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奇幻人生 >

第92部分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9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奇幻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林凡一声令下,抓人的抓人,抄家的抄家,忙的不亦乐乎,张家根本没有争辩的机会,至于抵抗?更是玩笑,明晃晃的大刀架在你脖子上,起身反抗也是一种勇气。

    这些胆小怕死的上流阶级可没这勇气。

第212章 众世家投效() 
九江张家由来已久,历经数世,可就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就覆灭个干净。

    乱世凶险,由此可见一斑。

    林凡也没有将张家人全杀了,明日还准备了一场“公审”的好戏,怎能没有主角。

    张家上下,除了奴婢,佃户,家兵护院等,正经宗氏族人也有上百之数,可谓枝繁叶茂。被林凡统统抓了,只待明日依法审处。

    当然是“依法审处”,这罪名都在林凡手上操控着,依法审处必然能大快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

    这时候,太守府中,惶惶不安的众多世家乡绅齐聚一堂,这都等了大半天了,迟迟未等到林凡露头,厅中自有茶水备上,可这茶水能解口渴,可解不了心渴。

    “赵老,你说林太守召集我等过来干吗?也没有点消息,就这样干坐着,吓唬我等吗?”厅中一人说话了。

    这九江郡之中有两家势力最大,一家便是张家,一家便是赵家,这赵老太公也是极具威望之人,此事俨然成了厅中众人的主心骨。

    “静心,禁声!”赵老坐在高座之上,老神在在,眯着眼睛,打量着众人,也不多说话。

    赵老修身养性,修行甚佳,他可以闭目养神,可厅中其他人却不行,依旧是蹦这脚跳,道:“赵老,你是不是收了什么消息,说出来让大家也都知道知道啊!郡中新换了太守,我周家可是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曾犯事,林太守召集我等要干什么?”

    边上有人附和道:“就是,就是,我吴家也收敛不少,先前早已向林太守表了投靠之意,怎么也被叫过来了,本来是不急的,只是今天过了大半天了,还不见林太守一面,这才心里发慌。”

    “同理,同理。”

    “一样。。。”

    “赵老,你身为郡中主薄,必然得到了什么更大的消息,就给我等说一说嘛!”

    。。。。。。。。。。

    厅中顿时嘈杂声响起,赵老不赖烦,轻轻拍了拍身前这案几,说来也是厉害,这轻轻地拍了两下,这嘈杂声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急什么,既然你等也未犯事,也对太守大人表了敬意,这不就结了,还惶惶不安干什么?你等别看着新来的太守年轻,可也是鸿儒涿郡卢公之弟子,必然也是懂礼之人,怕什么?”

    赵老这话一出,厅中众人顿时舒心了不少,甚至有的人变得安然自得,悠哉饮茶起来。

    “想当初卢公先在九江平蛮族之乱,后来庐江郡蛮族又起,卢公又赴庐江郡任太守,这庐江与九江本就不远,卢公贤名传呼于世,我等就在跟前,更是亲身体会,他之弟子,必不能错!”

    悠哉饮茶这人一说话,就引得众人放松心态。

    “我吴家更是受卢公大恩,这才急急这投效了林太守,卢公识人之明,又岂是我等俗人能比的?既然如此,我等还急什么。”吴家人也跟风说道。

    边上原来不明情况的人,听了卢植的名号。也从心底里觉得安宁,恍然大悟,原来这林凡乃是卢植弟子,这就没得话说了,安静下来。

    接下来就是心平气和的一波讨论了。

    “赵老,你说太守大人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赵老定了定,肯定地回道:“还能有什么事,厅中哪家没有来,便是哪家要遭殃了,杀鸡儆猴罢了,我等身在其中,只要不傻着犯事,这看似危局,实则不伤分毫。”

    这赵老人老成精,看的却是十分明白,厅中众人受了他的指点,心里都是嘀咕着,不会与新来太守作对。

    说了没两句,林凡就从府外进来,进的厅中,众人起身相迎,感受着林凡身上带着的杀气,都是各自明白,张家恐怕凶多吉少了。

    林凡威风凛凛,自去主座上坐下,一展披风,身上盔甲铿锵作响,一幅英勇将军模样。

    坐定,林凡招呼众人也坐下,“诸位都是我九江郡中的知名人物,林某怠慢,望诸位原谅,诸位可知我这次为何而去?”

    杀气顿显,堂下众人不敢说话,霎时,林凡就将张家之事说了一通:“如此。。。。这般。。。。张家四宗罪,私通水匪,不听调令,以下犯上,鱼肉乡里,明日自有汉法处置,诸位以为何?”

    还能以为个揽子,众人心中有了计较,早已抛弃了张家人,连忙起身附和着说话。

    也是被林凡吓到了,争先恐后表达投效之意。

    林凡也纳闷了,好像一点都不惊奇啊!白白准备了半天的词,现在都用不上。

    莫非自己竟这么厉害,一吓唬之下,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彻底收服九江世家之心?

    正想着,看到依旧是老神在在模样的赵老,心里就明白了,定然是赵老有了提醒,使的众人争相投效。

    不过也是正好,林凡本来也是准备按照流程招揽众人,既然赵老替自己把话说了,那更是再好不过了,张家已灭,杀鸡儆猴已经起到了作用,现在只用施威,不能施压了。

    “赵老以为何?”林凡问道。

    找了却是坚定,刚才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突然间就变了,变得义愤填膺,怒斥道:“张家主次不分,君臣不分,竟敢连接水匪,这张家平日里便嚣张惯了,欺凌百姓,这次,就该依法处置,方能大快人心。”

    复而,赵老又说道:“九江郡中其他家族必将以此为警,必不敢犯错,大人请放心,赵某愿以项上人头作保。”

    这话就是摊开了说了,林凡也不再拐弯抹角,径直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赵老严重了,林凡也不是恶人,郡中一切照旧,诸位不必惊慌。”

    这话一出,下面又是一阵附和:“是极是极,林大人乃卢公高徒,又岂能是恶人。”

    “卢公识人之明,自不用说。”

    。。。。。。

    这一番附和之声,林凡也不知怎么就扯上卢植了,不过既然有卢植的威望在,这自然是好事,想那么多干什么,哈哈大笑着与众人说话,聊着卢植的点点滴滴。

    顿时,林凡也有了一点“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感觉了,这前人传下来的威望福荫,真是好用。

    突然,赵老就起身拜林凡道:“赵家人拜见太守大人!”

    引得众人也是这幅模样,齐齐认主。

    林凡喜笑颜开,赶紧将众人扶起来,开席宴会,饮酒达旦,好不热闹。

    就此,林凡彻底掌控九江郡。

第213章 管理地方() 
写在前面,讨董之战即将开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还是有区别的,此处以三国演义为主,穿插着部分史实。

    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勿怪!

    。。。。。。。。。。。。。。。。。。。。。。。。

    林凡自那日彻底接管九江郡,日夜操练兵马,也不用再去找什么借口,就静静地等待时机的来临。

    趁着等待时候,林凡只做了三件事。

    这第一件事,便是招兵。

    原本林凡手中就有五千兵马,郡中也有郡兵三千,索性林凡在招兵二千,凑够这一万之数。

    也是幸好扬州之中都是富饶之地,九江郡频临长江,更是靠山吃水,富硕无比,承担这招兵压力也是足够。

    这兵马也是林凡挑过的,去芜存箐,将老弱病残剔除出去,只留下精壮青年,其中多是新兵,交由张辽带着。

    而原西园骑兵则完全交给马超带领,独立出去,马超随着年龄增长,也是成长不少,正是时候独自带兵磨炼一番了。

    这就是林凡心目中以后军队的架子了,张辽作为自己老早之前就跟着自己的部下,又是好友,忠诚自然信得过,而且能力也足,林凡准备将张辽当做独挡一面的帅才发展。

    历史上张辽本就是帅才自不用说,林凡还想着把这个时间点加快一点。

    马超勇猛无比,带轻骑迅猛出击,最是合适不过了,现阶段,林凡手下就属这一千轻骑最是精锐,坐骑雄壮,军械精良,战士果敢,将领勇猛,再者说了,马超家学渊源,传自马伏波,自幼也是在凉州大地上驰骋左右,骑兵之战法比张辽都要精通。

    以后必然是要坐南朝北,一路打过去的,这骑兵必不可少,林凡在脑海中也有想法,准备以后逐渐一支纯骑兵,全是轻骑,来去如风,马超便是最佳人选。

    。。。。。。。。。。在林凡脑海中,扬州已是囊中之物,丝毫不放在心上,已经跳过扬州想着下下步的计划了。

    也是,扬州这些军阀也确实太弱了些,刘繇、王朗、严白虎之流,实在造成不了什么压力。

    孙策起初带着三千兵马便能荡平江东,林凡自视颇高,绝不会比孙策差就是了。

    而现在,孙策还远未起步,林凡与孙坚交好,算起来,林凡还是孙策叔叔辈的,且林凡之势已成,这孙策却是一点机会没有。

    别说孙策了,孙坚也是一点机会没有。

    林凡桀然一笑,孙策这江东小霸王的称号自然是没有了,要逞威,要闯出名号,还得去别的地方才是。

    第二件事,就是林凡于九江之中建立了一个召贤馆,广告天下,召集四海之中各类贤才为之效力,按才能分配官职,这便是有才之士平步青云的途经。

    这本是曹操首创,现阶段林凡先拿了出来,不过也有不同,曹操的唯才是举,不论之前犯事与否,林凡则不同,现阶段还未到诸侯割据之时,犯事与否还是有点重要的,不能等闲对待。

    这情况以后就会好些,以后诸侯割据,各成一国,做起事来更加无拘无束,到时候,犯事与否还不是林凡一句话的事情?

    扬州文风悠漾,有才之人数不胜数,不过此时林凡名声不显,招来的尽是些十里,百里之才,真正的大才自命清高,你去他家中亲自请他,都不见得请的动他,更可况这召贤馆。

    不过对于这百里之才,林凡也没有轻视,很是郑重地各有任命,一时引为趣谈。

    千金买马骨的道理,林凡还是明白的!

    第三件事,便是林凡欲学曹操设屯田制却不得,因此而苦恼不已。

    这屯田制相比召贤馆更是不同,林凡也准备从曹操处抄过来,不过和徐奕商议之后,才发现根本行不通。

    这屯田制说来话长,还得从汉文帝时期说起。

    屯田制即是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取得军粮、税粮供应的制度,由曹操数首创。但这点子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

    当时,刚刚平定秦汉交替之战乱,国力凋敝,西汉时就常用军队戍边屯田,一边驻守,一边屯田,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到了汉文帝时期更是发展一步,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

    由此,才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文景之治”!

    而到了现在,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兼之黄巾之乱,战争连年不断,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问题。由此,屯田制才应运而生。

    屯田制自古有之,并非曹操首创。但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绝后的,因此才登入史册。

    这么厉害的决策,吴国与蜀国也是争先模仿,只是都是小规模试验而已,做不到像曹魏这般大规模的屯田制度,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便是屯田的土地要得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还要有闲置的劳动力,北方自然是如此,而南方极少经历战乱,还算是安居乐业的。

    这扬州之田都是有主之田,你让林凡怎么屯?总不能生抢吧?那还不把人吓跑了!

    想想历史上袁术到了江淮地区之后就是这么干的,搜刮民脂民膏,最后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其次,古时民众有地可耕,有饭可吃就已经知足,谁愿意跟着你去搞这屯田。

    还有第二个方面,世家之田也不会轻易交出,自古重农抑商,这田地可是看的比什么都重。

    扬州之地水土肥沃,全是良田,早就让人开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没多少,这连荒田,废田多没有,林凡拿什么去屯。

    再者说了,扬州之地可从不缺粮,除了某些年份数十年难见的那种大旱,荆、扬地区可是每年都要向中州输送粮食的。

    孙吴出兵,可没有哪次是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的!

    如此,这屯田制根本就没有必要。不过其中的个别制度还是能借鉴一下的,林凡根据九江郡实际情况,责令各级乡里农、佃户每隔七日便要操练一日。以此来储备战力。

    数条计策下来,九江郡一片欣欣之像,兵多将广,粮草充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214章 讨董事起() 
终于,董卓开始展露獠牙,顺者昌,逆者亡。

    董卓的双眼已经被庞大的权势所遮住,野心过度膨胀,其唯我独尊、目空一切、胡作非为,朝廷上所有的事情都由他说了算,大臣的任免也都需要他的同意。

    他干脆恢复了西汉初年的相国职务,而自领之,并且自封郡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董卓权势之大就连恒灵时代的那些外戚、宦官们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终于与洛阳中势力闹崩了,189年十月时候,袁绍逃出洛阳前往渤海郡,以此为家,后来接二连三有袁术、曹操等人也出了洛阳,各自以为势力。

    董卓听了侍中周毖、校尉伍琼的建议,拜袁绍为渤海太守,拜袁术为后将军。

    同时,也正式任命林凡为九江太守。

    至此,林凡才真正算的上名正言顺。

    董卓想笼络人心,可其倒行逆施如何能服众人,如今世道打乱,君不君,臣不臣,地方各处招兵买马,等待时机。

    。。。。。。。。。。。。

    终于等来了时机,初平元年初,即公元190年,原兖州刺史,现东郡太守桥瑁(并不是曹操)假作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诉说董卓为祸四方,祸乱大汉社稷,联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