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乱世英雄 >

第50部分

抗日之乱世英雄-第50部分

小说: 抗日之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独立第17旅的骑兵们刚刚从城内冲出来,就遭到了三团轻重机枪的密集火力拦截。

    那旅长和冲在最前面的几十名骑兵,来不及躲避,纷纷中枪,连人带马都被打成了筛子,惨叫着倒了下去。

    一时间,北城门外人仰马翻,骑兵们死伤惨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攻城部队,调转枪口朝他们集火射击。

    失去了旅长,又死伤惨重的第17旅的骑兵们,只得仓皇退回城内,继续闭门死守。

    而这时,徐国仁,已经亲率主力一团,在炮兵营的掩护下,攻破了赤峰南门。

    侦察连此时有大概一百多骑兵在外,负责侦察警戒。

    徐国仁亲率剩下的八百名骑兵与一团两千多步兵,蜂拥入城,沿着街道向城中心方向风驰电擎的攻击而来。

    随着大批独立师步兵涌入城内,东西两门也被陆续突破,守军不是被打死,就是主动缴械投降。

    在独立师的包围夹击之下,从北门退回城内的第17旅主力,眼见突围无望,也被迫选择了向独立师缴械投降。

    此役,历时约两个小时,独立师以极其微弱的伤亡代价,歼灭敌军两千六百余人,其中击毙六百多人,俘虏两千余人。

    缴获了大批战马、马刀等武器装备。

    这时候,汤玉麟的部队见徐国仁所部逃之夭夭,已经没有多少继续追击的动力。

    汤玉麟之前的怒火也有所消退,安逸惯了的他,已经有些想念在承德的奢侈生活,美貌年轻的小妾,锦衣玉食的好生活,可比现在行军打仗舒服太多了。

    所以,到达隆化之后,汤玉麟便委派手下旅长带队继续追击,自己则在隆化停留了下来。

    徐国仁虽然不买他的账,又在隆化将他的一些产业洗劫一空,但这并非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不共戴天之仇。

    如今的汤玉麟已经被奢靡的生活腐蚀的早已雄心不在,对于徐国仁,能追上,肯定要狠狠的报复,追不上,怒气减减消退,自然也就泄了气。

    师长都不追了,下面的旅长,团长更是阳奉阴违。

    徐国仁和他们本就无冤无仇,而且听说这个独立师打仗很厉害,连傅作义都没能消灭他们。这些人自然不会傻到全力去追击徐国仁所部。

    所以,知道第二天天亮,徐国仁已经带着部队在赤峰休息了一晚,也没见汤玉麟的追击部队踪影。

    见此情况,徐国仁命令侦察连把骑兵斥候们陆续撤了回来,并且将俘虏的两千东北军骑兵就地收编,使得全师兵力扩充到了一万人。

    随后,离开赤峰,向通辽一带转移。

    一路上,陈志远带着党员骨干们,不断给新加入的战士们做思想工作,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加上独立师老兵们也都待他们亲如兄弟,官兵平等。

    很快,这两千俘虏兵便融入到了独立师这个大集体中。以前他们在老部队可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待遇,长官就是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甚至杀了他们,他们也不敢反抗。

    哪里会有部队长官对普通大头兵这么好的好事儿?

    所以,俘虏兵们都心怀感动。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这个年代,人心更是淳朴,这些士兵绝大部分也都是穷苦出身,投身军旅,大多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所以,当在独立师这支不一样的部队里面受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关怀,爱护和重视后,他们便迅速归心,成为了独立师的一份子。

    借着中途休整之际,徐国仁等人重新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改编完成后,独立师仍辖有三个主力团,但是每个团都额外配备了一个骑兵侦察连,兵力超过了两千六百人。由师部侦察连加上新加入的俘虏兵,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师部直属骑兵团,兵力一千二,这个骑兵团下辖三个营外加一个侦察连。

    警卫连扩充为警卫营兵力六百,全部配备战马,可当骑兵,也能当步兵使用。炮兵营基本编制不变,只是多了一些这一路上战斗缴获的火炮和弹药,兵力四百余人。

    完成扩编后的独立师,拥有三个甲种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警卫营,一个炮兵营总兵力约一万人,野战医院医护人员和部分警卫则不算在内。

    离开赤峰走了大概三天,独立师来到了奈曼旗附近,消灭了一支盘踞在这里的蒙古骑兵,进一步补充加强了所部的骑兵力量,把城内的土豪劣绅,为富不仁的一些蒙古贵族全部抄家,获取了大批牛羊和粮食,补充了亟需的物资。

    在这里休整了一天后,徐国仁带着独立师继续向通辽进军。

第九十七章 九一八爆发(上)() 
第98章九一八爆发

    此时关内的东北军在中央军的配合下,已经击败歼灭了石友三的十万大军。

    石友三所部大部分被歼灭收编,少数撤到了山东被韩复渠等山东军阀收编,石友三本人也逃到了济南,托庇于韩复渠麾下。

    从而躲过一劫,这时张学良才终于能腾出手来,想起徐国仁这支叛军。

    北平,少帅官邸。

    平定了石友三叛乱之后,张学良现在,终于想起了,徐国仁和他的独立师。

    “李副官,徐国仁和他那支队伍现在怎么样了?”张少帅点了一根烟,靠在办公椅上,好整以暇地问他的副官李英毅。

    “回禀少帅,据卑职所知,徐国仁所部现在已流窜到了热河境内,汤玉麟将军正率部围剿!”李英毅连忙挺直身板回答。

    “汤玉麟?这个徐国仁还真能跑啊!”张学良有些意外:“汤二虎他能收拾的了徐国仁?”

    “是啊,据说在察哈尔他和他的部队差点被傅作义所部包了饺子!后来这家伙硬是带着部队杀出了重围!还在赤城一战打败了傅作义亲率的封锁部队,连傅作义将军都落荒而逃啊!

    所以,以卑职来看,汤玉麟他肯定也留不住徐国仁的部队!”李英毅道。

    因为和热河那边联络不是那么方便,汤玉麟也没有及时向张学良这个他眼中的后背长官通报最新战况。

    所以,李英毅所掌握的情报,还仅限于徐国仁率部刚摆脱傅作义的围追堵截,进入热河的地步。

    “给沈阳留守部队发电,命令王以哲传令给我东北军驻热河北部部队,要求他们严加防范,以防徐国仁所部叛军窜入辽宁境内,必要时,可以联合汤玉麟之三十六师,予以歼灭!”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张学良对徐国仁也不再抱有幻想,毕竟这时候他还跟他的拜把子兄弟蒋委员长亲着呢。

    对已经公开投靠**,当了红军的徐国仁,总有些许爱才之心。

    相比之下,也就微不足道了。

    “是!”李英毅连忙挺身敬礼,转身领命而去。

    远在沈阳的王以哲得到张学良的命令后,迅速发电给驻扎在大凌河的东北军独立第18步兵旅旅长杜继武发电,传达了少帅的命令,让他派人通知热河北部境内的东北军,执行少帅命令。

    杜继武给驻扎在通辽的所部一个团团长打电话,让他派骑兵联络兵前往赤峰等地传令。

    恰好,由通辽派出的联络兵,在半路上碰巧遇到了正朝通辽进军的独立师。

    也是这批联络兵幸运,他们率先发现了独立师的开路骑兵,早早躲开。

    随后火速返回了通辽,向其团长汇报。

    通辽驻军团长大吃一惊,连忙向旅长杜继武打电话汇报。

    杜继武也是大吃一惊,与王以哲联络后,二人判断,八成是徐国仁这支叛军,不能做主,立即联名向远在北平的少帅张学良发去了急电,请求指示。

    张学良也没有想到,徐国仁所部竟然这么快就摆脱了汤玉麟的追击,兵锋逼近通辽,直指自己的大本营奉天。

    吃了一惊之下,徐国仁火速命令驻扎在山海关的何柱国第九旅立即出关北上,会同部署在辽西走廊铁路沿线的两个炮兵团,回援关外,准备配合王以哲,杜继武等人围剿徐国仁所部,以保证自己东北大本营不受攻击。

    山海关的防务由陈贯群的独立第14旅负责。

    因为山海关,北平都有日军屯驻军各一部驻扎,所以张学良也不敢将山海关一带的驻军全部调走。

    毕竟,山海关是东北军关内外联络的重要通道和回家的路。

    至于其他东北军,因为刚刚灭了石友三,幽燕之地局势不稳,还需要留下更多的兵力维持华北安定。

    所以,不可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回关内。

    当然,以张学良来看,纵然徐国仁有些能耐,但是,以留守在辽宁的数万精锐部队和各地省防军,民团,加上何柱国这一路三万援兵,也足够剿灭徐国仁了。

    因此,没必要再派更多不会返回关外。

    此时,东北军主力入关的大概有十六七万左右,加上收编石友三残部,也不会超过十八万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六七万都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张学良的绝对嫡系。

    除此之外,东北军在关外东三省各地大概还留有不到三十万部队,这其中包括少数剩余的边防军(也就是国防正规军),大量省防军(二线部队)和保安开垦部队,民团等。

    其中,最为精锐的几个独立步兵旅,也大多都驻扎在沈阳,锦州,大凌河等辽宁境内。

    黑龙江和吉林二省主要都是张作霖当年的一些旧部,杂牌。

    精锐已经被张学良先后两次抽调一空了。

    不过,辽宁境内的边防军独立旅,除了驻扎在沈阳北大营的王以哲所部,由张学良的卫队改编而来,是东北军头等王牌样板部队。

    其余如驻扎在大凌河一带的独立第18旅,锦州的独立第12步兵旅,装备水平都要略次于入关的那十六万精锐。

    除了调派援兵回援外,张学良还委任王以哲为东北剿匪总指挥官,代自己统一指挥辽宁境内所有部队,全力围剿徐国仁所部。

    此时,在东北军内部,也潜伏着大量****地下党情报员。

    所以,东北军大举调动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徐国仁。

    得到确切情报支持后,徐国仁就如同长了千里眼,顺风耳。

    几乎在何柱国所部还没走完辽西走廊,王以哲,杜继武等人也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迎击自己之时。

    徐国仁便得到了上述情报,他计算了下时间,此时,已经进入九月,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不足二十天,日本关东军肯定已经开始筹划。

    如果这个时候,王以哲和杜继武等部为了围剿自己,而全部调动动员起来,可能会导致沈阳地区兵力更加空虚。

    但是,转念一想,就算没有要围剿自己这档子事儿,王以哲所部独立第七旅上万名官兵,也会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而刀枪入库,任人宰割,最后依旧还要丢失北大营和沈阳。

    与其这样,还不如将他们调动起来,只要支撑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自己就可以以民族大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王以哲,杜继武等人停战,转而抗日。

    他们都是历史上的爱国将领,想必谁也不肯坐视自己的家乡落入敌手。

    就算,他们受命于张学良,不能参战,也比武器装备大多落入日军之手,伤亡惨重,便宜了鬼子的好。经过这么一番考虑后。

    徐国仁决定不跑,而是要继续打着进军通辽的旗号,彻底把王以哲和杜继武等东北军精锐部队吸引过来。

    说不定,等独立第七旅开出沈阳后,日本关东军见东北军守备空虚,会提前发动袭击也说不定。

    那样独立师来说就更有利了,他们不用和东北军周旋那么久了。

第九十九章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 
第99章九一八爆发(中)

    王以哲和杜继武得到张学良的指令后,经过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局局长的黄显声商量决定,由杜继武的第18独立步兵旅为此次围剿徐国仁所部叛军的主力。

    王以哲的独立第七旅,抽调出一半的部队,协同作战。剩下的部队继续留守北大营,替张少帅看好沈阳老家。

    在何柱国率领的三万援兵还没有到来之前,黄显声建议杜继武等人暂且采取守势,固守通辽等地,等大凌河等地援军赶过来之后,再择机发起反击。

    商议决定后,王以哲派所部参谋长赵镇藩率领两个团外加一个炮兵营,携带武器装备离开北大营驻地。

    紧急开赴通辽,协助驻扎在通辽的第18独立旅的守军,巩固防线。

    第18独立步兵旅旅长杜继武则亲率剩余主力部队,从大凌河等地集结出发,往通辽赶来参战。

    不过,徐国仁比反应速度都快。

    在下定决心之后,徐国仁集结全部兵马,炮轰通辽城,对城内守军发动了全面猛攻。

    这一次,徐国仁为了抢在敌军到来之前,夺取一个立足之地,以便于接下来和东北军周旋,使出了全力。

    全师除了野战医院,各团通讯兵,卫生兵外,全部都投入到了战斗当中。

    骑兵营也全部徒步作为步兵参加了这次进攻战斗。

    炮兵营也是不留余力的全力对城内守军实施炮火压制。

    掩护主力步兵们攻城,经过三个小时激战,守军伤亡过半,城西被郭大年带着三团率先攻破。

    其城防防线就此陆续失守,随后独立师上万大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入,守军在突围无望之下,又因徐国仁派出原东北军俘虏兵出身的战士们,对他们实施心理攻势,纷纷缴械向独立师投降。

    独立师这边刚刚攻占了通辽,赵镇藩所率独立第七旅的援兵也开到了通辽,发现通辽已经失守,赵镇藩大吃一惊,急忙命令部队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

    但被徐国仁指挥部队,据城而守,轻松击退。

    经过交手,赵镇藩发现徐国仁所部装备精良、火力强大,自己并不占优势,急忙下令部队后撤十里,向沈阳王以哲等人发电汇报情况,请求增援。

    王以哲得此消息,也是大吃一惊,通辽距离沈阳可不远了。

    通辽一丢,理论上来说,徐国仁就可以挥师北上,直捣沈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