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西宁王 >

第178部分

大唐西宁王-第178部分

小说: 大唐西宁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吃饱喝足,准备厮杀。”

    ————

第249章 这是要东山再起了吗?() 
由杨昊提议,王良主导的演武大会于上元节当日在中受降城校军场举行。大会一共有角斗、赛马、射箭三个项目,每场项目比试十二场,合计共三十六场比赛。演武大会辰时擂鼓开始,到夕阳西下结束,总的战绩是乌槐部惨败,唐军大胜。

    在角斗的十二场比赛中,乌槐部只赢了一场,且胜的极为惨烈。

    巡防营统领郑华泰被帅府参将余春抠瞎了一只眼后才惨烈胜出,其余的十一个人则无一例外地三招五式就败在唐将的手里。如此结果,当然与杨昊有意隐藏实力有关,但杨昊也合算过,即便是全力以赴,胜面也不大。王良手下良将如云,乌槐部的步军实力与唐军相比的确还不在一个层次上。

    角斗近乎完败后,赛马则是彻头彻尾的完败。这一次,杨昊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全力以赴,乌槐部精英尽出,由八大长老中最善赛马的赫尔笔力亲临现场指挥,结果还是十二场全败。若说角斗失败,乌槐人还有些说辞,比如他们抱怨首领只让汉人武士上,族里的年轻小伙们急红了眼也捞不到上场的机会。而且角斗完全是按照唐人的规则,族人不熟悉规则,要不频频犯规,要不束手束脚,这才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失败。

    但赛马的规则却是对乌槐部十分有利的,这一点赫尔笔力自己也承认。

    赛马惨败后,即使最好斗的乌槐部族人也承认,首领在处理与大唐关系中的软弱的确如他自己所说的是形势所逼。没法子呀,跟唐军的实力实在差距太大了。

    乌槐部族人沉寂之后,由刘盘领衔的射箭队,总算为乌槐部挽回了一点颜面,十二场比赛中,乌槐部赢了七场,堪堪压了对手一头。

    至此,演武大会圆满结束,王良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他拉着杨昊的手,共同步入宴会厅,与乌槐部首领大醉一场。

    杨昊在中受降城一连住了三天,除了每天晚上王良的宴请必须到场外,其他时候他可以在城中任意行走。王良给他派了两个向导,除了陪他吃喝玩乐,自然也担负着监视之责。但杨昊发现,这两个人陪吃喝倒是十分卖力,做起正经事(监视)来却十分马虎。他因此就断定,王良并没有给他们下过严令,他对自己是彻底放心了。

    在离开中受降城时杨昊直白地向王良表达了要为大唐皇帝效劳的意思,同时也希望能在大唐的朝廷中谋个一官半职。王良当即表示:凡诚心归附者,我圣主必十分优待。

    王良说到做到,仅仅一个月后,他就为杨昊拿到了一个中郎将的头衔,印绶官袍盔甲一应俱全,还有一柄锻造的十分精巧的唐大刀。但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实惠。杨昊似乎倒并不介意,反而备了丰厚礼品入中受降城答谢,王良照例留宴。席间杨昊借着酒劲提出:我既然已经是大唐的中郎将,似乎不应该再呆在大晴川,我的部属需要一块草地放牧牛羊,部族里的女人需要牛羊奶水的滋养,以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请大帅另择一块地方让我驻扎吧。

    王良早料到他迟早会有这一出,这个年轻人说傻也傻,说呆也呆,说不傻也不傻,说机灵也机灵,他总是能做出一点让你意想不到的事。

    王良说:“你们就去大同川驻扎吧,那儿水草丰美,虽然偶尔有草原流匪骚扰。不过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应付的来。”

    杨昊说:“如果应付不来我就退入关内,寻求大帅的庇护。大帅肯收容我们吗?”

    王良说:“你们是大唐的子民,受了外人的欺负,我自然有保护之责。”

    杨昊回到大晴川后就把这件事跟穆坤、臧龙、肖恩清、刘盘、郑华泰等人说了,肖恩清、刘盘、郑华泰等人听了不免都有些气馁,说这个王良真是个老狐狸,让我们去大同川为他看守大门,他倒落个自在。

    众人骂骂咧咧的,唯有穆坤一直不说话,杨昊就问他:“军师怎么看呢。”

    穆坤说:“此地有利有弊,就看大帅怎么想了。若一心守成,则此地三面受敌,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地方。若是怀着一颗进取之心,则大同川北可进草原,西可攻略阴山,南则可进取丰州三城。是个四通八达的好地方。”

    杨昊说:“处此大争之世,守成便是坐等灭亡,唯进取方可觅一线生机。身处四战之地,须得时时警惕、处处留心,常怀警醒之心,人才能越来越强。否则,呆在大晴川这个地方只能坐以待毙。”

    臧龙说:“只怕那些蛮人不肯同意。”

    刘盘笑道:“一帮半人半兽的蛮人只知道厮杀,他们能懂什么?”

    肖恩清说:“若是心怀进取,把妇孺老弱都带着,只怕是累赘,不如将他们留在大晴川,将来也是个退路。”

    杨昊又问穆坤怎么看,穆坤先是沉吟不决,被逼无奈就说这么做有利有弊。刘盘不耐烦他这么耍滑头,就说:“退路我看倒是无所谓,不过能把妇孺老弱甩掉,也是件好事,那样咱们就轻松了。”臧龙见杨昊迟迟不表态,就附和着刘盘说:“我看这样也挺好。”郑华泰也附和说好。

    众人都望着杨昊,等着他裁决。

    杨昊喝了口奶茶,说:“若是把他们留在大晴川,我们该分兵多少来守护他们?我们兵力本就不足,若再分兵还谈何进取?古有韩信背水一战成就千古佳话,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古训。若是只想混口饭吃,我看待在大晴川也挺好,或者干脆就投效唐军。可是我们又不愿这么做。那么只有一条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把妇孺老幼带在身边,就断了自己的后路,从此只能进取不能退缩。因为我们无路可退。”

    杨昊顿了顿,又说:“是做英雄,成就一番事业,千年之后仍然留名;还是做个平凡人,顾一家温饱,混一世安稳。我杨昊要做英雄,但我也尊重诸位的选择。人生草草不足百年,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有主见,我绝不强求。愿意来的,我欢迎,不愿意留下来的,我奉送盘缠,绝不亏待。”

    刘盘说:“大哥,你这是说什么嘛,咱们是磕过头的把兄弟,生死与共的。”

    杨昊把手一摆,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我不要诸位兄弟现在就做出抉择。我今日即拔本部营迁往大同川,诸位愿意来,即请拔营跟来。不愿意来,你我兄弟缘尽就此别过。虽不能一处共事,青山在,水长流,今生今世永远是兄弟。”

    杨昊说过这话之后,便不复再言。

    穆坤道:“诸位兄弟一定还没有收拾营帐,即便明日要追随大哥同去,也该收拾一下吧,我看三五天时间还是要的。大哥把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诸位兄弟还是回去各自想想吧。青山在,水长流。千年之后,还是兄弟。”

    穆坤说完向杨昊施礼,第一个退出营帐去。臧龙、肖恩清也先后离去。刘盘临走时对杨昊嚷道:“大哥,我是跟定你了,我这就回去收拾家伙去。”

    最后只剩下郑华泰没走,杨昊问:“你为什么不走?”

    郑华泰说:“我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东西可以收拾。你走,我跟着你走就是了。”

    杨昊说:“你既然不走,就陪我喝杯酒。只是,你瞎了只眼还能喝吗?”

    郑华泰笑道:“我只是瞎了只眼,又不是烂了嘴和喉咙,当然能喝。”

    这一场酒一直喝到第二天天蒙蒙亮,杨昊起身说:“我们该走了。”郑华泰说:“你说的如此伤感,是担心有人不来吗?依我看,来是缘分,不来是没缘分。没缘分,来又如何,不来又如何?”

    杨昊大笑道:“你虽瞎了一只眼,倒是比我想的开些。”

    杨昊率本部营于第三日下午到达大同川草原,在川南选了处水草丰美的河湾阜地扎下营寨。郑华泰、刘盘、穆红、东方兰,东方青当天就跟着来了,慕容托品第四日上午赶来,方塘、葛敬第五日晨赶到。第六日无人来。第七日晨葛彤、张十三赶来,到了黄昏时肖恩清也来了,带了几车好酒,对众人说:“你们只顾着走路,不知道买酒,到这来喝水不成。”当夜众人大醉而归。

    第八日无人来。

    第九日无人来。

    ……

    到了第十日,杨昊一个人自晨光初露时即在营门口等,一直等到满天星斗,也没能等到一个人。

    他站起身来,拔出匕首掷在地上,说:“匕首以外的不再是我兄弟。”

    ……

    二日,杨昊与八大长老、十四营主、郑华泰、肖恩清、刘盘会议,点选各营共有三千七百八十九人。男少女多。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能跨马征战的九百九十八人,不能跨马能执弓拉箭的二百三十人,不能拉弓能带刀的四百四十人。

    杨昊将千名武士分作前后左右四营,前营,右营实设,各有武士四百五十人,前营统领刘盘,右营统领大支迩,左营、后营虚设,有旗帜,有统领,无兵卒。后营统领肖恩清,左营统领郑华泰。

    又设羽射营,选男女弓箭手两百人,羽射营直属首领统领,设副统领一员统带。慕容托品为副统领。再选带刀男女编成一营,称作内军营,环护金帐、银帐。由赫尔笔力之子闵籁做统领,穆红为副统领。又选步、骑、弓娴熟青年勇士百人为教导营,任郑华泰为统领、东方青为副统领。教导营担护金帐、银帐守护之责,平日教导子弟,临战则一分为二,一部留守护卫金帐和银帐,一部分散于各营参战,既是主力,又是督导队。

    除教导营、羽射营外,各营武士父母妻子皆归属各营统领管辖,平日放牧耕作,闲时练兵,战时随统领出战。杨昊又颁布战时纪律十三条,称为《战时令》,用于规范作战时的纪律,各营统领对《战时令》拥有相当程度的解释权。

    诸营之上,设两帐,金帐为首领及妻妾居住办公之所,银帐为八大长老居住办公之所。金帐外设六小帐,称之为厅,为首领辅弼各臣办理公务场所。

    张十三坐镇刑狱厅;

    葛彤坐营造厅;

    方塘坐知客厅;

    葛敬坐米粮厅;

    东方兰坐侍卫厅;

    军师厅暂空缺无人。

    ————

第250章 我已归来!() 
一个族群从萌兴到崛起到称霸一方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恐怕连最鸿学的博士也难给予令人满意的回答。实际上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杨昊告诉部众们,从今日在大同川立寨起到横扫阴山南北称霸大青山,我们只需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一年后他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这一年时间里,乌槐部的骑兵由不足千人急剧扩展到六万人。部族人口则由三千增加到十万人以上。实际数字有多少,连身为大统领的杨昊自己也弄不清楚。

    立寨之初的各营都在急剧扩张。前营已经拥有控弦之士一万两千人,俘虏的奴隶和投效来的生口不计其数。刘盘抢人抢地盘都抢红了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营里有多少人,他唯一清楚的是自己在这大半年时间里纳了七十三个侍妾。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沉迷于酒色。实际上他纳的许多侍妾,他既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也没有跟她们洞房,他看到合意的女子就让侍从带回寝帐去,回头一忙就给忘了。

    这一年他攻破散落在大同川南北的鬼城一百二十三座,他的七十三房侍妾看似人多,实际上一座城还摊不上一个。

    一次他邀请杨昊去喝酒,全营将领都在。杨昊当众问他前营有多少人时,他磕磕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惹得众将哈哈大笑。杨昊说:“为将者不知兵,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还有脸笑?”一句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

    杨昊对他说:“给你三天时间,给我编制一份名册出来。否则,你就给我放马去。”说完拂袖离席。刘盘跟在后面蘑菇,说:“三天时间,也太少了吧。”杨昊说:“两天时间。”刘盘的嘴张的更大了。杨昊说:“要不就一天也行。”刘盘赶忙打躬说道:“三天,就三天,我一定搞的清清楚楚。”然后他冲着众将领嚷道:“还喝酒!你们的户口都搞清楚了吗?”众将一听,瞬间席散。

    右营统领大支迩倒是知道自己部属有多少人,但他对待部属和生口的行径甚为杨昊所不满。这一年中,大支迩攻破了十八座鬼城,俘虏了两万唐人,这些人多数从汉地迁徙而来,风俗还保持着汉地的风俗。大支迩对待他们横加歧视,罚他们做最苦最累的活,给最少的食物,让他们住最又脏又臭的马棚。让他们男女分营居住,每次打胜仗归来,有功将士都会获得他的恩许,到女营中任选一女子交合取乐。

    而在平时,女营就是他的后宫,所有女子不论老小美丑,都是他的碟中小菜。

    杨昊把他叫过来,问他为什么对唐人如此凶狠?他笑着说:“这些人不是真正的唐人,他们完全没有唐人的勇武和文明,他们是一群既懦弱又无能的杂种。”

    杨昊问:“依你看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

    大支迩说:“上马能打仗,能放牧牛羊,能生育婴儿,能制造弓箭和锋利的刀。”

    杨昊说:“会做马靴、马鞍,会打马镫、马掌,会缝帐篷的人就没有用吗?”

    大支迩说:“那当然也是有用的。”

    杨昊说:“他们不会做这些吗?”

    大支迩无言以对,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的生口们做这些确实比自己的族人做的好。

    然后杨昊又问他:“知道我们现在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什么吗?草地?牛羊?还是生口?”大支迩咧嘴笑道:“是生口。”

    杨昊说:“错!是人,不是生口!把生口当做你的兄弟,他们就会像兄弟一样扶持你,把他们当做奴隶,他们就会怨恨你,背叛你,杀害你。人总有走背运的时候,那个时候生口会反叛你,只有你的兄弟才会挺身救你。”

    大支迩不满地说:“可他们是我的生口,生口怎么能与主人平起平坐,这是不容许的,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大支迩听不进杨昊的劝告,许多人就劝杨昊解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