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有晴天-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等自己表现的多认识一点字的时候,在偷偷上楼去看看,即使被发现了也有个解释。
午休的时候,林梓晴躺在自己床上思考着,重生了,真的是重生了,这是老天给她的再一次的机会。
这一次她一定会好好的把握,不让自己有遗憾发生。
还有想到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爸妈都不知道自己是重生回来的,要不要告诉他们呢?
想到最后,还是决定什么都不要说,即便是说了,爸妈也很难相信,或许还可能给将来的生活埋下阴霾的种子。
那么我最想做的是什么?最想改变的又是什么?最想改变的是性格,不要那么孤僻任性、自卑、有了太多困难就逃避、怨天尤人。
还有就是让爸爸不要因为误会就让妈妈离开了她们,能早些改变自己家庭经济状况,有些人跟事自己提前知道了,也许可以做好改变跟预防。自己也要更努力、积极对待生活。
那么现在自己能做什么呢?她开始计划一下以后的日子到底要怎么过。
首先从自身出发,第一是性格的问题,前世自己因为家庭矛盾的原因造成自己就是不太合群。
以至于上学后并没有太多的好朋友,同学之间也相处的不好,特别是在中学的时候,虽然自己读书的时候成绩不错,但是其实也不是很让老师喜欢的那种学生。
不会处理同学关系,也因为班级里很多女生的排斥闹过矛盾。
甚至找班主任搬出过寄宿的宿舍,这让当时学校要求”尖子生班“的学生全部住校的规定很是为难了老师。
最后林梓晴还是很执拗的坚持要搬出去。学校离家15分钟路,不是太远,她就那样做了两年的走读生,没有寄宿。
第二,就是自身的条件问题,大概是因为自己发育的时候,营养没跟上,导致身体过分的瘦弱,在13岁以前都是瘦瘦小小的,身高也比同龄人矮上一点点。
虽然后来因为父母亲的遗传,身高在16岁那年达到了1米7,但前世的她只有不到90斤,人送外号“豆芽菜,电线杆”。
今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材,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自己的皮肤遗传了妈妈良好的基因。
皮肤还是一直都是白皙的,只是看起来不是红润有光泽,身体瘦弱,皮肤薄,血管都看的清楚。看起来就是常年不晒阳光的那种病态白,要是能有牛奶那就更好了。
现在在村子里养牛的人很少,基本是用来耕田的水牛,虽然水牛奶很有营养,但是能吃到的人太少了。二伯父家的水牛是公的,也不会有奶,这个事只能以后解决了。
再来是家里的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家里过的比较艰难,等以后,妈妈摆地摊开始存了一点钱后。
再过两年妈妈就会跟着隔壁付家院子里的,吴阿姨做起生意,生意慢慢做起来了以后,家里条件能稍微好点了。
还有必须想办法,要是能让爸爸的宅男的属性,跟死要面子的想法改一改,让父亲见识更多,眼界更宽,心胸也宽大点。不要跟住的宅子一样像个老八股。
因为爸爸的师傅后来跟儿子到省会安家去了,镇里做席面也不多,,随着后来镇上开起饭店,没有人请去做厨师的事。爸把就只好在家里养养猪,种种田。
两年后就是92年,1992年,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年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古镇上的人有些经济头脑的都去到市里或者省城做生意、或者南下去打工。家家户户都在用着自己的力量改变以前贫穷的生活状况。
到那个时候妈妈开始觉得爸爸一事无成,一个男人赚的钱还不如自己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爸爸就只会种种田,养两头猪。
闲下来的时候就是看电视,看书……什么都不去做。加上后来叔公那家的人都发达富裕起来后,看到了他们家的富贵生活,妈妈就觉得爸爸太没上进心。
而爸爸经常因为妈妈去外面卖东西,有的时候要去别的城市采购货物,开始是去不远的县市,一天,两天会回家住。后来去的稍微远了点,三,五天都不能回到家住了。他疑心病越来越严重,俩人经常发生争吵,最后因为误会导致了家庭的破裂。
现在爸爸妈妈累得不成样子,也没让家里的生活好一些。等她在长大一些她应该可以利用她前世学到的,见识到的东西帮助妈妈的生意提前做起来,可以做大,做强一点,只是一时还想不到好的法子。
看来以后要找一天,让爸爸妈妈带她去市里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好的商机。这事情迫在眉睫,不然如果自己帮不上爸爸妈妈的忙,以后的悲剧或许又会重演。
说起来,古镇离市区不远,坐车只要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昭武市撤县建市后,市里的条件都是有的,在过10年政府就会旅游大开发,不过现在商机也还是有的,只是要抓住机会。
还有一件事就是要带好弟弟,趁他现在年纪小,要教导好他,不能像前世那样,无法无天就跟他的外号“大圣”一样,把这个家都捅破了,使得爸爸最在乎的希望破灭。
抬抬手,她看看自己短短的小手,又无力的叹了口气,为什么自己才六岁呢??
第六章 中秋()
“啦啦啦……后天是中秋节咯,要吃大月饼啦!”
天井对面家的小胖子,王小应欢快的喊着。他们家承包了镇上的果园,家庭条件不错,已经买上了电视机。
他三岁的也是胖胖的小妹妹,长得胖嘟嘟的,煞是可爱,白里透红的一张圆脸象是一个红苹果,大而清澈的一双眼睛象是两只黑葡萄,扎两根冲天辫,活脱脱就是一个传统写意画里的一个胖娃娃。
王小秋吸溜一口口水,跟着说:“耶,太好了。我想吃肉月饼。”
“林梓晴,你家买月饼了吗?我家今年买了一个好大好大的月饼,有那么大!”小胖子两只手在空中划拉了一个大圈比划着,得意的炫耀着。
“还没买吧,我没发现,可能晚上就有了,我妈妈会带回来吧!”林梓晴满不在乎的口气说着。
她没有那么想吃月饼,因为月饼有点硬,她今天发现自己有一颗大蛀牙,早上还有点疼,说完这句话,她慢悠悠的转身就走到自家房门口。
就到中秋节了,这是林梓晴重生回来以后过的第一个大节日。
古镇上的大月饼,是用土灶,下面烧柴火。上面用鉄钩子吊着一个大平底锅。两面翻烤出来的,五仁带肥肉的馅。
除了表皮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爷天爷大大下,月饼蒸上锅盖大,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
大的月饼,足有十几公斤,像大锅盖似的。
到八月十五日,女婿携妻带子去丈母娘家,大多要用一个装米的大竹筐挑,另外一头装上一个带肘子的大猪脚,跟一坛子自己家酿的糯米水酒。
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小孩们,因为学校通常会把星期六、日加起来,来一个特长假,那样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周边村子里的亲戚也会走动起来,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这些天大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买鸡鸭鱼……鞭炮,等等。
中秋那天,林梓晴一家要跟她爷爷奶奶过,几个伯父也过去,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
林梓晴的爷爷在镇上当“东门大队”大队长,平时有点不苟言笑,爷爷奶奶一共生了8个子女,其中二女儿在6几年的时候生天花,没有抢救回来,五岁多就夭折了,现在只剩下6个儿子一个女儿。
林梓晴的大伯父林文良,大伯母都是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大伯父是小学副校长,兼任总务处主任,他们生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林建平,三个女儿分别叫淑香、淑慧、淑芳。
林梓晴这一代的孩子,男的排行“建”,女的“淑”字辈,但是林梓晴跟林梓田没有按辈分起名字,他们姐弟俩名字是林文山查了词典自己起的。
林文良跟林文山相差了18岁,大伯父家的大堂哥只比林文山小了八岁,今年在读高二。
林梓晴的二伯父是镇中学里开食堂的,孩子生的比较多,有六个,五个女儿,儿子林建辉最小。
三伯父林文南,小学毕业,在家里种田、种菜,也生了四个孩子。
四伯父是木匠,大字认识不得几个,但是却学了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艺,很多人请他打造家具,林梓晴爸妈睡的雕花架子床就是他做的。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林建星。小儿子林建鹏。因为老婆生完小儿子身体不好,年纪轻轻就离世了,后来续弦了一个隔壁乡的罗寡妇,罗寡妇也带过来了两个孩子。
林梓晴的小叔叔林文军,跟爷爷奶奶住一起,小的时候发了高烧,脑膜炎,虽然救回来,治疗好了,但是留下后遗症,智商上受到限制。
有的时候会做一些小孩子的事,有点不可理喻,现在还没有结婚。
林梓晴是几个堂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女孩,上面有10个堂姐。
中秋早上,谭丽云拿着一条长袖裙子走过来,摸摸林梓晴的头,说
“今天你穿这个,等下跟你伯父家的姐姐们先走。”
“好,这个裙子真好看。”林梓晴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件用粉色棉布做里,淡紫色轻纱做外罩的新裙子。
“这是你小舅妈在蓉城买的!”妈妈开始给林梓晴换上裙子。
“你不要以后再怪你小舅,他不是故意的。”谭丽云轻轻地摸摸女儿的脑袋,抚过她的发丝,看了看她头上的伤疤叹了口气。
“哦!不会了”林梓晴淡淡的答了一句。
“晴晴你好了吗?等你了,出发咯。”林淑梅在房间外喊了一句。
“就来。”
林梓晴跟三伯父家的堂哥堂姐穿着新衣服,准备走去奶奶家了。早餐大人们没让他们吃多少,准备留着肚子去“吃大餐”。
走进青石小巷中,两侧是高高的石墙,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被各种翘起的屋檐分割成美丽的图案。
好多老屋子外墙完好,但内部的木质构造在潮湿的气候情况中已经有点腐坏了。现在古镇还没有开发旅游,也就没人翻修。
林梓晴用手指摸摸墙上的青苔,顺着石头铺起来的崎岖不平的路朝前走。
走出青石小巷,顺着鹅卵石砌起的城墙穿出东城门,再往前转个大弯,旁边是一大片稻田。
稻子已经收割了一些天,田里已经堆起草垛。
去奶奶家要从这片稻田的中间的一条泥巴小路走到头,经过一个很大的晒谷场,还有一小块小沼泽地,里面长了非常多的”灯芯草“。
爷爷奶奶家就在他们挖的大鱼塘边上。是用泥巴跟青砖混合建的三间平房。
屋后有葡萄架,周围用细毛竹片扎了圈篱笆,还种了一圈“木槿花”。现在木槿花还没到开败的时候,淡紫色的花蕾十分好看。
林梓晴想起一句诗“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
院子,东面有一个鸡窝,鱼塘的旁边是几哇菜地,种了空心菜、韭菜、大蒜、生姜之类的。
一行人在快到院子时,她奶奶梁礼美就从房子里出来了,很高兴的看着他们:
“都来了,快进来!”奶奶养的两只狗,一条黄色的母狗跟一条黑色的公狗,正狂摇着尾巴就冲了出来,朝他们闻来闻去。
陆陆续续人都到齐了,爷爷就给供桌前摆了几碗菜,几块小一些的月饼用个碟子装好了,还有一碟橘子,一碟瓜子,点上两根蜡烛,接着香炉里插上香,就带着他们开始祭祀祖宗。
祭祀完毕,因为今天吃饭因为人多,爷爷让几个伯父把圆桌摆在了房子外面的晒谷地。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几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
今天的饭菜看起来很丰盛,这个年代生活不富裕,平时鸡鸭鱼肉是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大节跟过年才丰富一点,几个小一点的男孩子都很开心,拣着好吃的菜,大口大口的塞进嘴巴里。
“吃慢点哦,不要急!”大堂姐林淑香喊着。
一旁的大伯母看见了,笑着说:“现在比以前好一点了哦,以前过节都没有红烧肉吃,就吃几片切的薄薄的肥肉片,还要用一个高脚碗放中间,更不会有鸡鸭吃啊。”
“是啊,现在菜好吃点了,”三伯母接着话。
“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树叶、柳树芽都落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6几年的时候还有人吃过观音土啊,哪像现在啊!放了油、调料、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以后一辈子我也不想吃了!”说完又夹了一大口菜。
林梓晴夹了一口面前的茭白炒咸肉片,味道很不错,茭白是奶奶鱼塘边上种的。咸肉是自家腌制的。都切的薄薄的。,很入味。她眯眯眼,回味了一下。
“晴晴,你头受伤了,多吃点!”这时二堂姐林淑慧笑着把最有营养的西红柿炒蛋放在了她的位置,想让她多吃点。
“谢谢二姐!你也吃。”
“晴晴这次大难过去,必有后福哈!来这个鱼汤很好,我给你舀好了一碗!”四堂姐林淑英站起来端了一小碗奶白色鲫鱼汤给她。
“我们家最最聪明乖巧的晴晴,姐姐给你夹一块红烧肉哈。”小堂姐林淑梅夹了一大块五花肉放进她的碗里。
“够了,谢谢姐!”林梓晴感动的笑着回应她们。这个时候她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像一缕阳光,一股清泉,让她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的心灵突然纯洁明净起来。
饭吃好后,几个堂姐抬出一张八仙桌,不知道哪里拿出来的扑克牌说要打“红五”。
伯父叔叔们也直接在吃饭的桌子上就拿出牌打起闽北地区特有的“标分”,小孩子们跑到晒谷场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