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宁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将近午时,忽然银光门外的西禁苑内尘土飞扬,一队骑兵骤然而来。杨昊不觉大惊失色。
殷桐香仔细看了看,笑道:“三哥别慌,那是仇士良的人马。仇士良可是大大的忠臣啊,走,咱们下去迎迎他。”
银光门打开,仇士良跳下马来。殷桐香装出一副受宠而惊的样子迎上去说道:“仇中尉这个圈子可绕大了,我本以为你会从高德门进来的。”
高德门在含光殿东北角,与大明宫的右银台门相距不远,仇士良的左神策军屯扎在大明宫左银台门外。入左银台门穿过大明宫出右银台门,再入高德门是最近的一条路,若走银光门则要绕道城北,路远了好几倍。
“我这也是怕一点小事惊扰了大家。圣上怪罪。”
“中尉以为这事是小事?”殷桐香不动声色地问,心里却大为不满,自己拼上性命去干的事你敢说是小事。
“在圣天子眼里那就是小事一桩。?”仇士良一语解颐。
仇士良五十多岁年纪,身高六尺,脸色红润如初生婴儿,鬓角略有斑白。若不是杨昊天生对太监有成见,倒是有些喜欢这个看似面善忠厚的老者。
仇士良向二人招招手,压低了声音说道:“郭勤被困含凉殿,庞怀束手玄武门,二位将军分头前去,各是大功一件。”说完,上马去含光殿了。
殷桐香望着他的背影骂道:“真是老鬼成精。”杨昊道:“他的话能信吗?”
“能信。这种小功劳,他是看不上眼的。”
杨昊道:“可惜咱们奉旨守门,走不开啊。”
殷桐香闻言哈哈大笑道:“我的傻三哥,银光门有神策军帮咱们守,用不着担心。拿下郭勤、庞怀那才是大功一件。”
杨昊还有些疑虑,却见一个太监飞马而来,高声叫道:“圣上有旨,着杨昊、殷桐香两位将军,速率龙骑卫进宫捕拿郭勤、庞怀二人到案。不得有误。”
殷桐香闻言大喜,自己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军中散官御侮校尉,根本称不起“将军”二字。传旨太监口传圣旨,不敢有半点添减,他称自己将军,那肯定是皇帝的意思,君无戏言,自己这将军是坐定了。
答道:“臣领旨谢恩。”
太监见杨昊不答话,笑问道:“杨将军你呢?”
“臣也领旨谢恩。”杨昊慌忙答道。
太监满脸是笑道:“请二位将军商议谁去宫中办差,汪春来好随行叫门。”
杨昊道:“玉郎,你去拿郭勤,我去捉庞怀。宫中规矩多,我怕自己又惹祸。”
殷桐香哈哈大笑:“傻三哥,你如今是奉旨办差,又有汪公公相随,还怕他什么规矩?还是我去玄武门,军中规矩更多。”
————————————
“大明宫坐落在长安城的东北角,是唐朝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大明宫占地面积广大,主殿含元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土木结构建筑。”这是杨昊对大明宫的最初印象,一半来源于历史教科书,一半来源于当历史系副教授的母亲。
杨昊赶到巍峨壮观的右银台门下,进门就是大明宫,宫内不准骑马,即使奉旨办差没有特别许可也不准。
“打开宫门,杨将军奉旨办差。”
“请将军交验门契。”城楼上守卒答道。这倒让杨昊有些为难,捉拿郭勤的旨意是太监传的口谕,自己身上并无任何凭证。
“大胆!陛下口谕还能有假。”龙骑卫大声呵斥。
“圣上口谕,开宫门放行。”汪春手持一块金色令牌,尖声说道。
令牌并不是皇帝的信物,而是传旨太监们用来表明自己身份的信物。
宫门开启,前面是一条长两百米,宽五十米的石板路,两边围墙夹持,尽头是一间红色宫门。
围墙的南边就是内侍省,高耸的围墙内,是一座高大的殿堂,其规模与含光殿相差无几,北面是学士院,殿堂比内侍省的略小。
杨昊心里暗笑,那个被后人捧上天的大明宫也不过如此,甚或还不及自己见过的北京故宫呢。
路尽头的红门矮小精致,却是砖石结构的。门宽约十米,进深竟有五米。门前有金吾卫卒把守,见龙骑卫、金刀卫护送着杨昊走来,个个挺直腰杆,行注目礼。
杨昊不知道怎么回礼,就没有搭理他们。
穿过红门,眼前突然一亮,道路笔直,花木葱茏,就像是进了一个大花园。那些花木姿态各异,颜色五颜六色,既显得葱葱隆隆,繁花似锦的热闹,又层次分明,绝无堆砌浮华之感。
千百株花木竟是品种各异,绝无雷同。
“大明宫果然名不虚传。”杨昊暗自吃惊,心里为刚才的想法感到有些羞愧。
花木丛中一座大殿巍峨屹立,殿角飞檐形如鸟翅飘然若飞的,庄严厚重中不失活泼灵巧。
杨昊忍不住问身后的汪春:“请问汪公公,这是何殿。”
“回将军,这是明义殿。”
“好大的气魄。”杨昊由衷地赞叹道。
“唉,那边那个是不是含元殿?”杨昊指着东南角繁花绿树中的一座大殿问道。
“回将军,那是延英殿。”汪春答道,“含元殿在丹凤门内,离这远着呢。”
有人发出了一阵冷笑。
杨昊知道在这些禁卫们的眼里,自己就像那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愚蠢笨拙又多嘴多舌,于是就闭口不说了。
其实杨昊所见到的一切只是大明宫里最普通的一角。大明宫按功能分为两个部分:前朝、内庭。由丹凤门而入,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前后相继,组成前朝的中轴线,中轴线两边分布着中书、门下等中央官署。
以紫宸殿为界限,北面以太液池为中心,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座宫殿,这里是皇帝与皇后嫔妃们的居住区,称为内庭。
杨昊绕过明义殿,前面又有金銮殿、承欢殿、还周殿、清晖阁等,一座比一座造型别致,一座比一座恢弘壮丽。
杨昊的眼睛开始不够用,心灵被一次次震撼。若不是两条腿走的生疼,杨昊真怀疑眼前的一切全都是幻影,这哪里是人间该有的东西,这根本就是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又或者是天宫在人间的倒影。
杨昊暗骂自己的偏执和无知,所谓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人因无知而偏执,因偏执而愚蠢,因愚蠢而狂妄,因狂妄而导致毁灭。
若不是身负重任,杨昊真想停下脚来,慢慢地感受这如梦似幻的大明宫,或许这就是自己穿越一千三百年的时光来到大唐的唯一原因吧。
清晖阁的北面有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围墙南面竟是一畦一畦碧油油的菜地,宫女们在菜地里或侍弄菜苗或采摘果实或泼水浇灌,太监们则负责挑水。
“原来大唐的宫中也时兴种菜,”杨昊心里暗想,“不知道皇帝深更半夜会不会爬起来偷菜呢。”
第19章 祸根()
宫女和太监们见到手提血刃的禁卫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垂手站立。
宫女们都有白发了,看不清脸,身材不算好,但没有水桶腰。
菜地的尽头还有几块稻田,稻子已经收割掉,留下半尺高的稻茬。旁边的几块麦田里,冬麦已经冒出青翠的禾苗,绿油油的一片。
含凉殿终于到了,十几个监门卒守护在大殿前。见到杨昊过来,一个校尉上前说道:“郭勤已被末将拿下,请将军发落。”杨昊“嗯”了一声,整了整袍带随校尉走进大殿。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含凉殿名不虚传。
一个太监盘膝迎门而坐,抱手在丹田前,闭目养神。
“你就是郭勤?”杨昊问道。
太监点了点头,没有吭声,也没有睁眼。
传旨太监汪春围着郭勤转了一圈,向杨昊递了个肯定的眼色。他除了宣旨,实际上也担负着辨明真身的责任。
“跟我走吧。”杨昊喝道。
“且慢,将军。”监门校尉拦道,“娘娘有话问将军。”
“娘,娘娘,哪位娘娘?”杨昊心里生疑,却没有问。现在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反正什么都不知道,索性什么都不问了,免得讨人嫌。
“是杨妃,陛下最宠爱的娘娘。”汪春小声地提醒道。这让杨昊对他又多了一层好感。
含凉殿里面有一座唐明皇专门为宠爱的杨贵妃修建的白玉浴池。浴池长宽数十丈,用白玉石砌成,四周装饰着金箔、翠玉,整个浴池看起来既显富贵,又绝不奢华。浴池里用的水都是从骊山温泉里运来的,妃嫔们入浴时宫女们在浴池里撒上鲜嫩芳香的花瓣,此时阳光从殿顶的明瓦透进来,照的整座浴池活色生香,明媚、浪漫又舒适。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杨昊想起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这两句诗,可惜佳人已逝,空留后人嗟叹。
此时,白玉池里没有一滴水,岸边伫立一位妙龄宫装女子,她背对着杨昊,身材窈窕柔软,杨昊的心禁不住怦怦跳起来:似这样的美妙佳人,真是世所罕见。
“臣杨昊参见杨妃娘娘。”
“杨将军平身。”
“谢娘娘。”
杨昊起身时,偷偷地看了一眼杨妃,可巧她也在看自己,两下目光一对,杨妃嫣然一笑,杨昊却慌忙低下了头,心里却在想看她的样子像是刚刚画过妆,什么意思?女为悦己者容,她莫不是为我而梳妆?
杨昊想到这禁不住自鸣得意起来。杨妃确实是刚刚梳妆打扮过,当然她不是为了杨昊,她原先的妆容全让安王李溶给毁了,想到安王李溶,杨妃的心里又是一阵绞痛,她极力地掩饰着自己内心的苦痛,硬是挤出了一丝笑容。
“杨将军祖籍何方?”
“回娘娘,臣祖籍京兆扶风县。”
“是吗?”杨妃显得十分惊喜,“哀家也是扶风人!咱们是同乡呢。”
“臣早听说了,家乡那里都传颂着娘娘的旧事呢。”杨昊奉承了一句,其实他连扶风在长安那个方向还没弄清楚呢。
“哦,是吗?”杨妃笑道,随即微微叹了一声,“哀家自幼随父亲在外漂泊,从来没过回家乡,难得他们还记着我。”
杨昊惊出了一身冷汗:杨妃不动声色地戳破了自己的谎言,却又适可而止,保存了自己的颜面。
“陛下对郭勤有何旨意?”杨妃忽然问道,语气显得有些急切。
“陛下命臣将郭勤缉拿归案,并无其他旨意。”
“这么说,陛下还是要放他一马。”杨妃显得有些失望,她微微地叹息了一声,“劳烦将军带他去吧。”
“是。”杨昊答道,他忍不住又看了杨妃一眼,忽然说道:“娘娘心情似乎有些苦闷。”“啊,”杨妃吓了一跳,赶忙摸了摸脸,“哦,可能是刚才拿郭勤时受了些惊吓。谢谢将军关心。”
杨昊点了点头,又说道:“天凉了,含凉殿这边娘娘还是少来。”说完他转身出去了。杨妃默默地看着杨昊离去的背影,眼中噙满了泪水。
杨昊走出内堂时见汪春正蹲在地上和郭勤说话,声音压的极低。杨昊轻轻咳了一声,汪春见杨昊出来,慌忙起身迎过来,说道:“奴才有话跟将军说。”
“公公有话直说便是。”
“奴才有几句话想单独跟郭勤说。”
“公公刚才还没说完吗?”杨昊冷笑道,“那就请继续说吧。”
杨昊大步走出含凉殿,不知怎么的,眼前全是杨妃的影子,她的一颦一笑,栩栩如生就像在眼前一样。
龙骑卫和金刀卫也退到殿外,殿门轻轻地合上了,只留下窄窄的一条缝。便于侍卫们盯着郭勤和汪春,事关生死谁也不敢有半点闪失。
杨昊一抬头,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湖中有三座小岛,岛上建有亭台,湖的四周,垂柳如烟,亭台如画,美不胜收。
杨昊只觉得自己突然悬在半空中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是哪?难道是传说中瑶池仙境?”
他闭上了眼睛,够了,如此良辰只应天上有,凡人看一眼也就够了,免得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将军,奴才话说完了。”汪春轻声唤道,“请将军到紫宸殿交旨吧。”
“紫宸殿?怎么又改紫宸殿了?”杨昊从未听过紫宸殿这个名字。
————————————
紫宸殿是大明宫前朝三大殿之一,因为靠近内庭,又被称为“内朝”。朝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是为官者的一种极高的荣誉。
文宗皇帝从含光殿回到大明宫后,没有按原计划去宣政殿召集朝臣宣布擢升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和十二卫领军,原因是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突然向他密报,右神策军统军将军以下三十余名将领密谋推举中护军鱼弘志代替王守澄为护军中尉。
“岂有此理,朕忙来一圈,难道是为他鱼弘志忙的吗?”文宗的情绪有些失控,鱼弘志也是王守澄的亲信。
“陛下息怒,臣以为不妨先答应他们,以安抚人心。”
“哼,朕不答应他们,他们难道敢造反不成?”
“臣以为目下王守澄一案悬而未决,不宜再另生枝节。鱼弘志在军中威望远不及王守澄,据臣所知,右军中服他的人并不多,即便他坐上护军中尉的位子,一时也成不了气候,等办了王守澄,再拿他不迟。请陛下三思。”
文宗叹了一口气,“朕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有些气愤罢了。好了,就依爱卿所奏吧。”
李训看出文宗心中有些怏怏不快,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他挪步到文宗面前,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爱卿有话直说嘛。”文宗剥开一个洞庭金橘,掰开一半递给李训,李训受宠若惊,忙跪地双手接过来。他托在掌心却不急着吃。
“吃,吃,边吃边说。”文宗又剥开了一个。
“臣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说吧,啊,吃,吃。”
李训掰下一瓣,放在嘴里轻轻地嚼着,“不知今后的事还要不要知会颍王知道。”
文宗闻言一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