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相公养成记-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掌柜过奖了,这本就是他人之物,还给别人天经地义。”被金掌柜夸奖,大牛有些难为情。
第21章 来了贵客()
“大牛,下个月小喜要回罗田的老家成亲,你可愿意到金玉满堂做个跑堂的伙计?”
“多谢金掌柜,我愿意,只是,我能每晚回家住吗?我不放心娘和妹妹。”大牛欣喜道。
“酒楼辰时四刻营业,戌时之前打烊,你可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家。”
“冬季城门一般在酉时两刻就关闭了,我若是酉时便离开,在宵禁之前的这段时间,酒楼岂不是要忙不开?”大牛蹙眉道,他不想影响金掌柜的生意。
“无妨,过了酉时,客人便少了,留住在店里的伙计便可应付过来。”
“那就多谢金掌柜了,我下月初便来上工。”
“既然你同意了,我便说说工钱,一日管两顿饭,头三个月工钱一个月只有三贯钱,三个月后每月工钱五贯钱,若是能管账,一个月的工钱便是十贯钱。”
“多谢金掌柜,我记下了。”大牛恭敬的说道。
二丫心里也高兴,哥哥在金玉满堂当伙计,一天管两顿饭,工钱基本都可以剩下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挣钱门路之前,这是个好去处。
谢过了金掌柜,兄妹俩告辞离开,二丫还是没有拗过金掌柜,拿了两贯四百文铜钱。
回来的路上,二丫趁机教了大牛一些算术,她教哥哥用阿拉伯数字计算,元代在中期就引进了阿拉伯数字,但是元人守旧,并没有推广,现在都是用算盘和算筹进行计算,算筹麻烦,算盘贵重,寻常百姓家很难看到算盘。
心里有了盼头,心情自然舒畅,就连脚步都变得轻盈了,原本回家要半个时辰,今天只用了三刻钟便到了村里。
已经过了中秋,晚稻已收割好,其他作物该种的也种上了,村里人闲了下来。和农忙时村里见不到人相比,现在的村子里,人明显多了起来,当然,是非也多了起来,串门子的,说闲话的,东家长西家短的。
自家在村子的最东头,每次回家都要经过整个村子,农忙时还不觉得,这一闲下来,再经过村子的时候,便不时有人打量着兄妹俩,还三五成群的议论着。
二丫和大牛被看的有些发毛,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今日众人看她的眼光不同寻常。有同情的,有担忧的,还有幸灾乐祸的。
当二丫坦然迎上他们的目光时,那些人又迅速的移开,目光躲闪。
路过娜宁家门口时,娜宁正站在自家院子门前,看到二丫和大牛过来,啐了一口吐沫,笑容满面,“真是老天开眼,得罪了衙门,嘴再会说又有何用?”
二丫嗤的一笑,“有些人怕是嘴巴里有屎,难怪整天啐人。”
娜宁这次倒是很反常,没有骂二丫,看得出来她今天心情不错。
二丫纳闷,今儿是怎么了?娜宁居然没发怒,还有,她说的衙门,又是怎么一回事?
快到家的时候,远远地看到了停在自家院子门前的马车,离自家不远,就是苟氏一家和三叔公一家的院子,此刻,苟氏家院门外,聚集了几十口子,正对着自家指指点点。
忽然,人群里有人发现了二丫和大牛,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在两人身上。
大牛冲着众人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二丫则没有反应,继续往前走着,刚穿过人群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
“吆,真是恶有恶报,衙门里的公人都上门拿人了,真是大快人心,平日里一张利嘴不饶人,看这个恶人还有何话说?”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做人家姘头的,你怕是连个小妾都不如,你有何资格说我?”二丫厉了那妖冶的妇人一眼。
这妇人便是李四五的姘头刘氏,原本是个寡妇,前几年和李四五勾搭成奸,还生了个儿子,就被李四五带回家了,仗着自己有儿子,成日里作践张氏娘仨,刘氏年已三十,比张氏还大一岁,却打扮的比张氏还年轻。
“你这死丫头,你胡说。”刘氏气的脸通红。
“你个小蹄子,你是不是欠打,你越来越没规矩了,她可是你婶子。”苟氏恨恨的骂道。
“婶子?她是哪门子婶子,明媒正娶了吗?她不过是个姘妇,难怪你这么偏袒她,欺负自己明媒正娶的儿媳妇,原来你们是一样的出身。”二丫嘲讽道。
她最恨有人骂她蹄子,蹄子一词看着随意,可是骂起人来却是极难听的,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发明了这个骂人的词。
“你你,你也不怕雷劈!”苟氏气的不知说些什么,竟诅咒起二丫来。
“我自然不怕,我又没做恶事,老天爷心明眼亮,专劈那些丧尽天良的恶人。”
“让你嘴硬,衙门里来了公人要拿你,一会有你哭的。”苟氏咬牙道。
“你怎知衙门要拿我?我走的正、行的端,衙门自不会拿我。”二丫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家里来了衙门里的人。
她有些奇怪,衙门里的人找自己所为何事,她想了想,自己既没犯事,也没泄露天机,
不再理会苟氏和看热闹的村民,兄妹俩急忙回了家,一进门就看到院子里的石凳上坐着两个男子。
一个穿着差役服饰的男子,看起来有三十几岁,浓眉大眼、面皮黝黑,他端坐在石凳上,身体挺直,另一个男子,年龄大概在四十五六岁,身穿青灰色盘领袍子,头戴黑色裹巾,看穿着像是个管事。
“想必,这就是二丫姑娘了?”中年男子一见二丫便笑问道。
“正是二丫,不知这位伯父有何指教?”二丫礼貌的冲着男子道了个万福。
“二丫姑娘果然不同常人,”男子眼中透出喜色。
“在下是周县尹家的管事周福,县尹大人在徐老太太的丧事上见过二丫姑娘,知二丫姑娘唱哭一流。后日是我们老太爷出殡的日子,希望二丫姑娘能为老太爷唱哭。”
“能为县尹大人的令尊唱哭,是二丫的荣幸,烦请周管事将老太爷的情况告知我。”
“多谢二丫姑娘,老太爷今年六十有五,有四子一女,孙子十八人孙女十一人,重孙三十几人,县尹大人是第三子,周老太爷是个秀才,做了几十年的夫子。”
“周老太太身体还好吧?”不知周老太太是否在世,二丫委婉的问道。
“周老太太去年仙逝了。”周管事恍然道。
“好,我记下了,我后日一早就过去。”
“后日我让马车来接二丫姑娘,酬劳是五贯钱,细布半匹。”
“周管事,您看这样可以吗?我不要细布,换成几本书可好?我想换成四书五经。”二丫和周管事商量。
“二丫姑娘真是客套了,细布是细布,再多送几本书又何妨,这个主我能做的起,我家大人是个爱才惜才的,只要是想读书的寒门学子,大人都会尽力资助。”
“那就多谢周大人和周管事了,这些书够我和哥哥读几年的了。”
“快到午饭时间了,周管事,您若是不嫌弃我家粗茶淡饭,就留下来用饭。”大牛招呼周管事和差役。
“是啊,您来了好大一会了,连口水都没喝,今儿一定要留下来用饭,我这就去做饭。”杨氏说着就要往灶房去。
“万万不可,大嫂太客气了,我等还要尽快赶回去,府里迎来送往忙得很,本来想着让这位差官来,又怕说不清楚,我才急着赶来了。”周管事急忙拦下了杨氏。
“这是五贯钱,完事后再给你布和书。”周管事拿出五贯钱,放在了石桌上。
“周管事,哪能先收钱,等事成后,您一并给我就好。”二丫忙把纸钞推给了周管事。
“二丫姑娘收下吧,我还能怕你跑了不成,二丫姑娘、小哥、大嫂,告辞了,莫送。”周管事起身告辞,那个始终没说一句话的衙役也站起身,冲着二丫点了点头。
“周管事,我和哥哥送您出去。”二丫恭敬的先行一步。
一家三口将周管事两人送到了门外,周管事客气的冲着杨氏拱手告别:“大嫂,莫再送了,赶紧回去吧。”
“周管事,您带着这位差官大叔不打紧,村里有些人便风言风语,说我们家犯了事,官差来拿我们了。”二丫笑道。
“果真是乡野小民,不明是非,二丫姑娘和这个小哥一看便是知礼的,还有这位大嫂,也是个老实人,哪里会犯事。”一直默不作声的差役不忿道。
“多谢差官大叔慧眼,我们一家一直遵纪守法。”
“二丫姑娘,就这么说定了,后日一早我让马车来接你,你若是一个人觉得孤单,可让你哥哥跟着,多谢你了。”周管事看了看正伸头往这边看的村民,故意大声说道。
周管事和差役上了马车,车夫驾车离开后,围观的村民这才陆续着散了,有几个好奇的妇人过来问杨氏,“杨氏,差官来你家何事啊?”
“县尹大人的父亲去世了,想请二丫去唱哭。”杨氏支吾道,她本不想说,可又不会扯谎,只得照实说了。
“哦,原来是哭丧啊!”妇人撇了撇嘴,还当是多好的事呢。
“哭丧怎么了,有铜钱赚还送细布,就怕有人想去,人家还不要呢。”二丫抢白妇人,这些长舌妇就看不得别人好。
“有铜钱赚?还有细布?”妇人睁大了眼睛,一脸的艳羡。
“那是自然,一次五贯钱,半匹细布。”二丫原本想瞒着,后一想,为何要瞒着,这事早晚瞒不住。
几个妇人听的眼都直了,那半匹细布怕是要十二三贯钱,唱哭一次居然能得十七八贯钱物,她家相公起早贪黑的打渔,一个月也不过赚这些钱,妇人们已经嫉妒的红了眼。
第22章 一哭成名()
二丫这两日哪也没去,专心在家里编词,上次徐老太太的葬礼没这么复杂,徐老太太三个儿子都没有纳妾,家庭成员简单多了,加上自己敬重徐老太太的为人,上次是真情流露。
这次不同上次,周老太爷子孙众多,周县尹的几个兄弟都是富商,二哥据说在州府是数得着的富商,兄弟四人都是有妻有妾,家里人员关系复杂,唱哭时孰重孰轻,都要面面俱到。
如果说第一次还有帮忙的成分在里面,这一次她可是当成了事业在做,毕竟收了别人的钱,就要敬业。
转眼便到了周老太爷出殡的日子,这日,还未到辰时,周家就早早的派了马车过来,杨氏千叮咛万嘱咐,让俩孩子小心点,别出了纰漏。
一路上快马加鞭,两刻钟便到了县城。不同于别的大家族不分家,徐老太爷的四个儿子早早分了家,除二儿子周仲华在蕲州经商外,其余三子都在蕲水县城,徐老太爷跟着长子周伯华住,葬礼的地点就在周伯华的府里。
到了周府大门,一下马车,周管事和另外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中年男子,就在门口迎着了,另一男子是周伯华家的管事。
“还没吃早饭吧,先跟着婆子去后面吃点饭,再去灵堂。”中年男子和气的说道。
“伯父,您贵姓?”二丫恭敬的问道。
“免贵姓蔡,你叫我蔡伯就好。”蔡伯和颜悦色的看着二丫。
“蔡伯,我年龄小,有些事怕是不能面面俱到,若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还望蔡伯多多教导。”
“好,我让婆子告知你。”蔡伯欢喜的看着二丫,如果说一开始他还对这个小丫头有所怀疑,现在则完全打消了顾虑,这孩子说话有条有理,举止大方得体,不输大户人家的小姐。
“刘婆子,你带着这丫头和小哥,先去后面吃饭,再交待这丫头几句。”蔡伯冲着旁边年近四十的妇人说道。
刘婆子应了一声,带着二丫和大牛往后院走去,见识过徐家大宅,再看到周家宅院时,便不会这么吃惊了,周家宅院的格局和徐家差不多,就是大小规模比徐家略小些,也少了些徐家宅院的精致。
一路上,刘婆子不停交代着二丫,什么大老爷的夫人是一般平民出身,二老爷的夫人出自官宦之家,三老爷,也就是县尹周叔华的夫人是秀才之女,四老爷的夫人是商人之女。
二丫听的头都大了,这到底是办丧事还是摆谱?难不成还要按照身份地位排座次吗?
到了下人的厨房,早有厨娘备好了饭食,和上次徐家一样,也是供应的斋饭,因为是早饭,备的是白粥和馒头,还有几碟腌制的小菜。
“刘大娘,还有这个婶婶,你们也来吃吧。”二丫看两个妇人站在那里,有些不好意思。
“小丫头,你们吃吧,我等已经吃过了。”怕兄妹俩拘谨,刘婆子出去了,只剩下一个三十几岁的厨娘。
“小丫头,你长的可真俊,可真白,这是你哥哥吗?为何你们长得不像?”厨娘仔细打量二丫,左看右看。
“多谢婶子夸奖,我长得像娘,哥哥长得像爹,所以我们俩长得不像。”看哥哥脸上有些发红,她赶紧解释,经常被人盯着看,被人夸,二丫已经习以为常了。
穿越两个多月了,第一次吃上白馒头,这美味简直难以形容,家里虽有了一石面,可哪里舍得蒸馒头吃,偶尔抓上一把面勾个糊糊就不错了。
周家的馒头不小,才七岁的二丫吃了整整一个大馒头,本来还能再吃半个,想到若是吃的太饱,反倒没劲哭了,只好作罢。
哥哥正在长身体,正是饭量大的时候,却只吃了一个馒头就停下了,二丫眉头一拧,就知道哥哥脸皮薄。她拿起一个馒头递给了哥哥,哥哥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住了。
厨娘见兄妹俩吃的多,不但没有看不起,还眼含疼惜。都是穷苦出身,自然懂得穷人的苦,“馒头多着呢,等出殡回来再吃,婶子给你们炒菜吃。”
“多谢婶子,婶子,您真好。”二丫放下了筷子,对厨娘道谢。
兄妹俩刚吃好,刘婆子正好进来,手里拿了一件孝衣和一根白孝带。二丫和大牛这次穿的都是没有补丁的衣裳,所以不用换衣裳,直接穿了孝衣、系上孝带便可。
兄妹俩跟着刘婆子,一路到了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