潘小园觉得不能被他比下去。眼花缭乱的还没来得及多瞧,旁边有人凑上来了。

    是抬轿子的。其中一个领头的笑嘻嘻地拉生意:“这位官人,舍得让你家娘子在外面踏风尘走路?不如乘小人的轿子,你们去哪儿?”

    武松本能一挥手,就要解释“这不是我娘子”,潘小园在后面一拉他衣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