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90部分

宋时风韵-第190部分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别追了,没意思。”李易兴趣懒散无谓,与忠孝军对阵实在提不起兴趣,并非因对方太弱,而是自家人打来打去,全无消灭扎末台来劲。

    “看学士如何行事。”叶知秋玩味地笑了,他是看出李易的不在意。

    “先生,是否过于冒险?”李易眉头微蹙,似乎很不放心,神色又几分迟疑。

    叶知秋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光芒,谨慎地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如成@都举事,环环相扣,断不可有任何大意。”

    李易想想当时情景,不觉摇了摇头,沉声道:“先生过于凶险,真让我不安啊!”

    “如能成功,我军便能得到充裕时间,冒险是值得的。”叶知秋呵呵一笑,又道:“此番,能让清波子牛鼻子随行,真是好大面子。”

    (本章完)

第433章 赴宴() 
    清波子,给他的感觉越发神秘,李易脸色沉凝,他快马加鞭到达军前,清波子早就到了,昨夜在叶知秋的说辞下,终于答应陪同他,有清波子在身边,成功几率将大大提高。

    忠孝军逐步撤退,按说战场撤退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被对方压着打的情况下,毫无损失的退却,简直不敢想象。

    上官昭却惊讶地发现,宣毅军停止弩箭打击,马队仅是机动监视并不骚扰,让数千人撤退的很顺利,实在有点不科学啊!

    “好了,序幕已拉开,怪没意思的。”叶知秋诙谐地笑了,并不在意李易反应,调转马头离去。

    “是没多大意思!”李易品位叶知秋的话,忽然哑然失笑,对于某些人来说,享受的是过程,看到了结局有何意思?

    明皓纵马来到李易身边,快意地道:“六哥,我部选在此处再设警戒寨子,不知六哥意下如何?”

    李易摇了摇头,淡然笑道:“此处不宜多留兵马。”

    前方一场小的不能再小的接触战,当天就传到了到达嘉陵江、小潼水最窄处设营的扎末台那里。

    “忠孝军那帮盗匪,竟如此不堪,还能将普州万户打残,坚持了两年许的时日。”郭德全一副不相信模样,普州万户是新设置不假,那也是属于探马赤军系列,有三千余色目人组成的部队,另外还有四五千汉军炮灰,竟然被打的丢盔卸甲,是在让他觉得匪夷所思。

    扎末台摆了摆手,不屑地笑道:“盗匪就是盗匪,不过是垫板上鱼肉而已。李易用心颇深,养虎不打临东征才发力,至于普州万户名为探马赤军,实际不过是蕃汉军,不值一提。”

    郭德全撇撇嘴不置可否,勉强笑道:“很有意思,南朝出身的人,鬼心思很多。”

    扎末台摇了摇头,不置可否第道:“李易所为人之常情,只要他真心扫平盗匪,再率部进入夔州路,大家心知肚明,一笑而过罢了。”

    郭德全一脸平静,又道:“那李易明日来访,那颜作何计较?”平心而论,他虽是武将,却颇有几分心机,李易发来官塘说要拜访扎末台,当即就有些不妥之感。两位万户长相互会面,也是军中常有之事,但李易刚到战场,忠孝军实力不减,随时可能发动进攻,并非来访的好时机。

    隐隐有几分吃味,却又不知哪里不对。

    扎末台撇撇嘴,有几分不屑地道:“他那点小心思,还不明白,说白了拿我当枪使,减少成都万户的损失。”

    郭德全感觉不简单,却又找不出说服理由,不由地眉头紧蹙道:“从规模上可判断,成都万户兵马不下三四万人,尤其新调几个千户都是数千人规模,完全可轻易聚歼盗匪。”

    扎末台脸色更加不屑,轻蔑地道:“成都万户来自南朝拱辰军,精锐不过三四千人。李易一路征战收罗了不少那可儿,作为炮灰使用,想必这些千户长部下,都是临时编入的那可儿,战斗力可想而知。至于那些所谓的州郡兵,不过是徒有其表,抓几个毛贼还成,上阵打仗不过是填充人数。”

    “但是,他们在果州数日内,将盗匪赶到阆州。。。。。”郭德全对李易实力,还是有几分担忧,摸不清楚啊!

    “他养贼自重,这两年算是捞够了,如今大汗再次南征,他要不是傻瓜,然明白这是机遇,搞不好能入汗廷受到重用,自是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全力歼灭盗匪。”

    扎刺台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地道:“前些日子,必是他秘密调遣几个老牌千户队,不然,凭他那些州郡兵两年都拿不下来,怎能数日间连拔七寨。”

    “万户长,话虽如此,但李易隐藏实力,其心不可测。”郭德全终于说出担忧,他对李易总是不放心。

    扎刺台不屑一顾,撇撇嘴道:“他也算有本事的人,能让大王看重,现在中书令也对之赞赏有加。纵然有几分私心,亦是人之常情,时下汉军万户长,哪个不是私藏兵马,又哪个不是拥有数万之众,不过是添加身价而已,他们翻不了大浪的。”

    “但愿如此。”郭德全也觉得扎刺台有理,李易没有谋乱的动机,不由地压下自己心思,谨慎地道:“李易前来,那颜要怎样接待?”

    “大摆筵席,千户长全部赴宴。”扎刺台呵呵一笑,他对李易也颇为重视,毕竟是入汗廷眼的人物,人情自是要送的。

    李易作为镇守两个路的万户长,又是四川行尚书省左右司,权柄实际不弱于都统军万户长,战场上亲自前来拜见,在扎刺台眼中的寓意非同小可。

    蒙古万户长虽能节制探马赤军或是汉军万户长长,但那也要大汗亲自下令才行,他们的身份地位,名义上是平等的。尤其,汉军万户长各个拥兵万余甚至四五万,又是占据城池生民的一方豪强,汗廷高层对之也优容有加,近年都是王子领军,辅以德高望重的蒙古老将,方才调集汉军万户长兵马。

    李易在战时主动拜见,明显是要以他为主,这场的功劳自是记在他身上,既然对方是位妙人,他也不能驳了面子。

    午后,李易方到,宾主相见甚欢,阆州万户长府千户长皆到,扎刺台亲自在辕门迎接,大摆筵席接风,给足了面子。

    李易所带之人,仅文封、高善两位宿卫并十名卫士,当然还有一位中年道士,让郭德全也一阵担忧,万一路上被忠孝军袭击,这点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宴会开的极为热闹,蒙古人的粗狂得到彰显,酒肉齐备,帐外架了篝火,上面是烤全羊和牛腿。

    当扎刺合得知中年道士竟是全真道龙门派高真,当即大为惊喜。不要看对方没有太大的名气,全真道人在蒙古地位颇高,一位四代嫡传弟子,显然当得起贵酋重视,态度上立即热情许多,姿态也稍稍放低。

    李易对扎末台的知趣心知肚明,面上却非常的受宠若惊,姿态摆的颇低,令对方极为受用,却忽视了他笑容背后冰冷的味道。

    (本章完)

第434章 忠孝军三首领() 
    就在昨夜,在忠孝军临江大寨,某处不小的帐篷内,一个身材魁梧,国字脸,面色坚毅,穿蓝衣的中年人,坐在正中的座位上,眉宇间不断闪烁淡淡的忧虑。

    左首坐着一位发鬓高盘,面蒙粉色轻纱,身穿红衣的女子,看那小巧身材,却是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

    上官昭大步入内,抱拳道:“大兄、二姐。”

    蒙面女子稍稍颔首并未说话,蓝衣中年人呵呵大笑,豪爽地道:“三弟快坐下说话,劳苦了,真是劳苦你了。”

    上官昭稍加颔首,刚坐下就说道:“大兄,虏人使臣我已带到寨外,不知大兄要怎样处置?”

    蓝衣中年人转首看着蒙面女子,正色道:“妹子,你怎么看?”

    “今日一战,李易显然未尽全力,三弟撤兵而不攻,反倒占据战场修建营寨,似乎另有深意。大兄,以小妹愚见,先让使臣进来见机行事。”声音清脆婉转,却隐有杀伐果断,充满不容置疑的味道。

    蓝衣中年人毫不迟疑,断然道:“来人,传虏人使臣。”

    不多时,进来一位白衣中年人,赫然是叶知秋,他还是一脸淡然,嘴角微翘,发鬓高束,胡须整洁,迈着方正的步履到了大帐中央。

    却见他眼睑深处,闪过一抹讽刺意味地笑,随意地抱拳道:“见过三位首领。”

    “大胆,外邦使臣,见了大首领竟然不行大礼。”上官昭见叶知秋托大,霍地起身厉声呵斥,那副凶狠劲真要杀人。

    “你等非官身,不过是盗匪,难道还让我屈膝不成?简直就是笑话”叶知秋毫不相让针锋相对,还充满了浓浓地不屑一顾。

    蓝衣中年人脸色微变,冷笑道:“阁下,不过是虏人使臣,乃我汉家的败类罢了,让你进来说话,不过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如若阁下肆意挑战底线,我不在意用你的血伴鼓。”

    “我既然来,就没在乎首领那套。”叶知秋目有蔑视,面带三分不屑,既然敢来就没把手下败将放在眼中。

    他与李易定策,为减少阻碍争取时间,尽快歼灭扎末台部,快速北上奔袭剑阁,两人各行其事,一人前往蒙古军营寨,一人去忠孝军劝降。不过,在他眼中的忠孝军虽堪称尚可,却不让人不放心,更入不得法眼,为照顾李易所想,方才勉为其难取这种的办法。

    否则,以他借力打力的主张,把蒙古军和忠孝军给一锅端了,来个一劳永逸岂不是更好,费那些劲道作甚!

    蓝衣中年人大怒,正待要发作,却不想蒙面女子道:“不知阁下高姓大名,现任何职?”

    既然蒙面女子说话,蓝衣中年人的火未曾发出来,很奇怪地忍了忍不再说话。

    上官昭古怪地看了眼蓝衣中年人,又看了看蒙面女子,脸色也颇为诙谐,这话问的还真不好回答,你要说蒙古人的官职,那就成了助纣为虐,先天上就占了下风,盗匪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了。

    叶知秋淡淡地一瞥,眼睑闪过些许的赞许,淡淡地道:“在下单字叶名知秋,现任我家学士幕僚,暂充机宜文字。”

    机宜文字,幕府中的核心,上官昭眼皮子微挑,却知对方揭开了套路,虽说有些避实就虚,却也算是颇有技巧。

    “好大的来头。”蓝衣中年人冷冷一笑,神色颇为不齿。

    蒙面女子目光闪烁,玩味地道:“传闻原四川都转运司干办公事,御赐太乙宫经师李易已到,阁下身为机宜文字,却不知是都转运司机宜文字,还是成@都万户机宜文字,可是奉命前来劝降?”

    能够知道李易的过往,还让叶知秋选择,话语中带有三分奚落,叶知秋脸色悠然,总算来了几分兴致,双眼看向蒙面女子,颇有兴致地道:“我家学士在成@都处理些事务,不久前方才到达前线,为体念生民不易,不愿多造杀戮,才派在下前来,倒是在下在果州时便节制全军。”

    “原来是阁下节制虏军,难怪有连拔七寨的豪爽!”蒙面女子声音稍有怪异。

    “在下,不过是稍作手段,却不想忠孝军如土鸡瓦狗,当真不堪一击。”叶知秋摇头一笑,神色傲然。

    “好大狗胆,竟在此大言不惭,来人。”蓝衣中年人大怒,他本就憋着一口气,不想叶知秋是傻了,还是别的目的,坦然承认果州之战是其指挥,这可是让他们吃了大亏的。

    当时,忠孝军被对方变幻无穷的招数完全打懵了,损失极为惨重,光被俘就有两千余人,许多家眷落入敌手,到现在还是军心不稳的重要缘由,让他脸上毫无颜面。

    刚进来两名士卒,正要去拿叶知秋,却不料蒙面女子起身,一摆手道:“退下。”

    士卒愕然,上官昭愕然,蓝衣中年人愕然,叶知秋赞赏的目光又深了几分。

    中年人挥手斥退士卒,无奈地道:“妹子,此人乃我仇家,不杀不足以平军心。”

    “仇家,何为仇家?不过是职责所在罢了,谈不上仇恨。”蒙面女子语气平静,却异常坚定地道:“早闻先生大名,奴家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名如其人。”

    “敢问小娘子何人,竟然知道在下?”叶知秋虽有惊讶,却尚未到愕然的程度,试探的成分居多。

    那蒙面女子似乎知道叶知秋有疑问,莞尔一笑道:“先生来此何事?”

    “自然是给忠孝军一条出路,也给蜀川生民一条出路。”叶知秋见蒙面女子左右言它也不介意,他的话仍有一番傲然。

    “出路?先生不是玩笑。”红衣蒙面女子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是问,你部困顿于绝地,早是无牙猛虎,我军数万将士枕戈待旦,扎末台的六千大军虎视眈眈,何去何从三位思量。”叶知秋正色道。

    蓝衣中年人面色凝重,上官昭却怒道:“竟敢让我等背叛家国,好生无耻。”

    蓝衣中年人闻言,亦是变色道:“如是此事,那就请回吧,忠孝军立于乱世忠于朝廷,绝无背叛家国之人,两军阵前不斩来使,你无需多言。”

    (本章完)

第435章 合作之议() 
    叶知秋莞尔,洒笑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若非学士力主,以我之见,几日内便可让忠孝军土崩瓦解,根本无需和三位首领多说废话。”

    “你,好大的狗胆。”蓝衣中年人大怒,脸色变的狰狞,再也不顾保持风度,便要说出拿下斩首之言,太欺负人了。

    正说话间,忽然外面传来声音:“副承旨到。”

    叶知秋眉头微调,稍稍转身看去,却见一位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的灰衣人,阔步走入帐中。

    灰衣人的双目也转向叶知秋,四目相交的那份淡然,让叶知秋感到有趣。蒙面女子并没有在意,反倒是笑眯眯地道:“招降忠孝军,李易能做主?”

    话里有话,上官昭虽气恼,却感觉蒙面女子口吻不对,以他对二姐的了解,此女刚烈对蒙古人深恶痛绝,绝非一两句便改变的,话语竟然有妥协的意思。

    “招降?”灰衣人神色稍加变动,目光变的更加锐利,看向叶知秋的目光越发不善。

    “念忠孝军赤子之心,学士有意安抚共图大事。时下,学士以单骑赴扎刺台营寨,三位首领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